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译诗与易诗:传统情结与时代精神的碰撞 被引量:1
1
作者 夏廷德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129-133,共5页
中国和英语国家译诗,总体上采用不同策略。前者偏爱传统手段,忠于原作。后者易受时代精神影响,偏重目的语表现。这种现象为何百年不衰?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可以从语言和社会文化角度进行历时性和共时性探索与诠释,应对之策为双重翻译。
关键词 诗歌翻译 传统情结 时代精神 语言学 社会文化
下载PDF
传统情结与历史意识——田世信雕塑《王者之尊》评述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耀卿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40-43,共4页
2009年11月11日,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雕塑家田世信个展。主题作品——室内大型组雕《王者之尊》以其深刻崇高的主题,独特新颖的形式,雄浑磅礴的气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情绪感染和心灵震撼,同时也彰显出田先生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出众... 2009年11月11日,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雕塑家田世信个展。主题作品——室内大型组雕《王者之尊》以其深刻崇高的主题,独特新颖的形式,雄浑磅礴的气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情绪感染和心灵震撼,同时也彰显出田先生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出众的艺术才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家 历史意识 传统情结 2009年 视觉冲击 情绪感染 艺术才情 创作个性
下载PDF
论新感觉派小说的传统情结 被引量:1
3
作者 金凤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6-149,共4页
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上海的新感觉派作家,在用现代感觉和新形式表现五光十色的上海社会的同时,也葆有了强烈的传统情结,这表现在其女性书写极力赞美传统的诗意女性而贬低都市摩登女性,在都市生活中频频向乡土田园回眸,在意象的使用和人... 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上海的新感觉派作家,在用现代感觉和新形式表现五光十色的上海社会的同时,也葆有了强烈的传统情结,这表现在其女性书写极力赞美传统的诗意女性而贬低都市摩登女性,在都市生活中频频向乡土田园回眸,在意象的使用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沿袭传统,这种传统情结的由来一方面源自作者的童年经历以及中国传统社会人类对女性和田园的"集体无意识",另一方面源自新感觉派作家在都市生活体验中的孤独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 传统情结 乡土田园 集体无意识
下载PDF
论新感觉派小说的乡土、传统情结 被引量:17
4
作者 黄献文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9年第5期28-35,共8页
关键词 新感觉派小说 现代主义 穆时英 刘呐鸥 施蛰存 乡土小说 浪漫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情结 现实主义
下载PDF
摆脱传统情结
5
作者 黄浩 《发展》 1996年第7期32-33,共2页
摆脱传统情结黄浩飞蛾之能够自由飞舞,就必须突破它的茧。我们要社会不断进步,要经济能够持续增长,就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适应环境的需要,及时解脱那些有碍进步与成长的观念上的茧的束缚。这些茧,使我们的思想矛盾、我们的决定犹... 摆脱传统情结黄浩飞蛾之能够自由飞舞,就必须突破它的茧。我们要社会不断进步,要经济能够持续增长,就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适应环境的需要,及时解脱那些有碍进步与成长的观念上的茧的束缚。这些茧,使我们的思想矛盾、我们的决定犹豫,我们的脚步蹒跚。如果今后我们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投资 传统情结 经济发展 平等条约 经济观念 封闭式经济 农业社会 决策者 平均主义 市场机制
下载PDF
我读高戈:现代澳门传统情结紬绎
6
作者 梁潮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传统情结 中国文化传统 澳门社会 情爱观念 思想感情 华夏民族意识 华夏文化 审美创造活动 文化模式 道德信仰
下载PDF
新感觉派小说里的传统情结
7
作者 孔喆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2005年第8期44-44,共1页
从作品提供的作家的价值立场来看,新感觉派的作品大多是反都市反现代性主题的。而从写作上来看,新感觉派的小说并不是真正的现代主义作品:新感觉派作家的创作虽然借用了西方现代主义创作中的弗洛伊德性心理学说,但他们的小说大都采... 从作品提供的作家的价值立场来看,新感觉派的作品大多是反都市反现代性主题的。而从写作上来看,新感觉派的小说并不是真正的现代主义作品:新感觉派作家的创作虽然借用了西方现代主义创作中的弗洛伊德性心理学说,但他们的小说大都采用的是传统的叙事格局,在布局谋篇上仍按事物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内在逻辑展开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小说 传统情结 西方现代主义 价值立场 弗洛伊德 内在逻辑 人物性格 事物发展 布局谋篇
下载PDF
中国画的传统情结——20世纪后半叶江苏画派对于民族主体艺术精神的突现 被引量:2
8
作者 尚辉 《美术观察》 1998年第12期8-13,共6页
20世纪后半叶江苏画派崛起并逐步完善自己的艺术特征,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独特的位置。 在整个20世纪,中国画经历了传承、变异、断裂、转型、拓展种种命途,围绕中国画所生发的全部争端,实质上是一个引进西方文化与保持民族传统相斥... 20世纪后半叶江苏画派崛起并逐步完善自己的艺术特征,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独特的位置。 在整个20世纪,中国画经历了传承、变异、断裂、转型、拓展种种命途,围绕中国画所生发的全部争端,实质上是一个引进西方文化与保持民族传统相斥相合的过程。从“调和中西”的岭南画派开始,以西法“化国画”便成为根治中国画摹袭痼疾的一种代表性思潮。此后,“一意孤行”的徐悲鸿将西方写实主义传统引入中国画,西式素描与中土笔墨的联姻成为“化国画”的一个模式。但这种联姻中的笔墨形式所依附的骨架依然是结构、光影、素描,并未进入“国画化”的境界。因此,从本世纪初,另一股思潮也在与“化国画”对垒生成着,正是在“化国画”的一片声浪中,陈师曾、黄宾虹、潘天寿等再次提出文人画的观念,高举起捍卫中国画纯洁性的旗帜。随着人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深化与推进,特别是新时期以后,“化国画”的趋势正在被坚持民族主体艺术精神,充分借鉴吸取当代的外来文化因素,使之“国画化”的趋势所超越。江苏画派正是在这种回归的趋势中再现了它的底蕴与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江苏画派 艺术精神 20世纪后半叶 民族主体 传统情结 山水画 新文人画 现实主义 美学思想
原文传递
现代语式和传统情结──郑忠丝网版画的美学品格
9
作者 齐凤阁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6-68,共3页
现代语式和传统情结———郑忠丝网版画的美学品格齐凤阁“传统”与“现代”,在历史的象限中是一种阶段性的转换,异质而不同构,在文化情境中是两个矛盾的范畴,对立而逆反,在当今的艺术界,人们观念的相左、取向的相悖也往往导源于... 现代语式和传统情结———郑忠丝网版画的美学品格齐凤阁“传统”与“现代”,在历史的象限中是一种阶段性的转换,异质而不同构,在文化情境中是两个矛盾的范畴,对立而逆反,在当今的艺术界,人们观念的相左、取向的相悖也往往导源于此。然而郑忠的丝网版画却在同一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网版画 传统情结 现代语 中国传统文化 米字格 美学品格 中国美术 中国传统艺术 材料性能 艺术观念
原文传递
奥巴马的传统情结
10
《资本市场》 2009年第3期68-71,共4页
奥巴马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时没有体现出"变革",而是坚持了"传统"。然而,这些"传统"之中往往存在着诸多模糊且难以解决的问题,甚至于在关键时刻导致低效率。
关键词 传统情结 奥巴马 政府与市场关系 低效率
原文传递
当下艺术中的传统文化情结
11
作者 徐鸿鸣 《艺术广角》 2007年第6期48-49,共2页
以前看过一部短篇电影合集《十分钟年华老去》,这是一部由八位导演分别拍的八部十分钟短片组成的,其中也有中国导演陈凯歌。他在十分钟的短片中,向大家讲了北京一个搬家公司的一群小伙子给一位北京的京剧爱好者搬家的故事。整个故事... 以前看过一部短篇电影合集《十分钟年华老去》,这是一部由八位导演分别拍的八部十分钟短片组成的,其中也有中国导演陈凯歌。他在十分钟的短片中,向大家讲了北京一个搬家公司的一群小伙子给一位北京的京剧爱好者搬家的故事。整个故事生动有趣,人物可爱,却又淡淡地引出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在现代城市生活快速发展中,中国传统艺术因为关注力的降低、自身发展受地域文化的局限,在发展的洪流中,逐渐丧失了自身的艺术地位,甚至已在走向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艺术 传统文化情结 搬家公司 城市生活 社会问题 地域文化 艺术地位 陈凯歌
下载PDF
浅谈中国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情结 被引量:3
12
作者 武晓梅 董文阳 《沧桑》 2001年第5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画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 墨竹画 洋画 色彩运用 传统文化情结 传统文化教育 优良传统 美学思想 似与不似之间
下载PDF
论茅盾的传统知识分子情结——以《蚀》《子夜》为例
13
作者 张连义 《未来传播》 CSSCI 2021年第3期27-32,共6页
政治性与文学性的争议是茅盾研究的一项重要议题,茅盾的传统知识分子情结是其根本原因。传统知识分子的"弘道"和"内圣"使茅盾坚持"入世"的人生理想,从参与、提出"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到参加中国... 政治性与文学性的争议是茅盾研究的一项重要议题,茅盾的传统知识分子情结是其根本原因。传统知识分子的"弘道"和"内圣"使茅盾坚持"入世"的人生理想,从参与、提出"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到参加中国共产党以及从事革命工作,都是"弘道"的体现。不过,茅盾又是一个写实主义作家,对现实人生的尊重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作品的政治性。《蚀》和《子夜》是茅盾政治性与文学性复杂关系的典型文本,也是其传统知识分子情结的具体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传统知识分子情结 政治性 文学性
下载PDF
《故都的秋》的传统文化情结
14
作者 潘东明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4年第5期40-42,共3页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散文代表作。作者通过对故都清、静、悲凉的秋景的描写,表达了淡泊、恬静、悠闲、孤独、忧伤的情怀。文章无论在语言上,还是在情感、题材、艺术等方面,都显示了作者浓郁的传统文化情结。
关键词 《故都的秋》 传统文化情结 代表作 郁达夫 作者 描写 文章
下载PDF
《荷塘月色》中的传统文化情结
15
作者 许迪文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7年第3期79-80,共2页
每个人都渴求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园地,渴求用大自然中的某一物来安慰自己的心灵,于是,屈原选择了香草,陶渊明选择了菊花,苏东坡选择了赤壁山水,柳宗元选择了西山,郁达夫选择了故都,而朱自清则选择了最能引发共鸣的"月·荷"的... 每个人都渴求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园地,渴求用大自然中的某一物来安慰自己的心灵,于是,屈原选择了香草,陶渊明选择了菊花,苏东坡选择了赤壁山水,柳宗元选择了西山,郁达夫选择了故都,而朱自清则选择了最能引发共鸣的"月·荷"的清明世界。1."月""荷"的文化意象。"月""荷"不仅仅是一个审美意象,同时更是一个传统文化意象。在古诗中,"月"作为意象,承载了太多的内容,其中之一便是高洁的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情结 《荷塘月色》 文化意象 审美意象 大自然 陶渊明 苏东坡 柳宗元
下载PDF
传统中的承传性与民族艺术的发展——评析《林泉高致》与儒释道根源审美的关系
16
作者 王峰秀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40,共3页
每一个民族的艺术文化形成,首先来自于对传统的承传。承传过程的具体表现,离不开模仿、保守、承传的基础性。人们往往惯用“旧”、“封闭”、“凝固”、“保守”、“复古”之类的贬词,去评说这种基础性的传统价值。评析《林泉高致》与... 每一个民族的艺术文化形成,首先来自于对传统的承传。承传过程的具体表现,离不开模仿、保守、承传的基础性。人们往往惯用“旧”、“封闭”、“凝固”、“保守”、“复古”之类的贬词,去评说这种基础性的传统价值。评析《林泉高致》与儒释道根源审美的关系,可以体悟北宋山水画“保守”“复古”的承传价值的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源审美 传统情结 惯性审美 基础性:承传性
下载PDF
文武圣人情结与中国现代旅游主题文化理念的整合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晋宏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6-38,共3页
中国现代旅游的主题化,其根植性来源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圣化”情结,进而演变成地域社区文化的归一性根蔓缔结与形象主题泛化倾向的追求。文武圣人情结的归附与衍生,形成旅游主题文化理念整合的催生剂,渐成中国现代旅游主题文化开发的固... 中国现代旅游的主题化,其根植性来源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圣化”情结,进而演变成地域社区文化的归一性根蔓缔结与形象主题泛化倾向的追求。文武圣人情结的归附与衍生,形成旅游主题文化理念整合的催生剂,渐成中国现代旅游主题文化开发的固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情结 旅游主题化 理念整合
下载PDF
回归传统——从《源氏物语》透视《雪国》
18
作者 王晖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3年第2期99-101,共3页
《雪国》作为川端康成的代表作,深受以《源氏物语》为代表的日本传统文学的影响。它借爱情反映现实生活,写出了对人生悲哀、虚无的感受,体现了川端康成的“回归传统”情结。
关键词 《源氏物语》 《雪国》 川端康成 日本 传统文学 “回归传统情结 小说 创作动机
下载PDF
面对永恒和没有永恒的局面──贾平凹的乡恋情结和他的散文意象
19
作者 文小妮 《创作与评论》 CSSCI 1998年第3期29-31,共3页
面对永恒和没有永恒的局面贾平凹的乡恋情结和他的散文意象文小妮贾平凹是中国当代颇富特色的作家之一。就象读沈从文会令人自然而然想起古朴秀美的湘西一样,读贾平凹,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雄浑壮美的商州山地。贾平凹的笔,在他生于斯长... 面对永恒和没有永恒的局面贾平凹的乡恋情结和他的散文意象文小妮贾平凹是中国当代颇富特色的作家之一。就象读沈从文会令人自然而然想起古朴秀美的湘西一样,读贾平凹,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雄浑壮美的商州山地。贾平凹的笔,在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商洛大野上纵横驰骋,为世人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乡恋情结 传统文化情结 意象 黄土高 散文 现代意识 博物馆 文意 现代转化
下载PDF
闻一多旧体诗论略
20
作者 雷磊 《中国韵文学刊》 2008年第2期66-73,共8页
旧体诗创作是闻一多创作生命中的一段重要经历,对以后的"诗人闻一多"、"学者闻一多"、"斗士闻一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闻一多旧体诗创作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即基本上是求学时期的创作。可以说,旧体诗是... 旧体诗创作是闻一多创作生命中的一段重要经历,对以后的"诗人闻一多"、"学者闻一多"、"斗士闻一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闻一多旧体诗创作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即基本上是求学时期的创作。可以说,旧体诗是阅读古典的感性报告,主要展现出以下三种精神:发愤读书、砥砺志行、报效祖国,因而具有了感情强烈、直抒胸臆、多用典故等艺术特点。由于受到"五四"精神的感召,闻一多走上了新诗创作之路,但其根深蒂固的传统情结使新诗创作始终笼罩在传统文化(包括旧诗在内)的影响之中。此后,他强调文艺要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相结合,虽然有过向旧诗创作回归的动向,但却不再发表旧体诗作了。虽然如此,旧诗始终是闻一多传统情结的载体,是我们理解闻一多思想及其变化的一把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旧体诗 特色 新诗 传统情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