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弗罗斯特诗歌:传统的现代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保安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62-65,共4页
传统的现代性是弗罗斯特诗歌的主要特色之一。弗罗斯特诗歌的传统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以传统的诗歌形式、格律和主题表现现代人的复杂心境和生存状况。弗罗斯特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极大的自由度,对传统的诗歌形式予以开拓和创新,使用富于... 传统的现代性是弗罗斯特诗歌的主要特色之一。弗罗斯特诗歌的传统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以传统的诗歌形式、格律和主题表现现代人的复杂心境和生存状况。弗罗斯特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极大的自由度,对传统的诗歌形式予以开拓和创新,使用富于暗示的象征和意象,回避感情的宣泄和详细的说理阐释,赋予诗歌多种内涵和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罗斯特 诗歌 传统的现代性 特征
下载PDF
如何尋找傳統的現代性
2
作者 梁鴻 《人文中国学报》 2018年第2期259-267,共9页
在今天,古典文學、文化傳統及相應的知識譜系和當代文學之間有一種很難彌合的斷層。它們所造成的直接後果是,在思維方式上,當代作家更多接受西方文學的精神,譬如孤獨、懷疑、單獨的個人(這些當然很好,但卻缺乏一種根本性的背景),語言上... 在今天,古典文學、文化傳統及相應的知識譜系和當代文學之間有一種很難彌合的斷層。它們所造成的直接後果是,在思維方式上,當代作家更多接受西方文學的精神,譬如孤獨、懷疑、單獨的個人(這些當然很好,但卻缺乏一種根本性的背景),語言上缺失了中國古典話語的現代白話,很難有幽深、雜糅的語言。這也使得我們對世界的想象是單面的。偉大的作家既繼承傳統,又創造傳統。他能使很多詞語、知識重新焕發生機,他能夠啓動、洗刷塵土,並且賦予它現代意義。美籍阿拉伯學者薩義德在《人本主義與民主批評》中提倡'重回語文學'。重回語文學,就是重回人文主義,通過對語言的溯源重新回到歷史生成之初,去尋找言詞背後的'歷史生成',也即尋找傳統,在批判中繼承。我以爲,對於寫作者和文學批評者而言,重回語文學,首先意味著重新把目光投向語言、詞語本身,從對語言的持續關注和追索中發現文學内部所透露出的幽深的時間和空間,從而尋找'傳統'的現代含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傳統的現代性 話語轉化 語文學
下载PDF
论舞蹈审美中的接受秩序——以课程《传统舞蹈的现代性编创》作品汇报为例
3
作者 韩蕊蔓 《艺术评鉴》 2023年第21期13-18,共6页
本文以2011年北京舞蹈学院开设的“新疆班”毕业汇报《传统舞蹈的现代性编创》为研究对象,根据英国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中“秩序感”理论研究方法,围绕“秩序感”的变化与舞蹈审美流变之间的关系,从... 本文以2011年北京舞蹈学院开设的“新疆班”毕业汇报《传统舞蹈的现代性编创》为研究对象,根据英国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中“秩序感”理论研究方法,围绕“秩序感”的变化与舞蹈审美流变之间的关系,从创作的求新、接受的标准以及历史语境中的文化心理三个角度,对舞蹈审美秩序变迁进行阐释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感 审美流变 舞蹈形式 传统舞蹈的现代性编创
下载PDF
默里克诗歌的现代性时间表达
4
作者 马蕾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70-75,共6页
德国19世纪诗人默里克通过对"现在"的别样理解,将回忆置于"现在",在他借助回忆和想象营造出的诗意世界里,他采用写实和意识流等现代风格,用"瞬间"的深度和"咏物"方式,达成了反思和感悟的效果... 德国19世纪诗人默里克通过对"现在"的别样理解,将回忆置于"现在",在他借助回忆和想象营造出的诗意世界里,他采用写实和意识流等现代风格,用"瞬间"的深度和"咏物"方式,达成了反思和感悟的效果。其作品糅合了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这些现代性元素,体现了先于现代派作家的现代性,而他所营造的超越现实的诗意世界为其创作方法和内在精神提供了广阔空间。默里克对时间的独特表达也成为其诗歌的现代性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世界和诗意世界 现在的意义 瞬间 内心化 以物咏今 传统基础上的现代性元素
下载PDF
毛泽东与甘地政治哲学比较:基于现代国家建构的视角
5
作者 孟桢 周骅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6-91,共6页
毛泽东坚持国家至上论,甘地是国家的反对者。两者对现代国家的不同定位与理解,与当时中国共产党与印度国大党面临的历史困境有关,也和各自对民族传统的接受有关。毛泽东、甘地的政治哲学,是对各自民族政治传统的创造性转换。这种转换,... 毛泽东坚持国家至上论,甘地是国家的反对者。两者对现代国家的不同定位与理解,与当时中国共产党与印度国大党面临的历史困境有关,也和各自对民族传统的接受有关。毛泽东、甘地的政治哲学,是对各自民族政治传统的创造性转换。这种转换,强化了对本国中下层民众的政治动员与掌控能力,推进了庶民阶层向公民身份的转变,有利于封建帝国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毛泽东与甘地的国家观,不仅对中印两国现代国家的建立居功甚伟,也对当下中印两国的政治格局与实践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反对者 全能主义国家 政治动员 传统的现代性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