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现实路径探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郗戈 陈鑫 《理论视野》 CSSCI 2019年第6期28-33,共6页
当代中国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关键的一点是合理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合理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既是当代中国应对全球文化竞争态势的现实需要,又是解决文化发展相对滞后问题的迫切需要,更是中华文化现代转型的内在要求。全面推... 当代中国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关键的一点是合理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合理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既是当代中国应对全球文化竞争态势的现实需要,又是解决文化发展相对滞后问题的迫切需要,更是中华文化现代转型的内在要求。全面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继续积极探索其现实路径,合理把握传统文化现代转化中的主要矛盾,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文化转化,落实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创新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现代转化 现实路径
下载PDF
从爱、信两难到时、空交融——论王国维中西传统美学现代转化方法论历程与思维模型
2
作者 马正平 《嘉兴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5-14,共10页
被称为"王国维难题"的"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是一个"二律背反"的命题,这个悖论的产生是西方现代哲学文化中理性与感性、科学与人文、形式与内容、外在与内在、时间与空间的二元对立、矛盾所致... 被称为"王国维难题"的"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是一个"二律背反"的命题,这个悖论的产生是西方现代哲学文化中理性与感性、科学与人文、形式与内容、外在与内在、时间与空间的二元对立、矛盾所致。王国维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最早自觉发现了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的这种矛盾并中西求索以解决之,其成果便是时空交融、意与境浑、入内出外的境界论时空美学。其实,这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成果就是对中西传统文化、现代主义进行的现代转化,从而使他的美学超越了美在形式、美在社会实践的现代主义哲学与美学范式,而进入美在生命时空的美学与哲学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难题 二元对立 境界说 时空交融 时空美学 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下载PDF
从爱、信两难走向时、空交融——论王国维中西传统美学现代转化方法论历程与思维模型
3
作者 马正平 《嘉兴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0-19,共10页
被称为"王国维难题"的"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是一个"二律背反"的命题,这个悖论的产生是西方现代哲学文化中理性与感性、科学与人文、形式与内容、外在与内在、时间与空间的二元对立、矛盾所致... 被称为"王国维难题"的"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是一个"二律背反"的命题,这个悖论的产生是西方现代哲学文化中理性与感性、科学与人文、形式与内容、外在与内在、时间与空间的二元对立、矛盾所致。王国维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最早自觉发现了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的这种矛盾并中西求索以解决之,其成果便是时空交融、意与境浑、入内出外的境界论时空美学。其实,这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成果就是对中西传统文化、现代主义进行的现代转化,从而使他的美学超越了美在形式、美在社会实践的现代主义哲学与美学范式,而进入美在生命时空的美学与哲学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难题 二元对立 境界说 时空交融 时空美学 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下载PDF
“伪武术大师”现象:滋生土壤、社会危害及破解之道——兼论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转化 被引量:9
4
作者 包志国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0-87,共8页
“伪武术大师”现象是在我国武术行业走向市场化与传统武术现代转化交织中出现的一种反科学、反常识的乱象。这种乱象将具有民族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的武术带入谋取名利与网络恶搞的娱乐狂欢之中,不仅未能推进传统武术的发展传播,反而将... “伪武术大师”现象是在我国武术行业走向市场化与传统武术现代转化交织中出现的一种反科学、反常识的乱象。这种乱象将具有民族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的武术带入谋取名利与网络恶搞的娱乐狂欢之中,不仅未能推进传统武术的发展传播,反而将其污名化,误导了民众的武术认知,严重损害了中国武术形象。抵制“伪武术大师”现象需要国家层面进一步规范武术管理制度,弘扬中国武术精神,推动传统武术实现新的发展。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保持审慎严肃的态度,充分发挥中国武术在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助推新时代社会事业繁荣中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武术大师” 中国传统武术 传统武术现代转化 中华传统武术文化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人间词话》与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转化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梅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82-84,共3页
本文将就“从‘照着讲’到‘接着讲’”“传统美学现代转化者的素养”“传统美学现代转化发生的历史逻辑”以及“传统美学现代转化途径的哲学基础”这四方面,秉承知人论世的原则、联系古今的理念,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出发,深入分析... 本文将就“从‘照着讲’到‘接着讲’”“传统美学现代转化者的素养”“传统美学现代转化发生的历史逻辑”以及“传统美学现代转化途径的哲学基础”这四方面,秉承知人论世的原则、联系古今的理念,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出发,深入分析传统美学现代转化的要素及其关联,试图从中厘清传统美学现代转化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词话 中国传统美学 传统美学的现代转化
下载PDF
孙中山的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化思想及其教育意义
6
作者 邵龙宝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43-46,共4页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族、 民主革命先行者, 是中西文化的集大成者,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力行者.他在向西方学习与求索中, 渐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 在比较中西文化时致力于反思批判和辩证分析, 以民主革命的实践需要为坐标上下求索...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族、 民主革命先行者, 是中西文化的集大成者,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力行者.他在向西方学习与求索中, 渐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 在比较中西文化时致力于反思批判和辩证分析, 以民主革命的实践需要为坐标上下求索、 兼容并包, 为民主革命提供合法性依据, 为建立近代新的国家学说增强文化底蕴; 他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方法、 路径, 在内容上赋予传统文化以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化 中西文化
下载PDF
传统“风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被引量:1
7
作者 孔新峰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23-28,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极其丰厚的"风俗"论述,其现代转化有益于时。"风"的重要政治功效是"化","风俗"向来与"教化"并举,成为衡量治乱良莠的重要标志、决定治乱良莠的重要因素、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极其丰厚的"风俗"论述,其现代转化有益于时。"风"的重要政治功效是"化","风俗"向来与"教化"并举,成为衡量治乱良莠的重要标志、决定治乱良莠的重要因素、引导治乱良莠的重要手段。良风美俗实乃国之元气,敦风化俗方可落地生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与中华传统所昌言的"风-俗"恰相对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的风俗论说,不仅凸显了良风美俗之于心身家国天下治理秩序的重要意义,更以其敦风化俗的有效动力机制为今日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足以在动因、主体、方法等角度,为当下相关建设提供有益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下载PDF
论姜贵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扬弃与坚守
8
作者 王云芳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0-113,共4页
姜贵的小说并非纯粹的"反共文学"。他的创作,一方面通过古代妇女和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显示出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意旨,另一方面又从中国社会现实出发,对西方文化潮流秉承了审慎的态度。对传统伦理道德层面的扬弃与坚守,是姜贵... 姜贵的小说并非纯粹的"反共文学"。他的创作,一方面通过古代妇女和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显示出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意旨,另一方面又从中国社会现实出发,对西方文化潮流秉承了审慎的态度。对传统伦理道德层面的扬弃与坚守,是姜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做出的可贵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贵 传统伦理道德 文化反思 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融通 被引量:1
9
作者 冯奕佳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40-44,共5页
加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需要。融通不仅是对话交流,更强调整合创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性和互补性使两者的融通得以可能。两者的融通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保传统文... 加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需要。融通不仅是对话交流,更强调整合创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性和互补性使两者的融通得以可能。两者的融通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保传统文化现代转化方向;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正面中国现实问题,实现双方的创造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融通
下载PDF
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怀玉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4-29,共6页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形态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形态相结合的历史演进过程,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身向现代转化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与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关系问题上存在着许多争论,但...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形态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形态相结合的历史演进过程,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身向现代转化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与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关系问题上存在着许多争论,但它们均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是辩证互动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推动与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过程,呈现出了三个历史时期,这就是首先通过变革与本质上否定传统文化而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时期,其次是通过恢复与初步重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关系的传统文化现代化时期,第三是目前正在进行着的重新整合传统文化与全球化时代现代化关系以确立完整的中国民族现代文化传统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革命传统 综合创新
原文传递
管理赋能,双效并重——东平佛教文化资源的“两创”实践
11
作者 刘玉平 张熙惟 《人文天下》 2024年第2期4-11,共8页
且珍贵的文化遗产。经过实地考察,审视该资源的地域特点与利用上存在的不足,在查阅和梳理相关文献基础上,文章梳理了东平佛教文化资源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其在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基本遵循和具体对策建议两个层面提出解决之道... 且珍贵的文化遗产。经过实地考察,审视该资源的地域特点与利用上存在的不足,在查阅和梳理相关文献基础上,文章梳理了东平佛教文化资源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其在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基本遵循和具体对策建议两个层面提出解决之道。当地应在坚持政府主导、审慎开发、保护第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基础上,进行东平佛教文化资源顶层设计,围绕核心要素,为佛教文化资源赋能,整合资源,创新开发佛教文化产品体系,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利用新思路,从而实现东平佛教文化资源展现形式、产品形态及宣传推广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资源 传统文化现代转化 造像刻经 文化传承
下载PDF
非遗元素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以金秀瑶族村落大凳村民宿设计构想为例
12
作者 罗炳华 罗一成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4期52-54,共3页
非遗元素是优秀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地区在民族传统、地域审美和风俗传承上的成果,既体现当地历史文脉,也彰显着民间智慧。本文以金秀县大凳村古村落民居为例,从非遗项目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元素、在民宿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策略等角度,... 非遗元素是优秀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地区在民族传统、地域审美和风俗传承上的成果,既体现当地历史文脉,也彰显着民间智慧。本文以金秀县大凳村古村落民居为例,从非遗项目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元素、在民宿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策略等角度,探讨在民宿设计同质化的今天,如何应用非遗元素提升民宿设计中的文化内涵,使其形成不可替代的特色与设计风格,在现代化设计元素大规模应用的环境下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凳村 非遗元素 民宿设计 传统现代转化
下载PDF
以简驭繁 返本开新——潘新和《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浅析
13
作者 王嵩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5期102-105,共4页
潘新和的中国写作教育史、写作教育思想史研究,不仅具有写作学研究的拓荒意义,更具有学术研究导向意义。他在许多人忙于横向引入,忙于建构新体系的大背景下,站在现代写作学的制高点上审视梳理传统,以期返本开新。他的《中国写作教育思... 潘新和的中国写作教育史、写作教育思想史研究,不仅具有写作学研究的拓荒意义,更具有学术研究导向意义。他在许多人忙于横向引入,忙于建构新体系的大背景下,站在现代写作学的制高点上审视梳理传统,以期返本开新。他的《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抉发出历史悠久、卷秩浩繁的中国写作教育思想史中"三对矛盾",以简要清通的文字,疏通中国写作教育思想内在脉络,勾勒其演化轨迹,收到了以简驭繁之效。作为第一部"中国写作教育思想史",具有不可低估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写作教育思想史 传统现代转化 返本开新 以简驭繁 现实针对性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生存论阐释 被引量:6
14
作者 邹诗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32,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存论意义上展开的现代哲学人类学以及世界历史时代的新方向上进行理解。在信仰的无神论倾向、经验主义及自然主义的哲学样式、流动性的辩证思维、实践思维方式以及伦理价值观上,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存论意义上展开的现代哲学人类学以及世界历史时代的新方向上进行理解。在信仰的无神论倾向、经验主义及自然主义的哲学样式、流动性的辩证思维、实践思维方式以及伦理价值观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传统都存在着一定的相通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仅引导、而且也将融入中国文化传统的当代转化,转化的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共生主义信仰的内化,并形成能够积极影响人类的新的生存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生存论 哲学人类学 中国传统现代转化
下载PDF
两种意会观的欢会神契——野中郁次郎与庄子的意会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漆捷 刘仲林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4-182,288,共9页
从意会知识与言传知识及其转换载体——BA(场所)和道(境界)、两类知识的转化方式三个方面全面分析与比较野中郁次郎与庄子意会核心思想,基于此提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应取"创造"为核心的实践之"道"。
关键词 野中郁次郎 庄子 意会知识 言传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下载PDF
化境新解:“化境”译论在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响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5-19,共5页
近年来,在建设中国翻译话语体系的背景下,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转化问题在学界引发了多次讨论。“化境”译论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语境下有必要重新阐释钱钟书先生的“化境”论,围绕具体译例展开讨论,明确其理论范畴,并将其运用... 近年来,在建设中国翻译话语体系的背景下,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转化问题在学界引发了多次讨论。“化境”译论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语境下有必要重新阐释钱钟书先生的“化境”论,围绕具体译例展开讨论,明确其理论范畴,并将其运用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批评及翻译实践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境” 诗词英译 传统译论现代转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大陆新儒学融合的逻辑、不足及实施路径
17
作者 凌思慧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9年第8期51-54,共4页
伴随着儒学的复兴,承载着复古情怀的大陆新儒学也开始步入公众视野,其积极入世的学术理念虽能为儒家文化开辟出全新的研究路向,但这同样能使学派堕入用传统理政思想剪裁中国现实发展的误区,深陷理论目标与当代指导思想相抵牾的囹圄中.因... 伴随着儒学的复兴,承载着复古情怀的大陆新儒学也开始步入公众视野,其积极入世的学术理念虽能为儒家文化开辟出全新的研究路向,但这同样能使学派堕入用传统理政思想剪裁中国现实发展的误区,深陷理论目标与当代指导思想相抵牾的囹圄中.因此,不论是为推进儒家学说的现代转化,还是为捍卫马克思主义一元论,我们都不得不直面大陆新儒学带来的学术挑战.积极审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不足,主动探索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儒学的融合之道,力争通过祛除儒学意识形态色彩与吸纳儒家文化精粹等途径,实现双方在相互补益中的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大陆新儒学 儒家传统现代转化
下载PDF
当代青年道德自信的现状及培育对策研究
18
作者 张樱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5-8,共4页
当代青年缺乏道德自信主要表现为缺乏道德判断能力、盲目推崇西方道德文化和道德认知无法过渡为道德行为,这是由于中华传统道德文化未能成功实现现代性转化,盲目推崇西方道德文化以及受不良社会道德状况的影响造成的。可以从观念、内容... 当代青年缺乏道德自信主要表现为缺乏道德判断能力、盲目推崇西方道德文化和道德认知无法过渡为道德行为,这是由于中华传统道德文化未能成功实现现代性转化,盲目推崇西方道德文化以及受不良社会道德状况的影响造成的。可以从观念、内容、方法三方面加强当代青年的道德自信培育。观念上,要充分认识青年道德自信培育的重要意义;内容上,应正确对待中西方道德文化;方法上,需发挥好网络媒体、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道德自信 断层 传统文化现代转化 道德榜样
下载PDF
毛泽东与甘地政治哲学比较:基于现代国家建构的视角
19
作者 孟桢 周骅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6-91,共6页
毛泽东坚持国家至上论,甘地是国家的反对者。两者对现代国家的不同定位与理解,与当时中国共产党与印度国大党面临的历史困境有关,也和各自对民族传统的接受有关。毛泽东、甘地的政治哲学,是对各自民族政治传统的创造性转换。这种转换,... 毛泽东坚持国家至上论,甘地是国家的反对者。两者对现代国家的不同定位与理解,与当时中国共产党与印度国大党面临的历史困境有关,也和各自对民族传统的接受有关。毛泽东、甘地的政治哲学,是对各自民族政治传统的创造性转换。这种转换,强化了对本国中下层民众的政治动员与掌控能力,推进了庶民阶层向公民身份的转变,有利于封建帝国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毛泽东与甘地的国家观,不仅对中印两国现代国家的建立居功甚伟,也对当下中印两国的政治格局与实践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反对者 全能主义国家 政治动员 传统现代转化
原文传递
New Literature's Attack on and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20
作者 宋剑华 Chen S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5年第4期91-108,共18页
Although Chinese New Literature was strongly anti-traditional in expression, this does not sever the ties of blood that link it to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lthough it advocates a Western humanistic spirit, it does no... Although Chinese New Literature was strongly anti-traditional in expression, this does not sever the ties of blood that link it to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lthough it advocates a Western humanistic spirit, it does not install Western literature's aesthetic values. Due to the cultural distinctiveness and historical continuit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it was never possible for the New Literature to become totally "Westernized" and turn its back on the mother culture. Therefore, when examining the modem transi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as a whole,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its conscious inheritance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tradition and to its operating strategy of attacking traditional culture by making use of it, instead of insisting on its inevitable ties with modem Western literature. The New Literature is after all "Chinese" new literature; no matter how many external factors intervene or are involved, they cannot change its cultural attributes or identification with national culture. This is the premier precondition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dernity of New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Literature traditional culture critique and inheritance modem transform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