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传统词学的现代化进程 被引量:6
1
作者 朱惠国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3期28-34,共7页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近百年,词的创作呈现出一种超稳定状态,但词学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的社会思潮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传统词学蜕变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也是其主要推力;王国维...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近百年,词的创作呈现出一种超稳定状态,但词学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的社会思潮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传统词学蜕变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也是其主要推力;王国维、梁启超、胡适是转换过程中的三个突出点。龙榆生、夏承焘、唐圭璋等既有深厚的传统词学功底,又不乏现代思想意识,中国现代词学最终在他们手中得以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词学 现代 转换 现代化进程
下载PDF
传统词学本色论的推进及集成 被引量:2
2
作者 施议对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18,共5页
一部中国词学史,自唐、宋而至于清,亦即至于清季四大家,应当划上一个句号。而词学至清之所谓复兴,其主要标志是传统词学本色论的推进及集成。这是中国词学史上三大理论创造之一。其发生、发展有三个小阶段,由奠基,到充实、发展,到集大成... 一部中国词学史,自唐、宋而至于清,亦即至于清季四大家,应当划上一个句号。而词学至清之所谓复兴,其主要标志是传统词学本色论的推进及集成。这是中国词学史上三大理论创造之一。其发生、发展有三个小阶段,由奠基,到充实、发展,到集大成,后两个小阶段,皆于清代完成。其后,现代词学境界说以及新变词体结构论,也是在这一基础上建造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词学 本色论 奠基阶段 充实 发展阶段 集成阶段
下载PDF
民国以来传统词学视野中的尊体之论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建次 杨凤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7期5-10,2+94,共6页
民国以来传统词学视野中的尊体之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从诗词同源或同旨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二是从创作实践之难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三是从有补于诗歌艺术表现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上述几个维面所形成的论说线索,从主体上继续展开了古典... 民国以来传统词学视野中的尊体之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从诗词同源或同旨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二是从创作实践之难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三是从有补于诗歌艺术表现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上述几个维面所形成的论说线索,从主体上继续展开了古典词学对词之体制的推尚,标示出传统词学尊体之论走过一条不断拓展、充实、深化与完善的道路,甚富于历史观照价值与社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以来 传统词学 尊体之论 维面展开 线索承衍
下载PDF
中国传统词学批评中尊体论的承衍
4
作者 胡建次 李国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9-103,共5页
我国传统词学批评中尊体论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从创作实践之难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二是从诗词同源或同旨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三是从有补于诗歌情感表现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上述几条线索,从主体层面上展开了对词之体制的推尚,将传... 我国传统词学批评中尊体论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从创作实践之难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二是从诗词同源或同旨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三是从有补于诗歌情感表现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上述几条线索,从主体层面上展开了对词之体制的推尚,将传统词学批评中尊体论的基本面目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词学 批评视野 尊体论 维面展开 线索承衍
下载PDF
中国传统词学中词曲之辨的承衍
5
作者 胡建次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9-173,共5页
我国传统词学中词曲之辨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偏于辨分词曲体性之异论的承衍,二是偏于辨说词曲体性之通论的承衍。它们在论说向度上形成交集,相互对立而相互融通,从不同视点上展开、充实与深化、完善了词作体性之论,为全面深... 我国传统词学中词曲之辨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偏于辨分词曲体性之异论的承衍,二是偏于辨说词曲体性之通论的承衍。它们在论说向度上形成交集,相互对立而相互融通,从不同视点上展开、充实与深化、完善了词作体性之论,为全面深入地认识与把握词体之性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词学 曲之辨 线索承衍 辨异论 辨通论
下载PDF
中国传统词学视野中的“明词”之论
6
作者 胡建次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4-99,共6页
我国传统词学视野中的"明词"之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明词总体性否定的判评,二是对明词衰亡的多元分析探讨,三是对词亡于明的消解与纠偏之论。其中,在第二个维面,人们主要从词曲相混、自度曲律、委靡软俗、意格不高等... 我国传统词学视野中的"明词"之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明词总体性否定的判评,二是对明词衰亡的多元分析探讨,三是对词亡于明的消解与纠偏之论。其中,在第二个维面,人们主要从词曲相混、自度曲律、委靡软俗、意格不高等方面对明词之弊予以论说;在第三个维面,况周颐、赵尊岳从较为辩证的角度论说明词不足与值得肯定之处,显示出超越于时代的卓越识见。传统词学对"明词"的批评,从一个独特视点展开与深化了对古典词史演变发展的认识,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词学 “明”之论 总体性否定 缘由探究 消解与纠偏
下载PDF
一部材料翔实、知变求通的力作——评《中国传统词学重要命题与批评体式承衍研究》
7
作者 杨建武 《老区建设》 2016年第18期63-64,共2页
《中国传统词学重要命题与批评体式承衍研究》一书,在三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特征:一是文献运用之翔实,二是线索勾画之清晰,三是系统阐说之开放。它架构起一个具有重大价值的词学理论批评承衍系统,是传统词学研究领域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
关键词 传统词学 承衍研究 材料翔实 线索清晰 系统开放
下载PDF
唐圭璋先生对传统词学批评方法的继承与发扬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水云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9-27,共9页
唐圭璋不但在词学文献学建设上贡献巨大,而且在词学批评上也颇具特色,即从传记批评、词林纪事、选本笺注等方面,从知人论世、回归现场、阐释意义等角度,建构了以“人”“事”“文”为结构体系的词学批评模式,这些都是对自宋代以来词学... 唐圭璋不但在词学文献学建设上贡献巨大,而且在词学批评上也颇具特色,即从传记批评、词林纪事、选本笺注等方面,从知人论世、回归现场、阐释意义等角度,建构了以“人”“事”“文”为结构体系的词学批评模式,这些都是对自宋代以来词学批评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圭璋 传统 现代 传记批评 林纪事
下载PDF
中国传统词学影响下的王国维词和词话
9
作者 杨军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11期62-63,共2页
《人间词话》虽然是运用西方文艺观、西方美学阐述中国词学,使中国传统词学开始蜕变,呈现新变的特点,但并不意味王国维的词学研究是对传统词学的终结,而是延续、发展。王国维的词有浓厚的哲理味,时时流露出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但在题材... 《人间词话》虽然是运用西方文艺观、西方美学阐述中国词学,使中国传统词学开始蜕变,呈现新变的特点,但并不意味王国维的词学研究是对传统词学的终结,而是延续、发展。王国维的词有浓厚的哲理味,时时流露出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但在题材、艺术手法上也深受中国传统诗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话》 中国传统词学 中国传统 借鉴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中国传统词学古今演变研究述论
10
作者 胡建次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7-123,共7页
21世纪以来,中国传统词学古今演变研究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对传统词史演变的综合考察,二是对传统词体演变的辨析,三是对传统词作艺术风格演变的观照,四是对传统词学流派演变的论说,五是对传统词学理论批评演变的探讨。上述几个维面内... 21世纪以来,中国传统词学古今演变研究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对传统词史演变的综合考察,二是对传统词体演变的辨析,三是对传统词作艺术风格演变的观照,四是对传统词学流派演变的论说,五是对传统词学理论批评演变的探讨。上述几个维面内容,多方位显示出传统词学古今演变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将我国传统词学研究有力地往前予以了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传统词学 古今演变 研究维面 成就述论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中国传统词学评点研究述论
11
作者 金凤 胡建次 《老区建设》 2019年第24期85-90,共6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传统词学评点研究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对传统词学评点的整体性观照及对具体词人词作与词选评点的研究等领域,它们从不同地块有力地呈示出了传统词学评点研究的整体推进与学术贡献。
关键词 新世纪 传统词学 评点研究 术成就 述论
下载PDF
潘承谋词学研究——兼论吴中传统词学的终结
12
作者 周荣 《今古文创》 2020年第5期33-35,共3页
潘承谋系清末民初吴中著名词人。作为世擅倚声的潘氏家族后人,他秉守家学,其词作既包含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亦可见出家族词学渊源的传承。从地域文学来看,潘承谋赓续吴中词学传统,其词学观念与创作实践均受到以戈载为首的吴中词派之影... 潘承谋系清末民初吴中著名词人。作为世擅倚声的潘氏家族后人,他秉守家学,其词作既包含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亦可见出家族词学渊源的传承。从地域文学来看,潘承谋赓续吴中词学传统,其词学观念与创作实践均受到以戈载为首的吴中词派之影响。在词学活动方面,他与众多吴地词人结社酬唱,以遗民身份组织并参与“六一词社”。潘承谋的多重身份都显示着他所具有的“传统性”,颇能代表吴中传统词学的“最后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承谋 传统词学 潘氏家族 地域 六一
下载PDF
民国以降传统词学对词作体性的辨析
13
作者 胡建次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8-142,共5页
民国以降传统词学对词作体性的辨析,在承衍前人对词之体性大量论说的基础上,较为集中地从艺术体制与内在质性、创作旨向与艺术功能、音调变化与审美表现、面貌呈现与风格特征角度进一步予以了展开。其辨析维面虽有所收拢,但仍然从主体... 民国以降传统词学对词作体性的辨析,在承衍前人对词之体性大量论说的基础上,较为集中地从艺术体制与内在质性、创作旨向与艺术功能、音调变化与审美表现、面貌呈现与风格特征角度进一步予以了展开。其辨析维面虽有所收拢,但仍然从主体上继续充实、深化与完善了古典词学中的词作体性论,为全面深入地把握词体之性进一步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它从一个视点显示出民国词学所达到的思维认识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以降 传统词学 体性 承衍
原文传递
浙江词学传统与现代文化建设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惠国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1-128,160,共9页
词的创作在浙江一直十分兴盛。宋以来,浙江词人在全国占有非常高的比例,取得的成就也十分突出,逐渐形成良好的词学传统。浙江词学传统形成的原因有多种,但从大的方面分析,主要有三条:其一,杭州为南宋都城,汇聚了一批文化精英,这从作者... 词的创作在浙江一直十分兴盛。宋以来,浙江词人在全国占有非常高的比例,取得的成就也十分突出,逐渐形成良好的词学传统。浙江词学传统形成的原因有多种,但从大的方面分析,主要有三条:其一,杭州为南宋都城,汇聚了一批文化精英,这从作者层面为浙江词的创作繁荣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其二,浙江的地理位置、经济情况和人文环境均有利于词的创作,这为浙江词学传统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其三,浙江词人普遍追求词艺,推崇风雅,与词的美学本质最为契合。浙江词学传统是浙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浙江词学传统的研究,发掘其现代文化价值,将其融入到浙江现代文化的建设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传统 文化建设
下载PDF
“一编珠玉存文献”——沈祖棻的“词史”创作与词学传统
15
作者 黄阿莎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106,共6页
沈祖棻创作了大量与历史现实题材有关的词作,且多用比兴寄托的手法。这一风格鲜明的创作特色既与她早年接受的词学教育有关,也与晚清以来的词学传统有关。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沈祖棻亦有所超越,创作出大量独具特色的"词史"作品... 沈祖棻创作了大量与历史现实题材有关的词作,且多用比兴寄托的手法。这一风格鲜明的创作特色既与她早年接受的词学教育有关,也与晚清以来的词学传统有关。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沈祖棻亦有所超越,创作出大量独具特色的"词史"作品。关于这一点的深入讨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其词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祖棻 晚清传统
下载PDF
叶嘉莹以西方现代文学理论反观中国传统词论研究述评
16
作者 石可晗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7年第4期13-16,共4页
叶嘉莹先生是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批评、研究都颇有建树。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开放,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所从事的活动也越来越需要有世界性的宏观的信息和眼光。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中,部分青年... 叶嘉莹先生是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批评、研究都颇有建树。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开放,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所从事的活动也越来越需要有世界性的宏观的信息和眼光。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中,部分青年日益热衷于求新,而对本国传统很是冷漠。面对这种情况,叶先生没有固步自封,哀叹传统的逝去,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新的挑战,一个古典诗词新生的转机。叶先生将古典诗词的传统放到世界文化的大坐标中去寻找一个正确的位置,将中国传统文化放到世界文化中去比较和衡量,希望通过西方理论的观照,对中国传统词学与词论做出一种创造性的宏观的反思,以此来促进中国古典诗词的现代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传统词学 西方理论
下载PDF
晚清民国词人集社与词学传统——论京津词坛的形态、功能及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燕 《中国韵文学刊》 2013年第3期84-89,97,共7页
近年来,晚清民国的词社活动开始得到一些研究者的关注,但对北方词坛的研究则相对较为沉寂。晚清民国的京津词坛,并未受"学人之词"的朱氏宗风所笼罩,比之南方词坛的关注词艺,北方词坛更关注时代、社会与性灵在词创作上的反映,... 近年来,晚清民国的词社活动开始得到一些研究者的关注,但对北方词坛的研究则相对较为沉寂。晚清民国的京津词坛,并未受"学人之词"的朱氏宗风所笼罩,比之南方词坛的关注词艺,北方词坛更关注时代、社会与性灵在词创作上的反映,并在文化形态、词人群体、社集性质上都表现出独特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国 京津 社集 传统
下载PDF
民国新编郡邑词征及其词学批评价值
18
作者 蒋昕宇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01-108,共8页
中国古代的词学流派多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编纂郡邑词征是词学流派扩大影响力、建构地方词学传统的重要方式。民国时期社会变动剧烈、传统文学观念备受冲击,当时新编出版的郡邑词征多是传统文人为保存文化而付出艰辛努力的结晶。民国... 中国古代的词学流派多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编纂郡邑词征是词学流派扩大影响力、建构地方词学传统的重要方式。民国时期社会变动剧烈、传统文学观念备受冲击,当时新编出版的郡邑词征多是传统文人为保存文化而付出艰辛努力的结晶。民国郡邑词征从展示地方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及其对地域词创作产生的积极影响,广泛搜求地方词学资源以丰富地方词史的发展脉络,继承并发扬传统词学主张,反驳前人对当地词学的偏见并挖掘新生质素等方式为地方词学争取社会关注和认同。民国郡邑词征是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文献资源,其中呈现出的编纂经验和词学批评方式也值得研究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郡邑 地方传统
下载PDF
金代大定、明昌词新质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梅仙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3期123-125,共3页
金初“吴蔡体”开金百年词运,大定、明昌词坛正是沿着金初词坛的风格走向成长和繁荣起来的。金词在大定、明昌间融入北方地理文化的质素,因词传统的渊源和时代风气造就了雄健、旷逸、自然清新的多重风格,与之相适应的是词体表现形式的... 金初“吴蔡体”开金百年词运,大定、明昌词坛正是沿着金初词坛的风格走向成长和繁荣起来的。金词在大定、明昌间融入北方地理文化的质素,因词传统的渊源和时代风气造就了雄健、旷逸、自然清新的多重风格,与之相适应的是词体表现形式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定、明昌 传统词学观的背离 随意性
下载PDF
论王国维词的艺术渊源
20
作者 兰回回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8年第9期41-44,共4页
艺术渊源是影响文学家创作风格的重要因素,王国维词的艺术渊源包含多个方面。传统词论对王国维的影响不仅至深至切,而且颇为复杂。静安词整体的艺术风格属于婉约一派,既有晚唐雅致精巧的潇洒文风,也有宋代天纵其才的风流笔调,王国维不... 艺术渊源是影响文学家创作风格的重要因素,王国维词的艺术渊源包含多个方面。传统词论对王国维的影响不仅至深至切,而且颇为复杂。静安词整体的艺术风格属于婉约一派,既有晚唐雅致精巧的潇洒文风,也有宋代天纵其才的风流笔调,王国维不仅集二者之大成,更有着出乎其外的超越。"哲理"是静安词思想内容的一大关键,其中不仅渗透着中国古典伤春悲秋的生命化哲理观,更多有西方哲学思维的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静安 艺术渊源 传统词学 境界论 西方哲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