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归孔孟,《大学》为宗:论王心敬的“朱王会通”思想
1
作者 米文科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7-24,共8页
"朱王会通"是晚明清初关学的主流思想,但与冯从吾为解决学术分歧和李二曲为救正人心不同,王心敬是直接针对清初盛行的"辟王尊朱"之风,解决的是理学门户之争,思考的是儒学日后的发展。王心敬认为,所谓"尊朱&qu... "朱王会通"是晚明清初关学的主流思想,但与冯从吾为解决学术分歧和李二曲为救正人心不同,王心敬是直接针对清初盛行的"辟王尊朱"之风,解决的是理学门户之争,思考的是儒学日后的发展。王心敬认为,所谓"尊朱"者不仅不了解陆王之学,而且也不了解朱子的为学旨趣。朱子因救程门末流的禅学倾向,故平日特重"道问学",但其晚年又常常向学者指示本体,以免陷溺于辞章训诂之中。而陆王的"立大本"、"致良知"更是孟子学之本旨,且陆王意主经世,与出世的佛老之学截然不同,因此,朱子与陆王并非吾儒与异端之别。更何况,陆王对道德本心的挺立,有助于纠正学者口耳支离之病。所以,会通朱王,将本体与工夫统一起来才是真正的为学之道,而且这才符合孔孟"全体大用,真体实功"的学问宗旨,才是《大学》"明新止善"精神的全部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心敬 朱王会通 清初 《大学》
下载PDF
《大学》朱王之争与熊十力的评论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治洪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1-17,共7页
朱子《大学》改本突出格物,偏重于知性;阳明恢复《大学》古本,突出致知,偏重于德性,由此构成朱王之争。熊十力先生在中西文化交会的时代背景中,基于自己的平生关切和哲思主旨,对《大学》朱王之争作了别开生面的评论,趋向于会通朱王、兼... 朱子《大学》改本突出格物,偏重于知性;阳明恢复《大学》古本,突出致知,偏重于德性,由此构成朱王之争。熊十力先生在中西文化交会的时代背景中,基于自己的平生关切和哲思主旨,对《大学》朱王之争作了别开生面的评论,趋向于会通朱王、兼综格致的理论旨归,其学思成果对于今人把握德性与知性或道德意识与科学认识的关系颇具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朱王之争 熊十力评论 会通朱王 兼综格致
下载PDF
会通朱熹与王阳明如何可能?——以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为中心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30-35,共6页
《朱子晚年定论》是王阳明为了宣扬其学说,以朱子之言论为自己的思想体系作论证的一部编著,同时也是研究会通朱熹与王阳明的重要著作。在《朱子晚年定论》中,王阳明从朱子对往日之学的悔悟、强调"立本"、重视体认本心、提倡&q... 《朱子晚年定论》是王阳明为了宣扬其学说,以朱子之言论为自己的思想体系作论证的一部编著,同时也是研究会通朱熹与王阳明的重要著作。在《朱子晚年定论》中,王阳明从朱子对往日之学的悔悟、强调"立本"、重视体认本心、提倡"静坐"、倡导"省察"等多个方面,来证明其学说并不谬于朱子,以此来消弭学者对其学术思想的非议,从而达到宣扬自己学术思想的目的。可以说,《朱子晚年定论》首开会通朱熹与王阳明之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王阳明 《朱子晚年定论》 会通朱王
下载PDF
现代新儒家的阳明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光磊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02-114,124,共14页
现代新儒家的阳明学研究具有三条路径。其一,以外释中。这条路径极大地凸显了阳明学中的形上意涵,并希望这种形上学的论说方式可以进入世界的哲学话语体系,以及这种论说方式所彰显的东方价值具有超越西方形上学的地位。其二,会通朱王。... 现代新儒家的阳明学研究具有三条路径。其一,以外释中。这条路径极大地凸显了阳明学中的形上意涵,并希望这种形上学的论说方式可以进入世界的哲学话语体系,以及这种论说方式所彰显的东方价值具有超越西方形上学的地位。其二,会通朱王。这条路径重新对朱子学、阳明学的差异进行新的解释,从而在一个更高的理论平台上化解了宋明儒学内部的差异,达成儒学内部的圆满融合。其三,面向现代。这条路径在阳明学本有的道德涵养之中,增加新的思辨理性和物理知识,从而将物理世界收纳进来,为现代性的开展奠定了理论上的基础。这些哲学体系的构建、哲学史叙述范式的转变,以及哲学现代新开展的努力,可以视为儒家知识分子在西学东渐背景下所交出的理想答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阳明学 以西释中 会通朱王 面向现代
下载PDF
阳明心学在关中地区的传播与接受
5
作者 李敬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1-188,共8页
阳明心学在关中地区的传播与接受是一个关注较少、研究不深但又颇具价值的学术问题。阳明心学在关中地区的传播与接受经历了初传的辩难与阐扬、晚明的鼎盛与会通、清初的延续与修正、晚清的维系与终结,显豁出阳明心学传播与接受的"... 阳明心学在关中地区的传播与接受是一个关注较少、研究不深但又颇具价值的学术问题。阳明心学在关中地区的传播与接受经历了初传的辩难与阐扬、晚明的鼎盛与会通、清初的延续与修正、晚清的维系与终结,显豁出阳明心学传播与接受的"关中模式":一是未能取代张载关学、程朱理学在关中地区的主导地位;二是呈现出起伏不显、波折不大的抛物线式传播态势;三是以会通朱王为基调。这种模式所映射出关学与阳明心学的交融与互动,一方面不断生成和更新着关学,推动关学心学化、全国化;另一方面亦促使阳明心学实现自我重构和完善,将阳明心学在可能的衍化方向上提揭(显豁)出来,拓展和深化阳明心学的理论维度,成为探究阳明心学"在地化"的一个具体而生动的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关中地区 关学 会通朱王
下载PDF
王心敬四书学的学术旨趣和义理价值
6
作者 李敬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5-53,共9页
王心敬是清初“尊朱辟王”思潮中为数不多的尊奉阳明心学的学者之一。他逆时代思潮而动,借由对《四书》的创造性诠释,积极介入和回应是时的全国性学术议题“朱、王之争”,开显出“《大学》为宗”“会通朱王”“推重主敬”以及“摆落训... 王心敬是清初“尊朱辟王”思潮中为数不多的尊奉阳明心学的学者之一。他逆时代思潮而动,借由对《四书》的创造性诠释,积极介入和回应是时的全国性学术议题“朱、王之争”,开显出“《大学》为宗”“会通朱王”“推重主敬”以及“摆落训诂”的学术旨趣。他对阳明心学的挺立和坚守虽然没有改变阳明心学的颓势,亦未能抵挡考据学成为乾嘉时期的“显学”,但却维系了阳明心学在清初关中地区的主导地位,亦以“义理经学”的面相抵制考据之学在关中地区的渗透,并以个案的形式昭示了阳明心学、乾嘉汉学在清代不同地区的演进绝非是同步等质的,而是有着明显的地域和时空差异的。这一个案,启示在学术研究中必须注意地域性和普遍性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避免以地域代表全国或以全国遮蔽地域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心敬 四书学 会通朱王 由王返朱
下载PDF
冯从吾与明代关中理学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94-98,共5页
冯从吾是继吕柟之后明代关中理学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他在关中书院的讲学不仅重新振兴了自弘、嘉以来关中地区的讲学之风,而且由于其讲学以心学为主,注重对良知心体的体认,从而使整个明代关学呈现出一个由程朱理学到阳明心学的发展转变... 冯从吾是继吕柟之后明代关中理学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他在关中书院的讲学不仅重新振兴了自弘、嘉以来关中地区的讲学之风,而且由于其讲学以心学为主,注重对良知心体的体认,从而使整个明代关学呈现出一个由程朱理学到阳明心学的发展转变过程。但冯从吾既处于晚明王学修正运动思潮中,而他本人亦对当时流行的"无善无恶"说和王学末流脱略工夫的做法极为不满,故又主张以宋儒之工夫来致良知。冯从吾这种会通朱、王,强调本体、工夫合一的方法奠定了清初关学发展的基本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从吾 关学 明代 关中地区 会通朱王
下载PDF
明代关学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莹 米文科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3-229,共7页
从明代关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来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薛瑄的关中弟子或私塾弟子和后学为代表的关陇之学,他们在思想上大多恪守着程朱的"主敬穷理"之传,这一时期可以看作是河东之学在关中地区的传播时期。第二阶... 从明代关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来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薛瑄的关中弟子或私塾弟子和后学为代表的关陇之学,他们在思想上大多恪守着程朱的"主敬穷理"之传,这一时期可以看作是河东之学在关中地区的传播时期。第二阶段是以三原王承裕为代表的弘道书院讲学,这是关中本地理学的兴起时期,同时也是关中讲学兴起的时期。第三阶段是以吕柟、马理、韩邦奇和南大吉为代表的多元发展时期,除了传统的程朱之学外,阳明心学和张载气学及明代中期出现的"重气"思想也都在关中地区出现,并成为关学的一部分。第四阶段则是以冯从吾为代表的晚明关学的"朱王会通"之路。总的来说,明代关学在其四期发展过程中在不断吸收新思想的同时,始终都秉承着张载关学读经重礼、躬行实践和崇尚气节的传统学风;在不断更新自己理论的同时,保守与传统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关学 河东之学 阳明心学 读经重礼 朱王会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