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双版纳鸡嗉果榕小蜂繁殖和传粉行为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秋艳 杨大荣 彭艳琼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34,共8页
鸡嗉果榕FicussemicordataBuch Ham .exJ.E .Sm .是西双版纳地区常见的榕属植物 ,它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一类先锋树种 ,当热带雨林被破坏后 ,它最先在林缘、沟谷和路边迅速生长起来 ,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初期一类重... 鸡嗉果榕FicussemicordataBuch Ham .exJ.E .Sm .是西双版纳地区常见的榕属植物 ,它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一类先锋树种 ,当热带雨林被破坏后 ,它最先在林缘、沟谷和路边迅速生长起来 ,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初期一类重要物种。在西双版纳通过不同样地定树、定期生态学观察和室内剖查不同生长时期的鸡嗉果榕隐头果的方法 ,对榕小蜂繁殖和传粉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鸡嗉果榕雌雄异株 ,在西双版纳一年结 2~ 3次隐头果 ,雌株隐头果内小花由榕小蜂传粉后产生种子。雄株则产生雄花和中性小花 ,中性小花专门供给传粉小蜂产卵繁殖后代。鸡嗉果榕小蜂Cerato solengravelyiGrandi是鸡嗉果榕唯一的传粉昆虫。传粉小蜂的雄蜂比雌蜂早羽化 30~ 90min ,一部分雄虫羽化后 ,在虫瘿上爬动寻找雌蜂寄生的瘿花 ,一找到雌蜂寄生的瘿花 ,就咬破虫瘿的一个小口 ,把生殖器伸进瘿花与雌蜂交配 ,一部分雄蜂则在果肉上咬出蜂口。雌蜂交配后 ,顶大交配孔出蜂爬到雄花区采集花粉 ,然后 ,飞出寻找鸡嗉果榕雌花期的嫩隐头果传粉和繁殖后代。到鸡嗉果榕雌株传粉的小蜂能飞翔 30 0~ 5 0 0m ,进果腔传粉行为长达 5~ 2 7h ,传完粉 3~ 5h在果腔内死亡。到雄株上繁殖的小蜂一般飞翔在 2 0~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鸡嗉果榕 先锋树种 传粉榕小蜂 繁殖和传粉行为
下载PDF
梨园不同蜜蜂的传粉行为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郭媛 薛运波 +4 位作者 牛庆生 李志勇 宋怀磊 邵有全 李建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4期21-25,共5页
为筛选出梨树最佳授粉蜂种,对9个蜜蜂品种(系)在‘砀山酥梨’园的传粉行为进行了比较。试验从出巢温度、首次携粉回巢温度、梨花粉的采集能力、所采花粉中梨花粉所占比例等方面开展研究。结果发现中华蜜蜂出巢温度8.2℃,显著低于西方... 为筛选出梨树最佳授粉蜂种,对9个蜜蜂品种(系)在‘砀山酥梨’园的传粉行为进行了比较。试验从出巢温度、首次携粉回巢温度、梨花粉的采集能力、所采花粉中梨花粉所占比例等方面开展研究。结果发现中华蜜蜂出巢温度8.2℃,显著低于西方蜜蜂,西方蜜蜂在9.2~10℃之间出巢飞行。‘喀阡黑环系’携粉回巢温度为11℃,在所有蜂种中最低;所有蜂种均可在11~13.9℃携粉回巢。‘喀阡黑环系’、卡尼鄂拉2个蜂种1 h花粉采集重量分别为7.3、8.1 g,且梨花粉采集重量及比例均高于其他蜂种。‘喀阡黑环系’、卡尼鄂拉2个蜂种能够适应低温环境采集,且对梨花粉采集能力强,是梨树授粉的优良蜂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树 授粉 蜜蜂品种 传粉行为
下载PDF
墨兰花部超微结构与昆虫传粉行为的对应性 被引量:4
3
作者 侯佳 范燕萍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83-87,共5页
兰科植物多具有独特、精巧、多样化的花部结构以及高度多样的吸引传粉者的方式。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墨兰的萼片、侧瓣、唇瓣的超微结构进行对比研究,寻找其与昆虫传粉行为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墨兰萼片质体、线粒体结构发达,数量多;墨... 兰科植物多具有独特、精巧、多样化的花部结构以及高度多样的吸引传粉者的方式。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墨兰的萼片、侧瓣、唇瓣的超微结构进行对比研究,寻找其与昆虫传粉行为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墨兰萼片质体、线粒体结构发达,数量多;墨兰的花瓣质体、线粒体结构欠发达,数量少于前者,还有一部分质体是以造粉体和造蛋白质体的形式出现的;唇瓣质体数量极少,线粒体内膜欠发达。在传粉过程中,萼片和花瓣通过释放强烈的香气吸引传粉者,而唇瓣则为传粉者提供落脚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粉行为 花部 香气
下载PDF
榕小蜂传粉行为对榕树种子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谢晓波 杨大荣 +2 位作者 彭艳琼 徐法健 陶玫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89-194,共6页
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对叶榕Ficus hispida的传粉榕小蜂Ceratosolen solmsi marchali不同运载花粉过程对寄主榕果和自身后代的繁殖都有影响。对叶榕传粉榕小蜂主动地为对叶榕传粉,在雌株上的榕果内,雌花受精发育成种子,没有榕小蜂... 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对叶榕Ficus hispida的传粉榕小蜂Ceratosolen solmsi marchali不同运载花粉过程对寄主榕果和自身后代的繁殖都有影响。对叶榕传粉榕小蜂主动地为对叶榕传粉,在雌株上的榕果内,雌花受精发育成种子,没有榕小蜂寄生繁衍;在雄株上的榕果里则只榕小蜂而没有种子。从雄花期榕果内出来的传粉榕小蜂雌蜂,飞到其它雌树上寻找雌花期的榕果传粉,一只雌蜂在一个榕果传粉产生种子(810.38±235.13)粒,平均种子形成率是0.41%。通过控制实验阻断繁殖雌蜂的飞行过程,一只雌蜂在一个榕果传粉产生种子(1124.05±281.41)粒,平均种子形成率是0.56%。飞行运载花粉的代价为直接减少了传粉榕小蜂给榕果传粉产生种子的数量。通过控制实验阻断繁殖雌蜂的飞行过程,并且不让雌蜂携带花粉,榕果在8—12d全部掉落,产生的种子数是0个,种子形成率0。用在雄株周围飞翔的小蜂进行放蜂,一只雌蜂在一个榕果传粉产生种子(1012.20±271.97)粒,平均种子形成率为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叶榕 传粉榕小蜂 传粉行为 繁殖
下载PDF
榕小蜂传粉行为对其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谢晓波 陶玫 +2 位作者 彭艳琼 徐法健 杨大荣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4-78,共5页
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对叶榕的传粉榕小蜂不同运载花粉的过程对寄主榕果和自身后代的繁殖都有影响。传粉榕小蜂主动为对叶榕传粉,在雌株上的榕果内,榕小蜂传粉使雌花受精发育成种子,榕小蜂不能在雌果中繁衍后代;在雄株上的榕果里,只有... 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对叶榕的传粉榕小蜂不同运载花粉的过程对寄主榕果和自身后代的繁殖都有影响。传粉榕小蜂主动为对叶榕传粉,在雌株上的榕果内,榕小蜂传粉使雌花受精发育成种子,榕小蜂不能在雌果中繁衍后代;在雄株上的榕果里,只有雄花和榕小蜂寄生的雌花,而不能产生种子。从雄花期榕果内出来的传粉榕小蜂雌蜂,飞到其它雄树上寻找雌花期的榕果产卵繁殖后代,经过飞翔的一只雌蜂在一个榕果内制造瘿花353.93±91.72朵,最终发育到成虫期的榕小蜂数量为每果283.28±101.42只,平均瘿花率和成蜂率分别是0.26和0.81。通过控制实验阻断繁殖雌蜂的飞行过程,一只雌蜂在一个榕果内可制造瘿花446.74±60.06朵,完成发育的榕小蜂数量是386.15±87.46只,平均瘿花率和成蜂率分别是0.31和0.88。显然,飞行运载花粉的代价直接减少了传粉榕小蜂繁育后代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叶榕 传粉榕小蜂 传粉行为 繁殖
下载PDF
木荷主要传粉昆虫的传粉行为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汉波 张蕊 +1 位作者 宋平 周志春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22-1329,共8页
木荷(Schima superba)是我国珍贵的优质阔叶用材和高效生物防火树种,属于异花授粉植物,其种子生产必须依靠传粉昆虫。为了明确木荷主要传粉昆虫的组成及优势传粉昆虫的传粉效率,2015—2016年对浙江省兰溪市木荷种子园主要传粉昆虫的访... 木荷(Schima superba)是我国珍贵的优质阔叶用材和高效生物防火树种,属于异花授粉植物,其种子生产必须依靠传粉昆虫。为了明确木荷主要传粉昆虫的组成及优势传粉昆虫的传粉效率,2015—2016年对浙江省兰溪市木荷种子园主要传粉昆虫的访花行为、携粉部位及数量、访花频率、花粉移出和柱头花粉沉降数目等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中华蜜蜂(Apis cerana)、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和棉花弧丽金龟(Popillia mutans)是木荷的主要传粉昆虫,中华蜜蜂和棉花弧丽金龟的访花高峰均发生在10:00—11:00,白星花金龟无明显的访花高峰。3种传粉昆虫体表均携带花粉,白星花金龟的携粉量显著高于棉花弧丽金龟(P<0.001)和中华蜜蜂(P<0.001),棉花弧丽金龟的携粉量显著高于中华蜜蜂(P<0.001)。体表不同部位携粉量不同,胸部腹板和腹部腹板的携粉量高于其他部位,3种传粉昆虫的主要传粉部位均为胸腹部。中华蜜蜂每次访花的花粉移出数、柱头花粉沉降数及传粉效率均低于白星花金龟和棉花弧丽金龟,但不显著,而中华蜜蜂在访花频率上占有明显优势,分别为白星花金龟的29倍和棉花弧丽金龟的8.3倍;单花停留时间也显著低于白星花金龟和棉花弧丽金龟。综合各项特征表明,中华蜜蜂是木荷最有效的传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 种子园 传粉行为 传粉效率 访花频率
原文传递
开花式样对传粉者行为及花粉散布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唐璐璐 韩冰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0-686,共7页
理解植物花的特征可以从单花特征和群体特征两个层次入手。开花式样是植物的花在群体上的特征体现,通过在开花数目、开花类型以及花的排列上的变化,不同的开花式样对传粉者具有不同的吸引力,影响昆虫在植株上的活动,使花粉运动的方向发... 理解植物花的特征可以从单花特征和群体特征两个层次入手。开花式样是植物的花在群体上的特征体现,通过在开花数目、开花类型以及花的排列上的变化,不同的开花式样对传粉者具有不同的吸引力,影响昆虫在植株上的活动,使花粉运动的方向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影响着植物最终的交配结果。此外开花式样随环境改变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本文介绍了开花式样研究的进展,对开花数目、开花类型以及花的排列等3个方面的已有研究进行了分别阐述,并提出开花式样研究应更多地考虑影响传粉的各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花式样 传粉行为 花粉散布 传粉环境
下载PDF
露蕊乌头花蜜的花序内分布模式及其对传粉者行为的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路宁娜 侯盟 赵志刚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31-836,845,共7页
以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为研究材料,调查了花序内不同花的花蜜量和花序内的传粉者访花行为.结果显示,大部分花都具有少量的花蜜(0~0.5μL,均值0.199μL),且低花蜜的花在花序内随机分布,造成花序内局部相邻花之间的花蜜量无规律... 以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为研究材料,调查了花序内不同花的花蜜量和花序内的传粉者访花行为.结果显示,大部分花都具有少量的花蜜(0~0.5μL,均值0.199μL),且低花蜜的花在花序内随机分布,造成花序内局部相邻花之间的花蜜量无规律化,从整个花序水平来看,花蜜呈现从底部到顶部降低的趋势.花大小和花蜜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传粉者在一次访问中访问较少的花,其中49.0%的访问仅访问一朵花.传粉者往往从较低的位置开始访花并从较高的位置离开,表现出78.8%为"向上",21.2%为"混乱".预示花蜜分布模式可能解释观测到的传粉者行为,考虑到传粉者缩短访花路径和保持向上移动的方式能够增强植物的花粉输出和降低同株异花授粉的发生,观测到的花蜜分布模式可能进一步对增加露蕊乌头的雌性和雄性繁殖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蜜量 花蜜分布 传粉行为 雌雄繁殖成功 露蕊乌头
下载PDF
砂仁的一种传粉昆虫——中蜂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朱涛 朱纯 +1 位作者 江开交 宁玲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3-15,共3页
本文记述了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砂仁传粉蜜蜂——野生中蜂(Apis cerana indica)的访花传粉行为、生物学习性等,并对其传粉效果进行了测定。
关键词 中蜂 砂仁 传粉行为 蜜蜂
下载PDF
柴黄姜的传粉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亚美 杭悦宇 +3 位作者 周义锋 吴宝成 高兴 顾子霞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5-21,共7页
对产自湖北武当山的柴黄姜(Dioscorea nipponicasubsp.rosthorniiPrain et Burkill)的花部特征和访花昆虫种类及访花行为、访花频率和携粉量进行了研究,并对柴黄姜的传粉方式、结实和种子萌发状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柴黄姜具有虫媒... 对产自湖北武当山的柴黄姜(Dioscorea nipponicasubsp.rosthorniiPrain et Burkill)的花部特征和访花昆虫种类及访花行为、访花频率和携粉量进行了研究,并对柴黄姜的传粉方式、结实和种子萌发状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柴黄姜具有虫媒花的典型花部特征,共观测到访花昆虫4目34种,其中传粉昆虫6种,隧蜂属(Halictussp.)和地蜂属(Andrenasp.)的2种昆虫是柴黄姜的主要传粉昆虫。访花昆虫对雄株的访花高峰时段为11:00至14:00,对雌花没有明显的访花高峰时段。在自然条件下,柴黄姜的座果率为18.86%,结实率为7.12%,种子萌发率为64.76%。在武当山,柴黄姜种群扩展仍以有性繁殖为主,无性繁殖为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属 柴黄姜 花部特征 传粉昆虫 传粉行为
下载PDF
环纹榕传粉榕小蜂的传粉模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江波 彭艳琼 杨大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3-188,共6页
榕小蜂的传粉结构、传粉行为以及寄主榕树的花药胚珠比是判断榕-蜂互惠系统传粉模式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于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对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试验样树环纹榕Ficus annulata进行观察,对出榕果的环纹榕传粉榕小蜂Deilagaon ann... 榕小蜂的传粉结构、传粉行为以及寄主榕树的花药胚珠比是判断榕-蜂互惠系统传粉模式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于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对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试验样树环纹榕Ficus annulata进行观察,对出榕果的环纹榕传粉榕小蜂Deilagaon annulatae进行电镜扫描和室内显微镜下对其进行行为观察。电镜扫描显示:环纹榕传粉榕小蜂D.annulatae位于胸部的花粉筐消失,具一片可粘附花粉的毛区,提示其属于被动传粉的种类。传粉行为观察发现,该蜂没有主动采集花粉的行为,显然存在的花粉刷已丧失了主动收集花粉的功能。寄主植物环纹榕F.annulata属于典型的自动散粉让榕小蜂沾附花粉的榕树种类。环纹榕传粉榕小蜂D.annulatae是西双版纳热带地区已知58种传粉榕小蜂中唯一体色为黄色的种类,该蜂偏爱在低温的夜晚出蜂。除了传粉榕小蜂,一种金小蜂Lipothymus sp.也在雌花期进入榕果内繁殖,并且其数量显著高于环纹榕传粉榕小蜂D.annulatae(P<0.0001)。自然单果的繁殖中,环纹榕传粉榕小蜂的数量显著高于种子数量,呈现出榕-蜂互惠系统中罕见的传粉榕小蜂主导的局面。综合榕-蜂的传粉特征显示,环纹榕F.annulata及其传粉榕小蜂D.annulatae互惠系统是被动传粉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纹榕传粉榕小蜂 环纹榕 传粉 传粉结构 传粉行为 出蜂时间
下载PDF
子午岭林区紫斑牡丹传粉昆虫的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淑玲 姜双林 《陇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2期62-65,共4页
对陇东子午岭林区内自然居群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 Hong et Li)的访花昆虫种类、昆虫访花频次、昆虫访花时间及昆虫访花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有7目、25科、59种访花昆虫,其中传粉昆虫有13科44种.根据传粉行为和数量的比较,... 对陇东子午岭林区内自然居群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 Hong et Li)的访花昆虫种类、昆虫访花频次、昆虫访花时间及昆虫访花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有7目、25科、59种访花昆虫,其中传粉昆虫有13科44种.根据传粉行为和数量的比较,初步确定了午岭林区内紫斑牡丹主要传粉昆虫为蜜蜂科9种、食蚜蝇科8种、地蜂科4种、隧蜂科和纹蓟马科及天牛科均为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斑牡丹 访花昆虫 传粉昆虫 传粉行为
下载PDF
云南易危植物红马银花的传粉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巧 易陈燃 +3 位作者 郑硕理 陈凯云 谷珂 张敬丽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期96-102,共7页
以云南省玉溪地区野外分布红马银花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花部特征及开花期动态观察、杂交指数和花粉与胚珠比估算、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测定、传粉者及其行为观察。结果表明:红马银花的花期主要从2月上旬到3月中旬,单花花期5-8天;根据杂... 以云南省玉溪地区野外分布红马银花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花部特征及开花期动态观察、杂交指数和花粉与胚珠比估算、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测定、传粉者及其行为观察。结果表明:红马银花的花期主要从2月上旬到3月中旬,单花花期5-8天;根据杂交指数初步判断其繁育系统为自交亲和,有时需要传粉者,P/O比为89.91±11.17,判断其繁育系统为兼性自交;MTT染色法测定红马银花散粉后24h花粉活力达到90.6%,花粉离体萌发法测定红马银花散粉12-24h后花粉活力达82.9%;柱头可授性试验表明,红马银花开花2-4天柱头可授性最强;红马银花的主要传粉者为熊蜂和蓝喉太阳鸟,二者的主要访花频率时间分别为14:00-17:00和8:00-11:00。传粉者稀少及其自身的自交亲和特性可能是导致其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马银花 传粉生物学 开花动态 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 传粉者及其行为
下载PDF
射干的开花特性及繁育系统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许娜 蔡兴坤 +2 位作者 田梅 谢国勇 秦民坚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99,共9页
对种植5a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Linn.)Redouté〕的花部特征、开花进程、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繁育系统类型、泌蜜节律及访花昆虫的传粉行为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射干花被片呈橙至橙红色,散生红褐色斑点;花冠辐射对... 对种植5a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Linn.)Redouté〕的花部特征、开花进程、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繁育系统类型、泌蜜节律及访花昆虫的传粉行为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射干花被片呈橙至橙红色,散生红褐色斑点;花冠辐射对称,平均直径54.80 mm;花被片6枚,分为2轮,交互排列;雄蕊3枚,将雌蕊围在中央,花药位于柱头下方;蜜腺3枚,位于外轮花被片蜜道的基部,由分泌表皮、泌蜜组织和维管束组成,表面无特殊纹饰。射干的花期为6月至8月,盛花期为6月22日至7月15日,单株花期为10~30 d,单花花期为12 h;花冠在7:00左右初开,在8:00左右盛开,在18:30至19:00完全闭合,在次日呈螺旋状卷曲。在开花过程中,射干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均先升高后降低,分别在9:00及13:00至15:00最强。射干的杂交指数(OCI)为5,花粉/胚珠比(P/O)为1 595.0;3个人工授粉组的坐果率和结籽率总体上升高,且花被片和蜜腺能显著影响传粉昆虫的传粉效率。射干访花昆虫有17种,昆虫日访花总次数呈“双峰型”变化,峰值分别出现在9:00和15:00,花泌蜜量在9:00最大(10.3μL);射干的传粉昆虫有5种,其中,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Fabricius)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ola)为高效传粉昆虫。研究结果显示:射干花为典型的虫媒花,结籽率受传粉者限制,其花部特征、泌蜜节律和繁育系统均对传粉昆虫有良好的适应性;其繁育系统以异交为主,需要传粉者,并存在部分自交亲和,但未观察到无融合生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干 花部特征 开花进程 繁育系统 访花昆虫 传粉行为
下载PDF
花蜜微生物及其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荀二娜 赵骥民 +1 位作者 郭继勋 张彦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57-1768,共12页
花蜜是虫媒植物提供给传粉者最有效的报酬,对花蜜特征介导的植物-传粉者相互关系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传粉生物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开花植物分泌的原始花蜜是无菌的,不过一些微生物可经由空气传播至花蜜或(和)通过与传粉者的喙接触... 花蜜是虫媒植物提供给传粉者最有效的报酬,对花蜜特征介导的植物-传粉者相互关系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传粉生物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开花植物分泌的原始花蜜是无菌的,不过一些微生物可经由空气传播至花蜜或(和)通过与传粉者的喙接触而聚集于花蜜中,并利用花蜜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快速繁殖。花蜜的高渗透压环境导致花蜜中微生物(酵母菌,细菌)的物种多样性相对较低。此外,某些生物(传粉者组成,微生物间的竞争)与非生物因素(渗透压,糖组成,次生代谢物质,抗菌化合物,可利用氮源,温度,pH)也可影响花蜜中微生物群落的形成。花蜜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能够改变花蜜物理(温度,粘度)与化学(pH,H_2O_2含量,糖组成和浓度,氨基酸组分和浓度,以及气味)特性,进而影响传粉者的访花行为与植物的繁殖适合度。因而,对花蜜中微生物及其生态功能的研究近年来颇受传粉生物学家的关注。在总结已发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今后的研究有必要结合分子生物学与化学分析技术,以进一步揭示影响花蜜中微生物群落的潜在因素的作用机制,同时对花蜜微生物改变花蜜的物理、化学特性及植物-传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可能原因进行更详尽的阐释,特别是对花蜜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发挥的生态功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蜜微生物 花蜜特征 传粉行为 植物繁殖适合度
下载PDF
克隆生长对被子植物传粉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昊 廖万金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8-475,共8页
克隆植物与其传粉者的相互作用是植物繁殖生态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植物克隆生长与有性繁殖通常相伴进行,往往产生较大的花展示与复杂的克隆空间结构,通过传粉过程对有性繁殖过程产生影响,共同决定植物的适合度。本文回顾了克隆生长... 克隆植物与其传粉者的相互作用是植物繁殖生态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植物克隆生长与有性繁殖通常相伴进行,往往产生较大的花展示与复杂的克隆空间结构,通过传粉过程对有性繁殖过程产生影响,共同决定植物的适合度。本文回顾了克隆生长对被子植物传粉过程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从植物克隆大小、花资源空间配置、克隆构型与种群遗传结构四个方面讨论了克隆生长对传粉过程的影响及其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意义。早期研究预期,随着克隆增大,同株异花授粉水平增加,因而通过增大自交率或花粉阻塞效应降低植物的适合度。但是,后来的一些模拟与野外实验研究发现,传粉者在同一克隆内访问的花数量并不会随克隆增大而一直增加,访花行为也主要发生在分株内;而且分子标记的自交率组分分析也表明自交主要发生在分株内。另一方面,人工模型模拟以及传粉者访问行为研究表明,当花朵数量相同时,与所有花集中生长在同一分株上相比,将花朵分散在多个分株上的克隆生长方式不会增加,反而降低了同株异花授粉的发生水平。如果花序内花雌雄同熟,花朵同时提供与接收花粉,克隆生长会使植物接收到更高比例的异交花粉,在提高后代质量的同时不增加同株异花授粉概率。这是从传粉生物学角度对植物克隆生长习性进化的一个全新的解释。今后,克隆植物传粉生物学研究需要针对传粉者与克隆生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理论模型,探究克隆大小、克隆构型、花资源空间配置模式对传粉者访问频率和行为、花粉散布、交配格局的影响。同时,需要在自然种群中,尤其是克隆与非克隆的近缘类群、同一物种克隆与非克隆种群开展比较研究,利用更高效的分子标记来研究克隆生长的生态与进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构型 克隆生长 花资源空间配置 同株异花授粉 交配系统 传粉行为
原文传递
西方蜜蜂和地熊蜂为紫花苜蓿授粉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7
作者 郭媛 宋卓琴 +3 位作者 张旭凤 宋怀磊 武文卿 邵有全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8-1014,共7页
【目的】为了解决紫花苜蓿传粉昆虫不足的问题,提高苜蓿种子产量。【方法】比较了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和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采集规律及为苜蓿授粉的效果。【结果】发现两种蜂日工作时间和出巢温度没有显著差异,但采集行为不同,... 【目的】为了解决紫花苜蓿传粉昆虫不足的问题,提高苜蓿种子产量。【方法】比较了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和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采集规律及为苜蓿授粉的效果。【结果】发现两种蜂日工作时间和出巢温度没有显著差异,但采集行为不同,地熊蜂利用体重优势更容易打开龙骨瓣,访花频率显著高于意大利蜜蜂,单花访问时间短于意大利蜜蜂,二者授粉后结荚率及单株产量没有显著差异。蜂种、携粉回巢率、访花频率是影响苜蓿种子生产的主要因素。【结论】试验数据表明意大利蜜蜂和地熊蜂为苜蓿传粉效果都很好,但意大利蜜蜂饲养管理技术成熟,价格低廉,适合苜蓿制种及规模化生产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蜜蜂 地熊蜂 紫花苜蓿 传粉行为 授粉效果
原文传递
Floral biology of Salvia stachydifolia,a species visited by bees and birds:connecting sexual phases,nectar dynamics and breeding system to visitors’behaviour 被引量:5
18
作者 Camila N.Barrionuevo Santiago Benitez-Vieyra Federico Sazatornil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1年第4期580-590,共11页
Aims Adaptive convergence in floral phenotype among plants sharing a pollinator guild has been acknowledged in the concept of pollination syndrome.However,many plants display traits associated with a given syndrome,bu... Aims Adaptive convergence in floral phenotype among plants sharing a pollinator guild has been acknowledged in the concept of pollination syndrome.However,many plants display traits associated with a given syndrome,but are visited by multiple pollinators.This situation may indicate the beginning of a pollinator shift or may result in a stable situation with adaptations to different pollinators.In Salvia stachydifolia,a previous study suggested that flower shape is optimized to maximize the contribution to pollination of bees and hummingbirds.Here,we studied three additional aspects of its floral biology:sexual phases,nectar dynamics and breeding system,and examined their connection with pollinators’behaviour to explore the presence of adaptations to bee and/or hummingbird pollination.Methods Using a greenhouse population,we applied five pollination treatments to characterize breeding system.To determine sexual phases,we recorded flower opening,anther dehiscence,corolla fall and stigma receptivity.Additionally,we characterized nectar volume and concentration dynamics along the day.Finally,to determine pollinator assemblage and visitation patterns,we performed field observations and recorded pollinators’behaviour.Important Findings Salvia stachydifolia was partially protandrous and self-compatible,but open-pollinated plants attained the highest reproductive success,suggesting that reproduction is mainly dependent on pollinator activity.Bombus opifex bumblebees were the most frequent visitors,but Sappho sparganura hummingbirds dominated visits early in the morning and at dusk.Nectar was typical of bumblebee pollination.We suggest that the bee–hummingbird mixed visitation constitutes an unstable evolutionary situation,making S.stachydifolia an ideal system to understand the ecological circumstances in which pollination shifts occu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VIA sexual phases nectar dynamics breeding system pollinator behaviou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