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俗严谨 纠误创新——读《仲景临证传知录》有感
1
作者 陈建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559-560,共2页
《仲景临证传知录》为张喜奎教授近作,以章回体小说的形式对《伤寒论》内容进行诠释。语言通俗,情节跌宕,融文学与医学一体,寓知识于趣味之中。
关键词 仲景临证传知 伤寒论 张仲景 章回体小说
下载PDF
博极医源,寓教于乐——《仲景临证传知录》读后
2
作者 李家庚 《湖北中医杂志》 2009年第2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仲景临证传知 伤寒论 书评
下载PDF
辩“传知”与“传道”,让初中生“轻装而行”
3
作者 丁广贵 《文理导航》 2013年第24期78-79,共2页
文中辨析了"传知"与"传道"在初中教学中的利害,以及通过他人和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教学模式转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例证中反映出学校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只有卸下沉重的包袱,学生才能快乐地学习。
关键词 传知 自主
下载PDF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在乳腺癌全程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晓晴 姜翠红 赵志正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98-302,307,共6页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提出的诊疗方法,其中蕴含了“治未病”思想。乳腺癌全程管理是近期现代医学提出的概念,主要目的为预防复发转移和提高生活质量。中医药在乳腺癌的术后期、化疗期、放疗期、内分泌治疗期、...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提出的诊疗方法,其中蕴含了“治未病”思想。乳腺癌全程管理是近期现代医学提出的概念,主要目的为预防复发转移和提高生活质量。中医药在乳腺癌的术后期、化疗期、放疗期、内分泌治疗期、靶向治疗期和维持治疗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术后期主要体现在治疗术后并发症,如疲乏、上肢淋巴水肿;放、化疗期重在预防和治疗放疗、化疗的不良反应,用药根据化疗方案和放疗部位的不同有所侧重;靶向治疗期重在预防和治疗靶向药的不良反应以及预防复发转移;维持治疗期重在防复发、防转移,中医药防治主要从调整体质、清除余毒和顾护易转移脏腑正气三方面入手。在现代医学的全程管理过程中,中医经典理论是全程管理概念的内核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见肝之病 全程管理 未病先防 预防转移 调节体质 清除余毒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新时代陶行知“小先生制”的能为与慎为
5
作者 周静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7-22,122,共7页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以“即知即传”为核心原则,鼓励个体将所学传授并激发他人传递知识的热情。该制度不仅适应中国国情,有效解决了女子教育难题,还促进了个人虚心学习,与当时社会背景高度契合,推动了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历经...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以“即知即传”为核心原则,鼓励个体将所学传授并激发他人传递知识的热情。该制度不仅适应中国国情,有效解决了女子教育难题,还促进了个人虚心学习,与当时社会背景高度契合,推动了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历经百年变迁,中国已焕然一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新时代,互联网迅猛发展,生活方式变革,终身学习成为潮流。“小先生制”的“即知即传”理念,在促进信息传播、培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推动终身学习方面仍具借鉴意义。我们应守法守德,提升信息鉴别能力,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建终身学习型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先生制” 陶行 新时代
下载PDF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理解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晓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11期120-121,共2页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写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为什么要实脾呢?许多人认为:肝为木脏,脾为土脏,五行之中木克土,因此肝脏如果气机疏泻不畅,就会横行犯脾,导致脾脏也出现病变。本人认为,读文章不...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写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为什么要实脾呢?许多人认为:肝为木脏,脾为土脏,五行之中木克土,因此肝脏如果气机疏泻不畅,就会横行犯脾,导致脾脏也出现病变。本人认为,读文章不能望文生义,要结合上下文来读。原文如下:“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枯,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宴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肝之病 当先实脾
下载PDF
“小先生制”:话语生成、理论体系与时代展望——纪念陶行知创建“小先生制”100周年 被引量:6
7
作者 刘霞 《教育史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153-163,共11页
陶行知在平民教育运动中发现了“小先生”,进而通过乡村教育运动、普及教育运动、山海工学团等教育实践,历经11年,在1934年形成了完整系统的“小先生制”。“小先生制”作为中国原创的最能代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不仅... 陶行知在平民教育运动中发现了“小先生”,进而通过乡村教育运动、普及教育运动、山海工学团等教育实践,历经11年,在1934年形成了完整系统的“小先生制”。“小先生制”作为中国原创的最能代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巨大影响,也迅速传播到海外,在美国、日本,在以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产生重要影响。“小先生制”有其独特的话语生成逻辑,也有非常严谨的理论体系。在新时代,我们继承和发展陶行知的“小先生制”,要注重继承陶行知“小先生制”的儿童观、知识观、学习观,彰显儿童主体地位,强调知识的公共属性,彰显教育的公共本质,创设基于合作、情境和分享的学习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 小先生 小先生制
下载PDF
基于肝郁大鼠模型的肝功能与胃肠功能变化探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客观性 被引量:6
8
作者 齐明月 邓秀兰 +3 位作者 于瀚 刘娟 赵笛 杨蕾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98-1300,共3页
目的:基于肝郁大鼠模型的肝功能与胃肠功能变化,初步探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客观性,为未病先防,已病防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SD大鼠16只,雄性,体重(180±2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采用慢性... 目的:基于肝郁大鼠模型的肝功能与胃肠功能变化,初步探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客观性,为未病先防,已病防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SD大鼠16只,雄性,体重(180±2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法复制肝郁大鼠模型,观察比较两组大鼠的外观状态、体重增长情况、血清中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胆囊收缩素(CCK)的含量以及尿D-木糖排泄率(UD-x E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量降低(P<0.05);血清中ALT、AST含量升高(P<0.05),GAS、MTL、CCK含量降低(P<0.05),SS含量升高(P<0.05),尿D-木糖排泄率降低(P<0.05)。结论:肝郁证候的出现常常伴随着脾虚证候,肝脏功能的损伤与胃肠激素的变化、小肠吸收功能的下降密切相关,初步表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束缚法 肝郁证 肝功能 胃肠激素
下载PDF
基于肝郁大鼠模型的“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与血清褪黑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于瀚 钟相根 +3 位作者 许宗颖 郑智礼 史兴华 邓秀兰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35-41,共7页
目的:基于肝郁大鼠模型探讨“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客观证据及其与血清褪黑素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慢性束缚法复制中医肝郁模型,通过不同分组给药方式复制“当先实脾”的治疗方案,检测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进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以评... 目的:基于肝郁大鼠模型探讨“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客观证据及其与血清褪黑素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慢性束缚法复制中医肝郁模型,通过不同分组给药方式复制“当先实脾”的治疗方案,检测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进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以评价“肝郁”,检测尿液5 h D-木糖排泄率以评价“脾虚”,在此基础上检测血清褪黑素水平以探索“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与血清褪黑素水平的关系。结果:肝郁大鼠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均显著升高,肝组织存在炎症、水肿等病理损伤,尿液5 h D-木糖排泄率显著降低,“知肝传脾”客观存在;“疏肝”“健脾”“疏肝健脾”“当先治肝”“当先实脾”的干预方式均可不同程度改善肝郁大鼠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尿液5 h D-木糖排泄率及肝组织病理损伤的异常状态,其中“当先实脾”的干预作用优于其它干预方式,“当先实脾”客观存在;“知肝传脾”--血清褪黑素水平降低,“当先实脾”--血清褪黑素水平升高,血清褪黑素水平变化与“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密切相关。结论:“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客观存在且与血清褪黑素水平密切相关,肝病→褪黑素水平降低→脾病、实脾→褪黑素水平升高→干预肝病,可能为“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大鼠模型 当先实脾 血清褪黑素水平 相关性
下载PDF
新思路探析“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被引量:10
10
作者 谢君艳 邓小敏 +1 位作者 陈国忠 苏洪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85-87,共3页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历代医家多从"治未病""五行生克"角度进行剖析。现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从另一角度赋予新的理论思想,提出"肝"为形态学之肝,"脾"为藏象学之脾。中医藏象之脾,其形态学器官与西医肝脏相对应,故"知...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历代医家多从"治未病""五行生克"角度进行剖析。现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从另一角度赋予新的理论思想,提出"肝"为形态学之肝,"脾"为藏象学之脾。中医藏象之脾,其形态学器官与西医肝脏相对应,故"知肝传脾"实为脏器与功能之间在病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肝之病 当先实脾 脾之运化 实脾
下载PDF
从“知肝传脾”探讨五脏传变及其临床运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亚龙 王倩倩 《中医研究》 2018年第9期3-5,共3页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一治疗原则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但是在临床过程中却往往容易忽略其他脏腑的传变。"知肝传脾"只是先辈给出的一个法式、一个举例,故以"知肝传脾"为切入点,根据五行传变规律及...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一治疗原则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但是在临床过程中却往往容易忽略其他脏腑的传变。"知肝传脾"只是先辈给出的一个法式、一个举例,故以"知肝传脾"为切入点,根据五行传变规律及"余脏准此"的范例,探讨"知脾传肾""知肾传心""知心传肺""知肺传肝"及其临床运用,期望学者能深刻地认识到五脏传变对于指导临床和提高疗效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基于“肝与大肠相通”刍议“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新内涵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旭 赵远红 鞠赫 《天津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1379-1382,共4页
通过对“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原有内涵的理解,在“肝与大肠相通”中医理论基础与“肠-肝轴”现代研究分析的前提下,试从“肝与大肠相通”的生理意义、病理实例和核心价值3个方面,探讨应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临证的生理概念与病理延... 通过对“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原有内涵的理解,在“肝与大肠相通”中医理论基础与“肠-肝轴”现代研究分析的前提下,试从“肝与大肠相通”的生理意义、病理实例和核心价值3个方面,探讨应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临证的生理概念与病理延伸意义,揭示“肝与大肠相通”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与大肠相通 肠-肝轴 肝性脑病 肝脾同治 后天之本 见肝之病
下载PDF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思想在抑郁症防治中的运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锦明 江学敏 +2 位作者 王维斌 李琛峰 俞洁 《福建中医药》 2020年第2期49-50,56,共3页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思想体现着肝脾之间气机相调、营血互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蕴含着脏腑间的相互关系和疾病的传变规律,对指导“治未病”具有重要意义。抑郁症患者中医病位要素多责于肝、脾两脏,通过运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这一...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思想体现着肝脾之间气机相调、营血互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蕴含着脏腑间的相互关系和疾病的传变规律,对指导“治未病”具有重要意义。抑郁症患者中医病位要素多责于肝、脾两脏,通过运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这一“治未病”思想,结合状态医学理论,从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四个方面探讨抑郁症的防治,为医者提供疾病防治的理论参考,进一步提高抑郁症的中医药防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见肝之病 脾” 状态 防治
下载PDF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意义探讨 被引量:8
14
作者 郑屿萍 段君 王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1期104-106,共3页
为深刻理解并探讨《金匮要略》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具有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五行的生克制化原理,以及肝病实脾的意义及其实脾的具体情况并结合五行相制疗法的具体应用,认识实脾的真正含义以及肝虚实证的具体治疗方... 为深刻理解并探讨《金匮要略》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具有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五行的生克制化原理,以及肝病实脾的意义及其实脾的具体情况并结合五行相制疗法的具体应用,认识实脾的真正含义以及肝虚实证的具体治疗方法,得出实脾的分类以及肝病实脾的前提要分清虚实证候,不能以偏概全,以及由其演化出来的其他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脾 补脾 顾脾 中医基础理论 治未病
下载PDF
即读即悟即知即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策略
15
作者 吴菊香 《成才之路》 2019年第29期74-75,共2页
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给予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地去学习,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才能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小学面临着许多重要的任务,而其中占... 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给予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地去学习,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才能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小学面临着许多重要的任务,而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儿童学习。”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就要做到即读即悟,即知即传,尊重每个学生的阅读习惯及兴趣,听取每个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读即悟 自主学习 语文教学 教学效率 教学质量 核心素养
下载PDF
陶行知何以推行“小先生制”?
16
作者 李忠 李文超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4-20,122,共8页
实现高质量的教育普及是陶行知一生的梦想与追求,“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在教育实践探索与理性反思后形成的本土化、原创性教育普及制度。所谓“小先生制”,是以“在做上学”“在做上教”为原则、以“即知即传”为途径、以“小孩教小孩”... 实现高质量的教育普及是陶行知一生的梦想与追求,“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在教育实践探索与理性反思后形成的本土化、原创性教育普及制度。所谓“小先生制”,是以“在做上学”“在做上教”为原则、以“即知即传”为途径、以“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为方式、以实现知识传递、更新和教育普及为目的的教育制度。陶行知之所以创建“小先生制”,是因为“小先生”能够承担部分教育职责,能够化解师资与经费不足的现实困境,可以有效解决教育普及问题,可以为教育注入活力,可以出现“知识为公”的效果。“小先生制”的有效实施,需要以“即知即传”、导师及时指导、在全社会范围内招生、改造民众生活等方式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先生制 教育普及 在劳力上劳心
下载PDF
江一平辨治肝病传脾经验介绍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如龙 熊雯雯 江一平(指导)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11期336-337,共2页
江一平教授,主任中医师,江西省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临床实践经验。笔者有幸跟师临证学习,现将其肝病传脾的临证经验介绍如下。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生气之后出现不思饮... 江一平教授,主任中医师,江西省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临床实践经验。笔者有幸跟师临证学习,现将其肝病传脾的临证经验介绍如下。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生气之后出现不思饮食的表现。在诊治肝病患者的临床实践中亦发现,肝炎发病时常以食纳减退、腹部饱胀不适、恶心呕吐等脾胃症状为突出表现,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常有大腹肿满、肢体浮肿等中土斡旋不利的表现,甚至终末期肝病患者,多有胃气衰败。此种种现象均与肝病传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脾相关 肝病 师承经验 肝病 实脾 江一平
下载PDF
“小先生制”下小学数学自动课堂建构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珍妮 《小学教学研究》 2024年第7期65-67,共3页
“小先生制”下小学数学自动课堂是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影响下打造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把课堂变成学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学互教,共享共进,自动成长。文章主要阐述“小先生制”下小学数学自动课堂建构的背景,“小先生制”下小学数... “小先生制”下小学数学自动课堂是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影响下打造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把课堂变成学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学互教,共享共进,自动成长。文章主要阐述“小先生制”下小学数学自动课堂建构的背景,“小先生制”下小学数学自动课堂的内涵、特点以及具体实践路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先生制” 自动课堂 合作学习
下载PDF
谈陶行知教育主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9
作者 黄旭日 《生活教育》 2019年第2期99-101,共3页
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哲学思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是主张随学随教。中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所学的知识比较... 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哲学思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是主张随学随教。中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所学的知识比较容易被遗忘。本文以初中地理人教版'大洲和大洋'为例,探讨学生在不同情景中体验并获取知识。展现陶行知先生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 实践学习 情境表演
下载PDF
《金匮要略》中肝脾理论在杂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贾世杰 《中医学》 2023年第1期232-238,共7页
《金匮要略》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大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一部杂病,也是国内最早的一部关于疑难杂症的论著,其书原名《金匮要略杂论》。其中很多经典方剂一直至今都不时失用。肝脾理论在五脏关系中显得尤为特殊且是重要组成部分... 《金匮要略》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大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一部杂病,也是国内最早的一部关于疑难杂症的论著,其书原名《金匮要略杂论》。其中很多经典方剂一直至今都不时失用。肝脾理论在五脏关系中显得尤为特殊且是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不同的生理功能以及不同的病理特性,决定了肝脾之间的紧密相连,总的来说肝脾无论是在生理功能上来说还是病理功能上来说是相互影响、相互传变的。而《金匮要略》中极其重视肝、脾所产生的病变与矛盾,提出了“见肝之病,知病传脾”、“肝脾同调”等治疗理论,对当今临床治疗仍具有极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肝脾同治 张仲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