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审美教育对中国大学精神重建的作用探析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宋妍
-
机构
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
出处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24-133,共10页
-
基金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当代中国大学审美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FJJKCG18—134)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2020年一般项目“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梨园戏的传承与传播研究”(FJ2020B137)。
-
文摘
大学精神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指导思想。伴随着20世纪初京师大学堂和清华学堂的建立,中国大学精神传统的三大支柱--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爱国与担当精神也随之确立。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学精神传统在20世纪50—70年代出现了断裂,改革开放40年以来,面对国际交流与竞争日益加剧的现实,大学精神的传承与重建刻不容缓。当下,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盛行,大学精神中的独立自由的人文思想与批判超越的精神追求也逐渐失落,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忽略美育对德育与智育的重要作用,以及大学审美教育的严重缺失。事实上,审美活动的非功利性、超越性与精神的自由性这三个基本特质与大学精神的内涵基本一致,因此,新时期普及并提升大学审美教育的水平与质量对于重建新时期大学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
关键词
新时期
审美教育
大学精神
传承与重建
-
Keywords
new period
aesthetic education
university spirit
inheritance and reconstruction
-
分类号
G40-014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不学礼,无以立——读《有礼如仪》
- 2
-
-
作者
李传军
张娇
-
机构
青岛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4年第1期121-128,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2014)(14AZD120)成品,2020年以优秀等级结题。
-
文摘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专家萧放教授主著《有礼如仪:人生礼仪传统的当代重建与传承》以传统人生礼仪为线索,广泛征引古籍及民间文献,同时结合实地考察的方法,以生动流畅的文笔论述人生礼仪的历史传统形态及当代存续状况,探讨其重建的可行方案,构建了一个完整庞大的礼俗研究系统。这本著作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呼应民俗学实践转型的同时,亦彰显了当代民俗学者殷切的现实关怀。
-
关键词
传统人生礼仪
实践民俗学
传承与重建
-
分类号
K892.26
[历史地理—民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