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0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化空间视角的沙河市传统村落活化利用实践及对策研究
1
作者 李妙然 王晓民 武翠芳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期75-78,共4页
在推进城乡融合的过程中,传统村落具有独特的文化优势。沙河市传统村落众多,不仅文化资源丰富,而且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根据列斐伏尔的文化空间理论,农文旅融合下沙河市传统村落活化利用实践空间不断拓展,活化利用模式更新迭代助推精神... 在推进城乡融合的过程中,传统村落具有独特的文化优势。沙河市传统村落众多,不仅文化资源丰富,而且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根据列斐伏尔的文化空间理论,农文旅融合下沙河市传统村落活化利用实践空间不断拓展,活化利用模式更新迭代助推精神空间提升,社会参与助推传统村落活化利用的社会空间不断延伸。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沙河市需要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进而拓展传统村落活化利用的实践空间、精神空间及社会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空间 传统村落 活化利用 实践 对策
下载PDF
传统村落空间的有机更新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2
作者 路旭 朱孟勤 《中国名城》 2025年第1期79-86,共8页
实现传统村落的有机更新是当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的核心问题,也是学术研究的热点。针对目前该方面文献注重实践案例分析、缺乏系统理论梳理与建构的情况,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回顾与展望。回顾传统村落空间有机更新研究的发展... 实现传统村落的有机更新是当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的核心问题,也是学术研究的热点。针对目前该方面文献注重实践案例分析、缺乏系统理论梳理与建构的情况,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回顾与展望。回顾传统村落空间有机更新研究的发展历程,从“有机更新”理论的基本内涵出发,在理论层面从主体协同性、模式适宜性、过程有序性3个维度梳理传统村落有机更新机制理论框架,在实践层面从相应的3个维度归纳传统村落有机更新机制的实现路径,总结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从更新主体、更新模式、更新过程3个角度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传统村落有机更新的理论研究拓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有机更新 村庄规划 乡村振兴 发展机制
下载PDF
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特征及保护分析--以介休市马堡村为例
3
作者 高宇波 李鹤天 《城市建筑》 2025年第2期10-14,共5页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街巷空间作为传统村落中重要的公共空间及主要交通骨架,承载着村民的各种公共活动,它连接着村落的各个地方,是整个村落空间的重要支撑结构。本研究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的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绵山镇马...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街巷空间作为传统村落中重要的公共空间及主要交通骨架,承载着村民的各种公共活动,它连接着村落的各个地方,是整个村落空间的重要支撑结构。本研究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的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绵山镇马堡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以及界面量化分析,对其街巷空间形态进行分析,总结出马堡村所营造出的街巷空间特征,并探讨其相应的保护策略,这对其他传统村落街巷空间形态的研究及保护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街巷空间 量化分析 马堡村
下载PDF
中国传统村落的多尺度时空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张岚岚 孙建伟 +2 位作者 邓玲玲 罗静 田野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1-330,共10页
[目的]探究传统村落省市县不同尺度时空分异特征,并解析其空间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而为传统村落开发与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方法]以6批次共8 155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空间分析等方法揭示了传统村落多尺... [目的]探究传统村落省市县不同尺度时空分异特征,并解析其空间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而为传统村落开发与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方法]以6批次共8 155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空间分析等方法揭示了传统村落多尺度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采用单因子探测和多因子交互探讨了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1)传统村落数量呈线性上升,多集中在胡焕庸线以东,南多北少,东南多西北少,整体布局呈三角形,演变趋势呈反“6”字型。(2)基于县域单元的省市域传统村落泰尔指数差异性明显,各省市之间传统村落分布存在较大差异,高值区集中于胡焕庸线以东;(3)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主要受到距河流距离、交通通达距离、森林覆盖率、人口密度、坡度影响,且其因子间交互作用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不存在独立及减弱的关系。[结论]中国传统村落数量不断增多,整体以胡焕庸线为界呈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受河流、交通、人口等多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时空格局 泰尔指数
下载PDF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保护与更新——以盂县大汖村为例
5
作者 赵俊跃 《河南建材》 202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山西省是全国古村落保存最为丰富的省份,其中部分位于偏远山区的村落保存较为完好,具有较高的人文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经过科学治理和合理发掘,这些村落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阳泉市梁家... 山西省是全国古村落保存最为丰富的省份,其中部分位于偏远山区的村落保存较为完好,具有较高的人文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经过科学治理和合理发掘,这些村落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阳泉市梁家寨乡大汖村为例,探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探求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为古村落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保护 发展
下载PDF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传统村落嵌入路径研究
6
作者 李彦平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5年第1期115-122,共8页
关系性嵌入、结构性嵌入、时间性嵌入是格兰诺维特在嵌入理论中提出的三种嵌入类型。嵌入理论在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学科中被广泛引入和探究。长城沿线的传统村落与长城遗产在长期的共存共荣共发展中,形成了嵌入式发展的... 关系性嵌入、结构性嵌入、时间性嵌入是格兰诺维特在嵌入理论中提出的三种嵌入类型。嵌入理论在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学科中被广泛引入和探究。长城沿线的传统村落与长城遗产在长期的共存共荣共发展中,形成了嵌入式发展的关系。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传统村落可以从整体性保护理念、活态遗产特色要素、主题功能区域建设、多维度阐释体系等方面构建嵌入路径。基于这一理念下的实践提炼了与长城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不仅有利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也有利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和推进,以及长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 嵌入理论 路径
下载PDF
景边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功能复合特征探讨
7
作者 赵凌 黎玉妃 《山西建筑》 2025年第2期16-19,共4页
受风景名胜区影响,大量的游客涌入景边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使用者变得多样化,但受土地资源约束,公共空间规模无法大幅增长,景边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功能与土地之间矛盾突出,导致村落公共空间无法满足现在村落公共空间的使用,功能复合... 受风景名胜区影响,大量的游客涌入景边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使用者变得多样化,但受土地资源约束,公共空间规模无法大幅增长,景边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功能与土地之间矛盾突出,导致村落公共空间无法满足现在村落公共空间的使用,功能复合为其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结合工程案例,介绍了公共空间的功能复合,在同一公共空间提供多种功能,能有效地满足多元人群的使用需求。梳理了点、线、面公共空间特征,以指明未来公共空间功能设计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行为学 功能复合 景边型传统村落 公共空间
下载PDF
基诺族与傣族民居建筑特征对比研究——以西双版纳八个传统村落为例
8
作者 欧阳文 陈香合 《华中建筑》 2025年第1期147-152,共6页
居民建筑是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对其建筑特征进行分析和对比,可以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发展。该文聚焦于西双版纳的八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其中包括四个基诺族村落以及四个傣族村落,村落保存完整且具有特... 居民建筑是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对其建筑特征进行分析和对比,可以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发展。该文聚焦于西双版纳的八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其中包括四个基诺族村落以及四个傣族村落,村落保存完整且具有特殊而深厚的地域文化背景,对比研究其民居建筑的形态特征,探讨其形成原因的异同,并归纳总结由时代变迁带来的民居建筑代系更新,为之后的更新模式提出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传统村落 建筑特征 基诺族 傣族
下载PDF
空间生产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以苏州市陆巷古村为例
9
作者 史春云 李帆 +1 位作者 卞苏晴 范爽 《中国名城》 2025年第1期87-96,共10页
拥有悠久历史、独特地理环境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村落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传统村落苏州市陆巷古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爬虫、文本分析和田野调查等方法,在空间生产视角下研究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发现:(1)... 拥有悠久历史、独特地理环境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村落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传统村落苏州市陆巷古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爬虫、文本分析和田野调查等方法,在空间生产视角下研究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发现:(1)空间利用业态分析发现,陆巷古村活化利用方式可以分为农业资源的乡村活化、水乡资源的生态活化和遗产资源的商业活化。(2)词频分析发现,游客对古村历史文化感知强烈,对活化利用关注较少;长尾分析可知,在陆巷古村活化利用过程中应满足游客对基础设施、水体环境、旅游项目和特色美食体验需求;通过游客感知分析发现,陆巷古村活化利用比较成功的资源有生态资源、物质文化遗产,其次是乡村旅游产品和特色美食,最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3)基于社区空间利用和游客需求的对比分析,陆巷古村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空间利用业态同质化和文化遗产浅度激活限制,陆巷古村今后应通过多元业态开发促进村落活化升级,以多项特色打造陆巷古村品牌的方式促进陆巷古村长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生产 文化保护 活化利用 陆巷古村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究——以山东省周戈庄村为例
10
作者 陈慧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期107-110,共4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保护传统村落和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传统村落在保护与发展中仍面临诸多挑战。该文以山东省周戈庄村为案例,分析其自然和人文资源,识别出产业结构单一、传统民居保护不足...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保护传统村落和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传统村落在保护与发展中仍面临诸多挑战。该文以山东省周戈庄村为案例,分析其自然和人文资源,识别出产业结构单一、传统民居保护不足和文化传承不足的问题,并提出3条可持续发展路径:优化产业结构与“三产”联动发展、加强传统民居保护以及传承与活化传统文化。该文认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应遵循“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和多方合作,充分发挥其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实现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协调发展。通过探讨周戈庄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以期为类似村落提供参考,丰富乡村振兴与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传统村落 可持续发展 周戈庄村 文化传承
下载PDF
传统村落植物景观空间美景度评价——以湘西吉首市矮寨镇坪年村为例
11
作者 黎虽蒙 《现代园艺》 2025年第3期103-105,115,共4页
为评价传统村落中植物景观的美景度,了解传统村落的景观质量。利用SBE法对湘西吉首市矮寨镇坪年村22组植物景观节点进行评价,筛选出7个评价因子,构建出相应植物景观评价体系;采用专业组、非专业组、村民评价者进行评价调查,结合美景度模... 为评价传统村落中植物景观的美景度,了解传统村落的景观质量。利用SBE法对湘西吉首市矮寨镇坪年村22组植物景观节点进行评价,筛选出7个评价因子,构建出相应植物景观评价体系;采用专业组、非专业组、村民评价者进行评价调查,结合美景度模型,获得SBE标准值。结果表明,各样本植物景观在美学特征方面存在普遍一致性,并呈现显著相关性。同时,吉首市矮寨镇坪年村的植物景观效果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植物景观美学特征比较均衡。研究结果可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与保护等提供一定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评价体系 SBE法 植物景观
下载PDF
桂北古砦仫佬族乡滩头屯传统村落空间重构设计研究
12
作者 牟旭 廖剑鹏 《城市建筑》 2025年第2期7-9,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乡村面貌焕发生机,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以桂北地区第六批传统村落古砦仫佬族乡大户村滩头屯为研究对象,对滩头屯的实地考察结果及滩头屯村落优势与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滩头屯的空间形...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乡村面貌焕发生机,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以桂北地区第六批传统村落古砦仫佬族乡大户村滩头屯为研究对象,对滩头屯的实地考察结果及滩头屯村落优势与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滩头屯的空间形态和地域文化,探寻滩头屯空间重构设计策略,并对滩头屯进行空间重构设计,旨在为传统村落空间保护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头屯 传统村落 空间重构 仫佬族
下载PDF
基于图式语言的湘西传统村落空间识别与传承研究--以坪朗村、龙鼻村为例
13
作者 黄宗亮 李铌 于卓璇 《城市建筑》 2025年第2期1-3,共3页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物质载体,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区域。文章以湘西坪朗村、龙鼻村为例,通过运用图式语言,构建传统村落图式语言体系,分析湘西传统村落形成机制,并从村落山水空间、居住空间、连接空间、公共空间四个方面,提出...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物质载体,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区域。文章以湘西坪朗村、龙鼻村为例,通过运用图式语言,构建传统村落图式语言体系,分析湘西传统村落形成机制,并从村落山水空间、居住空间、连接空间、公共空间四个方面,提出传统村落保护和空间更新策略,旨在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传统村落 图式语言 图谱 识别与传承
下载PDF
我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14
作者 杨康 许从宝 +1 位作者 王云霞 祁丽艳 《城市建筑》 2025年第1期10-12,共3页
中国现存的传统村落是千百年来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是我们宝贵的历史遗产。文章通过对与传统村落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提出中国传统村落研究的四个阶段,以及高校主体性特征和依托高校的地域性特征,总结得出当前传统村落研究存在地域局限性... 中国现存的传统村落是千百年来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是我们宝贵的历史遗产。文章通过对与传统村落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提出中国传统村落研究的四个阶段,以及高校主体性特征和依托高校的地域性特征,总结得出当前传统村落研究存在地域局限性。之后,通过ArcGIS软件运用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与最邻近分析三种方法对8155个传统村落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出其空间分布呈现东西格局、亲水性、集聚性和边缘带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ARCGIS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基于孟塞尔色彩体系的通山县传统村落色彩风貌控制研究——以宝石村为例
15
作者 董黎 康美琪 《华中建筑》 2025年第1期119-124,共6页
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位于鄂、湘、赣三省交界,其聚落布局、结构、工艺、色彩风貌皆体现出多元融合的发展态势,并最终形成极具地域特色的聚落面貌。在当代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针对传统村落的色彩风貌控制策略研究,有助于凝练村落特... 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位于鄂、湘、赣三省交界,其聚落布局、结构、工艺、色彩风貌皆体现出多元融合的发展态势,并最终形成极具地域特色的聚落面貌。在当代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针对传统村落的色彩风貌控制策略研究,有助于凝练村落特色、提升环境和谐度,尤其在部分新建民居建筑进入到传统聚落环境中时,由于建筑材料与建造工艺的改变,在最终呈现出的色彩风貌上面临着新旧关系衔接的问题。该文以通山县13个传统村落作为主要调研样本,结合通山县传统村落文献记载和实地照片等定性分析,利用孟塞尔色彩体系的色彩表达方法进行色相、彩度、明度的定量分析,解析通山县传统民居的色彩现状。以宝石村为重点研究对象,选取村落中具有代表性的街巷与典型民居建筑,根据民居搭建年代筛选出可保留的民居色彩,提出推荐色谱,为宝石村提炼出更具地域特色的色彩组成,为其后续修复与发展提供色彩风貌控制的方向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塞尔色彩体系 传统村落 民居色彩 色彩风貌控制
下载PDF
文化景观视角下的滏口陉传统村落营建
16
作者 郝卫东 李鉴奇 《城市建筑》 2025年第2期19-22,共4页
全球化与快速的城市化给传统村落及地域文化带来巨大冲击,现代城乡的发展愈发趋同而缺少地域特色。通过文化景观视角对滏口陉传统村落进行研究,梳理总结村落特色,从自然、人文、历史、宗教等角度探索滏口陉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因素,为传统... 全球化与快速的城市化给传统村落及地域文化带来巨大冲击,现代城乡的发展愈发趋同而缺少地域特色。通过文化景观视角对滏口陉传统村落进行研究,梳理总结村落特色,从自然、人文、历史、宗教等角度探索滏口陉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因素,为传统村落文化继承、保护及地域化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文化景观 村落营建
下载PDF
广东省客家地区传统村落声景评价研究
17
作者 陈浩 马文杰 《城市建筑》 2025年第2期15-18,共4页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生产者聚居和繁衍的空间,拥有上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广东省客家地区的传统村落,历史悠久,声景观资源丰富。文章通过语义差异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广东省客家地区传统村落声景观进行了深入调研。首先对两个典型的...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生产者聚居和繁衍的空间,拥有上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广东省客家地区的传统村落,历史悠久,声景观资源丰富。文章通过语义差异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广东省客家地区传统村落声景观进行了深入调研。首先对两个典型的客家地区传统村落进行前期调研,并在此过程中采集了四类典型的声音样本。随后,在声学实验室中向被试者播放这四种相关的村落声音,要求其填写声音评价量表,以分析人们对客家传统村落声景观的主观评价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村落整体声景观评价倾向于活跃,但缺乏宁静感;且自然声音获得了较高的评价。相关方法和结论可为我国传统村落的声景观保护与传承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地区传统村落 声景观评价 声舒适度 声音喜好度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测绘技术的传统村落“村情图”的编制研究
18
作者 代翔宇 豁辉 +3 位作者 贾佳 史俊明 曾朝平 时会省 《中国设备工程》 2025年第1期222-224,共3页
传统村落“村情图”的编制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需要高质量完成测绘工作。原先的测绘技术存在效率、精度等问题,无法为编制“村情图”提供准确数据、高分辨率图像。为了确保“村情图”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相关部门在前期需利用无人机... 传统村落“村情图”的编制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需要高质量完成测绘工作。原先的测绘技术存在效率、精度等问题,无法为编制“村情图”提供准确数据、高分辨率图像。为了确保“村情图”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相关部门在前期需利用无人机技术来完成测绘任务,高效采集传统村落的数据及影像。未来的传统村落“村情图”编制工作需继续推广无人机测绘新技术。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村情图”编制方面无人机测绘技术的应用要点,以期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无人机测绘 村情图
下载PDF
基于AHP的传统村落“活态”评价研究——以中国贵州省铜仁市传统村落为例
19
作者 倪默璘 刘泽 倪琪 《城市建筑》 2025年第1期13-18,65,共7页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农村的发展趋势是传统农业农村被现代农业农村取代,演绎传统村落的生态舞台发生了变化。面向未来,传统村落在多大程度上还保持着“活态”,或者说传统村落的“活态”由哪些要素构成是本文的关注点。文章以贵州省铜仁市...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农村的发展趋势是传统农业农村被现代农业农村取代,演绎传统村落的生态舞台发生了变化。面向未来,传统村落在多大程度上还保持着“活态”,或者说传统村落的“活态”由哪些要素构成是本文的关注点。文章以贵州省铜仁市的传统村落为案例,通过实地调查、文献检索等方法收集第一手数据信息构建评价体系,运用AHP对案例村落进行“活态”评价,寻求和把握使传统村落处于“活态”的要素,为传统村落面向未来发展如何保持活力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活态”化 层次分析法(AHP) 铜仁地区
下载PDF
数字时代传统村落档案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20
作者 周中玉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5-147,共3页
传统村落档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乡土记忆的重要载体。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创新传统村落档案开发利用模式,构建集存储、管理、展示于一体的数字化档案服务平台,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在... 传统村落档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乡土记忆的重要载体。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创新传统村落档案开发利用模式,构建集存储、管理、展示于一体的数字化档案服务平台,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传统村落档案资源特点与价值的基础上,阐释了平台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而从体制机制、资源整合、功能架构、服务模式等方面探索平台建设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档案 档案服务 档案服务平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