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内固定与微创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92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邱南海 邱东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2期10363-10366,共4页
选择2005-08/2007-08天津市海河医院骨科和天津骨科医院创伤科收治的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92例,其中传统内固定组38例,Liss内固定组54例。传统内固定组应用动力髁螺钉、解剖型钢板、T型钢板治疗;Liss内固定组应用微创Liss系统治疗。内... 选择2005-08/2007-08天津市海河医院骨科和天津骨科医院创伤科收治的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92例,其中传统内固定组38例,Liss内固定组54例。传统内固定组应用动力髁螺钉、解剖型钢板、T型钢板治疗;Liss内固定组应用微创Liss系统治疗。内固定后4周内1次/周随访,4周后1次/月,检查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摄X射线片,观察断端对位对线及骨痂生长情况。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满分为100分。两组患者均得到随访,无感染、延迟愈合、断钉、断钢板等并发症。传统内固定组中30例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型骨折患者平均膝关节屈曲度为95°,8例C型骨折患者平均膝关节屈曲度为80°。8例延迟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2.5个月,所有患者内固定后对位对线满意。Liss内固定组中44例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型骨折患者平均膝关节屈曲为117°,10例C型骨折患者平均膝关节屈曲度为110°。骨折平均愈合2.5个月,所有患者内固定后对线满意,有8例成角畸形。Liss内固定组患者的疗效优良率高于传统内固定组(96.3%,76.3%,P<0.05)。与传统内固定系统相比,微创Liss内固定系统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内固定系统 传统内固定系统 膝关节骨折
下载PDF
传统内固定与微创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 被引量:1
2
作者 曲秉江 曲大鹏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9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采用微创或传统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该次以2017年7月—2018年7月为研究时段,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数量有106例,按照随机方式分组,常规组给予传统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研究组给... 目的探讨分析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采用微创或传统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该次以2017年7月—2018年7月为研究时段,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数量有106例,按照随机方式分组,常规组给予传统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研究组给予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置入治疗,对比疗效。结果常规组患者优良中差分别为21例、15例、13例、4例,优良率为67.9%,研究组患者优良中差分别为40例、11例、2例、0例,优良率为9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度、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相比于常规组明显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运用LISS置入治疗的效果强于传统内固定系统,安全有效,促进患者及早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 微创内固定系统置入 传统内固定系统置入 疗效
下载PDF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韦平欧 《河北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1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行微创内固定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内固定手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1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行微创内固定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内固定手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快且肢体缩短少(P<0.05);预后效果显示,观察组疗效优秀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9.44%和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中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具有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周围骨折 微创内固定系统 传统内固定系统
下载PDF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应用内固定系统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李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140-143,共4页
探究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应用内固定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64例(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内固定系统治疗)和观察组(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各32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良... 探究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应用内固定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64例(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内固定系统治疗)和观察组(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各32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最大咬合力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上述指标则差异较小(P>0.05)。结论 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应用优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传统内固定系统 可吸收内固定系统 临床疗效 咬合功能
下载PDF
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子健 徐颖 李芷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21期70-73,共4页
目的观察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采用奇偶数法分为一般组和改进组,每组40例。一般组患者采用传统内固定系统治疗,改进组患者采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采用奇偶数法分为一般组和改进组,每组40例。一般组患者采用传统内固定系统治疗,改进组患者采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进组治疗优良率为97.50%,高于一般组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组并发症发生率5.00%(2/40)低于一般组的20.00%(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运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内固定系统 传统内固定系统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效果观察
下载PDF
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被引量:7
6
作者 余伟宏 卢国樑 +2 位作者 冯永洪 王新强 邓锐斌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8年第6期40-41,86,共3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中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1月间收治的70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融合器...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中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1月间收治的70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融合器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研究组予以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日本骨科学会改良的(JOA)评分、Odom评级、术后2d及术后12个月椎前软组织厚度、吞咽困难发生率、术后12个月时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Odom评级、术前及术后12个月JOA评分、植骨融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d及术后12个月椎前软组织厚度及吞咽困难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可降低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单节段 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 传统融合器钢板内固定系统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与后正中入路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稳定性比较 被引量:36
7
作者 张兆川 马超 +6 位作者 吴德慧 吴继彬 戴维享 王兆红 韩猛 冯杰 刘光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0期6451-6458,共8页
背景:脊柱后路手术是胸腰段椎体骨折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传统后路手术显露过程中,大范围椎旁肌的剥离和牵拉,容易发生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的复位情况及稳定性。方... 背景:脊柱后路手术是胸腰段椎体骨折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传统后路手术显露过程中,大范围椎旁肌的剥离和牵拉,容易发生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的复位情况及稳定性。方法:对62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并GSS内固定系统治疗22例,传统正中入路并GSS内固定系统治疗21例,传统正中入路并AF内固定系统治疗19例。通过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毕切口内残腔体积、腰背痛目测类比评分、切口并发症、伤椎高度、Cobb角等各项临床指标,对比3种内固定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毕切口内残腔体积、内固定后引流量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并GSS内固定组优于传统正中入路并GSS内固定组及传统正中入路并AF内固定组(P<0.05)。3组内固定后3 d椎体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内固定后1周3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内固定后3,6个月椎旁肌间隙入路并GSS内固定组明显低于传统正中入路并GSS内固定组及传统正中入路并AF内固定组。3组患者均未见切口感染。提示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方式与传统后入路显露方式比较,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等优势,GSS内固定系统与AF内固定系统修复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效果相近,但GSS内固定系统操作简单,具有省时、出血量少、固定牢靠和复位良好的优点,结合椎旁肌入路,是目前修复胸腰段脊柱骨折较好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椎旁肌间隙入路 胸腰椎 骨折 传统正中入路 GSS内固定系统 AF内固定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