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模式在全麻手术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坤 殷国江 +1 位作者 黎笔熙 宋晓阳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7期108-111,共4页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是一种新型智能化通气模式,结合了压力控制和容量控制两种通气模式的优势,可智能化调节输气速度,既保证通气量又最大程度地降低气道压。压力控制容量保证模式应用于临床全麻手术患者机械通气可有效降低气道阻力、提高...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是一种新型智能化通气模式,结合了压力控制和容量控制两种通气模式的优势,可智能化调节输气速度,既保证通气量又最大程度地降低气道压。压力控制容量保证模式应用于临床全麻手术患者机械通气可有效降低气道阻力、提高肺顺应性及氧合指数、改善呼吸功能、降低肺部并发症,具有良好的肺保护作用且不影响血流动力学,在腹腔镜及后腹腔镜、单肺通气、肥胖、特殊体位、特殊年龄段手术患者临床转归中展现出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 机械通气 肺保护 呼吸功能 肺部并发症
下载PDF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张迪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8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5月定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5月定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容量控制机械通气模式,观察组实施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气道峰值压、气道平台压和平均气道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01);观察组围麻醉期呼吸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观察组复苏室呼吸支持时间、拔管时间和复苏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能有效降低妇科腹腔镜患者围麻醉期气道压力,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麻醉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妇科 腹腔镜 容量控制机械通气
下载PDF
术前肺功能锻炼联合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含 钟娜茵 +2 位作者 匡其娟 叶昌盛 魏福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21-826,共6页
目的探究术前肺功能锻炼联合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择期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65~80岁,BMI 18~28 kg/m^(2),ASAⅡ... 目的探究术前肺功能锻炼联合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择期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65~80岁,BMI 18~28 kg/m^(2),ASAⅡ或Ⅲ级,加泰罗尼亚外科患者呼吸风险评估表(ARISCAT)评分≥26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术前肺功能锻炼+术中PCV-VG组(P组)和术前肺功能锻炼+术中容量控制通气模式(VCV)组(V组),每组30例。患者术前吹气球锻炼肺功能5 d。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P组行PCV-VG模式,V组行VCV模式。记录麻醉诱导后10 min(T_(2))、改变体位前(T_(3))、气腹开始后10 min(T_(4))、40 min(T_(5))、70 min(T_(6))、100 min(T_(7))、结束气腹转水平位后10 min(T_(8))、手术结束前30 min(T_(9))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肺动态顺应性(Cdyn)及驱动压(DP)。于入院时(T_(0))、T_(5)、T_(8)、PACU拔管后1 h(T_(1)1)、术后第1天(T_(1)2)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pH、PaO_(2)、PaCO_(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_(2))。于T_(0)、手术结束(T_(10)时抽取静脉血测定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16(CC-16)、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记录T_(0)、入手术室(T_(1))、T_(1)1时肺部超声(LUS)评分。记录T_(1)、T_(1)1时肺不张发生情况及术后7 d内PPCs发生情况。结果与V组比较,P组T_(3)—T_(8)时Ppeak、Pplat、DP明显降低、Cdyn明显升高(P<0.05),T_(5)、T_(8)、T_(1)1时A-aDO_(2)明显降低(P<0.05),T_(1)1时PaO_(2)明显升高(P<0.05),T_(1)0时CC-16、IL-6和IL-1β浓度明显降低(P<0.05),T_(1)1时LUS评分及肺不张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7 d内两组PPC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术前肺功能锻炼联合术中VCV模式比较,术前肺功能锻炼联合术中PCV-VG模式可以改善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中及术后肺功能,降低术后肺不张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功能锻炼 机械通气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肺功能 肺不张
下载PDF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模式用于老年患者术中机械通气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郑剑桥 蒋双 +2 位作者 蒋金秀 冉佳豪 陈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31-738,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压力控制容量保证模式(PCV-VG)用于老年患者术中机械通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PCV-VG用于老年患者术中机械... 目的系统评价压力控制容量保证模式(PCV-VG)用于老年患者术中机械通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PCV-VG用于老年患者术中机械通气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1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共计患者749例,PCV-VG组374例,对照组375例。术中机械通气时两组PaO_(2)(MD=5.32 mmHg,95%CI-0.55~11.18,P=0.08)、PaCO_(2)(MD=0.12 mmHg,95%CI-0.18~0.41,P=0.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PCV-VG组术中机械通气时气道峰压(Ppeak)明显下降(MD=-3.40 cmH_(2)O,95%CI-4.69~-2.12,P<0.001),肺动态顺应性(Cdyn)明显升高(MD=3.85 ml/cmH_(2)O,95%CI 2.46~5.25,P<0.001)。术中机械通气时两组MAP(MD=-0.22 mmHg,95%CI-1.45~1.01,P=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V-VG用于老年患者术中机械通气时,可以降低老年患者Ppeak、提高Cdyn,但不影响PaO_(2)、PaCO_(2)和M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 老年 机械通气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胡金绘 武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17期1935-1938,共4页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是综合压力控制模式和容量控制模式的优点而开发出来的一种新的智能通气模式,具有定时、限压、容量控制和持续气流的特点,在临床的应用日渐广泛,本文就其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机械通气 新生儿
下载PDF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在胸外按压联合机械通气救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吴国新 关紫云 +1 位作者 梁日明 叶朗熙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1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在胸外按压联合机械通气救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7月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100例心搏骤停应用胸外按压联合机械通气救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机械通气模式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在胸外按压联合机械通气救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7月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100例心搏骤停应用胸外按压联合机械通气救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机械通气模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容量控制模式(capacity control mode,V-A/C),观察组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比较两组潮气量、分钟通气量、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_(2))、氧分压(oxygen partial pressure,PO_(2))、昏迷指数评分、抢救结果。结果:观察组潮气量、分钟通气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气0.5 h、1.0 h、2.0 h后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气0.5 h、1.0 h、2.0 h后PCO_(2)低于对照组,PO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24 h后,两组睁眼反应、肢体运动评分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气2 h后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C、PSV在胸外按压联合机械通气救治过程中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但V-A/C可提高潮气量、分钟通气量、氧合指数、PO_(2)、昏迷指数、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 潮气量 容量控制模式 压力控制模式 抢救成功率
下载PDF
定压呼吸模式机械通气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康佳静 邱永升 +1 位作者 贾英萍 葛晓丹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2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定压呼吸模式机械通气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行小儿手术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通气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均行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联合容量控制通气,观察组联合定压... 目的:探讨定压呼吸模式机械通气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行小儿手术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通气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均行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联合容量控制通气,观察组联合定压呼吸模式机械通气,比较两组呼吸参数、血气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时点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及T3时点动态肺顺应性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气道平台压和气道峰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2时点阻力指数(R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及T3三个不同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氧合指数(OI)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T2时点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且T3时点R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围术期感染、肺不张、低氧血症、呼吸衰竭及血压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压呼气模式机械通气用于小儿手术中,有助于改善其呼吸参数,稳定患者血气水平,未增加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手术 机械通气 定压呼气模式 容量控制通气 呼气末正压通气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压力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琳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74-75,共2页
目的:研究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压的影响。方法:将60例并发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PRVC组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组。PRVC组30例采用PRVC进行治疗,SIMV组30例采用SIMV治疗,分别于治... 目的:研究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压的影响。方法:将60例并发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PRVC组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组。PRVC组30例采用PRVC进行治疗,SIMV组30例采用SIMV治疗,分别于治疗6 h和12 h(取两次观察数据的平均值作为统计资料)观察两组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静态顺应性、呼气末正压、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的变化,观察吸氧浓度、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以及患者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结果:PRVC在改善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静态顺应性方面较SIMV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生命体征等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PRVC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气道压力,降低气压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气道压 机械通气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学科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6期54-56,共3页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PRVC)是一种新型的智能通气模式。PRVC具有定时、限压、持续气流、容量控制等特点,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主要探讨了PRVC的工作原理、对人体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对人体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及...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PRVC)是一种新型的智能通气模式。PRVC具有定时、限压、持续气流、容量控制等特点,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主要探讨了PRVC的工作原理、对人体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对人体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及PRVC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以便为新生儿的机械通气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新生儿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
下载PDF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的临床应用进展
10
作者 王键龙 郭浩源 +2 位作者 宫哲轩 张印恩 武广义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23年第6期28-33,共6页
围手术期机械通气引起的肺损伤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问题,加强围手术期肺保护可以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术中机械通气策略与围术期肺损伤密切相关。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ressure-controlled volume guaranteed vent... 围手术期机械通气引起的肺损伤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问题,加强围手术期肺保护可以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术中机械通气策略与围术期肺损伤密切相关。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ressure-controlled volume guaranteed ventilation,PCV-VG)是一种新兴的通气模式,能够提供稳定的潮气量,且不受气道压力变化的影响。它通过确保气道压力保持在预设限制范围内,以实现适当的通气和氧供。现综合评估PCV-VG模式应用于围术期肺损伤后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炎症介质、氧合指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并比较不同通气模式在特殊患者群体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医生选择通气策略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肺损伤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在ARDS病人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贾圣男 姜东辉 +1 位作者 王吕国 胡泊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836-1840,共5页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2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组(观察组)、同步间歇...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2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组(观察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组(对照组)两组,分别为56例,64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24h后的呼吸力学与血气指标、并对两组患者总体临床疗效、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28d预后等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24h,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12.45vs14.56 KPa)、呼气末正压(PEEP)(9.42vs12.02 cmH_(2)O)、气道峰压(PIP)(25.42vs28.56 cmH_(2)O)、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38.41vs47.47 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_(2))(69.90vs65.00 mmHg)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8d,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85%)明显高于对照组(78.13%)(χ^(2)=5.084,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氧疗时间(158.08vs170.61h),机械通气时间(87.40vs125.30h),住院时间(15.51vs24.11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7.14%vs39.0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组相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力学和血气指标,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改善患者28d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呼吸力学 血气分析 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下载PDF
压力控制法肺复张联合容量导向的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琦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7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法肺复张联合容量导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饶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2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法肺复张联合容量导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饶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2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儿出生后6 h内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容量导向机械通气治疗,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压力控制法肺复张。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参数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O_(2))、吸入氧浓度(FiO_(2))]、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心率(HR)]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PaCO_(2)、PaO_(2)、Fi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 h后,试验组患儿的PaCO_(2)、Fi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点的S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RDS患儿中采用压力控制法肺复张联合容量导向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较好,有利于改善呼吸参数指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压力控制 肺复张 容量导向机械通气 呼吸参数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压力和容量控制通气在机械通气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操作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映霞 陈培锦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35-237,共3页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在机械通气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操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机械通气中行纤维支气管镜操作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PCV组(n=30)和VCV组(n=30),比较操作前及操作中心率(...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在机械通气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操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机械通气中行纤维支气管镜操作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PCV组(n=30)和VCV组(n=30),比较操作前及操作中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外周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正压(PEEP)、潮气量(Vt)、肺顺应性(Cdyn)的变化。结果:操作前、后两组患者HR、RR、Ppeak、Pplat、Cdyn及MAP均有明显差异(P<0.05),VCV组操作中Ppeak与操作前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而PCV组Ppeak操作中与操作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操作时应用PCV模式对患者肺顺应性影响小,可降低气道峰压和平台压,避免患者生命体征明显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纤维支气管镜 压力控制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对高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的疗效 被引量:15
14
作者 冷蓓峥 施劲东 +4 位作者 邵川 龙威 许宾 李善群 高育瑶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649-2651,共3页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治疗高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肺气压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将39例高龄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PRVC模式进行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治疗高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肺气压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将39例高龄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PRVC模式进行治疗,对照组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治疗,分别于机械通气治疗2~4 h及48 h观察两组生命体征、呼吸力学指标及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两组均能迅速有效地提高pH、PaO2和PaO2/F iO2,降低PCO2。试验组2~4 h内pH和PaCO2的改善作用弱于对照组(P〈0.05);48 h后两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比较在治疗2~4 h和48 h生命体征无明显差别(P〉0.05);试验组在机械通气治疗2~4 h和48 h PI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MAP、Cdyn、VT、MV、WOBV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RVC用于治疗高龄老年COPD呼吸衰竭患者,在迅速改善动脉血气分析的同时,能够保持较低的吸气峰压,有效降低气压伤的发生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护性通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方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气道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许永华 赵良 +2 位作者 林兆奋 管军 杨兴易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2-163,共2页
目的 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 (PRVC)通气模式对气道压力等的影响 ,探讨其在预防气压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2 0 0 1- 0 1~ 2 0 0 2 - 0 5 12例严重急性呼吸衰竭 (ARF)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PRVC和容量控制(VC)两种... 目的 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 (PRVC)通气模式对气道压力等的影响 ,探讨其在预防气压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2 0 0 1- 0 1~ 2 0 0 2 - 0 5 12例严重急性呼吸衰竭 (ARF)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PRVC和容量控制(VC)两种通气模式对呼吸力学指标吸气峰压 (PIP)、气道平均压 (MeanAP)和循环、血气等指标的影响 ,除了PRVC和VC模式不同外 ,其余呼吸机参数设置均相同。结果 PRVC组PIP值显著低于VC组 [(19 9± 3 35 )cmH2 Ovs(2 4 8± 2 39)cmH2 O ,t=6 788,P <0 0 5 ],而MeanAP值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10 2± 2 4 9)cmH2 Ovs(10 9± 2 33)cmH2 O ,t=1 4 13,P >0 0 5 ];循环功能和血气各指标两组间比较亦无显著差异 (t=0 2 74~ 2 199,P均 >0 0 5 )。结论 PRVC应用于严重ARF患者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时较VC模式可明显降低PIP ,因而是一种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可能在防止肺气压伤的发生中发挥有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 机械通气 气压伤 急性呼吸衰竭
下载PDF
压力调整容量控制通气在腹腔间隔室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尹江涛 万兵 孙志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77-1481,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容量控制(VC)通气和压力调整容量控制(PRVC)通气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患者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ICU收治的ACS患者36例,均行机械通气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19例采... 目的探讨常规容量控制(VC)通气和压力调整容量控制(PRVC)通气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患者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ICU收治的ACS患者36例,均行机械通气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19例采用同步间歇指令-容量控制(SIMV-VC)模式,B组17例采用同步间歇指令-压力调整容量控制(SIMV-PRVC)模式,采集两组患者第1天、第3天及第5天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分)。结果 A组与B组患者不同时间动脉血氧分压(Pa O2)、氧合指数(Pa O2/Fi O2)、吸气峰压(PIP)、肺静态顺应性(Cst)比较,存在交互作用(P<0.05);A组与B组患者不同时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 DO2)、气道平均压(Pmean)、气道阻力(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SOFA评分比较,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间Pa O2、Pa CO2、A-a DO2、Pa O2/Fi O2、Pmean、Cst、R、CVP、SOF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PIP、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间Pa O2、Pa CO2、A-a DO2、Pa O2/Fi O2、PIP、Pmean、Cst、R、MAP、CVP、SOF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间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MV-PRVC模式机械通气治疗ACS患者,可明显改善Pa O2、Pa CO2、A-a DO2、Pa O2/Fi O2、Pmean、Cst、R、CVP、SOFA评分,符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高压 压力调整容量控制 通气 机械 呼吸力学 血气分析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对急性肺损伤血流呼吸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秦宗和 周英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3-244,共2页
目的研究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和间歇正压通气(IPPV)对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对30例ALI患者分别进行呼吸末正压(PEEP)0、5、10 cmH2O水平下的PRVC和IPPV通气,测定其血流动力学、呼吸力... 目的研究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和间歇正压通气(IPPV)对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对30例ALI患者分别进行呼吸末正压(PEEP)0、5、10 cmH2O水平下的PRVC和IPPV通气,测定其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和氧代谢参数。结果比较PRVC和IPPV二种通气模式,同一水平PEEP其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差异(P>0.05),但吸气峰压(PIP)、肺动态顺应性(Cst)、动脉氧分压(PaO2)和氧供(DO2)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PRVC与IPPV相比能明显降低PIP,增加Cst,增加D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机械通气 气压伤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余剑华 张民伟 +3 位作者 陈金龙 郭峰 宁耀贵 吴焱琼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6期813-814,共2页
目的:研究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通气和容量控制(VC)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26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先后予以PRVC和VC两种通气模式各通气2h,更改模式时呼吸机设置参数不变,... 目的:研究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通气和容量控制(VC)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26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先后予以PRVC和VC两种通气模式各通气2h,更改模式时呼吸机设置参数不变,并测定其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PRVC模式与VC模式比较,吸气峰压(PIP)、肺动态顺应性(Cst)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平均气道压、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RVC通气模式可明显降低PIP,改善Cst,符合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浩 周承惇 +2 位作者 陶珍 王婴云 黄晨达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8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通气模式在治疗重症肺炎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45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BIPAP模式支持通气,观察组采用PRVC模式支持通气,所有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血气、氧合指数、血压...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通气模式在治疗重症肺炎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45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BIPAP模式支持通气,观察组采用PRVC模式支持通气,所有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血气、氧合指数、血压、心率等,并记录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好于对照组。结论 PRVC是治疗重症肺炎的一种较好的有创通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机械通气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衰竭应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及护理效果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静 杨阳 邹俊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初始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治疗与护理。方法将38例并发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PRVC进行治疗,对照组以容量控制的辅助/控制通气治疗,分...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初始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治疗与护理。方法将38例并发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PRVC进行治疗,对照组以容量控制的辅助/控制通气治疗,分别于机械通气治疗1、2、4小时观察两组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记录两组通气治疗4小时内每小时所发生的人机对抗次数。结果在同一观察时间,试验组pH、PaO2、PaCO2的改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4小时内所发生的人机对抗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患者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时初始采用PRVC模式的临床疗效不及容量控制(VC)模式,故初始采用PRVC模式治疗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护理 机械通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