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泰和县钟埠村"拖龙船"仪式音声的建构及象征
- 1
-
-
作者
欧阳绍清
-
机构
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66-72,共7页
-
基金
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接续的传统:‘拖龙船’仪式的音声建构及象征意义研究"(项目编号:YG2020066)研究成果。
-
文摘
仪式音声是近二十年来出现的一个重要学术概念,它从仪式整体的语境中分析音声对于仪式作为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表演”过程的重要意义。文章以泰和“拖龙船”仪式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的发明、象征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从“音声”切入,置“音声”于仪式或信仰的共生环境中探寻其内涵和意义。对于“拖龙船”仪式而言,执仪人“文化表演”所形成的“音声声谱”有着从“象”到“意”的隐喻,形成一个“符号(基本单位)-仪式(聚集体)-象征(意义)”的动力循环圈。音声在保持仪式进行有效性的同时,不但赋予娱人娱己双重功能,还在不同的仪轨环节中,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
关键词
拖龙船
音声象征
接续的传统
-
Keywords
Towing dragon boat
Sound symbol
Continuing traditions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
-
题名客家城镇移民的文化适应
- 2
-
-
作者
何小荣
-
机构
嘉应学院
-
出处
《龙岩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3-19,共7页
-
基金
广东嘉应学院育苗工程项目"客家地区城镇新移民研究"(2012SKM09)
-
文摘
在客家地区城镇化过程中,进城经商、务工或在城郊从事蔬菜种植业的农村劳动力是当前人口流动的主力军。客家流动人群在城市的文化适应方式包括三类:在城区经商和灵活就业者以商会为社会交往平台;受教育层次较低并以务工为主的青壮年通过加入同乡会移植原乡的人际网络;在市郊租赁土地种菜的中年"代耕农"则更倾向于利用客家传统结识当地村民。客家新移民通过社交网络迁移和接续客家传统进行文化适应,体现了客家乡村流动人群因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变迁而采取的生存策略与族群认同。
-
关键词
客家
新移民
传统接续
生计策略
文化适应
-
Keywords
Hakka
new immigrants
continuing tradition
survival strategies
cultural adaptat
-
分类号
D632.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相声艺术传承的阶段性特征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冯文龙
-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文化遗产》
CSSCI
2019年第2期25-32,共8页
-
文摘
纵向来看,相声艺术的发展体现出较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在相声最初的发展中,相声艺人不仅在演出中学唱戏曲、曲艺,而且通过反串的方式参与戏曲演出;在1949年以后,相声演员着力推陈出新,"传统相声"的演出空间被大大压缩,相声作为"语言艺术"的主体性得到凸显,而与戏曲、曲艺的关系日渐疏远;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郭德纲及德云社为代表的一批相声艺人接续传统,上演大量传统相声,并在演出中学唱戏曲、曲艺,参与戏曲演出,同时也恢复了过去班社体制,体现出较为明确的接续传统的艺术追求。对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声来说,接续传统应集中于艺术层面,深入挖掘传统段子及传统的表演技巧,并以审慎的态度剔除"传统"中的不良成分,从而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实现艺术的活态传承。
-
关键词
接续传统
革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