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动员与老龄人口新冠疫苗接种决策:传播基础设施理论视角 被引量:2
1
作者 邱鸿峰 黄柄瑞 《未来传播》 2023年第2期41-53,139,共14页
研究基于传播基础设施理论,通过2021年9—11月在F省内两个城乡社区的深度访谈与非参与式观察,揭示社区老龄人口新冠疫苗接种的动因、障碍,以及社区传播扮演的角色。研究发现,宿命论、疾病史、接种后果不确定性是主要障碍。如何克服社会... 研究基于传播基础设施理论,通过2021年9—11月在F省内两个城乡社区的深度访谈与非参与式观察,揭示社区老龄人口新冠疫苗接种的动因、障碍,以及社区传播扮演的角色。研究发现,宿命论、疾病史、接种后果不确定性是主要障碍。如何克服社会文化语境中的消极因素,对老龄人口进行有效动员,给作为“故事讲述网络”中继站以及“传播行动语境”营造者的社区组织带来挑战。通过聚焦社区传播网络的结构以及嫁接文化中心的健康传播路径,研究发展了传播基础设施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苗接种 老龄人口 传播基础设施 社区传播
下载PDF
传播基础设施视域下基层媒体在单位制社区中的角色变迁:漳村矿电视台的个案研究
2
作者 曹培鑫 李士萌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2年第6期98-114,共17页
本文以传播基础设施理论为框架,通过在地观察、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等质化研究方法,探讨单位制社区中基层媒体的故事讲述系统的历时演变及其多元意涵。在空间维度上,本文将漳村矿电视台作为一个有机主体,嵌入“单位—工人—居民”这一独... 本文以传播基础设施理论为框架,通过在地观察、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等质化研究方法,探讨单位制社区中基层媒体的故事讲述系统的历时演变及其多元意涵。在空间维度上,本文将漳村矿电视台作为一个有机主体,嵌入“单位—工人—居民”这一独特的矿区社会结构中,探究电视台与煤矿工人、矿区居民以及单位领导等各主体间的话语互动实践。在时间维度上,本文将漳村矿电视台从1985年成立到2017年停办的32年,嵌入中国煤炭行业变革的40年中,以四个阶段解读电视台故事讲述实践的变迁。研究发现,在单位制社区发展过程中,漳村矿电视台的角色不再局限于企业的宣传机构和矿区娱乐设施,而是逐渐发展为实现社会治理的权力技术、煤炭工人主体性话语的生产者,以及社区共同体的积极营建者。反思以漳村矿电视台为代表的工矿区媒体的生命史,或将为老单位制社区的文化复兴探索一种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电视台 单位制社区 传播基础设施理论 社区传播
下载PDF
传播基础设施与可沟通城市建设的创新实践
3
作者 沈波 汪栾 《新闻战线》 2023年第22期88-90,共3页
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的未来社区建设,为构建可沟通的城市社区系统提供了新的可能。杭州高新区(滨江)未来社区通过打造基层治理的数字底座、营造服务民生的数智场景、塑造面向未来的生活全域,在传播基础设施和可沟通城市建设方面开展了创... 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的未来社区建设,为构建可沟通的城市社区系统提供了新的可能。杭州高新区(滨江)未来社区通过打造基层治理的数字底座、营造服务民生的数智场景、塑造面向未来的生活全域,在传播基础设施和可沟通城市建设方面开展了创新探索,为未来城市社区图景提供了现实路径和长远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基础设施 未来城市社区 数智场景
原文传递
社区治理的传播之维:基于可沟通性视角
4
作者 李玉玲 《新媒体研究》 2023年第10期43-46,共4页
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末端,与城市居民直接对话,增强其治理举措的可沟通性至关重要。基于传播基础设施理论,以H市8个社区的治理举措为研究对象,从可沟通性视角出发探讨社区传播如何促进社区治理。研究发现,社区党建嵌入式引领社区治理,开... 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末端,与城市居民直接对话,增强其治理举措的可沟通性至关重要。基于传播基础设施理论,以H市8个社区的治理举措为研究对象,从可沟通性视角出发探讨社区传播如何促进社区治理。研究发现,社区党建嵌入式引领社区治理,开拓社区各主体间沟通平台,并生成沟通网络;社区线上与线下的媒体传播,提高社区居民对本社区认同感,提升对社区事务参与积极性;社区内共同文化的打造,为居民提供交往机会,增强居民集体意识。社区媒体、社区组织与群体之间的交往共同构成了社区的传播基础设施,加强了社区可沟通性,促进了社区治理效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社区传播 传播基础设施 可沟通性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弥漫的连接与替代的团结:通过轶闻传播网络提升社区参与的多重后果 被引量:5
5
作者 刘于思 杜璇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7-108,共22页
传播基础设施理论将社区媒体、社区组织和人际沟通构成的社区轶闻传播网络整合连通性(ICSN)视为社区可沟通性的关键指标,而移动传播和平台社会的媒介环境变迁为理解微信促进社区参与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以北京市Y街道的30个社... 传播基础设施理论将社区媒体、社区组织和人际沟通构成的社区轶闻传播网络整合连通性(ICSN)视为社区可沟通性的关键指标,而移动传播和平台社会的媒介环境变迁为理解微信促进社区参与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以北京市Y街道的30个社区为例(N=1,798),通过多水平模型,分析了一般ICSN与微信ICSN在不同社区中影响居民邻里归属感和线下社区参与的机制。结果发现,基于大众媒介和现实交往的一般ICSN能够同时促进邻里归属感和社区参与度,而由社区微信公众号、社区组织微信群和社区微信人际轶闻传播构成的微信ICSN尽管提升了邻里归属感,却降低了线下参与;对线下参与而言,一般ICSN在多民族社区和外地居民融入上拥有微信ICSN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研究进一步讨论了上述发现对传播基础设施理论的贡献和提升社区轶闻传播网络连通性、促进本土社区参与的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基础设施理论 轶闻传播网络整合连通性 社区参与 微信 多水平分析
原文传递
社区空间与线上连接:基层官微矩阵重塑人地关系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潘霁 《国际新闻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2-108,共17页
传统传播效果研究关注媒介使用对个人心理的效应。“使用”概念遮蔽个人身处本地空间与社会技术网络日常的“连接”。空间特征和居民与技术的连接多被排除在视野外。数字媒介的基础设施化刺激效果研究转变范式。基层官微矩阵依托微信,... 传统传播效果研究关注媒介使用对个人心理的效应。“使用”概念遮蔽个人身处本地空间与社会技术网络日常的“连接”。空间特征和居民与技术的连接多被排除在视野外。数字媒介的基础设施化刺激效果研究转变范式。基层官微矩阵依托微信,卷入多元的本地传播主体、象征叙事和空间资源。社区空间促进异质叙事网络虚实整合,构成社区传播基础设施。个人与整合叙事网络的日常连接重塑人地关系。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上海社区“空间”属性及居民与官微矩阵的既有“连接”如何共同重塑人地关系。研究发现社区空间主要通过支持邻里内部交往,促成虚实异质叙事网络的融合,进而影响基层官微传播效果。借突出“空间”和“连接”的交互,研究力图为理解微信官微矩阵融合线上线下的机理提供借鉴,更为传播效果研究在数字时代的范式转变指明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基础设施 官微 叙事网络 上海发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