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赫哲族与俄罗斯那乃族传统物质文化异同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凤丽 徐瑾 李维波 《未来与发展》 2016年第8期79-81,共3页
作为一个同宗同源的民族由于历史原因成为两个跨界民族,原来相同的传统饮食、服饰、居住、交通饮食文化各自受本国主流文化的影响,民族传统文化向异向发展,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两个民族在衣食住行等传统物质文化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差异。
关键词 赫哲族 那乃族 传统物质文化
下载PDF
徽州传统物质文化的开发利用路径分析
2
作者 洪希彦 《科技视界》 2015年第12期137-137,共1页
徽州的传统物质文化非常丰富,有一部分已经得到了部分的开发和利用,并融入了当今时代。徽州传统物质文化的开发路径基本上是利用传统徽州物质遗产和遗址发展人文旅游业,并用徽州传统的非物质文化的遗存来发展传统的徽州工商业以及手工业... 徽州的传统物质文化非常丰富,有一部分已经得到了部分的开发和利用,并融入了当今时代。徽州传统物质文化的开发路径基本上是利用传统徽州物质遗产和遗址发展人文旅游业,并用徽州传统的非物质文化的遗存来发展传统的徽州工商业以及手工业,对于徽州的一些传统文献有力地促进徽州学派的振兴和发展。这些传统物质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其价值评估来讲,文化旅游产业还处于初级的开发阶段,未来有较大的发展,而传统工艺方面的发展也显示出较深的潜力,惠州学派的研究阶段还没有全面的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传统物质文化 开发利用 路径 分析
下载PDF
海南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保护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彤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8-82,共5页
海南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传承价值和创新价值,应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落脚点,使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以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为纽带,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以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 海南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传承价值和创新价值,应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落脚点,使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以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为纽带,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以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为抓手,提升产品创意设计含量;以新的传播形式为着力点,赋能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南省 创新保护
下载PDF
幼儿美学化育: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幼儿园教育融合路径探索
4
作者 江文杰 《当代音乐》 2024年第2期25-27,共3页
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能够有效培养幼儿对美感、美德、美意等美学的认知和认同,对幼儿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从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活动等多个角度和层面引导幼儿感受、理解、创造和评价美,... 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能够有效培养幼儿对美感、美德、美意等美学的认知和认同,对幼儿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从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活动等多个角度和层面引导幼儿感受、理解、创造和评价美,可以促进幼儿形成健康、积极、多元的美学观念和价值取向。然而,当前幼儿园传统音乐教育的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却存在沟壑。幼儿园以“对传统音乐艺术形式的尊重和继承”以及“对幼儿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的关注与满足”为出发点,通过欣赏、实践、对比、唱读等方式开展幼儿美学的化育,是实现传统音乐与幼儿生命成长有机融合的一种有效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美学 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幼儿园教育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新疆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评价研究
5
作者 侯洁 古力哪尔·麦买提 《商业经济》 2024年第7期155-157,176,共4页
在文化旅游融合的发展趋势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发展的关键文化资源,已经成长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一个核心要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蕴含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占的比重极大。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以... 在文化旅游融合的发展趋势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发展的关键文化资源,已经成长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一个核心要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蕴含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占的比重极大。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以新疆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评价及保护与开发现状作为切入点,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价值和科学价值等多个角度对新疆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价值评价,并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资源、开发音乐类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加大政府调控力度等促进新疆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文旅融合 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价值评价 对策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异与传承保护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秀伟 李晓军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3年第4期144-151,共8页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既是大运河文化带空间生产的内容,又直接推动着空间本身的生产。历时性的空间生产最终导致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异格局的形成。当前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整...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既是大运河文化带空间生产的内容,又直接推动着空间本身的生产。历时性的空间生产最终导致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异格局的形成。当前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分散、局部群簇的分布特征,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生产的累积结果和直观反映。大运河贯通南北后,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由多中心分散到向运河两端集中分布演变的时空分异规律。应立足大运河文化带历时性的空间生产逻辑,从建构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生产场域、塑造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的社会共识、凝结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意识系统等方面探讨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生产 空间分布 传承保护
下载PDF
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对文化自信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袁媛 王梓凝 +1 位作者 徐胡欣 胡明方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10期0125-0130,共6页
无形文化遗产涉及大量的民族传统,或者民间独特的知识、语言和习俗,源自于民间舞蹈和音乐以及传统医学和其他形式的艺术。中国的无形文化遗产在整个国家传统文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加强对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其持续发展,是增强文化自... 无形文化遗产涉及大量的民族传统,或者民间独特的知识、语言和习俗,源自于民间舞蹈和音乐以及传统医学和其他形式的艺术。中国的无形文化遗产在整个国家传统文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加强对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其持续发展,是增强文化自信心,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继承者,大学生必须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并在文化强国建设中肩负重要责任。大数据是互联网时代的一项新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无形文化遗产信息的收集、保存、检索、再现、整合、传播和利用,可以更好地满足时代的要求,为无形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机遇、条件和手段。本文将讨论利用大数据分析高校无形文化遗产传承与艺术设计教育深度融合的研究人才培养。本文介绍了无形文化遗产传承和教育融合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其相关方法,然后基于大数据设计了高校无形文化遗产学习的新模式。最后,本文将该模式应用于大学教育,并调查学生对新模式课程的体验,得出结论:选择喜欢和非常喜欢新模式的人占比为69.3%;选择同意和非常同意新模式的人中,83.3%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简而言之,新课程模式的应用和设计仍然相对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文化自信 传统物质文化遗产技术
下载PDF
论身体仪式性表演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甘肃临洮县“师公跳神”仪式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学军 王峰 张彤 《浙江体育科学》 2016年第4期41-46,共6页
运用体育人类学的方法,通过对甘肃临洮"师公跳神"仪式的田野考察,探讨了"师公跳神"中身体仪式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身体仪式性表演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研究表明:身体仪式表演不仅是民族传统体... 运用体育人类学的方法,通过对甘肃临洮"师公跳神"仪式的田野考察,探讨了"师公跳神"中身体仪式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身体仪式性表演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研究表明:身体仪式表演不仅是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基础,而且是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主要价值,也是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过程中的主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仪式 师公跳神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关于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发展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邵慧明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第20期88-89,共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的历时任务,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而关于两者结合发展的研究很少,本人希望以此为研究点,为二者以后的结合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的历时任务,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而关于两者结合发展的研究很少,本人希望以此为研究点,为二者以后的结合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关注它并研究出更好的理论来为实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农村建设 结合发展
下载PDF
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中各利益相关者协同规则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仇琛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10,共10页
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强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和“可再生产”特质,与文化新业态开发具有直接关联性。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所涉及的利益主体众多,利益相关者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研究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 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强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和“可再生产”特质,与文化新业态开发具有直接关联性。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所涉及的利益主体众多,利益相关者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研究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辨识和界定出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在剖析各利益相关者角色效应的基础上,构建利益相关者协同关系模型;从健全各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和参与规划体系,建立市场运行、文化资源评估、利益反哺联动体系,建构各利益主体经济、政治、社会全维度赋权体系三个层面,为当下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用发展提出多主体协同规则,以期为其他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提供有效借鉴,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和利用中的利益主体相互协同提供可行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发利用 利益相关者 协同规则
下载PDF
秦皇岛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构想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红萍 马亚南 刘瑶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0期59-61,共3页
传统手工艺类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秦皇岛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与开发的实践,并为实现保护与开发的良性互动提出多种旅游开发模式,包括手工艺活态展示、主题文化游、产业化发展、系列推... 传统手工艺类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秦皇岛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与开发的实践,并为实现保护与开发的良性互动提出多种旅游开发模式,包括手工艺活态展示、主题文化游、产业化发展、系列推广、电子商务运营、影视媒体技术应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秦皇岛
下载PDF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等特殊教育中的传承路径研究——以听障大学生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郎家丽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5-27,共3页
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在我国的蓬勃发展趋势,高等特殊教育开展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存在着专业设置薄弱,听障生的优势有待开发;课程体系缺乏特色,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师资实践经验不足,教学团队建设成效有待提升;... 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在我国的蓬勃发展趋势,高等特殊教育开展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存在着专业设置薄弱,听障生的优势有待开发;课程体系缺乏特色,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师资实践经验不足,教学团队建设成效有待提升;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保障机制有待多元化等困境。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等特殊教育中传承要科学开发听障学生的优势、开设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业和课程体系、组建“特殊艺术教育教师+传承人”的教学团队、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支持体系等多种路径开展教育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等特殊教育 传承 听障大学生
下载PDF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知识直接法律保护的融合与差异——以获取和惠益分享为视角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一丁 《甘肃理论学刊》 CSSCI 2013年第3期48-52,共5页
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首创于199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它是确保传统知识所有人(持有人)能够得到公平合理的惠益分享的重要法律机制。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知识在来源、特征和内容上具有高度融合性,该机制也能够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首创于199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它是确保传统知识所有人(持有人)能够得到公平合理的惠益分享的重要法律机制。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知识在来源、特征和内容上具有高度融合性,该机制也能够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直接法律保护。不过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仍然存在一些如传承人的定位,以及传承人名录、资助等参与主体和具体制度的兼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知识 直接法律保护 融合与差异 获取和惠益分享
下载PDF
安徽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
14
作者 陈艳君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24期195-198,共4页
文章从安徽传统技艺类非遗资源的数量、分布、特征、价值到安徽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等方面就学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今后应该加大对皖中和皖北地区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通过长期深入的田野调查深入挖掘史料... 文章从安徽传统技艺类非遗资源的数量、分布、特征、价值到安徽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等方面就学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今后应该加大对皖中和皖北地区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通过长期深入的田野调查深入挖掘史料,进行细致入微的个案研究;从更广阔的视野深化安徽传统技艺类非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述评
下载PDF
有形与无形:湘西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策略 被引量:3
15
作者 曾宇 吴湘军 《武术研究》 2022年第3期96-99,共4页
面对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湘西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已成为其传承和保护的核心任务之一。因此,在数字技术与媒体融合的基础上,制定湘西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智能化、创新化的数字传承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 面对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湘西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已成为其传承和保护的核心任务之一。因此,在数字技术与媒体融合的基础上,制定湘西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智能化、创新化的数字传承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国内外文献分析、专家深度访谈和受众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提出了湘西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策略:形成湘西民族传统体育非遗信息传承的“数字社区”;构建湘西民族传统体育非遗数字传承内容活化体系;整合中国非遗数字传播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 传承策略
下载PDF
“两创”视域下徐州地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思考 被引量:8
16
作者 仇琛 《理论观察》 2018年第7期137-140,共4页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两创"方针,深刻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盼,也为我们开展"非遗文化基因"的保...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两创"方针,深刻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盼,也为我们开展"非遗文化基因"的保护和发展,以及"非遗精神文脉"的当代表达方式指明了方向。苏鲁豫皖交融地的徐州地区,自古为文化交融和创新区域,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众多,背后集合着区域文脉和技术精髓,既有北方的大气,又有南方的细腻,集功能性与实用性于一体,体现当地民众的精神内涵和文化认同。本文在"两创"背景下,以徐州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产业化发展为研究点,提出以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为引导,以社会各方积极参与为依托,以市场有效运作为抓手,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遵照市场规律运作,创新文化传承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融合互促路径,以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以及对其他城市文化产业规划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地区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产业化发展
下载PDF
非遗传统文化融入学前艺术教育的实践探索——以"赣鄱群星奖"幼儿舞蹈作品《龙跃盛世》为例
17
作者 李跃琴 《影剧新作》 2023年第4期150-154,共5页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心和自豪感。2017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心和自豪感。2017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艺术体育教育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等领域,以幼儿等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本文以“赣鄱群星奖”幼儿舞蹈作品《龙跃盛世》为例,阐述了幼儿学前教育中传承非物质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及非物质传统文化与幼儿学前教育深度融合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传统文化 传承 幼儿舞蹈 学前艺术教育
下载PDF
云南苗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琼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第3期14-16,共3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对云南省苗族国家级、省级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云南苗族传统体育非遗:各地州保护不均衡;发展与传承经费严重不足;苗族同胞保护意识淡薄;未建立四级档案数据库...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对云南省苗族国家级、省级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云南苗族传统体育非遗:各地州保护不均衡;发展与传承经费严重不足;苗族同胞保护意识淡薄;未建立四级档案数据库;基本无传习场所;未建立陈列馆;竞技性项目传承情况不容乐观;传承人各地州后继乏人;传承人传习经费不到位等是云南苗族传统体育非遗发展与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苗族 传统体育 物质文化遗产 生存现状
下载PDF
荆楚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困境的反思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梅 《三峡论坛》 2018年第1期54-58,共5页
荆楚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荆楚文化整体构建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现阶段荆楚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困境,根本原因在于对其核心价值正确认识的缺失。荆楚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远发展必须以认真解读其中所蕴... 荆楚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荆楚文化整体构建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现阶段荆楚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困境,根本原因在于对其核心价值正确认识的缺失。荆楚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远发展必须以认真解读其中所蕴涵的文化价值为前提,并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健全的制度促进其创新与传承,助力于荆楚文化的整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楚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核心价值
下载PDF
湖北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校教育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
20
作者 孙鹏飞 《戏剧之家》 2022年第32期36-38,共3页
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审美、历史、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价值。荆楚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其在发展过程中孕育出了独特的音乐文化。湖北地区的传统音乐不仅具备汉族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的特征,... 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审美、历史、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价值。荆楚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其在发展过程中孕育出了独特的音乐文化。湖北地区的传统音乐不仅具备汉族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的特征,而且具有自身独特的音乐个性。同时,湖北地区的传统音乐以丰富的内涵和自成体系的风格成为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星。高校教育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传承音乐类非遗方面,高校教育发挥着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对湖北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校教育发展的协同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为相关教育和传承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高校教育发展 协同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