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翻译观和认知翻译观的对比分析——以贾德翻译作品为例
1
作者 刘庚玉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22期182-183,共2页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只有当不同的文化在碰撞与融合时,我们才能更加清晰地比较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传统翻译观的生长阶段是从汉末时期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传统翻译观念在语言学的领...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只有当不同的文化在碰撞与融合时,我们才能更加清晰地比较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传统翻译观的生长阶段是从汉末时期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传统翻译观念在语言学的领域涉足较少,翻译观念的重心更加倾向于对文学、符号学以及双语研究。而认知翻译观的出现时间则较晚一些。本文通过对贾德的作品翻译分析,比较中国传统翻译观与认识翻译观的异同,进而探讨译者如何重构原作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翻译观 认知翻译 对比分析 贾德作品
下载PDF
中国传统翻译观点和术语的来源与内涵
2
作者 吴昊 《海外英语》 2021年第15期212-213,共2页
中国翻译学科的发展既需要吸收西方翻译理论的精髓,也要保留本真,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该文立足翻译话语系统的建立,梳理了中国翻译发展几个主要阶段有代表性的翻译观点,探究了其术语的来源与内涵,得出中国传统翻译观点和术语来源... 中国翻译学科的发展既需要吸收西方翻译理论的精髓,也要保留本真,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该文立足翻译话语系统的建立,梳理了中国翻译发展几个主要阶段有代表性的翻译观点,探究了其术语的来源与内涵,得出中国传统翻译观点和术语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文艺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翻译观 术语 来源 内涵
下载PDF
从佛经翻译看中国的传统翻译观及其启示
3
作者 杨翠翠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25-28,共4页
分析了中国在佛经翻译中所采取的策略,从而揭示中国佛经翻译传统并非像勒弗维尔所说的那样"中国译者更倾向于归化原文",而是经历了直译、意译、直译与意译的有机结合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古代传统翻译观及其对今天... 分析了中国在佛经翻译中所采取的策略,从而揭示中国佛经翻译传统并非像勒弗维尔所说的那样"中国译者更倾向于归化原文",而是经历了直译、意译、直译与意译的有机结合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古代传统翻译观及其对今天翻译研究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翻译 传统翻译 启示
下载PDF
从汉英音韵对比看中国传统翻译标准观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健平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3-68,共6页
本文运用汉英音韵对比的研究成果对中国传统翻译标准观进行了评价 ,并对风格的可译与不可译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区分了“不可译”与“风格不可译”两个概念 ,指出翻译是可行的 ,但风格不可译。“信达雅”由于不要求译文在语言形式和神... 本文运用汉英音韵对比的研究成果对中国传统翻译标准观进行了评价 ,并对风格的可译与不可译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区分了“不可译”与“风格不可译”两个概念 ,指出翻译是可行的 ,但风格不可译。“信达雅”由于不要求译文在语言形式和神韵上切合原文而显得更加现实。“信达雅”的实质就是 :用能够使译入语读者产生美感的语言形式充分表达原文内容 ,它要求译文应该在忠实原作内容的基础上 ,重形式而不重形似 ,重神韵而不重神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音韵对比 中国传统翻译标准 风格不可译 信达雅
下载PDF
解构主义:颠覆式的翻译观 被引量:1
5
作者 魏琳 《长治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69-70,共2页
解构主义通过对翻译忠实原则的否定以及对译者和译作地位的重新定位,对传统翻译观进行了彻底的颠覆。但解构只是手段,解构的最终目的还是要重新建构新的体系。
关键词 解构主义 忠实原则 颠覆 传统翻译观
下载PDF
女性主义翻译观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6
作者 周正润 沈海英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8年第5期15-17,共3页
20世纪中后期,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现代翻译研究出现了第二次转向——文化转向。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女性主义翻译观。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翻译观视角探讨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主体... 20世纪中后期,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现代翻译研究出现了第二次转向——文化转向。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女性主义翻译观。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翻译观视角探讨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主体性的密切关系。文章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传统的翻译观,分别从"忠实观"的坚持和译者的"非在场性"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二部分阐述了女性主义翻译观与译者主体性之间的密切关系;第三部分论证指出女性主义翻译观有助于提高译者的地位,能够在翻译实践活动中彰显译者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翻译“忠实” 女性主义翻译 译者主体性
下载PDF
浅论文学翻译中译者地位的变迁 被引量:2
7
作者 谈清妍 《咸宁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88-90,共3页
翻译忠实标准是传统翻译观念的核心,多年来在翻译界占据重要地位。在此观念中,译者的身份被定位为"仆人"。现代翻译研究逐渐从传统翻译注重原则和技巧的研究转向把翻译视为文化现象的研究,人们开始注重翻译过程中最积极的因... 翻译忠实标准是传统翻译观念的核心,多年来在翻译界占据重要地位。在此观念中,译者的身份被定位为"仆人"。现代翻译研究逐渐从传统翻译注重原则和技巧的研究转向把翻译视为文化现象的研究,人们开始注重翻译过程中最积极的因素——译者的地位,译者的主体性得以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翻译观 翻译忠实标准 译者主体地位
下载PDF
“美人”该何去何从?——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叛逆忠实观
8
作者 曾胜蓝 何大顺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3年第7期21-23,共3页
翻译的女性气质由来已久,被隐喻为"不忠的美人"更是经典。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开始登上舞台,它的出现对传统翻译观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回顾女性主义译论来试图重新审视传统上... 翻译的女性气质由来已久,被隐喻为"不忠的美人"更是经典。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开始登上舞台,它的出现对传统翻译观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回顾女性主义译论来试图重新审视传统上的忠实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传统翻译观 挑战
下载PDF
文化误译与译者主体性——兼评小说《浮躁》英译本 被引量:4
9
作者 刘霁 班荣学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51-53,58,共4页
在原语中心论的影响下,追求完全与原文“对等”的译本的极端客观主义思想长期占据翻译理论话语的中心位置。因此,误译常常被一概斥为“劣译”,成为译者受到责难的原因。随着国内翻译研究范式的逐渐转变,译者主体性成为译界研究的焦点之... 在原语中心论的影响下,追求完全与原文“对等”的译本的极端客观主义思想长期占据翻译理论话语的中心位置。因此,误译常常被一概斥为“劣译”,成为译者受到责难的原因。随着国内翻译研究范式的逐渐转变,译者主体性成为译界研究的焦点之一。误译,特别是译者有意的翻译策略导致的反映文化因素的误译也具有了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对乡土小说《浮躁》英译本中出现的部分文化误译的分析,探讨了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以及翻译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翻译观 文化误译 译者主体性 翻译本质
下载PDF
论译者的主体性
10
作者 高秀英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8期120-120,共1页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也是民族文化建构的重要参与者,然而翻译主体在中国文化多元系统中长期遭到了遮蔽,出现了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现象。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主体研究得到应有的重视,并逐渐走向深入。针对我国翻译主体研究的现状...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也是民族文化建构的重要参与者,然而翻译主体在中国文化多元系统中长期遭到了遮蔽,出现了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现象。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主体研究得到应有的重视,并逐渐走向深入。针对我国翻译主体研究的现状,本文提出了译者主体性研究的问题,并从翻译过程中作探析,以期待拓展和深入翻译主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主体 译者主体性 传统翻译观 主体间性
下载PDF
从目的论理论角度看译者的隐身与现身
11
作者 毛燕丽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342 344-,344,共2页
传统翻译观认为译者作为原文信息的传递者固然应该隐于文本后不露痕迹忠实的传达原文信息,但是在翻译实践告诉我们译者作为有思想的生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人其翻译行为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忠实,因此就出现了译者的现身问题。那么译者的... 传统翻译观认为译者作为原文信息的传递者固然应该隐于文本后不露痕迹忠实的传达原文信息,但是在翻译实践告诉我们译者作为有思想的生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人其翻译行为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忠实,因此就出现了译者的现身问题。那么译者的现身是否是可以的,是否有助于翻译目的的实现。本文以翻译"目的论"理论作为支撑,将通过对中西方传统翻译观的回顾并结合相关的实践中的成功的翻译例证论述译者现身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传统翻译观 隐身 现身
下载PDF
解构主义翻译观下的食品品牌翻译
12
作者 黄嫣 《翻译论坛》 2016年第3期61-67,共7页
食品品牌翻译具有其独特性,既是从一种语言到另外一种语言的转换,也是文化的传递;要求在传达原文意义的同时还要考虑译入语国家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传统翻译理论所要求的'对等'原则显然不能适用于食品品牌的翻译;解构主义翻译观... 食品品牌翻译具有其独特性,既是从一种语言到另外一种语言的转换,也是文化的传递;要求在传达原文意义的同时还要考虑译入语国家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传统翻译理论所要求的'对等'原则显然不能适用于食品品牌的翻译;解构主义翻译观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翻译观念对于翻译标准的界定,提出科学的翻译标准具有三个特征:多元性、动态性和模糊性。本文以解构主义理论的翻译观为视角,通过分析国内外食品品牌的译名,探究解构主义翻译观中多元性、动态性以及模糊性这三个翻译标准在食品品牌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品牌翻译 传统翻译观 解构主义翻译 多元性 动态性 模糊性
原文传递
论译者的主体性
13
作者 董晓华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8年第7期12-14,共3页
一直以来人们思想观念中对于翻译过程的理解直接决定了译者的主体性始终得不到体现。翻译并没有真正被人们视为文学创作的过程,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被理解为一种语言的转化,译者的主体性在这种理解下被很大程度地遮蔽了。本文将从文学作品... 一直以来人们思想观念中对于翻译过程的理解直接决定了译者的主体性始终得不到体现。翻译并没有真正被人们视为文学创作的过程,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被理解为一种语言的转化,译者的主体性在这种理解下被很大程度地遮蔽了。本文将从文学作品的翻译出发来具体谈论译者的主体性。首先分析译者文化地位边缘化的原因,然后探讨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及其表现,最后进一步谈谈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传统翻译观 文化因素
下载PDF
为翻译术语正名 被引量:24
14
作者 林克难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6,共3页
本文分析了中国翻泽界陷入相对沉寂期的一个重要原因,认为要结束沉寂,必须引进国外的翻译新论,特别是要正确理解与翻译国外译论中的重要术语。
关键词 沉寂期 国外翻译理论 关键术语 传统翻译观
原文传递
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 被引量:1430
15
作者 查明建 田雨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6,共6页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也是民族文化建构的重要参与者,然而翻译主体在中国文化多元系统中长期遭到了遮蔽,出现了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现象。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主体研究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逐渐走向深入。针对我国目前翻译主...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也是民族文化建构的重要参与者,然而翻译主体在中国文化多元系统中长期遭到了遮蔽,出现了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现象。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主体研究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逐渐走向深入。针对我国目前翻译主体研究的现状,本文提出了译者主体性研究的问题,并从翻译过程、译者的译入语文化意识和读者意识、译作与原作和译入语文学的互文关系、译者与原作者和读者的主体间性关系四个方面,分析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及其表现,以期拓展和深化翻译主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主体 译者主体性 传统翻译观 主体间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