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宋志平 程俊标 +1 位作者 杨慧玲 程水凤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2016年第8期24-25,共2页
目的: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效果。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行传统后入路,观察组实行椎旁肌间隙入路,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 目的: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效果。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行传统后入路,观察组实行椎旁肌间隙入路,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腰背部疼痛评分以及胸腰椎后凸Cobb角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术后腰背部疼痛的缓解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胸腰椎后凸Cobb角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椎旁肌间隙入路比传统后入路有更好的应用效果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患者在术后的疼痛缓解较快,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旁肌间隙 传统后入路 胸腰椎骨折后手术 手术时间 出血量 Cobb角度
下载PDF
椎旁间隙与传统后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2
作者 韩镔 《当代医学》 2013年第24期93-93,共1页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治疗中椎旁间隙与传统后入路的临床差异。方法 2010-2011年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共收治胸椎骨折患者68例,均接受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按照手术入路分为两组,其中35例患者接受传统后入路切开(A组),33...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治疗中椎旁间隙与传统后入路的临床差异。方法 2010-2011年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共收治胸椎骨折患者68例,均接受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按照手术入路分为两组,其中35例患者接受传统后入路切开(A组),33例患者椎旁间隙入路切开(B组)。结果 B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1、6个月VAS评分方面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Cob角纠正率分别为(88.4±9.8)%和(87.1±10.4)%,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椎旁间隙入路具有操作简单、微创、出血少等特点,效果显著好于后入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内固定 椎旁肌间隙 传统后入路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与传统后入路显露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探讨
3
作者 曹宪福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1255-1256,共2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与传统后入路显露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方法:选择骨科住院治疗的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研究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后入路显露治疗,而治疗组则采用椎旁肌间隙...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与传统后入路显露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方法:选择骨科住院治疗的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研究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后入路显露治疗,而治疗组则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min)、术中失血量(ml)、术后引流量(ml)、术后住院时间(d)、椎体高度矫正率(%)、切口并发症发生率(%)、Cobb角矫正率(%)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等临床指标。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在椎体高度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切口感染率明显长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低等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间隙 传统后入路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不同入路术式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4
作者 李金年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5期18-20,共3页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旨在恢复因髋关节疾病或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和疼痛。该术式有直接前入路(DAA)和传统后入路(PA)两种方式。PA通过患者的后侧进入髋关节,能提供更好的视野,便于手术操作[...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旨在恢复因髋关节疾病或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和疼痛。该术式有直接前入路(DAA)和传统后入路(PA)两种方式。PA通过患者的后侧进入髋关节,能提供更好的视野,便于手术操作[1],但对周围的软组织会造成更多的损伤,导致恢复时间较长,脱位风险较高。DAA通过患者的前侧进入关节,优点在于避免了臀部主要肌肉群的切断,理论上可以减少手术后的疼痛,加速功能恢复。目前,两种术式在THA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是当前骨科研究的热点[2]。为此,本研究对两组术式进行了观察比较,探讨其临床效果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 传统后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效果评价
5
作者 董肖泰愚 阮智 +2 位作者 陈磊 李建业 董金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379-380,共2页
对比并研究椎旁肌间隙入路、传统后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性方案选择我院2018.5-2020.8内44例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患者,遵从“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样本容量20例行传统后入路,观察组样... 对比并研究椎旁肌间隙入路、传统后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性方案选择我院2018.5-2020.8内44例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患者,遵从“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样本容量20例行传统后入路,观察组样本容量24例行椎旁肌间隙入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手术耗时、出血量、引流量相比,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少,且术后患者腰背部疼痛分值较低,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传统后入路方式相较,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前者更具优势,患者出血少且手术耗时短,可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手术 椎旁肌间隙 传统后入路 手术耗时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固定并经伤椎置入硫酸钙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岩 吴立君 +3 位作者 宋正鑫 毛英夫 刘兵兵 卫力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805-808,共4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并经伤椎置入硫酸钙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对22例无需行椎管减压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应用椎旁肌间隙入路螺钉复位固定同时经伤椎置入硫酸钙(SC组)治疗,围术期...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并经伤椎置入硫酸钙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对22例无需行椎管减压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应用椎旁肌间隙入路螺钉复位固定同时经伤椎置入硫酸钙(SC组)治疗,围术期和随访数据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24例无需行椎管减压的胸腰段椎体骨折应用传统后入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并椎板间植骨融合(TO组)的患者数据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和12月时后凸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术后12月时腰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术后1周、3个月、12月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结果术前及术后1周两组患者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2月时,SC组患者的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略优于TO组,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2月时SC组ODI优于TO组,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术前疼痛VAS无差异,术后1周、3个月和12个月SC组明显低于TO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SC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优于TO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融合了微创理念,结合伤椎置入硫酸钙对塌陷明显的骨折椎体能够更好地维持复位后的形状和改善症状,有利于患者的后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椎体骨折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椎旁肌间隙 传统后入路 硫酸钙
下载PDF
2种手术入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孙庆鹏 何继文 张超 《安徽医学》 2017年第12期1600-1603,共4页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襄阳市中医医院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患者47例,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Wiltse入路组(24例)与后正中入路组(2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襄阳市中医医院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患者47例,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Wiltse入路组(24例)与后正中入路组(2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区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疼痛情况;术前1天及术后半年复查时,应用VAS评估腰背部、患肢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情况,并测量、计算每位患者术前病椎滑脱率与术后病椎复位率。结果纳入的47例患者均获得3~9个月随访,平均8.6个月。与后正中入路组相比,Wiltse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周不同时间点(第1天、第3天、第7天),Wiltse入路组术区疼痛评分均低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半年时,Wiltse入路组在腰痛VAS评分和ODI指数低于传统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一时段,两组下肢痛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病椎滑脱率与术后病椎复位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在纠正椎体滑移与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方式可取得同样疗效,而且出血少、对脊旁肌损伤小、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Wiltse 传统后入路 疗效分析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两种显露方式临床疗效探讨
8
作者 张雷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17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与传统后入路显露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后入路显露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与传统后入路显露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后入路显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min)、术中失血量(ml)、术后引流量(ml)、术后住院时间(d)、椎体高度矫正率(%)、切口并发症发生率(%)、Cobb角矫正率(%)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等各项临床指标,同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患者术前和术后第4天进行疼痛评分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椎体高度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切口感染率明显多/长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在术后第4天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低及疼痛程度轻等特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间隙 传统后入路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