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传统分期模式的形成及其评价 |
张亮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2
|
从文本的深处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模式化的理论意义 |
胡大平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3
|
五大解读模式:从青年马克思到马克思主义 |
张一兵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
1996 |
5
|
|
4
|
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模式的创新及启示 |
赵圣熠
|
《神州》
|
2013 |
0 |
|
5
|
试论邓小平理论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传统模式的突破 |
赵卫民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0 |
|
6
|
一部解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力作——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轨迹》 |
金鑑康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2
|
|
7
|
问题意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导读课程的启示 |
王向清
李伏清
|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
2017 |
1
|
|
8
|
马克思主义哲学现状研究 |
郭志聪
石龙虎
王必胜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2002 |
0 |
|
9
|
现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述评 |
汪信砚
王雨辰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2006 |
0 |
|
10
|
哲学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思考——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教学与科研研讨会侧记 |
陈慧平
|
《理论视野》
|
2003 |
0 |
|
11
|
超越认识论哲学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
刘志洪
|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2
|
文化创造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
何萍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
1989 |
0 |
|
13
|
马克思“实践的唯物主义”的文化哲学性格 |
何萍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2006 |
2
|
|
14
|
让马克思人本思想深入人心——《马克思哲学中的“以人为本”研究——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文本解读》评析 |
刘左元
马相飞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5
|
探索马克思哲学解读方法的创新之作 |
王晓红
|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6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解读——基于《哲学与文化》模块的阐释 |
张建庆
|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7
|
西方“马克思学”的兴起、演化与终结 |
张亮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4
|
|
18
|
苏联马克思学、西方马克思学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局限(下) |
王东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9
|
面向马克思本身:探寻“中国特色马克思学”自觉建构——读王东教授新著《马克思学新奠基》 |
孙亮
|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20
|
改革与传统文化模式的转换 |
张文儒
|
《晋阳学刊》
|
198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