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会通儒学”:外来宗教适应封建中国的共同选择
被引量:
4
1
作者
金刚
孔祥亚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03年第1期110-113,共4页
外来宗教在中国生存、传播和发展过程中 ,有一种不约而同的努力倾向———以多种不同方式“会通儒学” ,特别是尽力阐明佛儒、伊儒、耶儒相通或同源。“会通儒学”是外来宗教中国化并进一步适应中国封建社会而生存发展的核心表现 ,加强...
外来宗教在中国生存、传播和发展过程中 ,有一种不约而同的努力倾向———以多种不同方式“会通儒学” ,特别是尽力阐明佛儒、伊儒、耶儒相通或同源。“会通儒学”是外来宗教中国化并进一步适应中国封建社会而生存发展的核心表现 ,加强对“会通儒学”现象的研究 ,对 2 1世纪外来宗教与社会主义中国相适应 ,以及党和政府更有效地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会通儒学
"
外来宗教
适应
中国封建社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新时期加强外来宗教“会通儒学”现象研究的思考
2
作者
金刚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06年第4期93-95,共3页
“会通儒学”是外来宗教在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和必然选择,是外来宗教中国化并进而适应中国社会以求发展的核心表现,也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学习、认同和接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和谐文化的新时期,外来宗教“会通儒...
“会通儒学”是外来宗教在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和必然选择,是外来宗教中国化并进而适应中国社会以求发展的核心表现,也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学习、认同和接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和谐文化的新时期,外来宗教“会通儒学”的历史作用仍然值得认真探讨和借鉴。新时期加强外来宗教“会通儒学”研究,必须明确外来宗教“会通儒学”的现实意义和目的,找准加强“会通儒学”现象研究的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宗教
"
会通儒学
"
和谐文化
和谐社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会通儒学”看外来宗教适应中国的道路
被引量:
1
3
作者
金刚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55-60,共6页
外来宗教在中国生存、传播和发展过程中 ,有一种不约而同的努力倾向———以多种方式“会通儒学” ,特别是尽力阐明佛儒、伊儒、耶儒相通或同源。“会通儒学”活动不仅使外来宗教因适应中国的具体国情而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而且推动...
外来宗教在中国生存、传播和发展过程中 ,有一种不约而同的努力倾向———以多种方式“会通儒学” ,特别是尽力阐明佛儒、伊儒、耶儒相通或同源。“会通儒学”活动不仅使外来宗教因适应中国的具体国情而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而且推动了中外思想文化的顺利交流 ,对21世纪外来宗教如何与我国社会相适应 ,从而积极服务社会 ,促进自身发展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会通儒学
”
外来宗教
适应
发展
原文传递
“会通儒学”活动对宗教与社会主义中国相适应的启迪
4
作者
金刚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62-66,共5页
“会通儒学”是外来宗教不断靠拢、比附、融会、贯通、接受、吸收儒家思想乃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和倾向 ,是适应中国封建社会的共同选择 ,是外来宗教中国化的核心表现形式。它使外来宗教和中国社会双方受益。认真研...
“会通儒学”是外来宗教不断靠拢、比附、融会、贯通、接受、吸收儒家思想乃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和倾向 ,是适应中国封建社会的共同选择 ,是外来宗教中国化的核心表现形式。它使外来宗教和中国社会双方受益。认真研究“会通儒学”现象 ,对新时期创造有利于宗教尤其是外来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环境 ,从而进行更有效的引导 ,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会通儒学
”
外来宗教
适应
启迪
原文传递
儒学与天主教会通过程中的儒家经典译介
被引量:
1
5
作者
张涌
张德让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6-31,共6页
明清以降,天主教耶稣会士大量来华,他们为顺利生存和传教而会通儒学,不断靠拢、比附、融会、贯通和吸收儒家思想,在"西风东渐"传播天主教义和西方科学的同时,开辟了"东学西传"尤其是译介儒家经典的工作,为传播中国...
明清以降,天主教耶稣会士大量来华,他们为顺利生存和传教而会通儒学,不断靠拢、比附、融会、贯通和吸收儒家思想,在"西风东渐"传播天主教义和西方科学的同时,开辟了"东学西传"尤其是译介儒家经典的工作,为传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耶稣会士对儒家经典的译介可以界定为三个阶段:"学习期"的主要目的是把儒经作为语言材料来学习中文;"化用期"的主要目的是借助儒家思想来抨击欧洲黑暗社会;"研究期"主要属于宗教哲学的学术探讨。先秦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译介历程曲折而成果丰硕,激起了欧洲思想界的波澜,促进了西方尊重理性与自由的启蒙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通儒学
耶稣会士
儒家经典
译介
原文传递
从“文明共存”视域透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融合
6
作者
令小雄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5期94-97,共4页
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其博大精深的包容性与生命力、凝聚力书写在历史文化长河中。自血雨腥风的近代史延伸中战争造成的深度社会结构破坏、割地赔款的被迫"不平等历史地位"的真切感受促发西学东渐成为中国文化选择与现代...
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其博大精深的包容性与生命力、凝聚力书写在历史文化长河中。自血雨腥风的近代史延伸中战争造成的深度社会结构破坏、割地赔款的被迫"不平等历史地位"的真切感受促发西学东渐成为中国文化选择与现代化结合、奋发有为的历史渠道。道器、体用之争中,经过了"器物——制度——精神"的三段式历史运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革命性是其成为实践哲学的现实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经世致用、融合一统的"龙文化"特质提供了"文化嫁接"的丰厚土壤,文明交流的氛围,加速了文明历史前进步伐。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会通结合是最好的价值选择,中国共产党既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又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正统继承者,"以儒援马,以马助儒"并不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冲突论
文明共存
历史维度
马克思主义与
儒学
会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会通儒学”:外来宗教适应封建中国的共同选择
被引量:
4
1
作者
金刚
孔祥亚
机构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
中共山东省委统战部
出处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03年第1期110-113,共4页
文摘
外来宗教在中国生存、传播和发展过程中 ,有一种不约而同的努力倾向———以多种不同方式“会通儒学” ,特别是尽力阐明佛儒、伊儒、耶儒相通或同源。“会通儒学”是外来宗教中国化并进一步适应中国封建社会而生存发展的核心表现 ,加强对“会通儒学”现象的研究 ,对 2 1世纪外来宗教与社会主义中国相适应 ,以及党和政府更有效地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关键词
"
会通儒学
"
外来宗教
适应
中国封建社会
分类号
B920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新时期加强外来宗教“会通儒学”现象研究的思考
2
作者
金刚
机构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
出处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06年第4期93-95,共3页
文摘
“会通儒学”是外来宗教在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和必然选择,是外来宗教中国化并进而适应中国社会以求发展的核心表现,也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学习、认同和接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和谐文化的新时期,外来宗教“会通儒学”的历史作用仍然值得认真探讨和借鉴。新时期加强外来宗教“会通儒学”研究,必须明确外来宗教“会通儒学”的现实意义和目的,找准加强“会通儒学”现象研究的着力点。
关键词
外来宗教
"
会通儒学
"
和谐文化
和谐社会
分类号
B91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会通儒学”看外来宗教适应中国的道路
被引量:
1
3
作者
金刚
机构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
出处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55-60,共6页
文摘
外来宗教在中国生存、传播和发展过程中 ,有一种不约而同的努力倾向———以多种方式“会通儒学” ,特别是尽力阐明佛儒、伊儒、耶儒相通或同源。“会通儒学”活动不仅使外来宗教因适应中国的具体国情而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而且推动了中外思想文化的顺利交流 ,对21世纪外来宗教如何与我国社会相适应 ,从而积极服务社会 ,促进自身发展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
“
会通儒学
”
外来宗教
适应
发展
Keywords
External Religions
'Harmonizing with Confucianism'
Adaptation
Development
分类号
B91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会通儒学”活动对宗教与社会主义中国相适应的启迪
4
作者
金刚
机构
中共山东省济南市委党校
出处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62-66,共5页
文摘
“会通儒学”是外来宗教不断靠拢、比附、融会、贯通、接受、吸收儒家思想乃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和倾向 ,是适应中国封建社会的共同选择 ,是外来宗教中国化的核心表现形式。它使外来宗教和中国社会双方受益。认真研究“会通儒学”现象 ,对新时期创造有利于宗教尤其是外来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环境 ,从而进行更有效的引导 ,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
“
会通儒学
”
外来宗教
适应
启迪
分类号
D63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儒学与天主教会通过程中的儒家经典译介
被引量:
1
5
作者
张涌
张德让
机构
铜陵学院外语系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6-31,共6页
基金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儒家翻译与诠释学的会通研究”(10BYY013)
文摘
明清以降,天主教耶稣会士大量来华,他们为顺利生存和传教而会通儒学,不断靠拢、比附、融会、贯通和吸收儒家思想,在"西风东渐"传播天主教义和西方科学的同时,开辟了"东学西传"尤其是译介儒家经典的工作,为传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耶稣会士对儒家经典的译介可以界定为三个阶段:"学习期"的主要目的是把儒经作为语言材料来学习中文;"化用期"的主要目的是借助儒家思想来抨击欧洲黑暗社会;"研究期"主要属于宗教哲学的学术探讨。先秦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译介历程曲折而成果丰硕,激起了欧洲思想界的波澜,促进了西方尊重理性与自由的启蒙运动。
关键词
会通儒学
耶稣会士
儒家经典
译介
Keywords
Integration with Confucianism
Jesuit Missionary
Confucian Classics
Introduction and Translation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文明共存”视域透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融合
6
作者
令小雄
机构
中共定西市委党校
出处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5期94-97,共4页
基金
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向度"(14YB137)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其博大精深的包容性与生命力、凝聚力书写在历史文化长河中。自血雨腥风的近代史延伸中战争造成的深度社会结构破坏、割地赔款的被迫"不平等历史地位"的真切感受促发西学东渐成为中国文化选择与现代化结合、奋发有为的历史渠道。道器、体用之争中,经过了"器物——制度——精神"的三段式历史运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革命性是其成为实践哲学的现实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经世致用、融合一统的"龙文化"特质提供了"文化嫁接"的丰厚土壤,文明交流的氛围,加速了文明历史前进步伐。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会通结合是最好的价值选择,中国共产党既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又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正统继承者,"以儒援马,以马助儒"并不矛盾。
关键词
文明冲突论
文明共存
历史维度
马克思主义与
儒学
会通
分类号
B2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会通儒学”:外来宗教适应封建中国的共同选择
金刚
孔祥亚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0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对新时期加强外来宗教“会通儒学”现象研究的思考
金刚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会通儒学”看外来宗教适应中国的道路
金刚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2
1
原文传递
4
“会通儒学”活动对宗教与社会主义中国相适应的启迪
金刚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
0
原文传递
5
儒学与天主教会通过程中的儒家经典译介
张涌
张德让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1
原文传递
6
从“文明共存”视域透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融合
令小雄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