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平原农区人口非农化对耕地利用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方方 刘彦随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传统平原农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人口集聚区,也将是我国未来人口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区。本文基于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与农户家庭总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农区发展演化三阶段的理论,并选取不同发展阶段的河南省吴庄村和山东省东店村... 传统平原农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人口集聚区,也将是我国未来人口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区。本文基于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与农户家庭总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农区发展演化三阶段的理论,并选取不同发展阶段的河南省吴庄村和山东省东店村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微观层面的人口非农化特征与农户家庭总收入存在相关性,宏观层面的县域经济发展能力是农户兼业行为特征的重要外因;兼业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种植结构调整改变传统耕作方式,优化了农业与非农业收入结构,并推动农区进一步的发展演变。通过分析传统平原农区人口非农化对耕地利用方式的影响机理,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推进该类型区的社会经济转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平原农区 人口非农化 耕地利用 方式 土地流转 种植结构
下载PDF
中国传统平原农区畜牧业产业集聚水平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颜淑芳 孟全省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6-718,723,共4页
产业集聚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利用区位商指数和空间基尼系数,分析了我国传统平原农区畜牧业各子类产业的区域集聚分布情况和区域集聚程度。结果表明:农区畜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且产业集聚还处于初级起步阶... 产业集聚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利用区位商指数和空间基尼系数,分析了我国传统平原农区畜牧业各子类产业的区域集聚分布情况和区域集聚程度。结果表明:农区畜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且产业集聚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集聚水平低,集聚优势不明显,但有逐渐增强的趋势。提出农区畜牧业的持续发展,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实行种养有机结合,打破饲料资源制约瓶颈;以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合理规划农区畜牧业产业区域布局;以龙头企业为中心,提高农区畜牧业生产专业化水平,逐步增强畜牧业集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平原农区 畜牧业产业集聚 区位商指数 空间基尼系数
下载PDF
传统平原农区县域村镇聚落多维形态演变特征及定量归因——鲁西南单县实证
3
作者 王林 田健 +2 位作者 曾坚 艾合麦提·那麦提 孙东琪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115,共13页
[目的]对传统平原农区县域村镇聚落多维形态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的测度,可为其有序合理重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以鲁西南单县为例,运用典型指数统计、探索性空间分析、引力模型等方法,从点位、规模和结构3个维度识别1996—2021年单... [目的]对传统平原农区县域村镇聚落多维形态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的测度,可为其有序合理重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以鲁西南单县为例,运用典型指数统计、探索性空间分析、引力模型等方法,从点位、规模和结构3个维度识别1996—2021年单县村镇聚落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规律,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解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单县村镇聚落空间格局显现传统平原农区分散均质的典型特征且具有历史继承性,发展惰性普遍存在,始终未摆脱基层数量众多、县城超级极化、镇区较弱的不协调不稳定的等级结构状态。(2)单县村镇聚落多维形态特征演变存在显著的阶段特征。村镇聚落密度分区梯级递减,环城渐显核密度低值带;邻城热点区不断扩大,其他热点逐渐收缩于镇区周边;用地动态演变模式由“扩展面广、邻城消减”转向“广泛收缩、扩张集中”;由单核—放射状不均衡结构演变为单核多中心—强放射弱网络化结构,各乡镇趋向单中心空间结构模式。[结论]村镇聚落空间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及其作用方式、方向、强度和路径有所差异。应当建构协调有序的县域聚落等级体系,推进城镇村联动融合发展;加强政策规划导控作用,激发村镇聚落发展内生动力,实现以人为本的高品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聚落 多维形态特征 空间演变 定量归因 传统平原农区 鲁西南单县
原文传递
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中部传统平原农区乡村振兴模式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46
4
作者 李二玲 邓晴晴 何伟纯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0-118,共9页
在全球乡村面临衰退的背景下,探讨乡村振兴的实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总结国内外农区发展理论出现争论的基础上,从产业兴旺和集群发展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中部传统平原农区乡村振兴的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表明:农区产业集群可以有效... 在全球乡村面临衰退的背景下,探讨乡村振兴的实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总结国内外农区发展理论出现争论的基础上,从产业兴旺和集群发展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中部传统平原农区乡村振兴的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表明:农区产业集群可以有效化解当前国际上农区发展理论中关于内力驱动与外力驱动、多样化与专业化的争论,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基于区域产业发展的三个维度,即专业化程度、空间集聚性和组织厚度,可以将乡村振兴模式划分为五种模式,在空间上体现了不同乡村发展高地的实体马赛克,在时间上又恰好耦合了一个产业集群的动态发展规律。因此要在中部传统平原农区实施乡村振兴的“集群”战略,可以从促进农区的产业集聚开始,通过培育专业村和产业集群、走精明专业化发展道路,来促进集群区域成为本地的“乡村创新极”,带动全域实现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模式 产业集群 专业村 中部传统平原农区
原文传递
鲁西南地区村镇聚落空间分异特征及类型划分——以菏泽市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林 曾坚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35-2251,共17页
村镇聚落空间格局系统认知与分类研究是乡村地域国土空间有效治理和差异化管控的基础,对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具有支撑作用,鲁西南地区相关研究时代和现实价值凸显。基于菏泽市2018年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综合统计分析和探索性空... 村镇聚落空间格局系统认知与分类研究是乡村地域国土空间有效治理和差异化管控的基础,对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具有支撑作用,鲁西南地区相关研究时代和现实价值凸显。基于菏泽市2018年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综合统计分析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多尺度多维度系统探测村镇聚落空间分异特征,并通过多维特征耦合划分村镇聚落类型。结论如下:①菏泽市村镇聚落总体表现为点位密度较高、规模普遍偏小、形状普遍规整,国土空间集约整治潜力巨大。②村镇聚落“三维”(点位、规模、形态)空间格局特征存在尺度差异性。市域尺度“三维”分布特征均存在一定空间异质性,但分异程度不明显;县域尺度“三维”特征空间分异规律多元复杂,表现出以乡镇为单元的局域多样性;乡镇尺度“三维”特征均趋向统一均衡,呈现单中心结构和“同质性”特征。③以乡镇为划分单元,基于“三维”特征耦合形成八种村镇聚落类型,并尝试分类提出空间优化和治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聚落 空间格局 类型划分 鲁西南地区 菏泽市 北方传统平原农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