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0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贵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晓瑞 顾天飞 卫辉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基于核密度、空间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指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分析了云贵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和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包括空间分布密度和空间错位的程度、强度与类型,并探讨了影响其空间分布的因素。结果显示:①非遗和传统村... 基于核密度、空间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指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分析了云贵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和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包括空间分布密度和空间错位的程度、强度与类型,并探讨了影响其空间分布的因素。结果显示:①非遗和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结构分别为“两核一带多点”和“北疏、南密、中空”;②两者的总体空间错位特征明显,各州市在空间错位的程度、强度和类型上均具有差异性;③非遗和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都受到地形地貌和河流水系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上,非遗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和经济发展,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口和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 空间错位 影响因素 云贵川
下载PDF
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错位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兆峰 刘路锋 彭保发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83-89,共7页
以湖南雪峰山地区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平均最近邻、核密度、标准差椭圆和空间错位指数分析其空间分布错位,采用GIS分析和定性分析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上表现“小聚集、大分散”特征,重合... 以湖南雪峰山地区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平均最近邻、核密度、标准差椭圆和空间错位指数分析其空间分布错位,采用GIS分析和定性分析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上表现“小聚集、大分散”特征,重合度较低,具有较强的独立性。(2)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空间分布错位特征,县区间存在较强的空间错位度。(3)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错位特征受到地形地势、城市辐射、社会经济、人口因素及政府政策因素的影响。研究成果为区域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协调保护提供理论指导,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错位 传统村落 物质文化遗产 影响因素 雪峰山
下载PDF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路径及意义——以西湖绸伞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冰清 钟健丽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4-55,共12页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深厚的传统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呈现,也是地方历史文脉的重要隐性元素。西湖绸伞作为国家级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竹作骨,以绸张面,凭借其精妙的制作技艺和装饰工艺,被誉为“西湖之...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深厚的传统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呈现,也是地方历史文脉的重要隐性元素。西湖绸伞作为国家级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竹作骨,以绸张面,凭借其精妙的制作技艺和装饰工艺,被誉为“西湖之花”。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和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涌现,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改变了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模式和传播生态。在数字化语境下,日益多元化的数字传播矩阵使西湖绸伞实现常态化的数字化传播,走出了保护与传承的困境。借助数字化场景、数字交互产品和数字藏品多条路径,让“西湖之花”重新“绽放”于大众视野,展现出丰富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工艺价值,并多方位、多角度地使受众与西湖绸伞建立起更深刻的联系,不仅促进了西湖绸伞的活态传承与多样化传播,增加了传播者与受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而且进一步丰富了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矩阵,助推了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技艺 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传播 西湖绸伞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创新——基于区块链的视角 被引量:2
4
作者 魏建中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面临传承主体断层、传承载体成本高、保护经费不足等困境。数字技术尤其是区块链能全面有效赋能新时期非遗保护路径的创新。从传承主体突破,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非遗传承人数据库;从产业生态突破,建立基于...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面临传承主体断层、传承载体成本高、保护经费不足等困境。数字技术尤其是区块链能全面有效赋能新时期非遗保护路径的创新。从传承主体突破,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非遗传承人数据库;从产业生态突破,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非遗宣传和交易平台;从经费短缺突破,利用区块链技术,推动“非遗+金融”的深入发展。我国极其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在近年的实践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重要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存在着一些需要突破的困境,传统的保护方法和技术已相对落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技术 遗传承人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路径创新 产业生态 交易平台 传承载体 经费短缺
下载PDF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实践与价值转化——以彝族(撒尼)刺绣为研究个案
5
作者 杨红 所揽月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9-59,共1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中国为保护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的存续和活力,先后实施了生产性保护、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举措,与联合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中国为保护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的存续和活力,先后实施了生产性保护、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举措,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实施业务指南中“包容性经济发展”取向一致。基于保护公约中“可持续实践”视角,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撒尼)刺绣为研究个案,通过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梳理该项目面临的市场范围缩窄、质量参差不齐等生存困境,探究彝族(撒尼)刺绣在当代开展可持续实践和价值转化的多元路径,从而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实践与价值转化提供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手工艺 物质文化遗产 撒尼刺绣 可持续实践 价值转化
下载PDF
文化地理学视域下豫西北传统文化的保护研究——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耍老虎”为例
6
作者 赵杰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2-108,共7页
文章以文化地理学的理论视角,将豫西北地区耍老虎九大区域的相关田野调查资料作为研究基础,深度剖析孕育耍老虎的文化、节俗、地理背景,通过不同的传播、传承、发展方式进行对其分类并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当下文化地理环境中耍老虎所面临... 文章以文化地理学的理论视角,将豫西北地区耍老虎九大区域的相关田野调查资料作为研究基础,深度剖析孕育耍老虎的文化、节俗、地理背景,通过不同的传播、传承、发展方式进行对其分类并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当下文化地理环境中耍老虎所面临的物质、行为、制度三大困境的成因以及对其进行保护的实际意义,最终归纳总结出行之有效的传承发展机制,同时也为同区域内其他传统舞蹈项目提供可借鉴的保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舞蹈 耍老虎 保护研究
下载PDF
保护好藏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7
作者 高继科 刘尚俊 田淑萍 《文化产业》 2024年第26期133-135,共3页
现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藏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藏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力度不够、数字化推进较慢、体育非遗的活态性缺失。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缺失、体育非物质文化... 现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藏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藏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力度不够、数字化推进较慢、体育非遗的活态性缺失。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缺失、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薄弱、藏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力度不够、受现代体育文化的冲击,藏族的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空间萎缩。因此,提出藏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忆构建与数字化保护路径,即成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完善保护的法律法规;构建创新性记忆构建路径,丰富数字化保护路径;拓展藏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渠道;构建数字记忆、数据库,开发非遗保护A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藏族传统体育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数字化保护 文献资料法 数字记忆 构建路径 活态性
下载PDF
国家级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展策略探究
8
作者 王平 满方宇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12期129-131,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国家级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国家级传统体育类非遗项目面临着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文化环境变迁、现代化进程加快和外来文化冲击严重等困境... 运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国家级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国家级传统体育类非遗项目面临着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文化环境变迁、现代化进程加快和外来文化冲击严重等困境。并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资金支持机制;加强文化环境适应与融合,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提升非遗项目的经济效益;加强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认同等发展策略,以期为传统体育类非遗项目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 传统体育类 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发展
下载PDF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对策浅析
9
作者 关雷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4-46,共3页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先进制造水平和人民的审美情趣,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在人类的发展历程当中,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却逐渐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变得稀少。通过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目前所面...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先进制造水平和人民的审美情趣,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在人类的发展历程当中,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却逐渐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变得稀少。通过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的分析,提出了开展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一些现实举措,以期更多年轻人能够了解、欣赏、传承这些独具文化特色的传统技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技艺 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传承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技术路线与体系构建
10
作者 王建彦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11期29-32,38,共5页
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迎来了数字化发展新时期。文章分析总结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技术路线,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体系,为更好地保护好、传承好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 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迎来了数字化发展新时期。文章分析总结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技术路线,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体系,为更好地保护好、传承好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数字化传承 技术路线 体系构建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设计——以香云纱数字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苏慧 刘墨 《工业设计》 202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在万物互联驱动数字化经济的大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方式正面临着从传统媒介向数字媒介转型的挑战,文章旨在探究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设计的思路。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困境进行概述,探讨虚拟现实... 在万物互联驱动数字化经济的大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方式正面临着从传统媒介向数字媒介转型的挑战,文章旨在探究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设计的思路。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困境进行概述,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和意义;其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数字化展示、沉浸式体验和互动性呈现,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提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设计思路,并以香云纱为例进行设计实践与可行性验证。以期推进虚拟现实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的创新应用,同时提出新的视角和设计策略,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博物馆
下载PDF
四川省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关系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
12
作者 余正勇 赵双 陈兴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4,共12页
以四川省1 165个传统村落和1 13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地理集中度及空间分布均衡性分析、空间数量相关性分析、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指数揭示四川省省级传统村落和非遗空间特征关系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 以四川省1 165个传统村落和1 13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地理集中度及空间分布均衡性分析、空间数量相关性分析、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指数揭示四川省省级传统村落和非遗空间特征关系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传统村落与非遗在空间分布数量上存在明显差异。前者呈“多核集聚”分布格局,市州层面分布不均衡性较高;后者呈现“小集聚,大分散”特征,市州层面分布不均衡性较低。两者空间分布吻合度整体较低,空间重心和区域分布规模分布上存在明显的错位关系,大致形成正向高、低错位和负向高、低错位4种区域错位类型。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区域经济、河流水系等社会经济与自然地理因素对传统村落和非遗空间分布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特征 影响因素 四川省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村落空间位置关系及异质性因素分析——以武陵山片区为例
13
作者 沈娅 唐健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51,共14页
基于武陵山片区65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和735处传统村落位置信息,以核密度分析、重心模型探讨二者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结构特征,揭示二者的空间位置关系;借助ArcGIS 10.5、区位熵和地理探测器剖析影响非遗及传统村落分布的异质... 基于武陵山片区65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和735处传统村落位置信息,以核密度分析、重心模型探讨二者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结构特征,揭示二者的空间位置关系;借助ArcGIS 10.5、区位熵和地理探测器剖析影响非遗及传统村落分布的异质性因素。研究发现:1)武陵山片区非遗和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具有典型的非均衡性特征,非遗“大集聚小分散”的空间分布模式显著,传统村落“环核群-带状区”的空间分布规律突出,从空间距离上看,二者错位关系明显;2)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影响,二者的空间分布偏好不同,影响非遗和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驱动因素各异,二者对不同因素的响应既有要素综合性也有尺度差异性和空间异质性;3)武陵山片区非遗空间分布受人文环境因素影响更为显著,不同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差异性突出,对异质性因素的响应差异是导致非遗和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形成错位关系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 地理环境 错位关系 异质性因素 武陵山片区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助推徽州传统村落活化研究
14
作者 刘婉丽 汪婷婷 周甄川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0期16-18,22,共4页
徽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徽州传统村落是徽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载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徽州传统村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徽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影响。通过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有效地... 徽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徽州传统村落是徽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载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徽州传统村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徽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影响。通过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有效地活化徽州传统村落。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徽州四雕为例,通过对徽州四雕以及传统村落的现状分析,挖掘存在的内在问题,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助推徽州传统村落活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徽州四雕 徽州传统村落 活化
下载PDF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徽州传统村落活化研究
15
作者 刘敏敏 汪婷婷 +2 位作者 周甄川 李贺龙 李求昌 《山西建筑》 2024年第4期9-12,共4页
徽州孕育了丰富而悠久的徽文化。作为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极其重要。传统村落的价值离不开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保护与传承,传统村落就会失去文化内涵,传统村落也就得不到切实... 徽州孕育了丰富而悠久的徽文化。作为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极其重要。传统村落的价值离不开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保护与传承,传统村落就会失去文化内涵,传统村落也就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和更新。立足于历史文化悠久的徽州传统村落,以徽州砖雕技艺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推动徽州传统村落发展中的现状和不足,并尝试分析在村落“活化”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的作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徽州传统村落 活化 砖雕技艺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续力解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口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智英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6,共1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且历久弥新,客观证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存续力量。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非遗,是萌蘖于遥远的“过去”,并在当下活态“在场”的传统文化精髓,自然成为存续力最佳的解析切口。沿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且历久弥新,客观证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存续力量。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非遗,是萌蘖于遥远的“过去”,并在当下活态“在场”的传统文化精髓,自然成为存续力最佳的解析切口。沿着此切口,首先解析出存续力是一种使其持续存活的能力,源于中华民族特别优化的文化基因。继而从非遗有序的传承性、有机的结构性、有方的流动性、有限的变异性与有效的价值性5种基本属性切入,解析出重复力、连贯力、扩增力、规范力、内聚力、外联力、吸纳力、弥散力、交互力、自愈力、创造力、耦合力12种存续参量。上述存续参量形成了一种自组织存续系统,它们同频共振,相涵互促,最终内生为一种非遗存续的宏伟“合力”持续发挥着维生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存续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智能化保护与传播的数字技术赋权策略研究
17
作者 崔琪 王坤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65,96,共8页
随着大数据的生成并快速渗透、运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始改变着体育非遗与广大受众之间的关系。随之而来的是体育非遗数字化建设以及智能化保护与传播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针对体育非遗资源保护与传播的现实状况,全面... 随着大数据的生成并快速渗透、运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始改变着体育非遗与广大受众之间的关系。随之而来的是体育非遗数字化建设以及智能化保护与传播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针对体育非遗资源保护与传播的现实状况,全面认识其数字技术的执行特征,已经成为进行现代性保护与传播的关键。在对体育非遗资源数字技术智能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由田野调查向智慧数据分析拓展、提升体育非遗资源档案处理效率、缩小体育非遗传承人对数字技术认知差距角度,对体育非遗信息数字化赋权的合理逻辑进行了分析。认为建立非遗数字化分类体系、融入非遗虚拟现实技术、建立非遗展示与传播平台、确立“参与式数字化保护”理念等,是体育非遗资源智能化保护与传播的主要赋权路径。而随着大数据、虚拟现实和视觉搜索等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融入,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与体育非遗的高度融合,体育非遗资源的智能化数字保护与传播将成为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智能化保护 智能化传播 数字技术赋权 体育遗资源
下载PDF
辽宁省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治理路径研究
18
作者 李昊澎 赵忠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1期103-105,共3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变得尤为关键。数字化治理被认为是一种有力的手段,有助于记录、传承和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该研究首先强调了数字化治理在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当前存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变得尤为关键。数字化治理被认为是一种有力的手段,有助于记录、传承和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该研究首先强调了数字化治理在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实施对策,通过该研究,希望为辽宁省的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治理提供有益的指导,实现其传承和保护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 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治理 传统体育
下载PDF
高校保护与传承地方传统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路径——以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9
作者 肖艳丽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0-102,共3页
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地方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探索高校保护与传承地方传统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在分析高校保护与传承地方传统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加强保护与传承宣传力度、系... 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地方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探索高校保护与传承地方传统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在分析高校保护与传承地方传统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加强保护与传承宣传力度、系统性整理相关资料、组建科研团队等策略,为地方传统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地方传统武术 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仡佬族传统文化的发展研究
20
作者 郎丽娜 吴秋林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我国仡佬族传统文化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其实可看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力量对仡佬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仡佬族传统文化实现了“国家化”;仡佬族传统文化得到一种新的表达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仡佬族传统文化的现代... 我国仡佬族传统文化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其实可看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力量对仡佬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仡佬族传统文化实现了“国家化”;仡佬族传统文化得到一种新的表达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仡佬族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力量介入传统文化,其实是一种文化国家化的介入,也是一种文化国家化的发展,这在我国具有普遍性意义,因为这样的历史进程在多个民族文化发展中都有呈现,且自古就如是,这是基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官方与民间的“二元结构”性质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仡佬族 仡佬族传统文化 文化国家化 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