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虚拟世界之传播本质 被引量:2
1
作者 梅琼林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6-131,共6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虚拟实在技术的快速发展,构筑了一个全新的社会行动与交往世界——虚拟世界。在这里符码和拟象的大量生成和复制,迅速覆盖了语言、话语的生成和表达,颠覆了传统的表征系统,构成了全新的经验领域。但作为一...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虚拟实在技术的快速发展,构筑了一个全新的社会行动与交往世界——虚拟世界。在这里符码和拟象的大量生成和复制,迅速覆盖了语言、话语的生成和表达,颠覆了传统的表征系统,构成了全新的经验领域。但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其传播本质仍然是交流、传递、交换和共享信息的行为和互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世界 传播 媒介技术 传播本质
下载PDF
网络虚拟世界的传播本质思考
2
作者 王志永 梅琼林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16-119,共4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虚拟实在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正进入数字化的信息时代,人们的社会行动方式和交往方式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这些技术构筑了一个全新的社会行动与交往世界———虚拟世界。在这里符码和拟象的大量生成...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虚拟实在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正进入数字化的信息时代,人们的社会行动方式和交往方式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这些技术构筑了一个全新的社会行动与交往世界———虚拟世界。在这里符码和拟象的大量生成和复制,迅速覆盖了语言、话语的生成和表达,颠覆了传统的表征系统,构成了全新的经验领域。但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其传播本质仍然是交流、传递、交换和共享信息的行为与互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世界 传播 媒介技术 传播本质
下载PDF
论口译过程的传播本质——兼谈译员的“把关人”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莉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57-60,共4页
从传播学的角度论述口译的传播本质,即信息的传播。通过对口译传播模式的分析和解读,试图阐释译员在口译传播过程中的能动性和相对操控权,并引入"把关人"理论,分析译员作为把关人在口译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为口译这一特殊交际... 从传播学的角度论述口译的传播本质,即信息的传播。通过对口译传播模式的分析和解读,试图阐释译员在口译传播过程中的能动性和相对操控权,并引入"把关人"理论,分析译员作为把关人在口译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为口译这一特殊交际活动的信息传播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 传播本质 把关人
下载PDF
全景生态视角的微博舆情传播本质:机理与规律 被引量:9
4
作者 张连峰 王丹 张海涛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22,34,共8页
【目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净化微博舆情,打造晴朗的微博空间,对微博的传播本质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方法/过程】立足于生态学理论,引入全景生态的思想,通过理论推演和案例分析,从内在角度传播机理和外在角度传播规律两个维度,对微博舆情... 【目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净化微博舆情,打造晴朗的微博空间,对微博的传播本质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方法/过程】立足于生态学理论,引入全景生态的思想,通过理论推演和案例分析,从内在角度传播机理和外在角度传播规律两个维度,对微博舆情传播本质进行了全面剖析。【结果/结论】微博舆情传播本质分为传播机理和传播规律。传播机理包括传播路径、传播过程、传播模型;传播规律包括多米诺效应和羊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景生态 微博舆情 传播本质 传播机理 传播规律
原文传递
论仪式观视域下传播的本质与传播学研究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郑亚灵 《安康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66-68,共3页
传播学的仪式观,是有别于传统传播学"传递观"的对传播本质的新思考,它的提出开辟了传播学研究的新路径。要将其应用于中国学科体系建设及对传播现象的洞悉,首要的工作是在仪式观之下揭示传播的本质,并把握伴随这种认识视角的... 传播学的仪式观,是有别于传统传播学"传递观"的对传播本质的新思考,它的提出开辟了传播学研究的新路径。要将其应用于中国学科体系建设及对传播现象的洞悉,首要的工作是在仪式观之下揭示传播的本质,并把握伴随这种认识视角的传播学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观 传播本质 研究方法
下载PDF
交流抑或控制:对传播内涵的再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胡翼青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8-139,137,共3页
传播学进入中国已经有接近30年的时间,但关于传播内涵的探讨仍无定论。王怡红提出用"交流"的视角建构传播的理论体系,不过该概念是否能取代控制的主流思路仍有存疑。从现实而言,控制视角是传播学中最容易获得资源的研究方向,... 传播学进入中国已经有接近30年的时间,但关于传播内涵的探讨仍无定论。王怡红提出用"交流"的视角建构传播的理论体系,不过该概念是否能取代控制的主流思路仍有存疑。从现实而言,控制视角是传播学中最容易获得资源的研究方向,也是传播的主要形态。从学理上讲,交流视角是一种有理想主义色彩而且难以深入开拓的理论视角。因此,用交流来取代控制在传播学的研究领域是不可行的,但该视角对学科的碰撞与对话以至学科的繁荣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 控制 传播 传播本质
下载PDF
暖新闻的传播学特征及实现方式 被引量:7
7
作者 高志成 《新媒体研究》 2019年第3期108-109,共2页
当前,暖新闻成为媒体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新闻类别,它以感动瞬间来触动人的内心情感心弦,并营造一种浸染性的社会效应。新闻是有温度的,这种情感特征来源于新闻传播的人本主义情怀、新闻传播的审美属性、受众本位的传播宗旨以及新闻叙事的... 当前,暖新闻成为媒体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新闻类别,它以感动瞬间来触动人的内心情感心弦,并营造一种浸染性的社会效应。新闻是有温度的,这种情感特征来源于新闻传播的人本主义情怀、新闻传播的审美属性、受众本位的传播宗旨以及新闻叙事的传播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新闻 媒体 新闻 传播本质
下载PDF
“争论”能为人类交流做什么--一个反思争论的关系与对话视角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怡红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5-137,共3页
作为人类的一种常备交流方式,争论对人类交流的意义何在?本文作者分三个部分探讨了此问题:一、什么是"争论"?"争论"作为一个与交流相关的语词,其基本含义和人们对争论的现实理解与运用所可能传达的关系性讯息;二、&... 作为人类的一种常备交流方式,争论对人类交流的意义何在?本文作者分三个部分探讨了此问题:一、什么是"争论"?"争论"作为一个与交流相关的语词,其基本含义和人们对争论的现实理解与运用所可能传达的关系性讯息;二、"争论"作为一种交流方式背后的思维假定对争论者的关系及争论所追求的有效性可能产生的影响;三、尝试用对话作为"争论"的思路转换。为"争论"确立一个可能交流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争论 交流 传播 传播本质
下载PDF
媒介素养教育的CRT模型构建研究
9
作者 吴兵 陈立钢 《巢湖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12-117,共6页
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近年来在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尝试开设媒介素养公开课程。由于受到国外文化保护、超越保护主义和视觉文化不同思潮的影响,因此国内对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模型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与课程... 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近年来在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尝试开设媒介素养公开课程。由于受到国外文化保护、超越保护主义和视觉文化不同思潮的影响,因此国内对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模型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与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国内大众对媒介传播的认识,进一步找到符合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发展的方法与途径。CRT模型把媒介传播的本质作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内容实施方法与手段,去分析和解构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从而使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实施更符合国内课程的国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素养教育 CRT模型 传播本质
下载PDF
浅析电视新闻画面的细节表现力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燕红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6期133-134,共2页
针对电视界现状,尤其是目前一些地方性电视新闻栏目一味用传统无目的性的拍摄技法去构解电视画面的情况,本文运用传播学、图像学、心理学和人类学,深入探讨了画面细节的传播本质,提出了新闻节目如何通过画面提高视觉美感,增加画面传送... 针对电视界现状,尤其是目前一些地方性电视新闻栏目一味用传统无目的性的拍摄技法去构解电视画面的情况,本文运用传播学、图像学、心理学和人类学,深入探讨了画面细节的传播本质,提出了新闻节目如何通过画面提高视觉美感,增加画面传送的信息量,从而提高传播效果,希冀给业界提供一个可参考的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画面细节 传播本质 电视新闻传播特征
下载PDF
人类自有传媒资源研究——振兴传统传媒、发展新兴传媒的核心理论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鸿铎 《视听界》 2018年第3期14-19,共6页
科学技术越进步、越发达、越能够广泛应用,科学技术产品就越简单、越便于操作、越接近于人类的要求。不久的将来,电子机器人传媒将会走向市场、进入千家万户,人类传播将进入一个新时代——电子机器人传播时代,人类的传播方式将由过去的... 科学技术越进步、越发达、越能够广泛应用,科学技术产品就越简单、越便于操作、越接近于人类的要求。不久的将来,电子机器人传媒将会走向市场、进入千家万户,人类传播将进入一个新时代——电子机器人传播时代,人类的传播方式将由过去的单向性传播→双向性传播→多向性传播转向电子机器人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资源闲置 传播哲学 传播本质 传媒本质 传媒思维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文化传播的本质及其实现
12
作者 刘忠艳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96-97,112,共3页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因此,正确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把握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因此,正确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把握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分析其本质,并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提出文化传播实现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传播本质 影响因素 实现对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