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传统祭祀活动的现代社会功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丽花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105-108,共4页
以传统地域共同体为载体建立起来的日本传统祭祀活动在构建现代型地域共同体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丰富的文化内涵、共同参与、仪式性、非日常性等众多元素构成的祭祀系统在居民社区内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居民对... 以传统地域共同体为载体建立起来的日本传统祭祀活动在构建现代型地域共同体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丰富的文化内涵、共同参与、仪式性、非日常性等众多元素构成的祭祀系统在居民社区内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居民对传统文化的共有、感情和心情的共有,从而在居民与社区、居民与居民之间建立牢固的情感纽带,营造社区共同体氛围。其本质是基于生产关系的传统共同性向观念共同性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传统祭祀活动 共同性 地域共同体 共有
下载PDF
外来文化对老挝和中国广西传统祭祀建筑装饰的影响
2
作者 陶珂 唐胜天 《艺术探索》 2015年第1期100-106,共7页
地处中南半岛的老挝民族与广西地区少数民族有诸多相似之处,两地建筑最初的形式均为极相似的干栏建筑,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建筑装饰风格。老挝建筑文化采取的是"融合"的态度,将外来文化中优秀的成分吸收进... 地处中南半岛的老挝民族与广西地区少数民族有诸多相似之处,两地建筑最初的形式均为极相似的干栏建筑,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建筑装饰风格。老挝建筑文化采取的是"融合"的态度,将外来文化中优秀的成分吸收进本国文化中,消化发展。中国广西对于外来建筑装饰文化的态度是"兼容",保持各自的原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挝 中国广西 外来文化 传统祭祀建筑装饰
下载PDF
传统祭祀空间的恢复与保护——以北京天、地、日、月坛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瑶 刘晓明 王琼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481-485,共5页
以天、地、日、月坛为例,对北京传统祭祀空间进行研究分析,着重归纳总结传统祭祀空间的构成与特点。指出四坛存在问题,针对四坛共同存在问题提出共同保护方法,即恢复朝拜方向及路线的景观空间、强调四坛内涵"数"的原理、还原... 以天、地、日、月坛为例,对北京传统祭祀空间进行研究分析,着重归纳总结传统祭祀空间的构成与特点。指出四坛存在问题,针对四坛共同存在问题提出共同保护方法,即恢复朝拜方向及路线的景观空间、强调四坛内涵"数"的原理、还原代表色彩、恢复四坛使用功能四种方法,并对四坛各自问题分别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法,达到对传统祭祀空间的恢复与保护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坛 传统祭祀空间 保护方法
下载PDF
林则徐与传统祭祀
4
作者 张代春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1-15,共5页
在林则徐的仕宦生涯中,敬天爱民是他始终奉行的处世理念。林则徐谨守官方祭祀礼规和传统习俗,祭祀是林则徐政治生涯及日常政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为百姓祈雨祈晴祭祀城隍神、纠察司隍神、观音菩萨、北方明神及西岳华山之神,为虎门... 在林则徐的仕宦生涯中,敬天爱民是他始终奉行的处世理念。林则徐谨守官方祭祀礼规和传统习俗,祭祀是林则徐政治生涯及日常政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为百姓祈雨祈晴祭祀城隍神、纠察司隍神、观音菩萨、北方明神及西岳华山之神,为虎门硝烟祭祀海神妈祖,为教化民众祭祀各路先贤。作为封建社会的名吏,林则徐更多的是借助祭祀替百姓祈福,为民请命,体现了一个封建政治家心忧天下、情系百姓的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则徐 传统祭祀 敬天爱民
下载PDF
祭祀传统与民族凝聚力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家欣 《贵州文史丛刊》 2001年第3期9-15,共7页
源于原始崇拜心理的祭祀活动在中国古代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它体现着宗教、 伦理与政治三位一体的基本精神,而它的深层文化内蕴则是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孕育出了中华民族 无可比拟的民族凝聚力。
关键词 祭祀传统 宗教性 伦理性 政治性 民族凝聚力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二维动画创作如何融入民俗文化元素——以张掖民间传统祭祀为例
6
作者 彭佳文 《大观(论坛)》 2018年第10期98-99,共2页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由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派生出的新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形式,也被称为数字化新媒体,新媒体时代由此应运而生。在新媒体的发展壮大中,民俗作为我...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由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派生出的新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形式,也被称为数字化新媒体,新媒体时代由此应运而生。在新媒体的发展壮大中,民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凝练着中国人民富裕的精神与物质产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既是需要研究的活的文化,也是亟待摄取的丰富宝库。如何将民俗文化元素融入到二维动画创作中,是每个动画工作者需要深思与不断实践的命题。在张掖民间传统祭祀中,以祭祖、祭神等为例,探讨如何实现这一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民俗 文化 传统祭祀 二维动画
原文传递
“壮族歌圩传统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系列论文 和合共生与彰显人本:民族互动背景下壮族歌圩祭祀的文化变迁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萍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11,共11页
祭祀娱神是壮族歌圩产生的初始动因与主要功能形态,贯穿于歌圩发展的整个过程。歌圩祭祀最初以具有岭南农业民族个性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等为内容形式,在佛教、道教等传入壮族地区后,又形成了巫、道、佛与上述崇... 祭祀娱神是壮族歌圩产生的初始动因与主要功能形态,贯穿于歌圩发展的整个过程。歌圩祭祀最初以具有岭南农业民族个性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等为内容形式,在佛教、道教等传入壮族地区后,又形成了巫、道、佛与上述崇拜糅合的对象特点。与此同时,随着壮族、汉族交流的深入和壮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歌圩娱神功能逐渐式微。“祭”与“食”“乐”相结合的中原庙会习俗模式在壮族歌圩中萌芽和生根,兼顾了人的心理层面与生理层面的双重需求,使人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彰显。歌圩祭祀文化变迁深蕴多重文化内涵和文化心理。反观其演进过程,交流互鉴是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有效路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民族文化自觉意识的多元统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歌圩 祭祀传统 文化变迁 民族关系
下载PDF
网络祭祀发展的SWOT模式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廖建国 范中丽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35-38,64,共5页
祭祀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寻根拜祖的社会仪式。作为传统祭祀方式的延伸,网络祭祀出现于公元2000年。然而经过十一年的发展,这种祭祀方式仍未在公众中得到普及;在学术研究中,网络祭祀也同样缺乏关注。本文借用SWOT模式,分析... 祭祀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寻根拜祖的社会仪式。作为传统祭祀方式的延伸,网络祭祀出现于公元2000年。然而经过十一年的发展,这种祭祀方式仍未在公众中得到普及;在学术研究中,网络祭祀也同样缺乏关注。本文借用SWOT模式,分析网络祭祀的优点、缺陷、发展机会与威胁,多角度探求网络祭祀发展受困的根源,探寻网络祭祀突破发展瓶颈的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祭祀 传统祭祀 仪式传播 SWOT模式
下载PDF
下站遗址——从历史角落走向大众视野
9
作者 陈宇宏 《西部大开发》 2024年第2期130-133,共4页
你曾想过,为什么我们在天坛见到的祭祀如此独特吗?这其实源于秦、汉两个伟大帝国的時祭祀传统。在历史的长河中,祭天文化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潘溪镇下站村,有一处神秘的遗址一上一一下站遗址。这... 你曾想过,为什么我们在天坛见到的祭祀如此独特吗?这其实源于秦、汉两个伟大帝国的時祭祀传统。在历史的长河中,祭天文化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潘溪镇下站村,有一处神秘的遗址一上一一下站遗址。这个遗址不仅是地理上的重要枢纽,更在历史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宝鸡市 祭祀传统 中国古代社会 遗址 陈仓区
下载PDF
《许三观卖血记》中的隐性祭祀仪式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莹 刘靓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8年第7期164-167,共4页
本文以余华的代表作《许三观卖血记》为研究对象,分析隐含在许三观卖血故事背后的类似于祭祀仪式的现象。并且试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入手,对这种潜性祭祀仪式进行文本分析,进而对我国早已有之的祭祀文学传统做一个简要的概括和梳理。
关键词 文化人类学 祭祀仪式 许三观 祭祀文学传统
下载PDF
浅析农耕文化对祭祀传统的影响——以吉林省祭祀传统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德信 李涛 《才智》 2017年第13期210-211,共2页
中国是农业大国、古国,同时祭祀的传统也源远流长,农耕与祭祀相伴发展,祭祀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祭祀为农业生产服务。在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下,祭祀传统逐渐有了一定的规则和模式,并一直传承下来。然而随着时代的发... 中国是农业大国、古国,同时祭祀的传统也源远流长,农耕与祭祀相伴发展,祭祀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祭祀为农业生产服务。在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下,祭祀传统逐渐有了一定的规则和模式,并一直传承下来。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农耕文化逐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本文以吉林省的祭祀传统为例,对这种影响进行浅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化 祭祀传统 影响 消失
原文传递
《九歌》恋情诗的悲剧意蕴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静宇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10年第4期33-36,共4页
屈原的《九歌》它不是民间传统意义的祭歌,也不是楚国王室中供观赏的乐舞,而是诗人在楚国巫鬼文化中的祭神形式和楚王室乐舞的双重影响下,而创作的极具个性化的宗教性的祭歌。《九歌》以神灵因恋情上的失落与屈原在政治上的失意体现了... 屈原的《九歌》它不是民间传统意义的祭歌,也不是楚国王室中供观赏的乐舞,而是诗人在楚国巫鬼文化中的祭神形式和楚王室乐舞的双重影响下,而创作的极具个性化的宗教性的祭歌。《九歌》以神灵因恋情上的失落与屈原在政治上的失意体现了同样的思维步调,这正是诗人忠贞为国竟遭疏离的悲凉情怀的真实写照,以民间的宗教祭祀为题材赋予了《九歌》中恋情诗的悲剧的文化意蕴,以深婉哀怨的抒情格调表达了其隐晦而深刻的政治讽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歌》 恋情诗 祭祀传统 悲剧
下载PDF
古蜀祭祀传统观察
13
作者 周志清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0年第1期219-219,共1页
金沙遗址是成都平原商周时期的都邑性中心聚落,其“梅苑”东北部的堆积有特定边界,出土遗物有着特定的组合和特殊的质料及非生活用品等特质,应是商周时期古蜀人的一处祭祀区。祭祀区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表明,金沙先民的祭祀传统复杂而多样... 金沙遗址是成都平原商周时期的都邑性中心聚落,其“梅苑”东北部的堆积有特定边界,出土遗物有着特定的组合和特殊的质料及非生活用品等特质,应是商周时期古蜀人的一处祭祀区。祭祀区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表明,金沙先民的祭祀传统复杂而多样,祭祀方式与祭祀对象历时性特征显著,凸显出古蜀社会发达的神权体系与超稳定的社会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考古发掘 出土遗物 古蜀 祭祀传统 金沙遗址 成都平原 超稳定
原文传递
也谈三星堆遗址的“祭祀遗存”
14
作者 于孟洲 李潇檬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8-110,共13页
学界围绕三星堆器物坑引发的讨论始终未能统一意见,近期披露的有关三星堆祭祀区的新发现为讨论提供了更多物证。三星堆祭祀区范围内的地层堆积较其他居址区似乎显得更为简单,反映出严格的规划意识,也经历了一定的发展过程。三星堆器物... 学界围绕三星堆器物坑引发的讨论始终未能统一意见,近期披露的有关三星堆祭祀区的新发现为讨论提供了更多物证。三星堆祭祀区范围内的地层堆积较其他居址区似乎显得更为简单,反映出严格的规划意识,也经历了一定的发展过程。三星堆器物坑所在区域似乎较为独立,但应该和周邻的建筑、灰沟等遗存有密切关联。分析仓包包和高骈公社两处地点的器物坑及青关山台地H105的埋藏特点,发现它们与三星堆器物坑有同有异。仓包包和高骈两坑年代早于三星堆器物坑,其部分特点被后者继承下来,而它们之间存在的明显不同之处,是由于年代、规模和目的不同等原因导致的。从宝墩文化至三星堆文化,宗教祭祀特点有了较大改变。三星堆文化存在多样化的祭祀遗存,其祭祀传统是宝墩文化以来文化与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遗址 器物坑 祭祀遗存 祭祀传统
原文传递
长白山区的木把歌舞
15
作者 毕凤岐 宋歌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9-20,共2页
长白山区的木把歌舞毕凤岐宋歌一、木把节的由来与传说木把,即长白山区伐木工人的旧称。木把节是木把们特有的民俗节目,整个活动融祭祀和娱乐为一体。关于木把节的由来,不乏文献可考。《抚松县志》载:“三月十六日,系老把头之生日... 长白山区的木把歌舞毕凤岐宋歌一、木把节的由来与传说木把,即长白山区伐木工人的旧称。木把节是木把们特有的民俗节目,整个活动融祭祀和娱乐为一体。关于木把节的由来,不乏文献可考。《抚松县志》载:“三月十六日,系老把头之生日,老把头不详何许人,相传系放山者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区 努尔哈赤 人参 民间歌舞 双重功能 祭祀传统 生产劳动 祭祀程序 生存愿望 人文景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