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阻传染因子穿透性能评价
1
作者 刘克洋 冯岩 +4 位作者 张娟 牛悦 秦丹 黄永富 胡广勇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5期16-21,共6页
目的:对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阻传染因子穿透性能进行评价,为GB 19082修订时该类性能指标的设置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10批不同品牌型号的防护服,分别按照YY/T 0700—2008、YY/T 0689—2008、YY/T 0506.6—2009、GB 19082—2009、YY/T 0... 目的:对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阻传染因子穿透性能进行评价,为GB 19082修订时该类性能指标的设置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10批不同品牌型号的防护服,分别按照YY/T 0700—2008、YY/T 0689—2008、YY/T 0506.6—2009、GB 19082—2009、YY/T 0506.5—2009和YY/T 1799—2020规定的方法进行抗合成血穿透、抗噬菌体穿透、阻湿态微生物穿透、颗粒过滤效率、阻干态微生物和阻污染液体气溶胶穿透实验。结果:10批次防护服中抗合成血穿透性能级别为2级、3级、4级、5级和6级的防护服各2批;抗合成血穿透性能为2级、3级、4级、5级和6级的防护服阻湿态微生物穿透性能均为最高级别6级,部分防护服抗噬菌体穿透性能级别低于抗合成血穿透性能级别;所有防护服样品颗粒过滤效率均较高(>95%),阻干态微生物穿透性能均为最高级3级;10批防护服中有5批阻污染液体气溶胶穿透性能为最高级3级,1批为2级,其余4批无法进行级别判定,但穿透后平均对数降低值均>4.5。结论:颗粒过滤效率和抗噬菌体穿透可作为GB 19082修订后的阻传染因子穿透性能要求,用于评价防护服材料对空气颗粒物和液体污染物中的微生物阻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 传染因子穿透性能 抗合成血穿透 抗噬菌体穿透 阻湿态微生物穿透 颗粒过滤效率 阻干态微生物穿透 阻污染液体气溶胶穿透
下载PDF
动物源原料医疗器械病毒和传染因子携带风险的监控 被引量:9
2
作者 由少华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56-358,共3页
随着动物源器械日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动物组织原料病毒和传染因子的携带风险以及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已引起各方极大的关注。作者就动物源器械的范围、携带病毒和传染因子的风险评定和风险监控等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动物源医疗器械 病毒 传染因子 风险 监控 动物源原料
下载PDF
1817名受血者输血前传染因子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家宝 夏林 +1 位作者 陶静 邵久红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0-150,共1页
关键词 受血者 传染因子 输血安全
下载PDF
我国疯牛病传染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华阳 李祥明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60-64,共5页
1986年英国发生疯牛病以来,我国采取一系列管控措施降低发生疯牛病的潜在风险,2003~2017年连续15年对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疯牛病传染因子)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持续降低,基本切断了疯牛病传染因子这个传播途径,发生疯牛病的风险很低,明确... 1986年英国发生疯牛病以来,我国采取一系列管控措施降低发生疯牛病的潜在风险,2003~2017年连续15年对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疯牛病传染因子)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持续降低,基本切断了疯牛病传染因子这个传播途径,发生疯牛病的风险很低,明确了今后防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控措施 潜在风险 疯牛病传染因子 传播途径 防控重点
下载PDF
新发现的传染因子危害输血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吗?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敏 《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 2003年第2期73-75,共3页
当前的血液供应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安全 ,与其他卫生保健措施相关的不良反应相比 ,输血相关的危险性极小。目前的高水平安全性是不断改进血液采集、检测、加工和输注方法的结果 ;但是血液和血浆制品仍易受新发现或再现感染的侵袭。近年... 当前的血液供应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安全 ,与其他卫生保健措施相关的不良反应相比 ,输血相关的危险性极小。目前的高水平安全性是不断改进血液采集、检测、加工和输注方法的结果 ;但是血液和血浆制品仍易受新发现或再现感染的侵袭。近年来已确认了许多传染因子〔包括几种新发现的肝炎病毒、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TSE)因子、蜱传病原体〕对血液和血浆的安全性具有潜在的威胁。继续保持警惕以保护血液供应不受已知病原体的侵袭并监测新发现的传染因子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因子 输血 血液制品 安全性
下载PDF
3612例受血者输血前传染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6
作者 李燕琼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5期88-88,共1页
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3612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用梅毒血清学(TRUST)法检测梅毒抗体,速率法(... 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3612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用梅毒血清学(TRUST)法检测梅毒抗体,速率法(正常值0-40单位)检测谷丙转氨酶(ALT)。结果3612例受血者中HBsAg的阳性率为16.94%、抗-HCV的阳性率为0.47%、抗-HIV的阳性率为0.08%、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74%,转氨酶不合格率13.29%。结论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指标检测,是一项对医患双方有自身保护作用的措施,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血者 输血前 传染因子
下载PDF
以蛋白质作为传染因子的病
7
作者 徐慈根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3-65,共3页
在生物学上曾认为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源必定要具有遗传物质——核酸(DNA、RNA)才会使寄主感染致病,就如病毒这样最简单的生命形式也是依靠将自己的核酸整合到寄主细胞的DNA上并复制自己的DNA(RNA)和蛋白质来进行增殖的。但在20世纪... 在生物学上曾认为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源必定要具有遗传物质——核酸(DNA、RNA)才会使寄主感染致病,就如病毒这样最简单的生命形式也是依靠将自己的核酸整合到寄主细胞的DNA上并复制自己的DNA(RNA)和蛋白质来进行增殖的。但在20世纪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对一些特殊病例的研究,发现了一些特殊蛋白质(也有一些正常的蛋白质经诱导变形后)也会成为疾病的传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传染因子 传染性疾病 寄主细胞 遗传物质 生命形式 医学科学 生物学
下载PDF
广西家蚕“两广二号”血液型脓病传染因子及其偏相关分析
8
作者 唐亮 唐名艳 +6 位作者 潘志新 蒋满贵 赵烨芸 余武昌 李标 虞崇江 董桂清 《广西蚕业》 2022年第2期1-6,共6页
为了研究影响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传染的主要因子,探索蚕病精准防控时机与策略,通过对气候条件、病蚕混育率、饲养密度、龄期经过以及药物防控等因子进行偏相关分析,分析各因子对蚕期血液型脓病发生危害的影响力。结果表明,当蚕群中有染... 为了研究影响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传染的主要因子,探索蚕病精准防控时机与策略,通过对气候条件、病蚕混育率、饲养密度、龄期经过以及药物防控等因子进行偏相关分析,分析各因子对蚕期血液型脓病发生危害的影响力。结果表明,当蚕群中有染病个体时,高温多湿环境是诱导和加快蚕座传染的主要因子;家蚕血液型脓病蚕座传染很强,病蚕混育率是主要传染因子,与发病率的相关系数最高;蚕座密度对病毒次生传染,显示过高的养蚕密度增加了传染发病率;感染龄期对病毒次生传染,表现为龄期越小,次生传染越严重;防控药物介入可降低次生传染发病率,新鲜石灰粉防控效果较好,增加施用次数可降低危害。所有影响因子中,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病蚕混育率是首要的因子,其次是混育龄期,第三是药物施用,呈现负相关,第四是饲养季节,最后是饲养密度。每天施用一次的药物处理仍然会出现病原逃逸的现象,宜增加施药次数减轻危害。本研究结果可为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血液型脓病 偏相关分析 传染因子
下载PDF
基于潜伏因子模型分析的新兴市场国家金融传染效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一 吴宝秀 《经济数学》 2015年第4期7-11,共5页
构建了基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基础的潜伏因子模型对金融危机传染效应进行分析,将引起市场收益率波动的因素分解为"共同因子","特质因子"和"传染因子",同时采用迭代累计平方和算法内生性地对金融危机演... 构建了基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基础的潜伏因子模型对金融危机传染效应进行分析,将引起市场收益率波动的因素分解为"共同因子","特质因子"和"传染因子",同时采用迭代累计平方和算法内生性地对金融危机演化的不同阶段进行了时间上的划分.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4个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股票市场为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国家均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传染,其中中国和巴西受到的传染较弱,而印度和俄罗斯受到的传染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传染 传染因子 潜伏因子模型 迭代累计平方和算法
下载PDF
传染性蛋白因子——Prion 被引量:2
10
作者 党智勇 章静波 《自然杂志》 1996年第2期96-99,共4页
250年前英国的牧人注意到羊的一种致死性疾病,症状表现为兴奋-瘙痒-共济失调-全身瘫痪-死亡,其英语名称是Scrapie-瘙痒症.对于这种疾病的研究导致了目前尚有争议的Prion-传染性蛋白因子的发现,并引入了蛋白质具有复制能力的概念.尽管196... 250年前英国的牧人注意到羊的一种致死性疾病,症状表现为兴奋-瘙痒-共济失调-全身瘫痪-死亡,其英语名称是Scrapie-瘙痒症.对于这种疾病的研究导致了目前尚有争议的Prion-传染性蛋白因子的发现,并引入了蛋白质具有复制能力的概念.尽管1966年就有人对上述疾病进行过研究,但真正的轰动效应是由于普罗赛纳(Prusiner)1982年发表在美国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引起的.在这篇文章里普罗赛纳首次提出瘙痒症和CJD——人类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化病都是由一种不含DNA的蛋白颗粒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ON 细胞 蛋白 传染性蛋白因子
下载PDF
31例梅毒患者体内传染性活动因子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桂娥 董雅荣 +2 位作者 李晓春 马金翠 张风英 《地方病通报》 2005年第2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梅毒 传染性活动因子 检测
下载PDF
疯牛病与传染性蛋白因子
12
作者 胡继飞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6期1-3,共3页
近几年在新闻媒介频频亮相的英国'疯牛病'(BSE),不仅在国际经贸磨擦中闹得沸沸扬扬,对其病因的研究在生物学界更是引起一场挑战,强烈地暗示着修改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的可能性。疯牛病属于'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变'
关键词 牛疾病 疯牛病 传染性蛋白因子
下载PDF
1997年度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评介蛋白质传染粒子理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红雨 许根俊 《科学》 1998年第1期63-64,2,共2页
传统的疾病传染理论认为,传染因子必须含有遗传物质——核酸(DNA或RNA)。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是主要的病原体,它们侵袭正常细胞并大量繁殖,破坏宿主细胞的正常功能。所有这些过程都涉及核酸的复制和转录。长期以来,生物学家总是循... 传统的疾病传染理论认为,传染因子必须含有遗传物质——核酸(DNA或RNA)。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是主要的病原体,它们侵袭正常细胞并大量繁殖,破坏宿主细胞的正常功能。所有这些过程都涉及核酸的复制和转录。长期以来,生物学家总是循着这一思路想方设法寻找上述这些病原体的存在,继而揭示传染疾病的病因,研究预防和治疗的药物。然而,美国科学家普鲁西纳(S.B.Prusiner)的蛋白质传染粒子(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s,Prion)学说则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理论,可以解释一些神经系统传染性和遗传性疾病的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传染粒子 疾病传染理论 病因 传染因子
下载PDF
输血前患者血液传染指标调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华宁 冯星 羊建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23期3825-3826,共2页
目的:对拟输血患者3678例在输血前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反应素等输血传染病因子进行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结果:输血前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7%;丙肝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5%;艾滋病病毒抗体阳... 目的:对拟输血患者3678例在输血前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反应素等输血传染病因子进行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结果:输血前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7%;丙肝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5%;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1%;梅毒反应素阳性率为1.6%。结论:输血前检查能作为上述几种病原体流行的信号灯,为预防、诊断和治疗提示方向,也是鉴别是否因输血感染疾病的依据,减少输血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传染因子 医疗纠纷 流行趋势
下载PDF
中介理论与方法在病原不明的传染性疾病控制和病原发现中的应用
15
作者 秦怀金 李绍忱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17-18,共2页
中介就是事物之间或系统层次之间及层次各部分之间相互区别、联系、作用与转化的凭借条件。具体地讲,中介是事物互相区别的依据,是互相联系的桥梁,是互相作用的焦点,是互相转化的枢纽。在病原因子与传染性疾病之间,传播途径或传播媒介... 中介就是事物之间或系统层次之间及层次各部分之间相互区别、联系、作用与转化的凭借条件。具体地讲,中介是事物互相区别的依据,是互相联系的桥梁,是互相作用的焦点,是互相转化的枢纽。在病原因子与传染性疾病之间,传播途径或传播媒介就是中介。任何病原因子(外因)作用于人体(内因),都离不开传播途径这一中介因素。没有中介,即使内因与外因都具备,也不可能发生疾病。因此,传播途径在传染性疾病的感染、传播及流行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许多传染性疾病尤其是病原不明的传染性疾病,人们都是从研究其发生、流行的规律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疾病 中介理论 病原不明 中介因素 传染因子 病原因子 传播途径 控制和 AIDS病 疾病流行
下载PDF
卫生机构中传播血液传染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16
作者 卢关平 《华南预防医学》 1993年第1期41-42,共2页
作者在WHO艾滋病咨询会议上提供了血传病原体在卫生机构中传播的概况,指出病人间和医务人员与病人间的传播,并可继续传给别人的实例。一般来说,在卫生机构是不应该发生血液传播疾病的,但若不注意预防工作,或者出现意外事故,则亦可造成传... 作者在WHO艾滋病咨询会议上提供了血传病原体在卫生机构中传播的概况,指出病人间和医务人员与病人间的传播,并可继续传给别人的实例。一般来说,在卫生机构是不应该发生血液传播疾病的,但若不注意预防工作,或者出现意外事故,则亦可造成传染;而发生传播的危险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传染 卫生机构 血液传播疾病 艾滋病咨询 有效剂量 预防措施 传染因子 输血后肝炎 卫生人员 筛检
下载PDF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措施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帅 王俞丹 +2 位作者 郑丽丽 范京惠 左玉柱 《猪业科学》 2023年第3期90-92,共3页
1引言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农户散养模式正逐步向规模化养殖模式转变,养殖模式的转变给养殖场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生物安全隐患。生物安全是近年来提出的有关集约化生产过程中保护和提高畜禽健康的... 1引言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农户散养模式正逐步向规模化养殖模式转变,养殖模式的转变给养殖场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生物安全隐患。生物安全是近年来提出的有关集约化生产过程中保护和提高畜禽健康的系统化管理实践,是预防病原体和传染因子进入猪群生产的每一阶段采取的规定与措施。陆续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凸显了生猪养殖过程中生物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是在目前非洲猪瘟无苗可防、无药可治的大环境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生物安全措施 畜禽健康 传染因子 规模化猪场 规模化养殖 生猪养殖 农户散养
下载PDF
银屑病没有传染性
18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04年第12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银屑病 传染 人群接触 传染因子
下载PDF
规模鸡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
19
作者 洪爱萍 张长国 《中国畜禽种业》 2012年第4期152-153,共2页
生物安全的定义是预防传染因子进入畜禽生产的每一阶段所采取的规定与措施,生物安全包括防止传染因子来自外部的水平传入和畜禽场内部从一个畜禽舍到另一个畜禽舍的水平传播。
关键词 生物安全体系 鸡场 传染因子 水平传播 病原微生物 畜禽生产 防疫措施 畜禽舍
下载PDF
浅谈prion一词中文译名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素婷 《中国科技术语》 2007年第4期34-35,共2页
prion一词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斯坦利·布鲁西纳(Stanley B.Prusiner)教授于1982年提出的一个新名词,用来表示引起人和动物神经组织退化疾病的病原因子——蛋白质传染因子(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并指出这是一种... prion一词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斯坦利·布鲁西纳(Stanley B.Prusiner)教授于1982年提出的一个新名词,用来表示引起人和动物神经组织退化疾病的病原因子——蛋白质传染因子(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并指出这是一种不同于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致病蛋白质因子。布鲁西纳也因发现prion而获得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ON 中文译名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蛋白质因子 美国加州大学 病原微生物 传染因子 病原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