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中国乡村治理的演变
1
作者 诸侠鸣 《国学(汉斯)》 2024年第1期12-20,共9页
自古以来,实现乡村社会的有序治理一直是各个历史时期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传统中国的乡村治理模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参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传统中国乡村治理的演变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商朝至战国时期的井... 自古以来,实现乡村社会的有序治理一直是各个历史时期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传统中国的乡村治理模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参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传统中国乡村治理的演变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商朝至战国时期的井田制,秦汉至唐代的“三老”制度,以及唐代至清朝“绅权”的地位变化,并对每个阶段的制度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总体而言,传统中国乡村治理的演进是一个持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独特的治理模式和特色,这对当今以及未来中国乡村治理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中国乡村 乡村治理 制度与模式 历史演变
原文传递
原型与变形:中国乡村的现代化、革命与农民命运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斐娟 刘义强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55,共4页
革命是20世纪中国农村和农民转型的中心事件。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乡村社会革命,一方面致力于与乡村传统之间的截然断裂,另一方面始终面临民族解放与阶级解放之间的紧张和牴牾。然而,两者都确认乡村传统及其承载者——农民,因其与一... 革命是20世纪中国农村和农民转型的中心事件。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乡村社会革命,一方面致力于与乡村传统之间的截然断裂,另一方面始终面临民族解放与阶级解放之间的紧张和牴牾。然而,两者都确认乡村传统及其承载者——农民,因其与一个正日渐成为过去时的旧世界紧密联系,而与未来现代化后的现代理想世界无法相容。因此,革命的后果是对乡村传统原型的强拆,却无法为失去庇护的农民群体和乡村社会现代转型疏通淤滞,导致农民在革命高涨时的激情和革命大潮消退后的荒诞叙事相互继替,构成20世纪中国农民命运的线索,昭示着乡村和农民进入现代世界的命途多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村传统 原型 社会革命 农民 现代化
下载PDF
传统乡村政治文化与当代乡村组织力重塑
3
作者 王韬钦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9年第4期75-81,共7页
中国传统的乡村政治文化一直以来深刻影响着我国乡村基层治理结构,影响着国家治理和基层自治的治理逻辑,并且仍然影响着当代乡村“政党下乡”作用的发挥和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基层组织力的构建。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大程度地控制其... 中国传统的乡村政治文化一直以来深刻影响着我国乡村基层治理结构,影响着国家治理和基层自治的治理逻辑,并且仍然影响着当代乡村“政党下乡”作用的发挥和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基层组织力的构建。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大程度地控制其对当代乡村振兴的不利影响,必须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伦理替代乡村传统宗族亲缘关系伦理;加快区域均衡发展,努力转变农村补贴城市的经济治理思维;重视农民的主体地位,用农村社区服务文化集聚组织发展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乡村政治文化 乡村振兴 国家治理 基层自治 组织振兴
下载PDF
从《乡土中国》探析中国乡村社会的几个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莉 《民族论坛》 2008年第2期36-37,共2页
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的代表作《乡土中国》主要从传统中国人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处世方法等各个方面系统科学地阐述了中国人形象,并对我国乡村的一些特征从社会学角度作了深刻而透彻的分析。
关键词 《乡土中国传统乡村 乡村社会 乡村经济
下载PDF
中国传统乡村政治研究的两种模型及其反思 被引量:2
5
作者 郑益群 孙昊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27,共5页
对中国传统乡村政治结构的研究存在"乡绅自治模型"和"国家治理模型",前者认为中国传统乡村是一个由士绅进行自治的政治共同体,后者认为国家权力一直延伸到乡村基层,根本不存在自治。两种模型都没有全面呈现传统乡... 对中国传统乡村政治结构的研究存在"乡绅自治模型"和"国家治理模型",前者认为中国传统乡村是一个由士绅进行自治的政治共同体,后者认为国家权力一直延伸到乡村基层,根本不存在自治。两种模型都没有全面呈现传统乡村中的政治能动者。三层权力模型有助于克服两种模型及其理论预设的缺陷,全面呈现乡村中的权力能动者。通过这一模型检视中国历史中乡村政治形态的发展,可以发现,当前乡村治理的任务是需要把基层党支部的堡垒作用、传统的乡贤文化和现代的乡村选举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政治 中国传统乡村政治 三层权力模型 国家治理模型 乡绅自治模型
原文传递
以国际视角审视中国乡村景观与可持续城镇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吴霄 玛利亚-贝派丝.安德瑞尤斯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2014年第6期84-94,共11页
中国的领导者于近期宣布,要实现在2025年城市化水平达到70%(城镇人口达到约9亿人)的目标,同时强调未来城市化将不再以特大城市的扩张(都市化)为特点,而是主要集中在村镇与小城市的发展(城镇化)。农业的地位随着中国的城市经济发展而逐... 中国的领导者于近期宣布,要实现在2025年城市化水平达到70%(城镇人口达到约9亿人)的目标,同时强调未来城市化将不再以特大城市的扩张(都市化)为特点,而是主要集中在村镇与小城市的发展(城镇化)。农业的地位随着中国的城市经济发展而逐渐衰退,而中国农业中心区域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也随着大量的乡村聚落一起被清除。这些急速的城镇化正在重新塑造中国的乡村,包括其景观、文化遗产以及社会结构。本文作者审视了这些多种多样的变化,并总结了在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组织的关于小城镇建设的设计课程上的成果。该设计课程在中国和欧洲分别展开,就主题为"新城镇建设过程中乡村自然与人文风貌的保护"的多种提案进行了讨论与评价。作者还陈述了景观设计——尤其是与绿色基础设施相关的设计与实施工作——如何在解决中国乡村的城镇化所面临的挑战过程中扮演起关键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景观设计学 传统中国乡村 城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