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传记文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高鉴国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80-83,85,共5页
关于传记文化及其意义高鉴国传记是最古老的史学和文学形式之一,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近年来国内出版了为数甚多的传记作品,发挥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功能,但是传记理论知识方面的研究长期处于落后的状况,传记创作活动一直走在理论... 关于传记文化及其意义高鉴国传记是最古老的史学和文学形式之一,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近年来国内出版了为数甚多的传记作品,发挥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功能,但是传记理论知识方面的研究长期处于落后的状况,传记创作活动一直走在理论研究的前面,两者没有同步进行。不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文化 传记作品 传记文学 人物传记 传记小说 毛泽东 历史传记 集体传记 文化功能 历史真实
下载PDF
剑的文化传记 被引量:16
2
作者 戴国斌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4,共4页
剑,首先从战场格杀进入人们视野,后来随着骑兵作战对砍劈的需要逐渐从军事前台退出,被人们移作他用。第一,进入社会生活的剑,在王者对剑"天下"和"军权"的新解读中,作为权力的象征和控制的对象,剑成为王者的赏赐之... 剑,首先从战场格杀进入人们视野,后来随着骑兵作战对砍劈的需要逐渐从军事前台退出,被人们移作他用。第一,进入社会生活的剑,在王者对剑"天下"和"军权"的新解读中,作为权力的象征和控制的对象,剑成为王者的赏赐之物和权力的有限让渡。第二,进入社会生活的剑,原先兵剑制作对硬度和韧性的考究,在达观贵族的佩带中转化装点的热情、形成"带剑"阶层和年龄的界定,并从不同装点和规定中折射社会地位。第三,进入社会生活的剑,兵剑实践形成的锋之刺、刃之斩技术,在武术人手中深化为"三锋四刃"的认识,建构了不同方法的技术系统,形成了"工行醉棉"演练体式;在大众手中成为砍病魔、挥心理阴影的健康道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意义 文化传记
下载PDF
物质文化的社会生命史与文化传记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兴帜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5,共5页
礼物作为人类学研究领域中的经典话题,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学者围绕着莫斯的"豪"(hau)论证、补充、完善礼物交换的范式。随着人类学对复杂社会的研究取向和商品拜物教的发展,礼物与商品的天然链接使得商品成为交换的主流,... 礼物作为人类学研究领域中的经典话题,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学者围绕着莫斯的"豪"(hau)论证、补充、完善礼物交换的范式。随着人类学对复杂社会的研究取向和商品拜物教的发展,礼物与商品的天然链接使得商品成为交换的主流,人们开始关注商品从市场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后,商品在"去商品化"后的社会发展及其背后的不同消费者的社会地位、关系与权力,开启了物的生命史与文化传记研究,为消费社会人们对于商品的研究开启一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礼物 商品 文化传记
下载PDF
由“光棍节”至“购物节”:“双十一”在中国的文化传记 被引量:11
4
作者 郑姝莉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2-29,共8页
"双十一"指"11月11日",原为"单身者"的节日,是改革开放以来应对人口结构变迁与"婚姻挤压"的一种文化策略。近年来,在资本市场、新消费主义的作用下,"双十一"俨然成为"购物狂欢... "双十一"指"11月11日",原为"单身者"的节日,是改革开放以来应对人口结构变迁与"婚姻挤压"的一种文化策略。近年来,在资本市场、新消费主义的作用下,"双十一"俨然成为"购物狂欢节"。本文梳理"双十一"节日在中国的文化变迁历程,将"光棍节"视为一种物化的社会生命,剖析节日主体是如何与中国人口结构、市场机制、新消费主义等结构机制互动,塑造了"双十一"的不同文化意义。基于对"双十一"的文化传记,强调结构与行动之间的关系的历史性、互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棍节 购物节 节日主体 结构 文化传记
下载PDF
论《史记·孔子世家》的文化意义
5
作者 陈兰村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5-8,共4页
《史记·孔子世家》是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孔子传记。"把传记看作一种文化,就可以得到对传记更深入的认识。"文章从传记文化的范畴,就传记的存史意义、传记塑造孔子形象的文学意义、传记的时代意义三方面来论述《史记·... 《史记·孔子世家》是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孔子传记。"把传记看作一种文化,就可以得到对传记更深入的认识。"文章从传记文化的范畴,就传记的存史意义、传记塑造孔子形象的文学意义、传记的时代意义三方面来论述《史记·孔子世家》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世家》 传记文化 存史 文学 时代意义
下载PDF
物的社会生命与物质文化研究方法论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进 王垚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3期42-48,共7页
商品是物质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20世纪80年代,文化人类学领域开启了"物的社会生命"和"物的文化传记"研究,追踪物在社会文化中的"商品化—去商品化—再商品化"的轨迹。物在不断商品化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 商品是物质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20世纪80年代,文化人类学领域开启了"物的社会生命"和"物的文化传记"研究,追踪物在社会文化中的"商品化—去商品化—再商品化"的轨迹。物在不断商品化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价值,价值的不断转换也意味着物作为"行动者"对文化秩序和人的社会生活的介入,从而形成一种"价值的政治"。以阿尔君·阿帕杜莱和伊戈尔·科比托夫为代表的物的社会生命研究体现出物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及人与物的共生关系,为物质文化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 物的社会生命 物的文化传记 物价值的政治
下载PDF
对当代传记文学的回顾与展望
7
作者 陈兰村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7-73,共7页
中国当代传记文学从新中国成立起至今已走过半个世纪,回顾这半个世纪传记文学的发展过程,尤其是从本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传记文学由复苏到繁荣的新情况,研讨其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展望下一世纪的传记文学前途看来是有必要的。一、当... 中国当代传记文学从新中国成立起至今已走过半个世纪,回顾这半个世纪传记文学的发展过程,尤其是从本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传记文学由复苏到繁荣的新情况,研讨其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展望下一世纪的传记文学前途看来是有必要的。一、当代传记文学的发展过程1、“文革”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文学创作 传记 传记作品 陈寅恪 知识分子 文学性 孙中山 传记作者 《史记》 传记文化
下载PDF
人与媒介物的“相遇”:手机的文化传记与记忆场景 被引量:3
8
作者 吴世文 周夏萍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86,共14页
手机是当下人们使用最频繁的媒介,但人们常常对沉浸式的手机使用和作为媒介物的手机习焉不察。本文从媒介记忆角度探究用户的记忆叙事(223篇记忆文章和140篇网络自传)及手机的文化传记。研究发现,用户从媒介物的维度而不是内容与使用的... 手机是当下人们使用最频繁的媒介,但人们常常对沉浸式的手机使用和作为媒介物的手机习焉不察。本文从媒介记忆角度探究用户的记忆叙事(223篇记忆文章和140篇网络自传)及手机的文化传记。研究发现,用户从媒介物的维度而不是内容与使用的维度记忆手机,形成了四种记忆场景,得手机、用手机、换手机和丢手机等情境、节点与事件,构成了用户追忆手机的主题。用户追忆自己在与手机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性关联”、“符号性关联”与“拟人性关联”,手机的文化传记因而具有物质性、符号性与拟人性三种表征。这些关联与表征塑造着手机记忆的独特性,也映射着手机的生命轨迹和用户的生命历程。媒介物的视角能够丰富手机记忆研究,激发新的理论想象,但需要进一步将习以为常的手机陌生化,以释放记忆的反思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 媒介记忆 媒介物 文化传记
原文传递
触物兴怀:1966年世界杯决赛用球的流转与表征
9
作者 杨竞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9年第5期12-15,95,共4页
在人类学对“物”之研究的视野中,考察1966年英格兰世界杯决赛用球的制造、使用、归属、展示、陈列,选取1966年、1996年、2016年三个关键时间点,分析这一物件在时空流转与表征实践中文化意涵的丰富、变化及“符号化”、“博物馆化”的... 在人类学对“物”之研究的视野中,考察1966年英格兰世界杯决赛用球的制造、使用、归属、展示、陈列,选取1966年、1996年、2016年三个关键时间点,分析这一物件在时空流转与表征实践中文化意涵的丰富、变化及“符号化”、“博物馆化”的过程。通过“物之文化传记”的方法,阐明体育领域重要物件的意义和价值,以期为体育人类学中“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人类学 世界杯决赛用球 国家足球博物馆 物的文化传记
下载PDF
大海或山峰:太平洋时代的传记对话与交响——“亚太文化与传记”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0
作者 章佳瑶 《现代传记研究》 2020年第1期252-264,共13页
国际传记学会亚太分会2019年年会"亚太文化与传记"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成功召开,国内外五十余所知名高校以及杂志社、出版社等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主要围绕亚太文化与传记这一主题,... 国际传记学会亚太分会2019年年会"亚太文化与传记"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成功召开,国内外五十余所知名高校以及杂志社、出版社等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主要围绕亚太文化与传记这一主题,安排了八场主旨演讲、十余场分组讨论、四场青年论坛和一场圆桌论坛,就当前传记发展过程中的多方面问题进行深入、充分的交流,提出了传记理论和写作中的新观点,具有创新性、前沿性、多元性和包容性,对传记未来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同时进一步促进了国内外传记界的交流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记学会亚太分会 文化传记 上海交通大学传记中心
原文传递
我们为什么策划出版《东方文化书系·20世纪著名群体人物传记》
11
作者 黄书元 张秀平 《民主》 2004年第4期41-43,共3页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时势又造就了英雄。过去的20世纪,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人物传记图书的出版呈现五彩缤纷的时代。不同的阶级、阶层甚至不同的利益集团,都以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众星拱月般地遴选各自代表人物树碑立传。这些个体...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时势又造就了英雄。过去的20世纪,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人物传记图书的出版呈现五彩缤纷的时代。不同的阶级、阶层甚至不同的利益集团,都以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众星拱月般地遴选各自代表人物树碑立传。这些个体人物传记图书,大都以时代家庭为背景,以传主的生平事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化书系·20世纪著名群体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 体例 创作风格
原文传递
论艺术博物馆藏品的能动性
12
作者 陈轩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6,140,共14页
本文尝试从艺术品能动性的视角分析博物馆藏品与观众之间建立联系的机制以及藏品的活力,作者以阿尔弗雷德·杰尔的艺术品能动性理论中的“艺术纽带”理论为基础,提出艺术博物馆中的艺术纽带理论。在由策展人、藏品、原型、观众这四... 本文尝试从艺术品能动性的视角分析博物馆藏品与观众之间建立联系的机制以及藏品的活力,作者以阿尔弗雷德·杰尔的艺术品能动性理论中的“艺术纽带”理论为基础,提出艺术博物馆中的艺术纽带理论。在由策展人、藏品、原型、观众这四个元素所编织的特定关系网中,藏品及其原型发挥能动性的关键在于溯因机制,这一机制促使观众通过参观展览去探寻藏品的文化传记。艺术博物馆作为收藏机构的发展历史也是藏品文化传记的一部分。要想更好地建立起与观众之间的沟通,艺术博物馆就要为观众创造出可以追溯藏品文化传记的观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能动性 艺术纽带 文化传记 溯因
原文传递
赠言文化——普通人的文化
13
作者 吕兴光 《山西老年》 2004年第12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赠言 普通人 中国文化 人生感悟 精神文明建设 “先进文化 经年累月 文化建设 传记文化 家谱文化
原文传递
“传记工作坊:作者、学者和读者的对话”侧记
14
作者 邵怡 《现代传记研究》 2019年第1期250-257,共8页
为了发展传记文化,提高传记写作和研究的水平,2018年12月22日至23日,上海交通大学传记中心和南京财经大学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国际'传记工作坊:作者、学者和读者的对话'。来自中国和法国的传记家、学者和研究生五十多人参加了这次... 为了发展传记文化,提高传记写作和研究的水平,2018年12月22日至23日,上海交通大学传记中心和南京财经大学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国际'传记工作坊:作者、学者和读者的对话'。来自中国和法国的传记家、学者和研究生五十多人参加了这次活动,14人做了大会发言,其中涉及传记写作的经验、传记史名著的当下意义、传记理论中的前沿问题以及各种传记文本的阅读与思考,对这些发言代表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其中也有激烈而友好的交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主的选择 《随想录》 文化传记 物传 《约翰生传》
原文传递
“不只是定格”:数字时代下拍立得相纸的社会生命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顺铭 李文斌 张梦洁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1-96,共16页
本文以“物的社会生命和文化传记”为理论范式,发现被遮蔽的拍立得相纸作为技术物在商品化的“路径”和去商品化的“偏移”中具有多样的社会生命。拍立得的成片特性与艺术属性是其在数字时代下重新焕发社会生命力的主要原因,技术怀旧满... 本文以“物的社会生命和文化传记”为理论范式,发现被遮蔽的拍立得相纸作为技术物在商品化的“路径”和去商品化的“偏移”中具有多样的社会生命。拍立得的成片特性与艺术属性是其在数字时代下重新焕发社会生命力的主要原因,技术怀旧满足了使用者对于过往媒介技术的向往。研究发现,相纸主要具有四个生命阶段。首先,通过技术集成和商品渲染,拍立得相纸“繁衍”出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其次,在去商品化的拍照与显影阶段中,相纸成像过程带来了慢体验。再次,拍立得照片因其特质具有了多形态的偏移,可被装饰创作、嵌入空间,并经历再媒介化获得数字生命。最后,拍立得废片改造使相纸生命得以重生,文化意涵发生变化。拍立得相纸作为“媒介物”不仅在数字时代中延展着自身的生命历程,也影响着人与世界、人与人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拍立得相纸 社会生命 文化传记 媒介物 怀旧
原文传递
《茶者圣——吴觉农传》三大特点
16
作者 高麟溢 《茶报》 2004年第2期6-7,共2页
上海市茶叶学会和吴觉农茶学研究会上海联络处,联合举行的纪念吴觉农诞辰107周年座谈会暨《吴觉农传》上海首发式,我代表吴觉农茶学研究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上海市老领导胡立教、杨堤以及各位嘉宾、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
关键词 《茶者圣-吴觉农传》 书评 王旭峰 《浙江文化名人传记》系列丛书工程 茶叶专家 吴觉农茶学思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