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机制研究——以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非遗进校园”活动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于丽丽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年第6期51-53,共3页
高校图书馆是我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的重要力量,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立足地域文化,为师生搭建了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展示和创作于一体的平台,取得了预期的工作效果,为其他高校图书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 高校图书馆是我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的重要力量,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立足地域文化,为师生搭建了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展示和创作于一体的平台,取得了预期的工作效果,为其他高校图书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提供了先进经验。文章以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非遗进校园”活动为例,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的现实难题与应对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保护机制 “非遗进校园”活动
下载PDF
文化强国战略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保护的机制与路径
2
作者 葛佳慧 陶丽萍 《歌海》 2023年第4期126-135,共10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又进一步为“非遗”保护提供了政策支撑。面对“非遗”传承困境“,非遗”协同保护的理念正逐渐成为共识。实现“非遗”的协同保护,要从参与机制、协调...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又进一步为“非遗”保护提供了政策支撑。面对“非遗”传承困境“,非遗”协同保护的理念正逐渐成为共识。实现“非遗”的协同保护,要从参与机制、协调机制、共建共享机制、创新机制、激励机制着手,构建以发展协同、教育协同、制度协同为主要内容的路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协同保护 保护传承机制 非遗合理利用
下载PDF
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建设的分析
3
作者 武和萍 《天工》 2020年第2期106-107,共2页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不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影响,而且抑制了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及传承工作。为了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和解决,需结合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来对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中存在的非遗传承人呈断层趋势、重视申...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不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影响,而且抑制了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及传承工作。为了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和解决,需结合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来对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中存在的非遗传承人呈断层趋势、重视申报轻视保护、非遗传承人现有认定制度等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一套系统、完善的对策,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推动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及传承工作,而且还可以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推动非遗传承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传承 保护传承机制 对策
下载PDF
鄂温克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被引量:2
4
作者 敖峥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84-88,共5页
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以口传心授为主的民族民间音乐面临着越来越艰难的生存与发展困境。本文首先分析了鄂温克族民间音乐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几乎没有创新、传承艰难等主要问题,然后从市场必然性、民族文化安全性... 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以口传心授为主的民族民间音乐面临着越来越艰难的生存与发展困境。本文首先分析了鄂温克族民间音乐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几乎没有创新、传承艰难等主要问题,然后从市场必然性、民族文化安全性、文化民主性三个方面阐述了保护与传承的基本价值定位,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文化民主、专业教育"四位一体"的鄂温克族民间音乐保护与传承机制构建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温克族 民间音乐 保护传承机制
下载PDF
“非遗”视角下梁山武术文化传承机制的创新性分析
5
作者 田锡祥 《武夷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61-64,共4页
以梁山武术为研究对象,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保护平台,通过对梁山武术的文献查阅、走访一线武术教练及老拳师,对拥有九百多年历史的梁山武术的演变做纵向梳理;对梁山武术的现状进行多角度的比较、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梁山... 以梁山武术为研究对象,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保护平台,通过对梁山武术的文献查阅、走访一线武术教练及老拳师,对拥有九百多年历史的梁山武术的演变做纵向梳理;对梁山武术的现状进行多角度的比较、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梁山武术的保护和传承机制进行科学的论证,让梁山武术真正走进社区、学校、军营,把民间武术真正打造成为一项具有健身、教育、实用的社会服务功能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梁山武术 非物遗文化 传承保护机制
下载PDF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政保护——针对新疆地区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虎敬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2年第11期156-157,共2页
长期以来,由于受多种原因的影响,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需要通过行政手段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存档、申报等流程,配合确定传承人保护机制、建立生态博物馆、高校... 长期以来,由于受多种原因的影响,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需要通过行政手段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存档、申报等流程,配合确定传承人保护机制、建立生态博物馆、高校等科研机构的措施来有效地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 行政保护 生态博物馆 传承保护机制
下载PDF
南方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资源及其基因图谱编制设想 被引量:27
7
作者 柏贵喜 陈文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47,共5页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资源十分丰富,具体可以分为雕塑、金属、陶瓷、编织等八大类别,具有富集性、传统性、共享性和生态性等特征。由于种种原因,南方少数民族手工艺资源存续状态令人担忧。为了科学认识传统手工艺的产生、发展规律...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资源十分丰富,具体可以分为雕塑、金属、陶瓷、编织等八大类别,具有富集性、传统性、共享性和生态性等特征。由于种种原因,南方少数民族手工艺资源存续状态令人担忧。为了科学认识传统手工艺的产生、发展规律,建构科学有效的传承保护机制,其基因图谱编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少数民族 传统手工艺资源 资料存续状况 传承保护机制 基因图谱
下载PDF
民间文化传承及保护传承机制的创新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周丽妃 《才智》 2013年第18期167-167,共1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全球网络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我国本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现代社会人们的文化生活正逐渐被具有强烈视觉快感的网络文化、电视文化占据,传统民间文化的生存空间正不断被压缩。民间文化是我国古老智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全球网络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我国本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现代社会人们的文化生活正逐渐被具有强烈视觉快感的网络文化、电视文化占据,传统民间文化的生存空间正不断被压缩。民间文化是我国古老智慧的结晶,是民族认同感、民族凝聚力、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因此,民间文化的传承及相应的保护机制极为重要。本文在对民间文化传承涵义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民间文化传承现状进行分析,对民间文化传承及传承保护机制的创新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化传承 保护传承机制 问题 创新
原文传递
赫哲族伊玛堪代表性传承人生命历程研究——以尤文凤为个案 被引量:6
9
作者 蒋满娟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8-124,共7页
伊玛堪是赫哲族世代相传的民间说唱艺术形式,2011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运用生命历程理论,结合观察和深度访谈法,选择省级赫哲族伊玛堪代表性传承人尤文凤为个案,考察其学习、传承伊玛堪的具体过程,... 伊玛堪是赫哲族世代相传的民间说唱艺术形式,2011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运用生命历程理论,结合观察和深度访谈法,选择省级赫哲族伊玛堪代表性传承人尤文凤为个案,考察其学习、传承伊玛堪的具体过程,提出伊玛堪的传承与保护既需要作为个体生命的代表性传承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也需要政府、市场、专家学者、媒体等多种社会力量与其协同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历程理论 伊玛堪 尤文凤 保护传承机制
原文传递
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技艺文化基因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池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9-176,共8页
文化基因既是形塑民族手工艺艺术风格与文化表征的核心要素,也在活态传承中不断传递,对维持文化遗产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以慢轮盘条与平地堆烧为特色,充分体现了傣族人民在漫长制陶史中形成的古老技术与独特... 文化基因既是形塑民族手工艺艺术风格与文化表征的核心要素,也在活态传承中不断传递,对维持文化遗产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以慢轮盘条与平地堆烧为特色,充分体现了傣族人民在漫长制陶史中形成的古老技术与独特审美。它底蕴深厚,但存续堪忧,因其文化基因正发生变异与消亡。近年来,现代化生产方式对技艺本体及其存续环境形成剧烈冲击,导致工艺品的表现技术、内容和形式逐渐与传统背道而驰。为保护傣陶手工艺文化基因,亟待对其进行提取、整理并归类。本文以傣陶手工艺为例,将其文化基因分为主导基因(色彩、造型、材料、纹样、技艺)与亚主导基因(工具、工制),并由此入手在理论上构建起傣族制陶技艺与审美的文化基因体系。研究傣陶文化基因的价值不仅在于通过还原传统的慢轮制作技艺,探讨傣族人民的审美意趣,亦可为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标准化以及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提供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慢轮制陶 传统手工艺 文化基因 传承保护机制 原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