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现代音乐语言与传统曲式的巧妙结合──乔治·本杰明钢琴曲《海顿之名的冥想》分析 |
田刚
|
《音乐探索》
|
1999 |
3
|
|
2
|
申克音乐理论体系“形式”与传统曲式理论“曲式”的差异 |
唐大林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
2008 |
2
|
|
3
|
申克音乐理论体系“形式”与传统曲式理论“曲式”的差异 |
孙宏波
|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
2013 |
0 |
|
4
|
中华传统曲式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
叶松荣
|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6
|
|
5
|
传统曲式“结构力”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发展与演变探讨 |
牟乔
|
《艺术教育》
|
2019 |
1
|
|
6
|
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下的中国传统曲式学建构——评李西安、赵冬梅《中国传统曲式学》 |
杨静
|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7
|
中国传统音乐曲式结构形态研究 |
李舒幸
|
《大舞台》
|
2010 |
2
|
|
8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刘天华作品曲式特点与建国后民乐创作之比较 |
陈国权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3
|
|
9
|
歌剧中的回旋曲式 |
钱亦平
|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0
|
|
10
|
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物质形态 |
饶晨阳
|
《艺术评鉴》
|
2016 |
1
|
|
11
|
传统与现代的对接──略论流行歌曲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
王大燕
|
《云梦学刊》
|
1998 |
0 |
|
12
|
古典和爵士的完美融合 尼古拉·凯帕斯汀《变奏曲》Op.41分析与演奏 |
耿燚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3
|
高校音乐作品分析课程的现状与解决措施 |
陈贻玲
|
《艺术家》
|
2020 |
0 |
|
14
|
试论陈其钢作品《道情》中音乐结构力的特征 |
丁一
|
《音乐世界》
|
2019 |
0 |
|
15
|
袁静芳“模式分析法”在中国佛教京音乐中堂曲中的运用 |
凌楠茜
|
《当代音乐》
|
2022 |
0 |
|
16
|
《曲式与作品分析》新版前言 |
吴祖强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3
|
|
17
|
论印象结构——德彪西的曲式思维及其结构形态 |
陈国权
|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28
|
|
18
|
浅析通俗歌曲的曲式特点 |
刘磬声
|
《人民音乐》
|
1987 |
1
|
|
19
|
读《曲式与作曲技法》有感 |
童忠良
|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20
|
噪音 |
李皖
|
《天涯》
|
199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