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聊斋志异》叙事艺术与传统文章学“起承转合”笔法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冀运鲁
-
机构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94-97,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8BZW018)
安徽高校省级科研项目(2011SK230)
-
文摘
作为一种成熟的文章样式,传统文章学成为《聊斋志异》效仿的典范。八股文"起承转合"的文法对《聊斋志异》叙事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蒲松龄所接受的八股文训练,有助于他提高结构叙事的能力。
-
关键词
叙事艺术
聊斋志异
传统文章学
起承转合布
-
Keywords
the narrative art
Liaozhaizhiyi
Chinese traditional literary style
the conception " opening, development, change and conclusion"
-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跨界式破体:传统文章学体系外的赋体异变
- 2
-
-
作者
戚昊
-
机构
西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7,共12页
-
文摘
中国古代的文体演化中,跨越文学、文章学的原本界限而渗透进其他知识领域的现象长期客观存在,这主要体现在赋体方面。从文人化的医家到神秘色彩浓厚的占卜家、堪舆家,这些传统文人之外的亚知识群体,都已成功地将赋体引入自身的文化范畴,以服务于各自的知识立场。文体跨界一方面延展了文体的书写内容及功能,另一方面仍保留基本体制,可称为“跨界式破体”。从文学跨越到医学,产生了阐扬岐黄之理的医家赋;从文学跨越到占卜学,产生了卜筮相面的卜筮赋;从文学跨越到堪舆学,产生了寻龙定宅的堪舆赋。这种独特的文体异变大多与赋体的协韵可诵直接相关,但在具体书写中又与各种知识体系彼此融汇,显示出文体移植后的诸多新变。
-
关键词
赋体异变
亚知识群体
医卜堪舆
跨界式破体
传统文章学
-
Keywords
special changes of fu
subordinate knowledge communities
medicine,divination and geomancy
the cross-boundary style
ancient literary writings 167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传统文章学视域下《伤寒论》篇章结构研究
- 3
-
-
作者
何潇
陶春晖
田双桂
-
机构
湖北中医药大学
-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27-730,共4页
-
基金
2021年湖北省人文社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No.2021241)
2021年湖北省中医药传承与发展资金项目(No.HBZY-2021-Z09)。
-
文摘
传统文章学中针对文章谋篇布局的论述十分丰富,而“文势”是贯穿其中的核心思想。文章基于传统文章学“文势”论,通过梳理传统文章学篇章结构的理论范畴,分析《伤寒论》的篇章结构特征,旨在为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希望由此为解读、整理古代医籍文献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传统文章学
中医文献
伤寒论
文势
篇章结构
黄帝内经
文心雕龙
-
Keywords
Ancient traditional article study
Medical literature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
Wen Shi
Textual structure
Huangdi Neijing
Wenxin Diaolong
-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吴荫培《文略》的撰述体例与传统文章学资源再造
- 4
-
-
作者
侯体健
-
机构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3-151,共9页
-
基金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项目(20GZGX13)。
-
文摘
《文略》是一部辑录汇编式文话,为晚清吴荫培所撰,最初名作《文征》,定位为家塾课本,采取桐城派“格律声色”之说架构全书。后因经历清末教育改革受“癸卯学制”影响,增加了大量的文学教育相关内容,从而创建了集史、论、选于一体的文话体例。《文略》以新的体例,通过剪辑拼接,系统性地构建了作者理想中的文章教育和文法传授模式,并生动地诠释了文章格律多样的技法与风格,实现了对传统文章学资源的重新阐释与再造。从《文略》捍卫传统的著述姿态,可一窥传统文话面对清末民初历史风潮的应对策略与嬗变轨迹。
-
关键词
吴荫培
文话
《文略》
传统文章学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古代文章学传统的现代意义
- 5
-
-
作者
程帆
-
机构
西藏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2期1-6,共6页
-
文摘
中国古代文章学的发展历经千年,文章学的概念、范畴、研究方法、理论形态和教育实践在各历史时期都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而且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为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和经验。文章学传统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可以为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它可以为当代文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在继承古代文章学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汲取其中合理成分,推动我国当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现代文章学发展既要对传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形成完整体系,更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宣传,以此来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
关键词
文章学
文章学传统
现实意义
古代
启示
借鉴
-
Keywords
Article learning
The tradition of literary studies
Tealistic meaning
Ancient times
Enlightenment
Draw lessons from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文章学视野下林纾译《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翻译研究
- 6
-
-
作者
倪洁
-
机构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公共管理系
-
出处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62-65,共4页
-
基金
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16zy124)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质量工程项目(TCSZ2017JXTD02)
-
文摘
被郑振铎称为"四十种最完美的翻译之一"的林纾译《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因其炉火纯青的译笔,深受读者青睐,但却一直未引起学界充分重视。迄今为止,对该书的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忽略了译者的诗学主张及其精湛的翻译笔法对其传播产生的重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译文与原文的诗学差异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旨在探究传统文章学写作原则与该书译本之间的关系。以林纾在该译本序言中提出的"八妙"为切入点,结合中国传统文章学的写作理论,探讨中国传统文章学写作原则对林纾翻译思想、翻译策略的影响。
-
关键词
林纾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中国传统文章学
翻译规范
-
Keywords
Lin Shu
Ivanhoe
traditional Chinese writing theory
translation norms
-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论汪曾祺20世纪40年代短篇小说的文体实验
- 7
-
-
作者
王昊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4-181,共8页
-
文摘
汪曾祺在20世纪40年代进行了短篇小说的文体实验。他以“人生形式”为思考方向,自觉地把理论和创作相结合,尝试打破文体间的界限,综合多种文体之长来实现对短篇小说的现代改造。在语言上,他用“谈话风”的话语形式,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考糅合进小说“聊天”式的情境中;在结构上,他借鉴传统的“文气说”,用充沛而贯穿始终的情感来保持叙事节奏的协调统一。汪曾祺以“不像小说的小说”为文体特征,进行“打破”和“综合”的创作实验,对如何融合古今中西的文体思想做出了有价值的尝试,也对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
关键词
文体实验
话语风格
叙事节奏
文章学传统
-
Keywords
stylistic experiment
discourse style
narrative rhythm
aricle learning tradition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