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中国传统译学之易学影响发微 被引量:5
1
作者 魏建刚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0-74,96,共6页
本文旨在探索《周易》对中国传统译学的影响。文章结合《周易》对中国传统美学、文论等方面的巨大贡献,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周易》对中国传统译论在五个方面的影响,阐明了作为中国传统美学、文论分支的中国译学,同样深受《周易》的浸染... 本文旨在探索《周易》对中国传统译学的影响。文章结合《周易》对中国传统美学、文论等方面的巨大贡献,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周易》对中国传统译论在五个方面的影响,阐明了作为中国传统美学、文论分支的中国译学,同样深受《周易》的浸染,从而使得其无论是在思维方式、命题表述、还是在忠实观等方面均表现出与西方译论大异其趣的特点。本文论证了易学对译学的影响,为当今译学研究开辟了《周易》这一全新学术资源,并呼吁译界重视对此的整理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中国传统译学 忠实 直觉思维 文质
原文传递
面向中国传统译学话语构建的术语重塑——文质论话语转型实践与反思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润泽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1-128,F0003,共9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译学话语构建实践日趋活跃,历经了文献资源梳理、理论阐释与现代化转型等发展阶段,从话语构建实践走向方法论自觉已是必然趋势。本文从译学文质论的话语转型实践出发,借助传统译论话语素材及可视化工具Prot...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译学话语构建实践日趋活跃,历经了文献资源梳理、理论阐释与现代化转型等发展阶段,从话语构建实践走向方法论自觉已是必然趋势。本文从译学文质论的话语转型实践出发,借助传统译论话语素材及可视化工具Protégé,旨在探讨中国传统译学话语当代构建的术语路径。中国传统译论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形态,而传统译学术语作为构成传统译学知识的基本单元,也是传统译学话语构建的关键切入点。本文认为,中国传统译学术语是典型的厚概念,其背后的知识内涵与理论思维亟待深度挖掘。在概念史与概念体系向度上对核心传统译学术语进行知识重塑是中国传统译学话语当代构建的必需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译学术语 话语构建 术语重塑
原文传递
佛经翻译理论与佛教中国化早期佛典汉译“厥中”论探究
3
作者 王美岭 王文峰 《青海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146,共6页
东晋高僧慧远是中国早期佛经中国化翻译的重要组织者。其调和了佛经翻译家道安的“案本而传”论与鸠摩罗什的“文派”主张,提出佛经汉译的“厥中”论,对当时佛教中国化及后世佛经汉译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借助佛典及其他相关文献... 东晋高僧慧远是中国早期佛经中国化翻译的重要组织者。其调和了佛经翻译家道安的“案本而传”论与鸠摩罗什的“文派”主张,提出佛经汉译的“厥中”论,对当时佛教中国化及后世佛经汉译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借助佛典及其他相关文献,梳理中国早期佛经翻译中国化思想,着重将慧远的“厥中”论与道安、鸠摩罗什的翻译思想以及同一时期西方翻译家哲罗姆的翻译思想进行比较。“厥中”论体现出的“文质”观是对之前佛教中国化翻译思想的突破与超越。“厥中”论与哲罗姆的翻译思想存在相似性及不同之处,但“厥中”论的理论格局更高,对直译与意译的把握更加灵活。基于此,当代中国译学理论建构应坚定文化自信,挖掘传统译论价值,提升中国传统译学在国际译学界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中国化 文质之争 厥中论 传统译学
下载PDF
解构主义翻译观对中西传统译理的补益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颜伟 韩瑜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162-166,共5页
作为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全新翻译理念,解构主义的颠覆式翻译观对中西传统译理形成了一种有益的补充;它以多元性、开放性和延异性的立场克服了传统译学中二元对立、权威至上等主张的局限性,弥补了传统译学盲目追求"忠实"于原文... 作为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全新翻译理念,解构主义的颠覆式翻译观对中西传统译理形成了一种有益的补充;它以多元性、开放性和延异性的立场克服了传统译学中二元对立、权威至上等主张的局限性,弥补了传统译学盲目追求"忠实"于原文和机械坚守源语文本字面意义的短板,也解决了传统译学由于过度强调原文与作者的主体性而造成译文与原文、译者与作者地位严重失衡的译事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主义翻 颠覆式 传统译学思想 局限性 补益
下载PDF
中西方译学理论对比浅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雅宁 张思洁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S1期115-117,121,共4页
由于文化千差万别,中西方分别形成其特有的翻译理论指导实践。本文针对中国传统译学理论与西方当代译论的特点进行归纳阐述,对比中西译学理论差异,探讨中国传统译学理论继承与发展问题。
关键词 中国传统译学理论 西方当代理论 理论的特点 理论差异
下载PDF
揭开“纯语言”的神学面纱——重读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 被引量:19
6
作者 曹明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86,共8页
在《译者的任务》一文中,本雅明对完成翻译任务的论述交织着科学和神学两种不同的视角。科学的视角是:译者必须有能力把源语中的象征变成被象征,然后用目标语把被象征还原为象征。神学的视角是:译者必须有能力从源语进入"纯语言&qu... 在《译者的任务》一文中,本雅明对完成翻译任务的论述交织着科学和神学两种不同的视角。科学的视角是:译者必须有能力把源语中的象征变成被象征,然后用目标语把被象征还原为象征。神学的视角是:译者必须有能力从源语进入"纯语言"的境界,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去释放被另一种语言的咒符困住的"纯语言",从而让"纯语言"通过译作折射出原作。由于中西文化裂差,他的神学表述令许多中国学者感到神秘而晦涩,然而其科学表述使我们有可能揭开罩在"纯语言"上的那层神学面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者的任务 象征 被象征 纯语言 巴别塔 西方传统
下载PDF
当代中国翻译学的建构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瑜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103-105,共3页
当今时代是异质文化频繁交流的时代,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与沟通的桥梁,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学科建设就显得更为迫切。本文对世界译学的发展趋势和我国译学研究的走向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研究 中国传统译学 西方 全球化
下载PDF
吴宓“翻译术”课程教学初探 被引量:4
8
作者 傅宏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8-126,共9页
吴宓的"翻译术"课程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翻译学课程。文章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创设始末、课程传播情况以及它与清华译学传统之间的关系等三方面进行考察,指出由"翻译术"和"译诗"共同组成... 吴宓的"翻译术"课程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翻译学课程。文章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创设始末、课程传播情况以及它与清华译学传统之间的关系等三方面进行考察,指出由"翻译术"和"译诗"共同组成的清华外文系翻译学课程体系在近20年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深化了清华的译学传统,而且是中国翻译学学科成立成熟的标志之一。此外,我们还能发现:产生于梁启超所谓"第二度之翻译时期"的"翻译术"课程,以其鲜明的学科意识、完善的教学方法、持之以恒的教学实践以及丰硕扎实的教育成果,使之成为翻译学这门新兴学科的经典课程,同时也开创了中国现代外语教学的新纪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 “翻术”课程 创办始末 清华传统
下载PDF
由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引发的哲学思考
9
作者 孙青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00-102,共3页
传统译论以"忠实为本",解构主义对传统译论具有颠覆作用。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出炉,正是事物存在的本质属性和人类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的反映。我们应以辩证唯物主义看待译学理论,促进其向平衡、和谐的方向的发展。
关键词 理论 传统译学思想 解构主义 思想
下载PDF
从边缘到中心——对译者地位的思考 被引量:6
10
作者 龙佳红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30-633,共4页
传统译学视原文和原作者为绝对权威,从而使译者处于译学研究的边缘地位。当代翻译理论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切入研究译者的地位,从而提高了译者以及翻译学科的地位。阐释学、翻译研究学派、女权主义、解构主义等当代主要翻译理论都宣称译... 传统译学视原文和原作者为绝对权威,从而使译者处于译学研究的边缘地位。当代翻译理论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切入研究译者的地位,从而提高了译者以及翻译学科的地位。阐释学、翻译研究学派、女权主义、解构主义等当代主要翻译理论都宣称译者的地位不低于作者,译文并非是附属于原文的派生物。译者是翻译活动中最为关键的主体,是原文的读者、解释者和译文的创造者,是构建译入语文化的重要力量。在翻译实践中,译者既要尊重原文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才能履行跨语际、跨文化交际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者的地位 作者 传统译学 当代翻理论 边缘 中心
下载PDF
翻译:一种中介性的存在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文坤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46,共6页
需要"翻译"的"存在物",是一种需要"中介"的存在物,是一种靠"中介"才能获得理解和生命的"存在物"。有中介就有"间性",就有异质。无中介的在场、在家感,是一种不需要语词和... 需要"翻译"的"存在物",是一种需要"中介"的存在物,是一种靠"中介"才能获得理解和生命的"存在物"。有中介就有"间性",就有异质。无中介的在场、在家感,是一种不需要语词和中介的直接在场,由此而产生的效果也就是译者直接在"原文之家",但它不属于翻译,不是翻译所应然。因此,原文对译者具有非在场性,而译语世界却构成了译者经验性和事件性的直接在场,正是这种直接在场性使翻译成为可能,也正是后者使"地道"的译文或"地道"的原文成为幻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传统译学 变异性 地道
下载PDF
“2008全国翻译理论研究高层论坛”会议通知
12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理论 传统译学 高层论坛 会议通知
下载PDF
让传统走进现代——评张佩瑶《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译学研究新途径》 被引量:6
13
作者 蓝红军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60,共4页
就中国译学研究而言,传统与现代之间不仅有时空维度的差异,更有民族心理的断裂,如何让传统走进现代是一个重要的论题。张佩瑶的新著《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译学研究新途径》以民族融合的视角运用西方翻译研究理论和方法探讨中国传统... 就中国译学研究而言,传统与现代之间不仅有时空维度的差异,更有民族心理的断裂,如何让传统走进现代是一个重要的论题。张佩瑶的新著《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译学研究新途径》以民族融合的视角运用西方翻译研究理论和方法探讨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化问题,为中国翻译研究契接古今与会通中西的途径做出了新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研究新途径》 传统 现代 方法
原文传递
通往巴别塔之路——论中西译学传统中的相似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凌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38-142,共5页
翻译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活动,不论其作用于哪两种语言,目的都是要把一种语言中所包含的信息通过一定的程序译到另一种语言中去。因此任何语际间的翻译都必定具有许多人类共同的属性,其中最深层、最根本的东西必定是跨民族、跨语言文化的... 翻译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活动,不论其作用于哪两种语言,目的都是要把一种语言中所包含的信息通过一定的程序译到另一种语言中去。因此任何语际间的翻译都必定具有许多人类共同的属性,其中最深层、最根本的东西必定是跨民族、跨语言文化的,因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本文从比较译学的层面,对中西译学传统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指出两者虽然分属于截然不同的社会文化体系,但却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出了许多彼此相同或相似的翻译理念;认为对之加以研究,可以因此而获得对翻译和翻译学的更加本质的认识,有利于不同译学传统之间的相互交融和相互影响,从而促进译学研究在本世纪的更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传统 实践 理论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翻译批评标准的传统思路和现代视野 被引量:79
15
作者 杨晓荣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15,共5页
我国传统译论中与翻译批评标准有关的内容十分丰富,但由于研究方法上的问题,却存在一种单向度、静态的思维定势。近年来,这一状况已开始发生变化,其主要动因之一即是国外当代翻译理论的发展及其影响。现代译学对翻译的接受者和译者这两... 我国传统译论中与翻译批评标准有关的内容十分丰富,但由于研究方法上的问题,却存在一种单向度、静态的思维定势。近年来,这一状况已开始发生变化,其主要动因之一即是国外当代翻译理论的发展及其影响。现代译学对翻译的接受者和译者这两个要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制约作用给予了充分的强调,从而为翻译批评标准研究提供了多向度的、动态的观念。这些观点和观念构成了翻译批评标准的现代内涵,并因此而提高了翻译批评标准的解释力。同时,这对于从哲学的角度对翻译标准问题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以形成一种重视相关制约因素、重视协调与平衡的翻译标准思想具有理论上的支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 标准 传统译学 当代翻理论 途径
原文传递
语料库翻译学理论与翻译教学方法的发展——评《语料库翻译学理论研究》
16
作者 杨艳卫 《外语电化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7-97,共1页
语料库翻译学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主要涉及方法论和翻译特征等方面的抽象性理论研究。语料库翻译学通过大范围的翻译调查、自动翻译研究和描写性翻译研究,颠覆了传统译学研究方法,在汲取了语料库语言学和描写性译学等学科营养的... 语料库翻译学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主要涉及方法论和翻译特征等方面的抽象性理论研究。语料库翻译学通过大范围的翻译调查、自动翻译研究和描写性翻译研究,颠覆了传统译学研究方法,在汲取了语料库语言学和描写性译学等学科营养的基础上,通过翻译学研究外延和内涵的不断拓展,不断丰富和发展其研究内容与方法,从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语料库翻译学研究内容也有一定的缺陷,为突破自身缺陷,需要构建并完善语料库翻译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翻 特征 描写性 研究 方法 语料库语言 传统译学 自身缺陷
原文传递
翻译文化效应视域下的翻译研究——中西文化差异与中西翻译研究传统的互动效应
17
作者 王崧珍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11年第12期86-88,共3页
翻译一方面是一种以不同语言为本体的语码转换和解读过程,同时这种转换是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的。中西翻译理论研究与翻译文化实践都是特定社会文化语境的产物,它和特定的文化精神形成了一种互动的效应。这里从翻译文化效应研究... 翻译一方面是一种以不同语言为本体的语码转换和解读过程,同时这种转换是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的。中西翻译理论研究与翻译文化实践都是特定社会文化语境的产物,它和特定的文化精神形成了一种互动的效应。这里从翻译文化效应研究的维度之一:中西翻译理论研究与社会文化语境的互动效应出发,探求作为中西不同社会文化语境内核的中西文化精神差异对中西翻译研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新时期中国译学研究的多维视角进行必要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效应研究 中西文化 主体精神 中西传统
原文传递
“2008全国翻译理论研究高层论坛”通知
18
《外语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9,共1页
为加强全国翻译理论界高层次交流与对话,进一步推动我国翻译学的理论建设,由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主办、南京大学翻译研究所和中北大学人文社科学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共同承办的'2008全国翻译理论研究高层论坛&#... 为加强全国翻译理论界高层次交流与对话,进一步推动我国翻译学的理论建设,由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主办、南京大学翻译研究所和中北大学人文社科学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共同承办的'2008全国翻译理论研究高层论坛'将于2008年10月11日至15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中北大学人文社科学院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传统译学 高层论坛
原文传递
2008全国翻译理论研究高层论坛通知
19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4-84,共1页
为了加强全国翻译理论界的高层次交流与对话,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翻译学的理论建设,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主办、南京大学翻译研究所与中北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承办的'2008全国翻译理论研究高层论坛'将于2008年10月11... 为了加强全国翻译理论界的高层次交流与对话,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翻译学的理论建设,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主办、南京大学翻译研究所与中北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承办的'2008全国翻译理论研究高层论坛'将于2008年10月11日至10月15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中北大学人文社科学院举行。论坛中心议题为'中国传统译学的传承与创新',其中包括以下分议题:1.传统译论研究的现代意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人文社科 中北大 传统译学 高层论坛 西方 中国翻协会 理论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