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教传统教学建构与诗意语文渗透——李定广访谈录
1
作者 李定广 陈婷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1期4-11,共8页
从剖析当今中学语文的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从传统诗教的作用,中学语文教师鉴赏能力提升的紧迫性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等层面,明确从课堂教学走向“大语文”的诗意语文渗透,是着眼于现实,又展望于未来,在更高的层面去强调中学语... 从剖析当今中学语文的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从传统诗教的作用,中学语文教师鉴赏能力提升的紧迫性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等层面,明确从课堂教学走向“大语文”的诗意语文渗透,是着眼于现实,又展望于未来,在更高的层面去强调中学语文课堂把诗歌教学放在重要位置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审美 核心素养 诗意语文
下载PDF
论中华传统教化方法对新时代好青年培养的现实启示
2
作者 张国启 曾碧兰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29-133,共5页
中华传统教化方法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有共通之处,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新时代好青年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传统教化方法突出教育内容的大众化、彰显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注重教育过程的实践性。进入新时代,新... 中华传统教化方法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有共通之处,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新时代好青年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传统教化方法突出教育内容的大众化、彰显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注重教育过程的实践性。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好青年培养面临着科学理论武装与核心价值引领之间、教育者主导性与受教育者主体性之间、学校专门教育与社会教育因素之间的张力问题,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思想要求,推动中华传统教化方法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教化方法 新时代好青年 思想政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教化的近代解构 被引量:2
3
作者 黄书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6期122-128,共7页
伴随着近代社会经济格局的异动,中国传统教化结构及其哲学理念由松动进而产生裂变,并呈现出新旧杂糅并存的状态。其中,维新派与传教士的交互影响,使西学知识得以迅速扩张与下沉;而顽梗的制度化儒学教化体系之最终瓦解,则得益于清末兴学... 伴随着近代社会经济格局的异动,中国传统教化结构及其哲学理念由松动进而产生裂变,并呈现出新旧杂糅并存的状态。其中,维新派与传教士的交互影响,使西学知识得以迅速扩张与下沉;而顽梗的制度化儒学教化体系之最终瓦解,则得益于清末兴学、学制建立和科举废除所带来的连环而巨大的冲击波效应。社会经济的二元格局与教育体制的内在变革是中国传统教化走向终结的深层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教 近代解构
下载PDF
中国传统教化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书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6-171,共6页
中国传统教化的现代转型是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而发生。维新志士们的“新国民”意识与“开民智”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行动,“五四”新文化领袖们对国民性问题的深度反思和对儒家伦理教化的激烈批判,都极大地促... 中国传统教化的现代转型是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而发生。维新志士们的“新国民”意识与“开民智”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行动,“五四”新文化领袖们对国民性问题的深度反思和对儒家伦理教化的激烈批判,都极大地促使传统道德教化的质性转向,并催生一种以自由平等、科学民主、个性独立、生命关怀为旨趣的新式教化理念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教 现代性
下载PDF
资源与视角:传统教化论的当代审视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司瑜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3-25,共3页
当前我国社会道德建设存在着在教化内容上落后于社会需要,在道德教化方法上重视形式、忽视受教化者内化成效,在道德教化施行上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等主要问题。对比之下,我国古代重视道德教化在治国安民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系统性的官方、... 当前我国社会道德建设存在着在教化内容上落后于社会需要,在道德教化方法上重视形式、忽视受教化者内化成效,在道德教化施行上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等主要问题。对比之下,我国古代重视道德教化在治国安民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系统性的官方、社会、家庭"合力教化",重视教书更强调育人等经验值得当今社会道德建设借鉴。要在国家层面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加强对民众的人伦教育,发挥合力育人功能;增强社会道德建设的公信力和亲和力,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充分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实现道德教育载体的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传统教化论 儒家伦理
下载PDF
工具主义道德观及其实践困境——中国传统教化体系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晓春 《人民论坛(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19,共4页
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方式的组成部分,道德教化历代王朝统治者没有做到很好,但是,道德教化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毕竟是适应的。近代以后,随着社会环境的日渐改变,传统中国的道德教化体系无法与近代文明对接。如何走出传统德... 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方式的组成部分,道德教化历代王朝统治者没有做到很好,但是,道德教化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毕竟是适应的。近代以后,随着社会环境的日渐改变,传统中国的道德教化体系无法与近代文明对接。如何走出传统德治教化的窠臼,恰当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教 道德化体系 实践困境
下载PDF
论传统教化方法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实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何婉平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1-13,共3页
传统教化方法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有益观照。其主要借助经典读物以灌输正统思想、设官教民、化民成俗、榜样示范、践履笃行;有寓道德的自觉性于道德实践中,突出生活化、社会化特征;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正确认识"灌... 传统教化方法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有益观照。其主要借助经典读物以灌输正统思想、设官教民、化民成俗、榜样示范、践履笃行;有寓道德的自觉性于道德实践中,突出生活化、社会化特征;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正确认识"灌输"方法,充分发挥实践的育人作用,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和生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教 思想政治 方法 现实启示
下载PDF
传统教化思想对艺术小说的敌视与批判
8
作者 于兴汉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40-44,共5页
传统教化思想对艺术小说的敌视与批判主要表现在:第一,反对小说的艺术创造。认为艺术创造背叛了历史的真实,导致小说之善随即失落,损害了小说的教化功能。第二,认为小说艺术是有害艺术。他们割裂小说真善美的关系,认为以想象和虚... 传统教化思想对艺术小说的敌视与批判主要表现在:第一,反对小说的艺术创造。认为艺术创造背叛了历史的真实,导致小说之善随即失落,损害了小说的教化功能。第二,认为小说艺术是有害艺术。他们割裂小说真善美的关系,认为以想象和虚构为特征的艺术小说无真善可言,因而,这样的小说艺术价值再高也是丑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教化思想 艺术小说 真善美 敌视 批判
下载PDF
论中华传统教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志建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12-122,124,共12页
中华传统教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蕴含着丰富的、可资借鉴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等,对此,可以从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角度进行研究与挖掘,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借鉴。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教化的思想... 中华传统教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蕴含着丰富的、可资借鉴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等,对此,可以从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角度进行研究与挖掘,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借鉴。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教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语境下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华传统教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有助于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精神春风化雨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夯实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教 思想政治
下载PDF
传统教化的秘密与魅力
10
作者 张月中 周月亮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5-90,共6页
(一)政治文化与个体文化的交融教化是意识形态对人们的规范作用这个关系和过程的一个原始又准确的概念。自从《易·观卦》拈出教化词意如“圣人以神道设教”、“先王观民设教”,尔后便愈用愈繁。教化毫无疑问属于“方式文化”的范畴... (一)政治文化与个体文化的交融教化是意识形态对人们的规范作用这个关系和过程的一个原始又准确的概念。自从《易·观卦》拈出教化词意如“圣人以神道设教”、“先王观民设教”,尔后便愈用愈繁。教化毫无疑问属于“方式文化”的范畴,在中国,“政教合一”是其根本性的、贯穿传统文化全程的特征。从宗族奴隶制开始运用“礼”这种仪式祭祀祖先神时就开始了自觉的教化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教 传统文化 神道设 传统 规范作用 先王观 每个人 董仲舒 孔子 农业文明
下载PDF
传承与融合:论中国传统教化及其当代德育价值
11
作者 雷月荣 程红艳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9-65,共7页
古代教化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教化思想的合理研究,有助于厘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中国传统教化是指国家为整合社会行为,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途径,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教化、伦理道德教化和法律规范教化... 古代教化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教化思想的合理研究,有助于厘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中国传统教化是指国家为整合社会行为,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途径,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教化、伦理道德教化和法律规范教化的过程。中国传统教化的特征体现为:"德教为先与道德至上"的德性化教化理念、"层级教化与立体网络"的系统化教化途径、"典范塑造与制度规约"的多样化教化手段和"经典教育与通俗教育"的综合化教化内容。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是:要突破制度崇拜,传承社会管理的德治传统;要走出德育孤岛,重建学校德育的社会合作机制;要克服非理性意识,优化借鉴传统教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教 德育价值 道德资源
下载PDF
传统教化方式对彝族当代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探讨
12
作者 王明贵 王小丰 《教育文化论坛》 2017年第2期136-142,共7页
彝族长期居住在比较封闭的西南山区,虽然已经进入现代社会,接受现代教育,但是传统文化的巨大惯性仍然对现代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传统的教化方式,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影响。找出传统教化方式的不良影响方面,分析其原因,从思想观... 彝族长期居住在比较封闭的西南山区,虽然已经进入现代社会,接受现代教育,但是传统文化的巨大惯性仍然对现代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传统的教化方式,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影响。找出传统教化方式的不良影响方面,分析其原因,从思想观念的更新及具体工作措施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对推进彝族现代教育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教 彝族当代 影响 对策
下载PDF
科举制度与中国重教传统的形成——基于家庭角色的视角
13
作者 李木洲 钟伟春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6-74,共9页
科举制度的诞生,使士子向上流动的渠道由门阀政治统摄下的家族荐举转为科举考试主导下的家庭应举,即士子的个人举业实现了从家族控制到家庭扶持的下移,这种下移推动了知识学习的平民化,也促进了社会流动的开放化。基于家庭角色的视角,... 科举制度的诞生,使士子向上流动的渠道由门阀政治统摄下的家族荐举转为科举考试主导下的家庭应举,即士子的个人举业实现了从家族控制到家庭扶持的下移,这种下移推动了知识学习的平民化,也促进了社会流动的开放化。基于家庭角色的视角,可以发现在科举时代,“人重科举,士竟帖括”,整个家庭呈现出以举业为核心的别样家庭图景。一方面,科举及第是“全家之喁望”,家庭成员在经济支持、家庭教育、精神鼓舞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向心力,并潜移默化地推动中国形成了重教传统;另一方面,由于科名之重,全家所系,以致举子陷入“举业”与“家业”难以兼顾的困境之中,举子应举的踟蹰、家庭角色的长期缺位体现了整个举业家庭的无奈与辛酸。科举制度就像一把“双刃剑”,在造就少数个体及其家庭荣光时,也导致了无数个体及其家庭的悲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家庭角色 传统
下载PDF
循证带教与传统带教在心内科护理教学中的研究
14
作者 伍泽荣 骆艳杰 +1 位作者 杜琼 王小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7期0034-0036,共3页
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心内科临床培训过程中,评估循证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成效如何,进而确认两者之间哪一种教学策略更能有效增强实习医生的专业技术和临床推理水平。方法 从2020年6月到2023年6月接受心脏病学科护理指导的80位实习生... 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心内科临床培训过程中,评估循证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成效如何,进而确认两者之间哪一种教学策略更能有效增强实习医生的专业技术和临床推理水平。方法 从2020年6月到2023年6月接受心脏病学科护理指导的80位实习生被随机划分到基于证据的指导小组以及传统式的指导小组,两组使用各自的教学方法。评价他们的效果时,考核了学习者的技术熟练度、临床判断力、对教学的满意程度。结果 经由循证教学法指导的团队在技能熟练度、诊疗思维素质及实习生的满意感方面均胜过常规教学小组。另外,在职业成长的轨迹上,接受循证教学的实习生展现出更加出色的表现。结论 采纳循证式指导模式于心血管内科护理培训过程中,能够更为显著地增强实习生在临床操作与思维分析方面的能力,并促进其职业成长,这一教育方式更契合现今护理培养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带 传统 心内科护理 临床技能 思维能力 职业发展
下载PDF
传统诗教之当代高等教育模式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慧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03-110,共8页
现代诗教因应民族危亡与现代转型的诉求,被赋予启蒙、保国、审美的导向。当代诗教延续现代诗教的基本框架和精神内涵,在普及化和专业化这两个维度中有序展开,同时保持了对传统诗教的同情之了解及对现代诗教的根本性反思。当前,高等教育... 现代诗教因应民族危亡与现代转型的诉求,被赋予启蒙、保国、审美的导向。当代诗教延续现代诗教的基本框架和精神内涵,在普及化和专业化这两个维度中有序展开,同时保持了对传统诗教的同情之了解及对现代诗教的根本性反思。当前,高等教育当代诗教探索,呈现由教育借鉴到教育自立的转向,旨在发掘传统诗教的发生机制,将其转化为当代情感教育、审美教育、道德教育,探讨其实践经验及对文化传承、文明互鉴的意义。诗教模式大体分为以专业课程建设为中心和以诗教文化建设为中心这两大类。前者主要在古代文学学科专业内展开,后者更着眼于诗教文化本身,在课程建设方面立足经学传统和文化史观,倾向于为专业教育奠定基础的通识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当代诗 经学 专业 通识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当代高校诗教的传承与实践
16
作者 李东宾 《文学与文化》 2024年第2期4-8,共5页
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诗教传统,并与人文素质培养的要求相结合,探索其实施策略和路径,成为当下高校通识教育中一项紧迫而神圣的任务。诗教在培养学生优秀品行和爱国情操,造就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以及提高母语的表达能力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 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诗教传统,并与人文素质培养的要求相结合,探索其实施策略和路径,成为当下高校通识教育中一项紧迫而神圣的任务。诗教在培养学生优秀品行和爱国情操,造就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以及提高母语的表达能力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同时,应对高校诗教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在讲解赏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传统 高校诗 传承实践
下载PDF
论我国传统教化之“风化”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家智 江净帆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65-268,共4页
在学校教育尚未普及的古代,传统教化被赋予了"风化"之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入",扰及万物。即传统教化在学校教育之外,还浸润至家庭、社会生活,从而在社会层面形成了一种整合性的影响力;二是"伏&quo... 在学校教育尚未普及的古代,传统教化被赋予了"风化"之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入",扰及万物。即传统教化在学校教育之外,还浸润至家庭、社会生活,从而在社会层面形成了一种整合性的影响力;二是"伏",化物无形。即传统教化具有行不言之教与从细处修身的特征;三是"顺",顺调其心。即传统教化有刚中不过与以"顺"化物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教 风化 伦理道德
原文传递
重建一种内在的中国叙事——诗教传统与《民谣》的当代历史叙述
18
作者 陈林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3年第2期332-355,共24页
《民谣》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书写乡土更新、革命沉浮、家族变迁、个体成长的长篇小说,也不只是一部带有地域特色、民间色彩的作品,作者所关切的问题是如何以文学的形式重述乃至重建现代中国的历史,尤其是革命中国的历史。与通常的当... 《民谣》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书写乡土更新、革命沉浮、家族变迁、个体成长的长篇小说,也不只是一部带有地域特色、民间色彩的作品,作者所关切的问题是如何以文学的形式重述乃至重建现代中国的历史,尤其是革命中国的历史。与通常的当代历史叙述不同,《民谣》秉承究天人、通古今的历史精神,赓续温柔敦厚、中正平和的诗教遗风,将当代历史纳入源远流长的文化命脉之中,写出礼乐中国的现代新命。作者不以今释古、以西释中,而是在道术为天下裂的现代性语境中,在历史的断裂与连续处,从内在于传统自身的文明论视角,深入古典、启蒙和革命传统内部,在精神的辩证运动中沟通、整合不同传统,以富有创造性的文学形式和见微知著的文章笔法,重建了一种具有整体性的内在的中国叙事。《民谣》不仅为“新‘小说革命’”提供重要文本,也对回应当代重大思想问题、应对当下精神文化危机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小说革命” 《民谣》 传统 内在批判 中国叙事
下载PDF
诗教传统与书香世家的家风建构研究
19
作者 刘红君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0-43,共4页
中国诗教传统源于乐教,乐教源于礼教。中国文化的特色在于礼文化。礼起源于远古巫术祭祀,我国进入农耕社会后,经周公“制礼作乐”,建立了一套维护社会稳定的礼乐之制,儒家在实施这套礼乐之制时,选择诗歌肩负起传播礼乐精神的重担,诗教... 中国诗教传统源于乐教,乐教源于礼教。中国文化的特色在于礼文化。礼起源于远古巫术祭祀,我国进入农耕社会后,经周公“制礼作乐”,建立了一套维护社会稳定的礼乐之制,儒家在实施这套礼乐之制时,选择诗歌肩负起传播礼乐精神的重担,诗教传统由此诞生。隋朝科举制度确立后,打破了长久以来门阀氏族垄断政治权利的局面,面向全社会开科考举取士,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儒家诗教传统再获新生。礼是社会准则,也是家庭准则。在中国,家庭观念极重,通常家国一体;宗法制按照血缘亲疏的原则治理国家,因此家国同构。诗教与家风建设的关系主要从家风浸润、家规家训的形成、情感启蒙、价值体系构建等方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书香世家 家风建设
下载PDF
思政教育视域下的古诗教化功能探究
20
作者 刘心 《中学语文》 2024年第14期3-6,共4页
思政教育以思政课为主阵地,在教育实践中不可避免存在灌输式、枯燥化的弊端。而“诗教”在中国源远流长,从历代诗歌中可以窥见其在道德、立志及政治方面的教化功能,古诗表情达意的本质也决定了诗教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能够有效弥补... 思政教育以思政课为主阵地,在教育实践中不可避免存在灌输式、枯燥化的弊端。而“诗教”在中国源远流长,从历代诗歌中可以窥见其在道德、立志及政治方面的教化功能,古诗表情达意的本质也决定了诗教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能够有效弥补思政课实践中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 传统 古诗化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