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佛教纹饰在我国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薛娟 周雨思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7年第10期104-105,共2页
佛教纹饰作为佛教艺术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是使设计体现出民族特色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佛教纹饰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分析传统佛教纹饰的演变历史及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现代设计案例,总结出将传统佛教纹饰运用于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可行方法与原则。
关键词 传统佛教纹饰 历史 环境设计 现代运用
下载PDF
日据初期台湾传统佛教的调适与崛起——二十世纪初台湾传统佛教五大法脉的形成
2
作者 吴敏霞 《佛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2-329,共8页
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后,传统佛教的基隆月眉山灵泉禅寺、台北五股观音山凌云禅寺、苗栗大湖观音山法云禅寺、台南开元寺和高雄大岗山超峰寺五大法脉在调适中崛起,主要是因为台湾佛教与大陆佛教的法源关系,它们几乎都与福建鼓山涌泉寺... 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后,传统佛教的基隆月眉山灵泉禅寺、台北五股观音山凌云禅寺、苗栗大湖观音山法云禅寺、台南开元寺和高雄大岗山超峰寺五大法脉在调适中崛起,主要是因为台湾佛教与大陆佛教的法源关系,它们几乎都与福建鼓山涌泉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同时也和日据初期殖民者采取了放任的宗教政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统治初期 台湾传统佛教 调适发展
下载PDF
传统佛教文化中的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文明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63-65,共3页
传统佛教是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文化,神界中的绝大多数尊位都被男性神祗抢占了,除了由男而女的观音菩萨外,为女神留下的只是几个边缘化的位置。尼姑是佛教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人文因素,她们通过献身佛教,为佛教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 传统佛教是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文化,神界中的绝大多数尊位都被男性神祗抢占了,除了由男而女的观音菩萨外,为女神留下的只是几个边缘化的位置。尼姑是佛教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人文因素,她们通过献身佛教,为佛教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僧尼制度中,尼姑地位不如和尚,佛教伦理中的男女关系是一种男尊女卑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佛教 佛教文化 女性 父权文化 尼姑 佛教伦理 女神
下载PDF
浅谈泉州传统佛教建筑的型制特征
4
作者 徐铭华 《福建建筑》 2007年第3期20-22,共3页
泉州素有“泉南佛国”之称,其传统的佛教建筑具有以泉州木建筑为代表的闽南建筑特色。本文从佛教教义理论与行为规则、中原官式建筑、本地民居建筑、海外建筑文化四方面入手浅谈其对泉州传统佛教建筑型制特征的影响,以期抛砖引玉,促进... 泉州素有“泉南佛国”之称,其传统的佛教建筑具有以泉州木建筑为代表的闽南建筑特色。本文从佛教教义理论与行为规则、中原官式建筑、本地民居建筑、海外建筑文化四方面入手浅谈其对泉州传统佛教建筑型制特征的影响,以期抛砖引玉,促进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传统佛教建筑 佛教教义理论与行为规则 中原官式建筑 本地民居建筑 海外建筑文化
下载PDF
佛教禅理文学与闽台佛教传统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双一 《华文文学》 2005年第2期40-45,共6页
闽台佛教的常俗化特点和传统,在文学创作中有着明显的投影。五四新文学作家许地山强调宗教与凡人现世人生的密切关联,在其创作中常将佛学义理与亲情观念相融合。近20多年来格外兴盛的台湾佛教禅理文学,则较多地通过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说... 闽台佛教的常俗化特点和传统,在文学创作中有着明显的投影。五四新文学作家许地山强调宗教与凡人现世人生的密切关联,在其创作中常将佛学义理与亲情观念相融合。近20多年来格外兴盛的台湾佛教禅理文学,则较多地通过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说明和阐释佛理禅学,包括“平常心是道”的道理。台湾禅理散文的重要内涵和特征,一是“有情”,不避讳大声说出“我爱”;二是将佛教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从日常生活中体悟禅理;三是涵育“藻雪精神”,以此作为疗治工商社会精神病症的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禅理文学 闽台佛教传统 常俗化 平常心是道
下载PDF
佛教传统与时代精神——太虚“人间佛教”思想的基本意义
6
作者 林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7-21,共5页
太虚的“人间佛教”思想在坚持佛教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突出和发挥了佛教的世俗倾向和伦理思想,把佛教的“涅?”境界与培养儒家所提倡的道德情操结合起来,把传统的佛教思想与西方的科学技术理论加以圆融,把“普渡众生”的大乘精神与爱国... 太虚的“人间佛教”思想在坚持佛教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突出和发挥了佛教的世俗倾向和伦理思想,把佛教的“涅?”境界与培养儒家所提倡的道德情操结合起来,把传统的佛教思想与西方的科学技术理论加以圆融,把“普渡众生”的大乘精神与爱国救国思想联系起来,并提出了推向世界的“世界佛教”观点。其思想最突出的特点是“人间化”和时代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传统 时代精神 "人间佛教" "涅Pan"境界 入世精神 时代性 现代化
下载PDF
舍受:一种被忽视的佛教情绪理论 被引量:2
7
作者 彭彦琴 徐佳佳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62-71,共10页
情绪一直是西方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但多数研究只重视情绪的两极划分,即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较少关注情绪的中间状态。佛教心理学独辟蹊径重点探讨具有双向性的特殊情绪类型——舍受。它是通过系统训练建立起的一种高级情绪反应机制,以及... 情绪一直是西方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但多数研究只重视情绪的两极划分,即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较少关注情绪的中间状态。佛教心理学独辟蹊径重点探讨具有双向性的特殊情绪类型——舍受。它是通过系统训练建立起的一种高级情绪反应机制,以及由此产生的效价偏高、唤醒度较低的沉着平静的情绪状态。通过对舍受的重新定义,可认识到它不仅是一种独立、特有的佛教情绪理论,更提供了一套完整且行之有效的、区别于西方正念训练的传统佛教训练方法;总之,通过佛教舍受情绪理论的研究,可进一步确认可对西方心理学予以补充的佛教心理学的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受 传统佛教训练 正念训练 情绪理论
下载PDF
佛使比丘与泰国佛教改革
8
作者 李毓贤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75-81,共7页
佛使比丘的佛教改革接受现代思潮、强调思辨理性、借鉴了大乘禅宗的智慧,力图断除佛教在二千多年的流传中所掺杂的外道思想及迷信色彩,恢复原始佛教时代的教义。他把佛法拉进现实的领域,使佛法科学化、理性化、实用化,让佛教能真正成为&... 佛使比丘的佛教改革接受现代思潮、强调思辨理性、借鉴了大乘禅宗的智慧,力图断除佛教在二千多年的流传中所掺杂的外道思想及迷信色彩,恢复原始佛教时代的教义。他把佛法拉进现实的领域,使佛法科学化、理性化、实用化,让佛教能真正成为"当下"灭苦的"实用工具",不仅解决了泰国的佛教危机,同时也推动泰国佛教走向"智慧佛教"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使比丘 泰国佛教 改革 传统佛教 智慧
下载PDF
佛教教育的当代困境及其改革路径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向平 《普陀学刊》 2015年第1期27-47,共21页
本文通过对传统中国佛教教育特点的揭示,结合近代以来中国佛教教育改革与实践的经验得失,及海外佛教教育的成功经验,立足于当代社会的大背景,依据佛教的性质,分析当代中国佛教教育的现状,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改进的设想,最后展望未来的可... 本文通过对传统中国佛教教育特点的揭示,结合近代以来中国佛教教育改革与实践的经验得失,及海外佛教教育的成功经验,立足于当代社会的大背景,依据佛教的性质,分析当代中国佛教教育的现状,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改进的设想,最后展望未来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传统 佛教信仰 现代教育 当代佛教教育
下载PDF
非中国化与非宗派化:日本批判佛教论及其效应
10
作者 陈永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15,共7页
中国佛教既有前宗派时期的格义佛教类型,更有宗派佛教义学建构时期发挥重要作用的“证义”佛教类型。日本批判佛教论,作为后宗派时代佛教思潮,由于缺乏历史与文本的双重解读,并未真正如实地评判如来藏—本觉思想在中国宗派佛教创建中(... 中国佛教既有前宗派时期的格义佛教类型,更有宗派佛教义学建构时期发挥重要作用的“证义”佛教类型。日本批判佛教论,作为后宗派时代佛教思潮,由于缺乏历史与文本的双重解读,并未真正如实地评判如来藏—本觉思想在中国宗派佛教创建中(即“证义佛教”阶段)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对唐代沙门法藏等人如来藏缘起论的阐释建构,没有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来藏思想 本觉思想 批判佛教 佛教传统
下载PDF
虚云与太虚佛教思想风格之比较
11
作者 伍先林 《佛学研究》 2016年第1期-,共12页
虚云与太虚两位佛教大师都是近百年来与中国佛教发展命运紧密相连的非常重要的人物.虚云老和尚的佛教思想特征是立足传统,适应现代.虚云的思想是以中国传统佛教的禅宗为本位的,因而虚云大力阐扬南宋以来中国禅宗的主流禅法——看话禅,... 虚云与太虚两位佛教大师都是近百年来与中国佛教发展命运紧密相连的非常重要的人物.虚云老和尚的佛教思想特征是立足传统,适应现代.虚云的思想是以中国传统佛教的禅宗为本位的,因而虚云大力阐扬南宋以来中国禅宗的主流禅法——看话禅,同时虚云又以禅宗为本位而融通净土,融通教理.太虚法师则是立足于现代人生,而对于中国传统佛教则是批判继承性地做了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太虚的佛教思想是主张以人生佛教为本位而融贯全体佛教的,因而太虚虽然也认为中国佛学特质在禅,但却不主张局限于顿悟禅.太虚主张推行适应现代人生的广融遍摄的大乘圆渐佛教,他甚至主张将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改换为“直依人生,增进成佛”或“发达人生,进化成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佛教 人生佛教 看话禅 融通 融贯
下载PDF
太虚的人间佛教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12
作者 伍先林 《佛学研究》 2006年第1期136-143,共8页
太虚的人生佛教试图以中国佛教为本位,进而融摄世界各地佛教的特长,从而成为未来的世界性佛教。人生佛教继承了中国传统佛教的精华,是中国传统佛教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更为平实化和通俗化的发挥和发展,是大乘佛教的精义与中国传统重人生思... 太虚的人生佛教试图以中国佛教为本位,进而融摄世界各地佛教的特长,从而成为未来的世界性佛教。人生佛教继承了中国传统佛教的精华,是中国传统佛教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更为平实化和通俗化的发挥和发展,是大乘佛教的精义与中国传统重人生思想的有机结合。人生佛教试图把大乘佛教的精神真正落实到现代社会普通一般人的现实生活中,因而与传统佛教相比,人生佛教更富有现代理性、人本精神。太虚的人生佛教思想对于我国今天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人生佛教思想应该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做出更为积极而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佛教 传统佛教 综摄融贯 契理契机 人本精神 和谐社会
下载PDF
战后马来西亚的三系上座部佛教:及其与华人社群的互塑
13
作者 刘宇光 《汉语佛学评论》 2021年第1期216-250,共35页
前言笔者年前提出"南方汉传佛教"之观念,探讨当代马来西亚汉传佛教与社会之间的关系,[1]本文将目光转向组成大马佛教的另一重要传统,即上座部(Theravda)。时下中国学界在探讨马来西亚佛教时,虽然都会象征性地扼要提及其&qu... 前言笔者年前提出"南方汉传佛教"之观念,探讨当代马来西亚汉传佛教与社会之间的关系,[1]本文将目光转向组成大马佛教的另一重要传统,即上座部(Theravda)。时下中国学界在探讨马来西亚佛教时,虽然都会象征性地扼要提及其"多元",但罕能以讨论汉传佛教等量齐观的比重,认真对待当地同样重要的上座部,更遑论探讨它们在马来西亚与汉传佛教之间的关系,乃至这些上座部是如何重塑以华人为主之佛教社群的宗教内涵,仿若这些不同的佛教传统只是各行其是,而彼此无关。[2]但事实上,如果不讨论上座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座部 宗教内涵 华人社群 汉传佛教 佛教传统 马来西亚
下载PDF
无根基性:东西方传统之间对话的逻辑基点--基于瓦雷拉的具身心智理论的视角
14
作者 胡万年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64-71,共8页
认知科学与佛教传统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互动的。根据“中道”或“居间”原理展开东西方传统对话,可在认知科学与佛教传统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无论是佛教传统“无我性”的体悟,还是西方科学文化中存在种种的不确定性,它们都共同揭... 认知科学与佛教传统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互动的。根据“中道”或“居间”原理展开东西方传统对话,可在认知科学与佛教传统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无论是佛教传统“无我性”的体悟,还是西方科学文化中存在种种的不确定性,它们都共同揭示了人类经验的核心问题——无根基性。但西方传统将无根基性视为否定的消极的“虚无”,而佛教传统则指出对无根基性的体证而产生无条件的、自发的“慈悲”。无根基性实质上就是有机体与环境在互动中彼此包含而历史生成,这种历史生成不仅要求人们放弃哲学基础主义,而且要求人们学会在一个无根基的世界中具身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科学 佛教传统 中道 无根基性
下载PDF
佛教音乐之道浅谈
15
作者 于娜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第1期163-163,共1页
儒、佛、道三家的音乐也是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乐之功能大约有两点:一是赞佛娱佛,至表虔诚。二是宣唱法理,开导众心。音乐和语言的意义在于:他们是佛陀与众生相交流的主要途径,是引领后者成道正果的基本手段之一,是教理教规的... 儒、佛、道三家的音乐也是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乐之功能大约有两点:一是赞佛娱佛,至表虔诚。二是宣唱法理,开导众心。音乐和语言的意义在于:他们是佛陀与众生相交流的主要途径,是引领后者成道正果的基本手段之一,是教理教规的载体。用音乐来教化众生,使人走入善境,达到至善至美的心灵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音乐传统文化歌唱语言
下载PDF
巫术、仪轨与盟约:内贝斯基·沃捷科维茨的西藏社会知识论和实践观 被引量:1
16
作者 红星央宗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84,共11页
奥地利学者内贝斯基·沃捷科维茨的代表作《西藏的神灵和鬼怪》,通过梳理西藏护法神体系及其崇拜形式,阐释代言神巫的巫术性格与萨满气质,揭示了其关于前佛教时期西藏社会组织样态和政治制度的构想,与对佛教弘传以来藏地宗教生活样... 奥地利学者内贝斯基·沃捷科维茨的代表作《西藏的神灵和鬼怪》,通过梳理西藏护法神体系及其崇拜形式,阐释代言神巫的巫术性格与萨满气质,揭示了其关于前佛教时期西藏社会组织样态和政治制度的构想,与对佛教弘传以来藏地宗教生活样式的判断。尽管内贝斯基在该书中并未就西藏的宗教信仰和知识传统作出系统论述,而在广义上将西藏的宗教体系划分为佛教与非佛教两类,将其知识形态归纳为“经典-文书”与“仪式-巫术”两种;但这一分类逻辑仍反映出内贝斯基对藏人信仰实践中苯教遗存和萨满色彩的理解,显露了其关于盟约誓言在巩固社会团结上的积极态度。文章即以《西藏的神灵和鬼怪》一书为例,通过分析内贝斯基在组织神话、传说、宗教经典等文本过程中的知识取向和书写逻辑,探讨风俗约定、巫术行为和宗教经验在形塑西藏社会知识传统与民间信仰体系上的实践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的神灵和鬼怪》 护法神体系 佛教传统 巫术 俗约
下载PDF
明海法师:以系统思维推进佛教教育中国化
17
作者 明海法师 《法音》 2024年第8期17-17,共1页
佛教院校是培养新一代符合“四个标准”教职人员的主要平台,在社会教育的全局中,属于“专门教育”。佛教院校作为“专门教育”领域的机构,必须遵循现代教育机构管理制度的一般要求,同时继承佛教传统教育的经验智慧。培养既精通佛教经典... 佛教院校是培养新一代符合“四个标准”教职人员的主要平台,在社会教育的全局中,属于“专门教育”。佛教院校作为“专门教育”领域的机构,必须遵循现代教育机构管理制度的一般要求,同时继承佛教传统教育的经验智慧。培养既精通佛教经典教义,又精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双通”僧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经典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职人员 佛教传统 管理制度 社会教育 四个标准 教义
原文传递
自在逍遥,随遇而安——论紫砂作品“逍遥壶”的文化意境 被引量:1
18
作者 梅宝玉 《江苏陶瓷》 CAS 2019年第2期65-65,67,共2页
紫砂作品"逍遥壶"是典型的花器,制壶艺人用雕塑的技巧呈现出生动自然的意象,通过造型和细节上的着重体现,营造出逍遥自在、吉祥喜乐的氛围,让人积极领悟自在逍遥的真谛,享受真正幸福的生活。
关键词 紫砂壶 自在逍遥 传统佛教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佛典翻译的文体取向
19
作者 刘庆元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5-128,共4页
以往的佛典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史及翻译策略上,很少触及经文文体特征。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文译本的文体特征,无论从词汇、句法还是行文方法的层面来看,六朝的经典翻译都有它独特的个性,表现在既是对语文体的秉承、融合,但更多的... 以往的佛典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史及翻译策略上,很少触及经文文体特征。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文译本的文体特征,无论从词汇、句法还是行文方法的层面来看,六朝的经典翻译都有它独特的个性,表现在既是对语文体的秉承、融合,但更多的则是创新,以此来达到普天弘法的翻译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佛教传统 文体
下载PDF
以无所受而受诸受--佛学舍受对精神分析中立立场的启示
20
作者 陈啸群 孔丽 《心理学通讯》 2022年第4期302-311,共10页
中立是精神分析的重要立场,但何为中立以及如何做到中立,一直存在争议。文章通过对弗洛伊德原始文献的辨析和对后世研究的梳理,归纳出临床实践中分析师做到中立所需具备的三种能力。舍受是经由系统的佛教训练所达到的平等对待任何感受... 中立是精神分析的重要立场,但何为中立以及如何做到中立,一直存在争议。文章通过对弗洛伊德原始文献的辨析和对后世研究的梳理,归纳出临床实践中分析师做到中立所需具备的三种能力。舍受是经由系统的佛教训练所达到的平等对待任何感受而无所黏滞的中性状态,相较目前运用西方正念训练来培养分析师中立相关能力的方式,舍受对何谓中立以及如何培养中立具有更全面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其体现的中性内涵对精神分析中立立场所面临的临床张力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结合佛学舍受理论和系统训练方式,有助于培养分析师的中立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中立 舍受 传统佛教训练 正念训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