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崇古意识与中国传统修辞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玉金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6期50-52,共3页
中国文化浸润着强烈的崇古意识,这使得中国人守传统,习惯于回头看。这种意识首先影响到中国传统修辞理论,先秦时期的修辞论者就主张复古,两汉、魏晋、唐宋、明代的修辞论者继之,直至清代崇古复古都是修辞理论的基调。这种意识也影... 中国文化浸润着强烈的崇古意识,这使得中国人守传统,习惯于回头看。这种意识首先影响到中国传统修辞理论,先秦时期的修辞论者就主张复古,两汉、魏晋、唐宋、明代的修辞论者继之,直至清代崇古复古都是修辞理论的基调。这种意识也影响到修辞手段,稽古、引经、迂回、委婉等手段,颇具中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修辞 复古 崇古 稽古 引经 迂回 委婉
下载PDF
现代传统修辞·表达修辞·认知修辞·写作
2
作者 邢丽华 孙赫强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88-89,共2页
现代传统修辞、表达修辞和认知修辞学派对写作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现代传统修辞关注的是写作的形式,强调写作的策略,提出对于段落的组织和发展的方法,对段落、句子的展开方式和方法上;表达修辞把取材阶段重新纳入写作研究范畴之中,对叙... 现代传统修辞、表达修辞和认知修辞学派对写作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现代传统修辞关注的是写作的形式,强调写作的策略,提出对于段落的组织和发展的方法,对段落、句子的展开方式和方法上;表达修辞把取材阶段重新纳入写作研究范畴之中,对叙述问的写作有积极的影响;认知修辞把新的研究方法引入到写作研究中,并发现了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传统修辞 表达修辞 认知修辞 写作
下载PDF
诗性与理性——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与中国传统修辞学理论形态比较
3
作者 郭焰坤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70-72,共3页
中西传统修辞学在理论形态上有“诗性”与“理性”之别 ,诸如定义概念与非定义概念之异 ,综合与分析之异 ,形象化表达与抽象表达之异 ,修辞学的依附性、非系统性与独立性、系统性之异等。研究、认识中西传统修辞学理论形态的差异 ,对总... 中西传统修辞学在理论形态上有“诗性”与“理性”之别 ,诸如定义概念与非定义概念之异 ,综合与分析之异 ,形象化表达与抽象表达之异 ,修辞学的依附性、非系统性与独立性、系统性之异等。研究、认识中西传统修辞学理论形态的差异 ,对总结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有其重要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修辞 理论形态 诗性 理性 亚里士多德 修辞学》 非定义概念 形象表达
下载PDF
中国学生课堂中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及其传统修辞学根源
4
作者 张苹苹 《商情》 2011年第21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学生课堂 非语言交际 传统修辞 教学方法
下载PDF
论传统修辞中的"言外之意 被引量:2
5
作者 段英 吴云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85-90,共6页
"言外之意"是指表达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没有直接说出或其本身就无法直接用言语来表述,而通过暗示的方式作间接的传达。追求"言外之意"是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修辞观念,这与我们民族特定的传统思维及文化心理密... "言外之意"是指表达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没有直接说出或其本身就无法直接用言语来表述,而通过暗示的方式作间接的传达。追求"言外之意"是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修辞观念,这与我们民族特定的传统思维及文化心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修辞 构成方式 功能 传统思维 文化心理 内涵 修辞观念
下载PDF
中国传统修辞学是话语研究——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修辞学(之二) 被引量:4
6
作者 温科学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7,共2页
美国学者加勒特在《亚洲的挑战》一文中总结了西方学术界对中国修辞学的研究。她认为,自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西方对于中国修辞学的研究主要关注中国古典修辞学,倾向于描写中国修辞学的传统及其结构,包括修辞学的定义和功能... 美国学者加勒特在《亚洲的挑战》一文中总结了西方学术界对中国修辞学的研究。她认为,自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西方对于中国修辞学的研究主要关注中国古典修辞学,倾向于描写中国修辞学的传统及其结构,包括修辞学的定义和功能,修辞学的类型,论辩模式以及修辞训练等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修辞 话语研究 论辩形式 比较论辩 类型训练 语言艺术 修辞形式
下载PDF
西方传统修辞学的生成及其早期发展——兼谈对比修辞学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振华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1991年第3期1-13,共13页
在西方,修辞学与哲学、逻辑学、诗学等一起,发源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至亚里士多德时代(公元前四世纪中叶)已经建立起一套基本完善的修辞学理论及教学体系,达到了西方传统修辞学二千余年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 在西方,修辞学与哲学、逻辑学、诗学等一起,发源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至亚里士多德时代(公元前四世纪中叶)已经建立起一套基本完善的修辞学理论及教学体系,达到了西方传统修辞学二千余年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经古罗马学者继承性地整理和补充,逐步形成了我们称之为西方传统修辞学的那套完整的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修辞 传统修辞 希腊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 西方古典修辞 昆体良 早期发展 演说家 修辞学理论
下载PDF
浅谈模糊修辞与传统修辞的关系
8
作者 王芳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59-61,共3页
浅谈模糊修辞与传统修辞的关系王芳修辞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周易·乾卦·文言)说“修辞立其诚”,《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认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是古代典籍最早论述修辞的文字资料。两千多年过去了,修辞得到了... 浅谈模糊修辞与传统修辞的关系王芳修辞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周易·乾卦·文言)说“修辞立其诚”,《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认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是古代典籍最早论述修辞的文字资料。两千多年过去了,修辞得到了深入广泛的研究。今天,受其他理论的影响.修辞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修辞 传统修辞 模糊性 言语现象 模糊言语 模糊语言 孔乙己 修辞现象 语言表达 分支学科
下载PDF
汉语传统修辞学形态之阐释
9
作者 杨万寿 《河西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21-22,30,共3页
中国古代的修辞研究与语法等其它领域的研究有一个不同之处,即较为系统的修辞理论,每每以文学评论专著为依托而得以表述。一个时代的文学评论的发展,同时表现为修辞理论的发展。例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
关键词 传统修辞 郑玄注 《文心雕龙》 文学评论 修辞理论 修辞手法 汉语 修辞研究 《周礼注》 《诗品》
下载PDF
中国传统修辞学婢女地位论
10
作者 焦国标 《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年第4期27-32,共6页
关键词 中国 传统修辞学地位 儒学 文学 修辞理论 修辞色彩
全文增补中
中国传统修辞学中有关比喻功能和建构原则阐释的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黎渝林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7年第6期30-31,共2页
比喻是历史最悠久、运用最普遍的修辞方式之一,也是人类语言表达最基本的类型之一。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比喻都是人们喜欢运用的一种辞格。被誉为辞格中的"巨无霸"。比喻也是古今中外学者十分关注... 比喻是历史最悠久、运用最普遍的修辞方式之一,也是人类语言表达最基本的类型之一。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比喻都是人们喜欢运用的一种辞格。被誉为辞格中的"巨无霸"。比喻也是古今中外学者十分关注的辞格,特别是在我国,对比喻修辞的研究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代表着我国修辞学的研究水平。传统修辞学中将比喻分为"被比喻物"、"比喻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修辞 修辞方式 建构原则 格中 政论语体 古今中外学者 汉语修辞 修辞方法 言语交际行为 多边性
原文传递
中西方修辞传统与外宣翻译的传播效果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雯 卢志宏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40,78,共4页
本文从中西方修辞传统差异的视角,讨论了择语、调音、设格、谋篇和言语创新等在外宣翻译中的运用。指出翻译时要采用适当的修辞方法,才有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 修辞传统 外宣翻译 修辞方法 传播效果
下载PDF
关于中西修辞学传统的思考 被引量:10
13
作者 鞠玉梅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9-83,共5页
中西修辞传统都对后来修辞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比较中西修辞学传统,着眼点既在异也在同。通过分析中西对言语交际的不同理解以及社会传统与社会语境方面的差异,揭示它们各自修辞传统形成的动因。
关键词 中西修辞传统 相同 差异 成因
下载PDF
东西方修辞学传统的历时比较与思考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成花 陈汝东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70,共6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和古希腊修辞学传统以及19世纪以来中国、日本、美国等修辞学研究的简要历时考察,阐释了东西方修辞学传统差异的社会根源,论述了传播秩序的公平、公正之于社会发展的价值。
关键词 东西方 修辞传统 传播秩序 社会发展 公平与公正
下载PDF
传统文化经典的修辞研究及其意义——兼评段曹林新著《唐诗修辞论》
15
作者 罗积勇 《宜春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6-89,共4页
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和传承不能不以相应的研究为支撑和保障,为指导和引领。修辞研究立足语言还原文化经典的微言大义,立足审美发掘优秀作品的独具匠心,既是文本解读、文化传扬的必经之路,也是学术创新、学科建设的应有之义。唐诗修辞研究... 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和传承不能不以相应的研究为支撑和保障,为指导和引领。修辞研究立足语言还原文化经典的微言大义,立足审美发掘优秀作品的独具匠心,既是文本解读、文化传扬的必经之路,也是学术创新、学科建设的应有之义。唐诗修辞研究依然大有可为。段曹林新著《唐诗修辞论》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贡献和突破,值得重视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经典修辞研究 价值和意义 《唐诗修辞论》
下载PDF
论中国语文传统的修辞解读
16
作者 申小龙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92-100,共9页
中国古代修辞学传统在为文辞饰辞者阐释一套着眼于修辞的社会文化功能、直斥修辞的根本宗旨的情境原则的同时,又以其语境通观的特有优势,为文辞修饰的接受者阐释了一套着眼于修辞的广泛的人文联系,置身于修辞的题旨情境,以大观小地领会... 中国古代修辞学传统在为文辞饰辞者阐释一套着眼于修辞的社会文化功能、直斥修辞的根本宗旨的情境原则的同时,又以其语境通观的特有优势,为文辞修饰的接受者阐释了一套着眼于修辞的广泛的人文联系,置身于修辞的题旨情境,以大观小地领会修辞的阅读方略。修辞的阅读,在西方修辞学传统看来,阅读主体和阅读客体处于相待的地位,主体对客体进行读解,双方处于互相分立和对立的关系中。修辞学家用精密分析的外科手术刀,力图层层剖解阅读客体,使其生理构造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对阅读客体的生理解剖,能够精确地再现修辞现象的构造。然而也正因为它是解剖学层面的操作,从它的第一刀开始,它就割断了修辞现象的生命之源-修辞与主体、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 古代修辞传统 朱熹 修辞现象 语境通观 阅读主体 西方修辞 修辞立其诚 社会文化功能 生命之源
下载PDF
法律修辞学彰显“中国气派”可能性论析
17
作者 郝书翠 姜逸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6,共8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内在地要求打造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法律修辞学有必要也有可能呈现更为突出的主体自觉。中国法律修辞学未能发展为显学,与...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内在地要求打造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法律修辞学有必要也有可能呈现更为突出的主体自觉。中国法律修辞学未能发展为显学,与中国近代以来的生存状况密不可分。时代背景之外,中国传统修辞学自身的伦理追求也使它与西方修辞学格格不入。中国法律修辞学要想彰显“中国气派”,就要对学界的西化事实形成辩证的扬弃,并慎重对待中国传统修辞学的伦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修辞 西方古典修辞 中国传统修辞 伦理
下载PDF
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文本的视觉修辞研究——以伊宁市六星街为例
18
作者 黄豆豆 《新疆新闻出版广电》 2023年第6期86-89,共4页
一、视觉与修辞:作为文本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与传统修辞学强调对语言符号的策略性使用不同,视觉修辞学更加关注视觉文本的修辞学问题。其关注的视觉文本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视觉文本主要指图像文本,广义上的视觉文本外延则较为广泛... 一、视觉与修辞:作为文本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与传统修辞学强调对语言符号的策略性使用不同,视觉修辞学更加关注视觉文本的修辞学问题。其关注的视觉文本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视觉文本主要指图像文本,广义上的视觉文本外延则较为广泛。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其内部空间的保护规划以及设施的布置不仅需要描述历史建筑的艺术特征,同时历史特征还需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故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布置便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视觉文本 空间布置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传统修辞 视觉修辞 图像文本 伊宁市
下载PDF
从中西修辞学传统差异窥探中西文化差异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爽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2期77-79,共3页
中西古典修辞学都发端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其产生的原因、功用、研究内容、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差异。通过比较中西修辞学传统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从而从传统修辞学的角度窥探中西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 修辞传统 中西文化 思维方式 审美观念 民族心态 差异
下载PDF
中国古代修辞学传统之阐释形态
20
作者 申小龙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1-5,共5页
中国古代的修辞学传统有其独特的阐释形态,大量的修辞认识都在“训诂”的框架中展开,具体表现为对典籍中比喻、比兴、借代、委婉、变文、互文、重叠、省文、双关、夸张、言外之意、同义选择、押韵等修辞方式的阐释。从当代人文科学方... 中国古代的修辞学传统有其独特的阐释形态,大量的修辞认识都在“训诂”的框架中展开,具体表现为对典籍中比喻、比兴、借代、委婉、变文、互文、重叠、省文、双关、夸张、言外之意、同义选择、押韵等修辞方式的阐释。从当代人文科学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这种修辞阐释把修辞活动置于特定的文化和上下文环境中,密切联系题旨情境评价修辞的涵义,使修辞不仅仅作为一种“工具”或“技术”,而是具体语义建构过程的一部分,是有血有肉的语文要素。这无疑是一种科学的修辞同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修辞传统 郑玄注 孔颖达 修辞阐释 人文科学方法论 诗经 修辞手法 中国古代修辞 修辞认识 修辞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