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水浴提取紫甘蓝红色素工艺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燕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9-122,共4页
以新鲜紫甘蓝为原料,用盐酸提取紫甘蓝红色素,采用传统水浴方法提取,对提取过程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单因素试验及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60℃、时间3h、液固比25∶1(mL/g)、盐酸浓度0.35mol/L、萃取2次;各因素影响顺序... 以新鲜紫甘蓝为原料,用盐酸提取紫甘蓝红色素,采用传统水浴方法提取,对提取过程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单因素试验及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60℃、时间3h、液固比25∶1(mL/g)、盐酸浓度0.35mol/L、萃取2次;各因素影响顺序为温度>时间>液固比>盐酸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甘蓝红色素 提取 传统水浴 工艺条件 优化
下载PDF
传统水浴提取紫甘蓝红色素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燕霞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7年第1期15-18,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水浴提取紫甘蓝红色素的传质机理,建立了提取过程中紫甘蓝红色素得率与各工艺条件的动力学模型。经验证,所建立的动力学理论模型与实测数据相吻合,可良好地模拟色素提取过程,用于指导工业生产。
关键词 紫甘蓝红色素 提取 传统水浴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过夜结合水浴离心法制备冷沉淀
3
作者 庄华 何亚琴 +1 位作者 曹伟春 张建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71-1272,共2页
目前国内血站制备冷沉淀的方法通常有虹吸法、传统水浴融化离心法以及4℃冷藏过夜法。3种制备方法在制备时间、产品质量、制备工艺等方面各有优劣,在制备时间上的比较:虹吸法制备时间只需1 h,明显优于传统水浴融化离心法(2 h)和4℃... 目前国内血站制备冷沉淀的方法通常有虹吸法、传统水浴融化离心法以及4℃冷藏过夜法。3种制备方法在制备时间、产品质量、制备工艺等方面各有优劣,在制备时间上的比较:虹吸法制备时间只需1 h,明显优于传统水浴融化离心法(2 h)和4℃冷藏过夜法(12 h)。产品质量上的比较:传统水浴融化离心法为经典制备冷沉淀的方法,制备出的冷沉淀在质量上明显好于虹吸法以及4℃冷藏过夜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沉淀 凝血因子Ⅷ 纤维蛋白原 传统水浴融化离心法 虹吸法 4℃冷藏过夜法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茶多糖工艺 被引量:42
4
作者 陈义勇 窦祥龙 +2 位作者 黄友如 朱东兴 郁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0-103,共4页
以水作为提取溶剂,粗绿茶作为原料,通过响应面优化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比较传统水浴浸提法和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法对茶多糖得率、纯度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以水作为提取溶剂,粗绿茶作为原料,通过响应面优化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比较传统水浴浸提法和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法对茶多糖得率、纯度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3min、料液比1:30(g/mL)、微波功率90W。与传统的水浴浸提法相比,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法在较短的超声提取时间下,茶多糖的得率从2.95%提高到4.19%,纯度从70.15%提高到86.08%,两种提取方法所得的茶多糖基团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 传统水浴浸提法 茶多糖
下载PDF
微波-超声协同辅助提取灵芝多糖工艺 被引量:42
5
作者 黄生权 李进伟 宁正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52-55,共4页
分析不品种和来源的5种灵芝的主要成分,确定浙江赤灵芝作为提取灵芝多糖的较佳原料。采用响应面优化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灵芝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分析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对灵芝纤维结构的影响,比较传统水浴浸提法和超声-微波协同... 分析不品种和来源的5种灵芝的主要成分,确定浙江赤灵芝作为提取灵芝多糖的较佳原料。采用响应面优化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灵芝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分析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对灵芝纤维结构的影响,比较传统水浴浸提法和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对灵芝多糖提取率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原料用量100g,微波功率284W,提取时间12min,料液比(g/mL)1:11.6;与传统水浴浸提法相比,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在较短的超声提取时间下,灵芝多糖的提取率从1.517%提高到了3.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波协同萃取 传统水浴浸提法 灵芝多糖 提取率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fecal coliform and typical enteric virus in representative beaches of China 被引量:3
6
作者 樊景凤 明红霞 +2 位作者 吴立军 梁玉波 李雪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11年第2期72-82,共11页
Through investigating ten recreational marine beaches in China, we aimed to detect the occurrence of human enteric viruses in coastal bathing beaches and find a correlationship, if any, between the presence of enteric... Through investigating ten recreational marine beaches in China, we aimed to detect the occurrence of human enteric viruses in coastal bathing beaches and find a correlationship, if any, between the presence of enteric viruses in surface seawater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fecal coliforms, the conventional indicator of fecal pollution. In this study, twenty seawater samples were assayed for fecal coliforms and human pathogenic enteric viruses (hepatitis A viruses, rotaviruses, polioviruses) analysis. Enteric viruses were detected by RT-PCR, in 20 sample sites, 5%, 40%, 40% were positive for the presence of human hepatitis A viruses, rotaviruses, polioviruses, respectively. Seven of 20 sites are suffering from severe fecal contamination, based on traditional plate counts of fecal coliform outnumbering the established thresholds for recreation. Additionally, statistical analysis presented that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bacterial indicators and viruses in surface seawaters. The data confirmed that indicator bacteria in water are not reflective of the presence of enteric viruses in marine waters. Thus, current recreational water quality standards of both bacterial and viral indices should be reevalu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al pollution fecal coliform enteric viruses traditional indicator public beach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