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格变迁和变迁人格:社会变迁视角下的人格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杨宜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共8页
在社会变迁的视角下,人格变迁,特别是个人现代性(心理现代性)的研究,强调的是探讨分别对应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人格特征,即将人格作为一种社会变迁的后果来看待,而不是对社会变迁具有建构意义的因素来看待。变迁人格是个体在应对社会... 在社会变迁的视角下,人格变迁,特别是个人现代性(心理现代性)的研究,强调的是探讨分别对应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人格特征,即将人格作为一种社会变迁的后果来看待,而不是对社会变迁具有建构意义的因素来看待。变迁人格是个体在应对社会变迁这一重要社会情境而形成的心理特质,是个体知觉和应对变迁的较为稳定的取向。这一新概念,将丰富社会变迁视角下的人格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迁 人格研究 个人传统性与现代性 人格变迁 变迁人格
下载PDF
改革开放30年:日趋成熟的中国社会学--有关中国社会学发展全局的几个重大问题 被引量:21
2
作者 郑杭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共9页
本文从有关中国社会学发展全局的五个问题——科学性与价值性、经验性与理论性、建设性与批判性、传统性与现代性、本土性与国际性为切入点,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学30年来,在这些问题上从不成熟到较为成熟的曲折历程。这些问题能否正确处... 本文从有关中国社会学发展全局的五个问题——科学性与价值性、经验性与理论性、建设性与批判性、传统性与现代性、本土性与国际性为切入点,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学30年来,在这些问题上从不成熟到较为成熟的曲折历程。这些问题能否正确处理和把握,关系到社会学学科和社会学知识的性质、作用、对待社会的态度,关系到当代中国社会学能否健康发展,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学人才,能否实现某种原创的知识创新,能否在国际社会学界占有应有的一席之地,能否在学科和学术的话语权方面做出当代中国社会学家自己的贡献。要正确把握这些成对的关系,就要真正认识它们既有"非此即彼"的一面,又有"亦此亦彼"的一面的辩证性,避免片面强调一个方面的极端性;就要总结和汲取各国和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深入掌握马克思恩格斯在改造黑格尔思想时所阐发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并以之为指导,以我为主地推进当代中国社会学不断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成熟走向更加成熟,力求避免各种幼稚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性与价值性 经验性与理论性 建设性与批判性 传统性与现代性 本土性与国际性
下载PDF
浅谈城市街区设计——皖南古村落的启示
3
作者 王辰晨 《城市建筑》 2016年第14期41-41,共1页
城市设计的挑战在于为21世纪寻找可持续的城市形式.本文把城市视作一个建筑,将街区作为它的构件.在分析了国内城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文化认同感层面上,提出将皖南古村落的传统性元素应用到现代的城市街区中,进而提出一种城市街区的意象.
关键词 城市现状 传统性与现代性 古村落 街区意象
下载PDF
《刻骨铭心》的民国南京书写研究
4
作者 骆怿 《文教资料》 2020年第26期19-23,共5页
叶兆言作为土生土长的南京本土作家,创作题材不单一,最著名的是追怀民国时期前尘往事的小说,被文学史家称为“从民国的角度来重写民国史”。主要作品有《烛光舞会》《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影》等。刊登于《钟山》的《刻骨铭心》一经... 叶兆言作为土生土长的南京本土作家,创作题材不单一,最著名的是追怀民国时期前尘往事的小说,被文学史家称为“从民国的角度来重写民国史”。主要作品有《烛光舞会》《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影》等。刊登于《钟山》的《刻骨铭心》一经发表即被视为新历史小说的扛鼎之作。《刻骨铭心》是一部人物群像小说,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军阀混战、日军侵华的南京为背景,展现了在传统性与封建性并存的双重构建下的南京作为一个“新都”的民国生活风貌。本文从南京人眼中的南京书写、民国南京市民生活、新历史小说创作下对真实与虚构的关注三方面,论述叶兆言对南京这座城市的建构与解读:南京城不再是承担着历史厚重感的历史城市,而是一座充满烟火气的现代都市。《刻骨铭心》更多地聚焦普通百姓,透过民众生活,展示历史的车轮在城市里滚过的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骨铭心》 传统性与现代性 人物群像 新历史小说 世俗化写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