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传统剧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林琳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11,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正经历剧烈转型,传统剧种赖以生存的乡土语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整体上的发展趋向衰落。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河南子民的我们有必要思考,河南省传统剧种的发展究竟该往何处去,本课题以河南省传统剧种的可持续发展立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正经历剧烈转型,传统剧种赖以生存的乡土语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整体上的发展趋向衰落。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河南子民的我们有必要思考,河南省传统剧种的发展究竟该往何处去,本课题以河南省传统剧种的可持续发展立论,从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和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够为河南省传统剧种的保护与发展做出些许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传统剧种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地方性传统小剧种的发展研究——以甬剧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庄丹华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0-12,76,共4页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探寻地方传统小剧种在新的时代、社会环境中的保护与发展之道,让它在保留原有艺术特质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已是当务之急。甬剧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传统小剧种,本身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与良好的适应性,在...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探寻地方传统小剧种在新的时代、社会环境中的保护与发展之道,让它在保留原有艺术特质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已是当务之急。甬剧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传统小剧种,本身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与良好的适应性,在保护与发展方面做了种种尝试。这对地方传统小剧种的保护与发展颇具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传统剧种 文化传承 甬剧 发展史
下载PDF
从广东粤剧院看传统剧种的发展道路
3
作者 曹紫燕 朱丽婷 钟雅萍 《休闲》 2021年第1期0073-0075,共3页
传统剧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出现专业人才匮乏、内容缺乏创新、宣传方式单一等问题。通过分析广东粤剧院针对人才、题材、表现形式、宣传、管理方面的改革策略,为传统剧种的发展提出明晰自身定... 传统剧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出现专业人才匮乏、内容缺乏创新、宣传方式单一等问题。通过分析广东粤剧院针对人才、题材、表现形式、宣传、管理方面的改革策略,为传统剧种的发展提出明晰自身定位、加强传承创新、改变宣传方式的建议。以期在当今文娱活动繁多且易得的文化环境下,帮助传统剧种寻找到有效发展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剧种 改革 广东粤剧院 启示
下载PDF
论现阶段民族声乐演唱者的修养
4
作者 张雁 《晋中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6-57,共2页
现阶段民族声乐与传统剧种的说唱、戏曲等一脉相承。民族声乐演唱者应做好继承与发扬工作,不断加强个人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广泛接触民间音乐及各地民歌,向个性鲜明的民歌手学习,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体系,切实提高文学修养,使民族声... 现阶段民族声乐与传统剧种的说唱、戏曲等一脉相承。民族声乐演唱者应做好继承与发扬工作,不断加强个人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广泛接触民间音乐及各地民歌,向个性鲜明的民歌手学习,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体系,切实提高文学修养,使民族声乐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不被外来音乐所同化而永褒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 传统剧种 姊妹艺术 民族特色
下载PDF
演剧江湖与剧种传统——以邕剧“江湖十大本”为主要考察对象
5
作者 石艺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57,共7页
"江湖十大本"是诸多剧种早期经典剧目中的一种独特类型,具有"古""大""江湖"三大特质。这三大特质是评判"十大本"入选剧目分歧的重要标准。江湖属性是"十大本"作为一个整... "江湖十大本"是诸多剧种早期经典剧目中的一种独特类型,具有"古""大""江湖"三大特质。这三大特质是评判"十大本"入选剧目分歧的重要标准。江湖属性是"十大本"作为一个整体被标举的重要原因。"十大本"对相关剧种的气质与传统有重要影响,能折射相关剧种的发展与流变情况。以上诸点在邕剧"十大本"中皆有鲜明体现,以之为例展开讨论,有见叶而知秋之效。考察邕剧"十大本"可知:南派传统并非邕剧初期的传统;民国以来邕剧虽深受粤剧影响,但并未被粤剧同化合流;十七年间"十大本"所代表的戏曲的古典传统受到了当代戏剧传统的极大冲击;1964年政治外力强行让邕剧语言向"粤"的失败,是邕剧古典传统面对当代戏剧传统一次难得的胜利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湖十大本 演剧江湖 剧种传统 邕剧
原文传递
重视“中国经验”──傅谨访谈录 被引量:4
6
作者 廖明君 《民族艺术》 2000年第1期14-25,共12页
关键词 傅谨 戏曲研究 访谈录 传统剧种保护
原文传递
从“点铁成金”到“锻金镶玉”:谈《踏伞行》及周长赋的创作转向
7
作者 吴韩娴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3-46,共4页
莆仙剧作家周长赋以新编历史剧而闻名剧坛,他的剧作结构精巧,风格沉雄,充满现代性的思辨。而新世纪以后,剧作家的创作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剧种传统对作品的影响日益加深。这种转向自莆仙戏《江上行》初现端倪,在莆仙戏《踏伞行》中得到... 莆仙剧作家周长赋以新编历史剧而闻名剧坛,他的剧作结构精巧,风格沉雄,充满现代性的思辨。而新世纪以后,剧作家的创作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剧种传统对作品的影响日益加深。这种转向自莆仙戏《江上行》初现端倪,在莆仙戏《踏伞行》中得到更加全面的体现。本文从剧作文本——改编的路径、唱词的写作,以及舞台演出——音乐的设计、舞台的调度、表演的方式等角度切入,通过比较《踏伞行》与《江上行》的异同,回顾周长赋的创作轨迹,说明剧作家已经不再执着于对幽暗人性的揭露和对宏大命题的探讨,而是以一台凝聚着莆仙戏传统精髓的生旦爱情戏打动观众、启迪观众,进入一个返璞归真的新境界。值得注意的是,周长赋的创作转向不仅指向他个人戏剧观念的改变,更代表着福建地方戏艺术的自我调整和创作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伞行》 周长赋 创作转向 剧种传统
原文传递
莆仙戏《踏伞行》创作经验论——兼谈戏曲剧目创作规律
8
作者 智联忠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0-42,共3页
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的莆仙戏《踏伞行》,彰显了当下莆仙戏在新时代崭新的审美创造,全剧充分遵循莆仙戏剧种传统,表演特色鲜明生动,唱腔优美动听,创造性地完成了“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唯新”的艺术实践。文章对该剧的创作全过程进... 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的莆仙戏《踏伞行》,彰显了当下莆仙戏在新时代崭新的审美创造,全剧充分遵循莆仙戏剧种传统,表演特色鲜明生动,唱腔优美动听,创造性地完成了“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唯新”的艺术实践。文章对该剧的创作全过程进行系统梳理研究,深入讨论总结其创作经验,希冀为探寻戏曲剧目创作的一般规律作出一些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仙戏《踏伞行》 创作规律 剧种传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