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传统性指涉:口头传统结构的美学功能
被引量:
1
1
作者
冯文开
《民间文化论坛》
2009年第1期44-49,67,共7页
本文主要厘清传统性指涉(referentiality)概念,并与文学典故相比较,揭示其与两者之间的区别;以《奥德赛》为例,探讨传统性指涉的美学功能。
关键词
传统
性
指涉
文学典故
美学功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交流框架中格萨(斯)尔音乐的叙事指涉
2
作者
姚慧
《中国音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43,54,共9页
在藏族和蒙古族社区,格萨(斯)尔歌手与受众分别对史诗音声文本的生成设置了同中有异的解释性交流框架。二者皆由范型曲调的纵向扩展与横向联缀来架构史诗叙事,因此单曲体结构的范型曲调可被视作史诗叙事和意义表达的基本单元。格萨尔和...
在藏族和蒙古族社区,格萨(斯)尔歌手与受众分别对史诗音声文本的生成设置了同中有异的解释性交流框架。二者皆由范型曲调的纵向扩展与横向联缀来架构史诗叙事,因此单曲体结构的范型曲调可被视作史诗叙事和意义表达的基本单元。格萨尔和格斯尔音乐的叙事意义分别在“范型曲调-人物角色-传统指涉性”和“范型曲调-典型场景主题-传统指涉性”的交流法则中编码与解码,进而索引更大的叙事传统。格萨尔叙事传统又是藏族民众个人认同与社会规范建构的一种媒介,借助受叙事传统所规约的人物行为及其褒贬判断来为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的道德伦理树立行为轨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斯)尔音乐
交流法则
音乐叙事单元
传统指涉
性
社会规约
原文传递
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3
作者
朱家钰
《民族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7,共9页
在故事学领域,由于角色与人物这两个概念尚未被明确界定,导致相关研究混用术语,故事中行动主体的层级特征与其学术价值也未得到充分阐发。参考前人研究,可根据出场人物的行动所具备的功能将之抽象为角色。为了配合故事的时空设置,推动...
在故事学领域,由于角色与人物这两个概念尚未被明确界定,导致相关研究混用术语,故事中行动主体的层级特征与其学术价值也未得到充分阐发。参考前人研究,可根据出场人物的行动所具备的功能将之抽象为角色。为了配合故事的时空设置,推动具体行动的实施,角色会被赋予种种标志成为人物,而人物又可分为标志人物与专名人物两个层级。在角色层级,我们能够从功能关系的角度理解故事人物的聚合原因。在人物层级,标志人物之间的行动关系以及融汇于故事中的社会结构得以呈现,而专名人物则汇集了民众思想世界与价值观念的动向。此外,依据层级体系,分层拆解故事中的行动主体,亦能对故事人物的变异现象形成更为精密的理解与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角色
人物类型
箭垛式人物
传统指涉
性
原文传递
论仪式文艺的功能导向
被引量:
5
4
作者
陈泳超
《民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9-113,159,共16页
仪式文艺是与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各类仪式紧密关联的文艺样式,它历史悠久,门类繁多。对照通常的文艺作品,仪式文艺只有在以仪式为中心的文艺场域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展演,仪式与文艺叙事经常迭相嵌套,其文本具有多样态的存在方式,其叙事则常...
仪式文艺是与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各类仪式紧密关联的文艺样式,它历史悠久,门类繁多。对照通常的文艺作品,仪式文艺只有在以仪式为中心的文艺场域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展演,仪式与文艺叙事经常迭相嵌套,其文本具有多样态的存在方式,其叙事则常与文本外的仪式实践互相映射。它跟俗文学一样具有显著的模式化特征,却有着一般文学不具备的针对仪式之传统指涉性,传统之外的接受者容易发生理解错位。它经常在名实、逻辑、伦理等方面与通常的文艺审美习惯发生违和之感。这些表征皆可归结于它服务于外部仪式实践的基本存在方式,功能导向是仪式文艺的根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文艺
功能导向
俗文学
传统指涉
性
审美违和
原文传递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被引量:
1
5
作者
施爱东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50,共13页
《礼记·月令》关于仲夏之月的性质认定和行为规范,是几乎所有端午节俗的理论出发点,不同时代和地区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诸多禁忌,沉淀为一种“传统指涉性”。为了解释和强化这种指涉性,史书和文人笔记将各种端午祸事都认真记录在案,...
《礼记·月令》关于仲夏之月的性质认定和行为规范,是几乎所有端午节俗的理论出发点,不同时代和地区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诸多禁忌,沉淀为一种“传统指涉性”。为了解释和强化这种指涉性,史书和文人笔记将各种端午祸事都认真记录在案,民间故事则编排了各种农历五月五日兆不祥的离奇情节,宗教宣传也借助法师驱邪降妖的故事来彰显自己的力量。为了免除恶日灾祸,民众在生活实践中发展出四种平安过节的避祸法门:齐戒掩身的规避策略、礼敬神灵的祭飨策略、以恶制恶的驱镇策略、因势利导的逆转策略。从恶日端午的观念、禁忌、策略出发,古人筛选、记录、创作了大量的恶日故事。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故事,多是被传统观念筛选过的故事,而我们所了解的传统,则是由这些故事所夯实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指涉
性
五月五日
节日故事
节日观念
节日习俗
原文传递
跨越太平洋的诗缘——马克·本德尔中国民族民间文学译介述评
被引量:
6
6
作者
文培红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7年第2期245-257,共13页
美国学者马克·本德尔(Mark Bender)三十余年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学英译作品包括:口传史诗、民间叙事诗、当代少数民族诗人母语和汉语的诗歌等。作为民俗学家、口头传统研究专家的本德尔在民族民间文学英译中,致力于促进英语读者对少...
美国学者马克·本德尔(Mark Bender)三十余年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学英译作品包括:口传史诗、民间叙事诗、当代少数民族诗人母语和汉语的诗歌等。作为民俗学家、口头传统研究专家的本德尔在民族民间文学英译中,致力于促进英语读者对少数民族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意象的理解。他译文中有关物质文化意象的大量注释成为英语读者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他还在书面文本中尽量再现民族语言的音响效果和表演特征。本德尔的中国民间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译介深受中美口传文学理论、美洲本土传统和近年来美国民族志诗学、宇宙志诗学的影响,也受到其早年在阿巴拉契亚山区生活、大学教育和中国生活经历的影响。他是中美少数民族文学界重要的文化使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本德尔
民族志诗学
宇宙志翻译观
物质文化
传统指涉
英译
原文传递
题名
传统性指涉:口头传统结构的美学功能
被引量:
1
1
作者
冯文开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少数民族文学系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09年第1期44-49,67,共7页
文摘
本文主要厘清传统性指涉(referentiality)概念,并与文学典故相比较,揭示其与两者之间的区别;以《奥德赛》为例,探讨传统性指涉的美学功能。
关键词
传统
性
指涉
文学典故
美学功能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交流框架中格萨(斯)尔音乐的叙事指涉
2
作者
姚慧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音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43,54,共9页
基金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蒙古<格斯尔>版本综合研究”(项目编号:20&ZD278)的阶段成果。
文摘
在藏族和蒙古族社区,格萨(斯)尔歌手与受众分别对史诗音声文本的生成设置了同中有异的解释性交流框架。二者皆由范型曲调的纵向扩展与横向联缀来架构史诗叙事,因此单曲体结构的范型曲调可被视作史诗叙事和意义表达的基本单元。格萨尔和格斯尔音乐的叙事意义分别在“范型曲调-人物角色-传统指涉性”和“范型曲调-典型场景主题-传统指涉性”的交流法则中编码与解码,进而索引更大的叙事传统。格萨尔叙事传统又是藏族民众个人认同与社会规范建构的一种媒介,借助受叙事传统所规约的人物行为及其褒贬判断来为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的道德伦理树立行为轨范。
关键词
格萨(斯)尔音乐
交流法则
音乐叙事单元
传统指涉
性
社会规约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3
作者
朱家钰
机构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7,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民间故事创编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3AZW026)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故事学领域,由于角色与人物这两个概念尚未被明确界定,导致相关研究混用术语,故事中行动主体的层级特征与其学术价值也未得到充分阐发。参考前人研究,可根据出场人物的行动所具备的功能将之抽象为角色。为了配合故事的时空设置,推动具体行动的实施,角色会被赋予种种标志成为人物,而人物又可分为标志人物与专名人物两个层级。在角色层级,我们能够从功能关系的角度理解故事人物的聚合原因。在人物层级,标志人物之间的行动关系以及融汇于故事中的社会结构得以呈现,而专名人物则汇集了民众思想世界与价值观念的动向。此外,依据层级体系,分层拆解故事中的行动主体,亦能对故事人物的变异现象形成更为精密的理解与认知。
关键词
民间文学
角色
人物类型
箭垛式人物
传统指涉
性
分类号
I207.9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仪式文艺的功能导向
被引量:
5
4
作者
陈泳超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民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9-113,159,共1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太湖流域民间信仰类文艺资源的调查与跨学科研究”(项目编号:17ZDA16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仪式文艺是与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各类仪式紧密关联的文艺样式,它历史悠久,门类繁多。对照通常的文艺作品,仪式文艺只有在以仪式为中心的文艺场域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展演,仪式与文艺叙事经常迭相嵌套,其文本具有多样态的存在方式,其叙事则常与文本外的仪式实践互相映射。它跟俗文学一样具有显著的模式化特征,却有着一般文学不具备的针对仪式之传统指涉性,传统之外的接受者容易发生理解错位。它经常在名实、逻辑、伦理等方面与通常的文艺审美习惯发生违和之感。这些表征皆可归结于它服务于外部仪式实践的基本存在方式,功能导向是仪式文艺的根本特征。
关键词
仪式文艺
功能导向
俗文学
传统指涉
性
审美违和
Keywords
ritual literature
functional orientation
popular literature
traditional referentiality
aesthetic dissonance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被引量:
1
5
作者
施爱东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50,共13页
文摘
《礼记·月令》关于仲夏之月的性质认定和行为规范,是几乎所有端午节俗的理论出发点,不同时代和地区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诸多禁忌,沉淀为一种“传统指涉性”。为了解释和强化这种指涉性,史书和文人笔记将各种端午祸事都认真记录在案,民间故事则编排了各种农历五月五日兆不祥的离奇情节,宗教宣传也借助法师驱邪降妖的故事来彰显自己的力量。为了免除恶日灾祸,民众在生活实践中发展出四种平安过节的避祸法门:齐戒掩身的规避策略、礼敬神灵的祭飨策略、以恶制恶的驱镇策略、因势利导的逆转策略。从恶日端午的观念、禁忌、策略出发,古人筛选、记录、创作了大量的恶日故事。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故事,多是被传统观念筛选过的故事,而我们所了解的传统,则是由这些故事所夯实的传统。
关键词
传统指涉
性
五月五日
节日故事
节日观念
节日习俗
分类号
K892.1 [历史地理—民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跨越太平洋的诗缘——马克·本德尔中国民族民间文学译介述评
被引量:
6
6
作者
文培红
机构
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出处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7年第2期245-257,共13页
文摘
美国学者马克·本德尔(Mark Bender)三十余年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学英译作品包括:口传史诗、民间叙事诗、当代少数民族诗人母语和汉语的诗歌等。作为民俗学家、口头传统研究专家的本德尔在民族民间文学英译中,致力于促进英语读者对少数民族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意象的理解。他译文中有关物质文化意象的大量注释成为英语读者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他还在书面文本中尽量再现民族语言的音响效果和表演特征。本德尔的中国民间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译介深受中美口传文学理论、美洲本土传统和近年来美国民族志诗学、宇宙志诗学的影响,也受到其早年在阿巴拉契亚山区生活、大学教育和中国生活经历的影响。他是中美少数民族文学界重要的文化使者。
关键词
马克·本德尔
民族志诗学
宇宙志翻译观
物质文化
传统指涉
英译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传统性指涉:口头传统结构的美学功能
冯文开
《民间文化论坛》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交流框架中格萨(斯)尔音乐的叙事指涉
姚慧
《中国音乐》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3
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朱家钰
《民族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4
论仪式文艺的功能导向
陈泳超
《民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
5
原文传递
5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施爱东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6
跨越太平洋的诗缘——马克·本德尔中国民族民间文学译介述评
文培红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7
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