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伟大传统”中的普桑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宪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9-103,共15页
普桑是17世纪最伟大的古典主义艺术家,被誉为“哲人—艺术家”。如何认识普桑及其古典主义艺术?如何看待普桑与当代的关系?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有必要将普桑置于西方文化、美学和艺术史的“伟大传统”之中,通过其经典作品来探索隐含其后... 普桑是17世纪最伟大的古典主义艺术家,被誉为“哲人—艺术家”。如何认识普桑及其古典主义艺术?如何看待普桑与当代的关系?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有必要将普桑置于西方文化、美学和艺术史的“伟大传统”之中,通过其经典作品来探索隐含其后的复杂美学意义。伟大传统创造了普桑,普桑又创造了伟大传统。他开创的“宏大”风格凸现了古典理性原则,在西方文化古典与浪漫的张力结构中呈现其独到的价值。尤其是普桑所独创的理想风景与英雄风景,拉开了西方风景画登上历史舞台的大幕。后来的伟大艺术家们,从大卫、柯罗、德拉克洛瓦,到塞尚、修拉、毕加索,都在不断向普桑致敬,继续“发明”普桑的伟大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桑 古典主义 伟大传统 宏大风格 传统的再发明
原文传递
德拉布尔与“伟大的传统”——与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对谈 被引量:2
2
作者 周芬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6-130,共5页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由于不同时期社会历史语境的影响、文学本身的发展、19世纪作家和同时代其他作家的影响、作家的个人经历和作家对文学传统的创新需求,其创作主题和形式都不断发生变化。其早期作品关注步...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由于不同时期社会历史语境的影响、文学本身的发展、19世纪作家和同时代其他作家的影响、作家的个人经历和作家对文学传统的创新需求,其创作主题和形式都不断发生变化。其早期作品关注步出校园的青年知识女性的婚恋、职业女性面临的生活和工作的两难困境以及各种家庭事务。后来创作视野逐渐扩大。其中后期作品聚焦英国国内的一些社会问题和不断变幻的国际事务。创作手段由现实主义逐渐趋向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后期作品中,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段混合交织在一起。无论创作手段如何变化,德拉布尔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她的文学创作却始终遵循弗·雷·利维斯的文学创作观,以道德教育和提升为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 伟大传统 创作主题 创作方法 道德教育和提升
下载PDF
文本阅读结合理论阐释——读F·R·利维斯《伟大的传统》得到的启示
3
作者 蒋梅玲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S2期197-198,共2页
通过阅读F·R·利维斯小说批评的代表作《伟大的传统》,我们可以透过朴实自然的语言论述发现利维斯所运用的理论和方法即文学的细读分析与批评,并体会到文学批评必须立足于文学文本,切实进入到文学文本中,从文本中自然而然地找... 通过阅读F·R·利维斯小说批评的代表作《伟大的传统》,我们可以透过朴实自然的语言论述发现利维斯所运用的理论和方法即文学的细读分析与批评,并体会到文学批评必须立足于文学文本,切实进入到文学文本中,从文本中自然而然地找到理论作为支撑,做到文本阅读和理论阐释紧密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传统 文学批评 文学文本
下载PDF
F.R.利维斯与《伟大的传统》
4
作者 马识途 曹丰 《咸宁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3-44,共2页
弗·雷·利维斯是20世纪英国文学批评史上最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利维斯的文学批评也由浅入深经历了四个阶段。《伟大的传统》是利维斯从"道德意识"和"人性关怀"出发对200多年来的英国小... 弗·雷·利维斯是20世纪英国文学批评史上最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利维斯的文学批评也由浅入深经历了四个阶段。《伟大的传统》是利维斯从"道德意识"和"人性关怀"出发对200多年来的英国小说进行点评的历史奠基之作,唤起了人们对小说的重新思考,谱写了英国文学评价史上的伟大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弗·雷·利维斯 伟大传统
下载PDF
建构中国文学的伟大传统
5
作者 陈晓明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2年第1期85-87,共3页
何谓传统?何为伟大的文学传统?1948年,英国剑桥大学的批评家利维斯出版《伟大的传统》一书,作者认为文学的意义在于提升人们的道德意识和审美感受力,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利维斯提出文学的“伟大传统”,旨在以美好而有品质的文学抚慰人... 何谓传统?何为伟大的文学传统?1948年,英国剑桥大学的批评家利维斯出版《伟大的传统》一书,作者认为文学的意义在于提升人们的道德意识和审美感受力,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利维斯提出文学的“伟大传统”,旨在以美好而有品质的文学抚慰人们的心灵,唤起人类的良知,使人们相信人性有向善的力量。但是,何谓中国文学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传统 审美感受力 利维斯 文学的意义 道德意识 批评家
原文传递
艺术辩证法与“伟大的传统”——论阿来《云中记》 被引量:2
6
作者 吴义勤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0-89,共10页
我一直相信,阿来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奇迹,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馈赠。没有阿来,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成色会降低很多,拥有阿来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幸运和福分。从《尘埃落定》开始,阿来与生俱来的文学气质,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生命观、... 我一直相信,阿来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奇迹,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馈赠。没有阿来,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成色会降低很多,拥有阿来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幸运和福分。从《尘埃落定》开始,阿来与生俱来的文学气质,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生命观、自然观,他书写灵魂、宗教、历史、文化、自然时独一无二的小说品质,就一直给我们带来惊喜。长篇新作《云中记》又是一部中国当代文学的"神来之笔",是一部只有他才能写出来的、足以标示我们这个时代文学高度的伟大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艺术辩证法 《尘埃落定》 阿来 伟大传统 文学气质 文学高度 云中
下载PDF
林蓝 关注原因
7
作者 李公明 《中国画画刊》 2023年第3期88-88,共1页
两宋文化的风范韵致幽微遥深,难以描摹,故体味其美感与韵味需要人生的阅历和深情的体验为先导。林蓝在黛绿年华能以其清纯的心境和眼界去感受和亲近伟大的传统,这是值得庆幸的。她不仅对宋画精到的制作技术了如指掌,更是从内心感受宋画... 两宋文化的风范韵致幽微遥深,难以描摹,故体味其美感与韵味需要人生的阅历和深情的体验为先导。林蓝在黛绿年华能以其清纯的心境和眼界去感受和亲近伟大的传统,这是值得庆幸的。她不仅对宋画精到的制作技术了如指掌,更是从内心感受宋画之古意……唯其如此,她笔下回荡的正是那文雅的远古回声。同时,她在这回声中融入更多的当代意趣——追慕宋代光华素雅的审美传统,而又将之悄然转化、升华,这恰是林蓝艺术探索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传统 内心感受 艺术探索 伟大传统 宋画
下载PDF
一段令人缅怀的批评史——重读1946至1949年的西方文论经典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冬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8-125,共8页
1946至1949年西方文论的丰硕成果,为我们书写了一段令人缅怀的批评史。短短几年间,竟有如此众多的批评经典竞相问世,而且每一部都非同凡响,的确堪称批评史上的一个奇迹。尽管那一代批评家早已风流云散,但他们的批评论著却至今依然闪烁... 1946至1949年西方文论的丰硕成果,为我们书写了一段令人缅怀的批评史。短短几年间,竟有如此众多的批评经典竞相问世,而且每一部都非同凡响,的确堪称批评史上的一个奇迹。尽管那一代批评家早已风流云散,但他们的批评论著却至今依然闪烁着思想的光辉,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而奥尔巴赫的《摹仿论》、布鲁克斯的《精制的瓮》、利维斯的《伟大的传统》、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无疑堪称"经典中的经典",代表了这段批评史的主导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史 《摹仿论》 《精制的瓮》 伟大传统 《文学理论》
下载PDF
“少数人文化”与大众文化批判——弗·雷·利维斯文化批评思想的基本路径 被引量:2
9
作者 邹赞 《兰州学刊》 CSSCI 2014年第8期105-111,共7页
作为英国"第二波人文主义"思想家以及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弗·雷·利维斯坚持捍卫马修·阿诺德的人生批评原则,以"文化政治学"的姿态和本土视野切入同时代英国文学与文化问题的思考。利维斯早... 作为英国"第二波人文主义"思想家以及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弗·雷·利维斯坚持捍卫马修·阿诺德的人生批评原则,以"文化政治学"的姿态和本土视野切入同时代英国文学与文化问题的思考。利维斯早期文化批评所建构起的"大众文明"与"少数人文化"之间的对立,不言而喻地将其自身纳入了威廉斯所谓的"文化与社会"传统。但必须注意的是,利维斯更加偏向于"少数人的精英文化",尤其重视语言的中介功能和文化传承效果。此外,利维斯固然怀念前工业文明时期的有机共同体,但他所设想的拯救文化衰退现状的出路,既不同于阿诺德的希腊化、T.S.艾略特的重返十七世纪,也不像马克思那样构想一个社会乌托邦,而是寄望于英语教学,尤其是期盼列入"伟大传统"的英国文学经典能够有助于培养现代人的感知力和判断力,继而有效应对甚嚣尘上的大众文化。在利维斯那里,文化被赋予了社会责任,但是其实现方式却必须依赖文学文化的意义维度,从这一意义上说,利维斯堪称英国文化主义思想传统与研究范式的转折点上的重要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雷·利维斯 少数人文化 大众文明 英语教学 伟大传统
下载PDF
大江大河波澜处--北京文学70年的文学史贡献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繁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9-75,共7页
北京文联成立于1950年5月,比共和国成立晚不到一年。因此,讨论北京文学70年,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讨论当代中国文学70年。北京是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当然也无可非议地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镇。从70年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看,重大的文... 北京文联成立于1950年5月,比共和国成立晚不到一年。因此,讨论北京文学70年,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讨论当代中国文学70年。北京是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当然也无可非议地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镇。从70年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看,重大的文学事件、文学活动几乎都发生在北京,这当然与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有关;另一方面,北京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这个伟大的传统一直深刻地影响着百年来的北京作家,他们内心强烈的国家民族关怀,对社会公共事务参与的热情,使北京的文学气象宏大,视野高远。可以说,北京文学为当代中国文学史做出了特殊的、其他地域不能替代的贡献。当然,在一篇文章中充分地讲述北京文学的贡献是不可能的,但“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孟子的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要讲出一条大河的历史,一定要看其转折处;要讲出北京文学的文学史要义,一定要看其波澜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学 当代文学发展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事件 伟大传统 五四新文化运动 民族关怀 波澜
下载PDF
接续伟大的传统
11
作者 赵野 《诗刊》 2021年第17期23-23,共1页
我认为一个当代汉语诗人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度,取决于他对传统的认识、了悟和转化。传统不是道具和符号,而是精神气质,是我们对社会、自然、生命的态度,是我们面对虚无和死亡的方式。传统的当下转化,既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能力。
关键词 当代汉语 伟大传统 精神气质 转化
原文传递
童书重构传统之美
12
作者 朱永新 《阅读与成才》 2022年第2期1-1,共1页
传统意味过去。传统是一种稳定持久的力量,是现在和未来的根基。传统有如大地,是生命存在的土壤。儿童代表未来。让儿童从传统中汲取力量,打下成长的根基,是作为成人的我们对未来的庄严承诺。童书具有帮助儿童立足现在的力量,具有帮助... 传统意味过去。传统是一种稳定持久的力量,是现在和未来的根基。传统有如大地,是生命存在的土壤。儿童代表未来。让儿童从传统中汲取力量,打下成长的根基,是作为成人的我们对未来的庄严承诺。童书具有帮助儿童立足现在的力量,具有帮助儿童走向未来的能量。优秀的童书使儿童的心灵得到哺育。这种哺育,也来自伟大的传统。因此,今天我们相聚于此,倡导以童书重构传统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书 伟大传统 重构 哺育 力量 儿童 根基
原文传递
利维斯与艾略特:从劳伦斯谈起
13
作者 张丹丹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0-163,共24页
从早期的顶礼膜拜到后来的激烈批判,利维斯对艾略特的态度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变化。本文认为,是艾略特对劳伦斯的评价决定了利维斯对艾略特的批评态度。通过分析利维斯与艾略特在劳伦斯问题上的异见,本文梳理利维斯对艾略特矛盾的批评... 从早期的顶礼膜拜到后来的激烈批判,利维斯对艾略特的态度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变化。本文认为,是艾略特对劳伦斯的评价决定了利维斯对艾略特的批评态度。通过分析利维斯与艾略特在劳伦斯问题上的异见,本文梳理利维斯对艾略特矛盾的批评观及其发展历程,探讨利维斯-劳伦斯-艾略特三角关系背后涉及的历史背景、文化、宗教、阶级和国家意识等因素,以期更好地理解利维斯对二十世纪英国文学之"伟大传统"所进行的反思和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维斯 艾略特 劳伦斯 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
原文传递
汪曾祺小说中“最后的人”的形象分析及其诗意情怀
14
作者 李雪健 《汉字文化》 2021年第14期131-132,共2页
作为一个真正的为生活者、为生命者的真名士,汪曾祺秉承着闲适澹泊的生活信念,坚持文学要"有益于世道人心"的理念,在其小说创作中着意刻画了一群"最后的人"的形象。这些人大多生活在旧时代,且往往掌握着奇绝入境的... 作为一个真正的为生活者、为生命者的真名士,汪曾祺秉承着闲适澹泊的生活信念,坚持文学要"有益于世道人心"的理念,在其小说创作中着意刻画了一群"最后的人"的形象。这些人大多生活在旧时代,且往往掌握着奇绝入境的技艺,用心用情去确证生命的实有和真意。而探析汪曾祺小说中"最后的人"的形象和意蕴,发掘注入其中的诗意情怀,对于寻觅传统文化根源、体悟民族精神底蕴,进而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信念与向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最后的人 伟大传统 诗意情怀
原文传递
“转型”或是“回望”——读麦家新作《人生海海》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培浩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3-151,共19页
《人生海海》可谓麦家的转型之作,“转型”首先体现在麦家从广为人知的谍战小说转向了带有浓郁乡土色彩的小说;“转型”还表现在《人生海海》通过“伤疤叙事学”步步为营的精密叙事营构,勾连起辽阔幽深的精神叙事,这种叙事和精神叙事严... 《人生海海》可谓麦家的转型之作,“转型”首先体现在麦家从广为人知的谍战小说转向了带有浓郁乡土色彩的小说;“转型”还表现在《人生海海》通过“伤疤叙事学”步步为营的精密叙事营构,勾连起辽阔幽深的精神叙事,这种叙事和精神叙事严丝合缝的卯榫对接是麦家的自我超越;同时,《人生海海》还在麦家一贯擅长的人性奇观中发展出更具概括性的历史寓言和存在思辨。某种意义上,《人生海海》的“转型”也是麦家向1980年代文学观的“回望”。麦家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取得的现象级成功,跟新世纪文学时势和“当代文学”的转型密切相关,作为这种转型的获益者,《人生海海》却显示了麦家在写作方式和精神立场上更自觉地向伟大传统回望的姿态。《人生海海》是一部站在文学场域和价值尺度已经发生了巨大裂变的“当代文学”向另一种“当代文学”致敬之作,它使小说面向人心、面向历史,走向未来却依然归属于某个伟大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家 《人生海海》 转型 回望 1980年代文学 伟大传统
原文传递
风雨七十载 风流大道行——纪念《北京文学》创刊七十年
16
作者 孟繁华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24,共21页
北京是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当然也无可非议地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中心。北京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这个伟大的传统一直深刻地影响着百年来的北京作家,他们内心强烈的国家民族关怀,对社会公共事务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态度,使北京的... 北京是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当然也无可非议地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中心。北京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这个伟大的传统一直深刻地影响着百年来的北京作家,他们内心强烈的国家民族关怀,对社会公共事务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态度,使北京的文学气象宏大而高远。共和国成立初始,散居全国各地的大批优秀作家聚集北京,或从事专业创作或担任文学领导职务。丰厚的文学人才资源在北京构筑起了独特的文学气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北京文学》 伟大传统 领导职务 五四新文化运动 积极态度 民族关怀 人才资源
原文传递
冲奥背后的故事
17
作者 张洋 《中国烹饪》 2020年第4期66-67,共2页
Olympic spirit(奥林匹克精神)、Culinary highlights(经典烹妊艺术)、Exclusive insights(独家视角)、International variety(多元风格)、Great tradition(伟大的传统),世界奥林匹克烹任大赛(IKA/Culinary Olympics)将自己120年的辉煌... Olympic spirit(奥林匹克精神)、Culinary highlights(经典烹妊艺术)、Exclusive insights(独家视角)、International variety(多元风格)、Great tradition(伟大的传统),世界奥林匹克烹任大赛(IKA/Culinary Olympics)将自己120年的辉煌历史浓缩为这五个短语,告诉每一个前来参加的人,这就是你此时此刻站在这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林匹克精神 多元风格 伟大传统 独家视角
原文传递
一个时代的乡愁——游子雪松新乡愁诗浅论
18
作者 刘斌 《诗歌月刊》 2020年第8期66-67,共2页
去冬今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夺去了数千同胞的生命。这其中包括一位优秀诗人,他就是安徽寿县的游子雪松。诗人远逝,留下了千余首诗篇。这些作品包括他生前出版的诗集《我的乡愁依山傍水》和待出版的诗集《异乡到故乡到底有多远》《背... 去冬今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夺去了数千同胞的生命。这其中包括一位优秀诗人,他就是安徽寿县的游子雪松。诗人远逝,留下了千余首诗篇。这些作品包括他生前出版的诗集《我的乡愁依山傍水》和待出版的诗集《异乡到故乡到底有多远》《背着一篓乡愁来看你》。游子雪松生前曾多次说过,他的诗歌也大多是写乡愁或与乡愁有关的。有关乡愁诗写,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伟大的传统。游子雪松的乡愁诗在对这一传统继承的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独特的精神内涵。游子雪松的新乡愁诗写在内容上可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诗 伟大传统 安徽寿县 游子 雪松 传统继承 优秀诗人 精神内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