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缝线桥与传统双排技术修复全层肩袖撕裂的比较 被引量:33
1
作者 郑鸿 赵甲军 +3 位作者 谭宏昌 康毅 林治平 陈海聪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06-809,共4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与传统双排技术治疗修复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48例全层肩袖撕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n=24):传统双排技术组(双排组)和缝线桥技术组...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与传统双排技术治疗修复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48例全层肩袖撕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n=24):传统双排技术组(双排组)和缝线桥技术组(线桥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各项肩关节功能评分、再撕裂率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8~24个月(平均15.3个月)随访。双排组:VAS评分由术前(6.3±2.3)分降至末次随访时(1.0±0.4)分,美国肩肘外科评分(ASES)由术前(49.3±8.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0.0±2.5)分,Constant评分由术前(58.7±12.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8.1±4.0)分;线桥组:VAS评分由术前(6.0±1.9)分降至末次随访时(0.9±0.8)分,ASES评分由术前(50.2-4-6.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9.5±3.4)分,Constant评分由术前(57.3±7.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0.0±3.2)分。以上指标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桥组手术时间(74.5±19.0)min少于双排组(86.5±21.0)min,再撕裂率(4.2%)低于双排组(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修复全层肩袖损伤较传统双排技术在疗效方面无明显优势,但缝线桥技术在手术时间及术后再撕裂率上比传统双排技术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关节镜检查 传统双排技术 缝线桥技术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与双排技术修复全层中撕裂肩袖损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2
2
作者 费文勇 袁即山 +2 位作者 真启云 谢军 丁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2期157-160,164,共5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传统双排技术与缝线桥技术对全层中撕裂肩袖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将44例全层中撕裂肩袖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双排技术(DR组,22例)、缝线桥技术(SB组,22例)修复。对两组术中锚钉使用量、手术时间、肩关节功能...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传统双排技术与缝线桥技术对全层中撕裂肩袖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将44例全层中撕裂肩袖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双排技术(DR组,22例)、缝线桥技术(SB组,22例)修复。对两组术中锚钉使用量、手术时间、肩关节功能各项评分、患肩活动范围、再撕裂率进行分析。结果 SB组手术时间短于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4个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VAS、ASES、Constant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组术中使用内排锚钉(1.4±0.2)枚、外排锚钉(2.3±0.3)枚,再撕裂率为9.1%;DR组术中使用内排锚钉(1.5±0.3)枚、外排锚钉(1.5±0.5)枚,再撕裂率为31.8%;两组内排锚钉使用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排锚钉使用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再撕裂率SB组少于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技术修复全层中撕裂肩袖损伤均可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在术后再撕裂率及手术时间上较传统双排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关节镜检查 线桥技术 传统双排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