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萨迦班智达传记文本的多元史料背景与结构模式
1
作者 桑杰卡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1期39-54,共16页
近年来传记研究呈现新的发展态势,而且还注重传记文献本身的史料来源、结构模式和叙事话语等方面的考察。萨迦班智达作为一名重要历史人物,据整理和统计相关资料,现存不同类型的传记文献多达23部,而且文本产生时间从13世纪一直持续到20... 近年来传记研究呈现新的发展态势,而且还注重传记文献本身的史料来源、结构模式和叙事话语等方面的考察。萨迦班智达作为一名重要历史人物,据整理和统计相关资料,现存不同类型的传记文献多达23部,而且文本产生时间从13世纪一直持续到20世纪。目前,相比学术界对于人物本身的生平事迹的重点关注和研究,对其传记文本的挖掘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基于现代传记学和文本视角的全面考察和研究更是缺乏。因此,本文以萨迦班智达传记文本的史料背景与结构模式为研究旨趣,运用现代传记学理论和文献学方法,讨论不同传记作者如何体现其传记作品的差异性和辨识度,梳理不同传记文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同时结合藏族高僧传的本土语境,对传记属于历史还是文学的学术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迦班智达 传记文本 史料 结构
下载PDF
胡适传记文本的语言学阐释及中西传记文本的异同
2
作者 王景丹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33-37,共5页
胡适作为中国现代传记理论体系的创立人,其传记理论对中国现代传记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文章从语言的角度,探讨了胡适传记文本的语言形式,并对胡适传记文本的语言进行了阐释,剖忻了胡适传记文本在语言方面的特色,揭示了胡适对中... 胡适作为中国现代传记理论体系的创立人,其传记理论对中国现代传记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文章从语言的角度,探讨了胡适传记文本的语言形式,并对胡适传记文本的语言进行了阐释,剖忻了胡适传记文本在语言方面的特色,揭示了胡适对中国传记的伟大贡献及深远影响,探讨了胡适传记文本语言的文体观,阐述了“胡适之体”给传记带来的新生。最后,分析了中西传记文本的异同,从叙述人称、写作手法、材料选取等角度进行了探讨,也探讨了其不同的根源以及在语言层面上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传记文本 语言阐释 “胡适之体” 中西传记文本异同
下载PDF
论沈从文传记文本及其研究取向
3
作者 向洁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12期36-39,共4页
沈从文作为现代著名作家,不仅创作了大量小说,也创作了大量的传记作品。从现代传记学视角对其传记文本的研究,目前仅限于《从文自传》、《记胡也频》、《记丁玲》等少数几个典型传记文本,而体量更为庞大的回忆录、书信、日记、游记等亚... 沈从文作为现代著名作家,不仅创作了大量小说,也创作了大量的传记作品。从现代传记学视角对其传记文本的研究,目前仅限于《从文自传》、《记胡也频》、《记丁玲》等少数几个典型传记文本,而体量更为庞大的回忆录、书信、日记、游记等亚自传、边缘自传文本缺少应有的重视。因此,对其传记文本作整体性梳理和系统性研究对沈从文及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均极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传记文本 他传 自传 研究取向
下载PDF
经世、经术与理学——论传记文本建构之外的明儒何良俊
4
作者 刘辰 《荆楚学刊》 2020年第4期33-39,49,共8页
在历史研究中,如欲了解古人生平学术,常常需要阅读大量的传记文本。然而问题在于,这些文本多是后人依据存世史料、历史记忆建构而成。因此,文本所呈现的其实是对传主的一种“想象”与“叙述”,与历史事实往往有所出入。后来学者对此不... 在历史研究中,如欲了解古人生平学术,常常需要阅读大量的传记文本。然而问题在于,这些文本多是后人依据存世史料、历史记忆建构而成。因此,文本所呈现的其实是对传主的一种“想象”与“叙述”,与历史事实往往有所出入。后来学者对此不加辨别,全盘接受,从而形成误解。以明代学者何良俊为例,现存传记史料无不将其视为“文苑”人物,强调其诗文、词曲成就,这也使得何良俊成为文学史上颇受关注的对象,学术思想史上却无人问津。通过阅读其文集著述可知,何良俊推崇注疏,其经学思想与清代汉学家极为相似;同时秉持“经术所以经世务”的理念,究心经世之学;此外他还是阳明心学的信仰者。由此可知,在“典范历史”的建构之外,何良俊还有其他不为人熟知的学术面相。这也提醒我们,不可轻易相信传记文本的叙述,而应以传主本人的文集与著作为主,通读以观其学术本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传记文本 历史建构 何良俊 经学 经世 理学
下载PDF
依托文眼提高传记类文本效值探研
5
作者 张军 《成才之路》 2018年第14期74-74,共1页
人物传记的文本都有着较为严谨的选材和构思,对人物的描写也非常精彩,具有很高的语用训练价值。文章以《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为例,提出要广度联系,积极探寻"发愤"的内在根源;把握细节,深入开掘"发愤"的行为归旨;多维拓展,深... 人物传记的文本都有着较为严谨的选材和构思,对人物的描写也非常精彩,具有很高的语用训练价值。文章以《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为例,提出要广度联系,积极探寻"发愤"的内在根源;把握细节,深入开掘"发愤"的行为归旨;多维拓展,深度体悟"发愤"的丰富内涵,从而提高传记类文本的效值,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拓展 把握细节 广度联系 传记文本
下载PDF
传记文本细读行为分析
6
作者 林旋 《中华少年》 2020年第5期254-254,256,共2页
传记文本阅读是中学语文阅读的重要领域,阅读传记文本,可以提升中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塑造其健康的人格,培养其披荆斩棘的能力,增强其不怕挫折的勇气,甚至激发其高远阔大的志气。中学生更要做好传记文本细读,不论是大部头传记文本,还是... 传记文本阅读是中学语文阅读的重要领域,阅读传记文本,可以提升中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塑造其健康的人格,培养其披荆斩棘的能力,增强其不怕挫折的勇气,甚至激发其高远阔大的志气。中学生更要做好传记文本细读,不论是大部头传记文本,还是教材传记文本,抑或是试卷传记文本,那缓缓流淌着的人物气血,无不散发着历史的芬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细读 传记文本 细读行为
原文传递
浅析连贯原则视角下传记文本的翻译 被引量:1
7
作者 徐丽 《现代英语》 2022年第1期78-81,共4页
传记文本的源语文本和文化映射具有鲜明特点,兼具历史性和文学性的双重特征,而且传记文本翻译的跨学科性比较明显,不仅涉及历史和文学,还涉及艺术、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各个领域。文章结合传记文本翻译实践中所遇到的译例,对汉斯&#... 传记文本的源语文本和文化映射具有鲜明特点,兼具历史性和文学性的双重特征,而且传记文本翻译的跨学科性比较明显,不仅涉及历史和文学,还涉及艺术、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各个领域。文章结合传记文本翻译实践中所遇到的译例,对汉斯·弗米尔翻译目的论中的连贯原则在传记翻译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文章简述了目的论的基本原理,重点探讨了目的论连贯原则在翻译实践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其理论指导下,灵活采用各种翻译技巧,力图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实现传记文学的交际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文本 目的论 连贯原则 翻译策略
原文传递
多维并举提高传记类文本教学质量研究
8
作者 王迪 《成才之路》 2018年第9期95-95,共1页
每篇文本被安排在教材中,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对于名人故事类课文来说亦是如此。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关注到文本独特之处,就能发挥文本的育人价值。要借助资料收集,丰富解读维度;借助留白补充,深化解读效益;借助类群文本,强化课后... 每篇文本被安排在教材中,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对于名人故事类课文来说亦是如此。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关注到文本独特之处,就能发挥文本的育人价值。要借助资料收集,丰富解读维度;借助留白补充,深化解读效益;借助类群文本,强化课后延伸,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传记文本 资料收集 补充留白 类群文本
下载PDF
《呼兰河传》与《回忆鲁迅》的跨文本阐释 被引量:1
9
作者 皇甫晓涛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0-108,共9页
本文以萧红的《回忆鲁迅》与《呼兰河传》为文学个案,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关联与互文,进而从"类连结"的角度对诸多现代传记文学与文学传记进行了跨文本的文化阐释。
关键词 传记文学 文学传记文本 “类连结”
下载PDF
现代传记作品阅读教学的路径探析
10
作者 詹光平 《中学语文》 2021年第15期37-38,共2页
现代传记文本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独特的价值。针对现代传记作品阅读教学存在的功利化思想、教学内容平面化、教学方法老套的问题,笔者以为,坚持“依文定学”“依学定教”的原则,从作品的内在价值、教学视野、教学方法等方面... 现代传记文本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独特的价值。针对现代传记作品阅读教学存在的功利化思想、教学内容平面化、教学方法老套的问题,笔者以为,坚持“依文定学”“依学定教”的原则,从作品的内在价值、教学视野、教学方法等方面寻找教学的路径和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让教学服务于学生的素养养成和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传记文本 阅读教学 教学路径
下载PDF
Biography as the Redemptive Text in Samuel Johnson's Lives of the English Poets
11
作者 XIA Xiao-mi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2年第7期1339-1344,共6页
This paper attempts to look into some of Samuel Johnson's Lives of the English Poets (1925) and find out the common feature these biographical texts share. The close reading and detailed analysis demonstrate that 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look into some of Samuel Johnson's Lives of the English Poets (1925) and find out the common feature these biographical texts share. The close reading and detailed analysis demonstrate that Samuel Johnson manages to redeem and restore the biographical subjects' (the poets') life, honor, and status in their different but similar biographies; that is, each biography is a redemptive text in its own way. In specific, the credible life story is re-presented with selected biographical materials, the poets' lives together with their achievements are reevaluated under Johnson's corrective observation, and Johnson's empathy with the poets reestablishes the read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poets' literary care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muel Johnson BIOGRAPHY redemptiveness redemptive text
下载PDF
一个故事的诞生——从传记《爱因斯坦:生活和宇宙》到影视剧《天才》
12
作者 刘涛 《现代传记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219-230,共12页
本文将沃尔特·艾萨克森的传记作品《爱因斯坦:生活和宇宙》与其改编而成的影视剧《天才》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二者在叙事时序、情节甄选以及对于传记真实问题的态度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产生于两种文本之间不同的文本目标,... 本文将沃尔特·艾萨克森的传记作品《爱因斯坦:生活和宇宙》与其改编而成的影视剧《天才》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二者在叙事时序、情节甄选以及对于传记真实问题的态度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产生于两种文本之间不同的文本目标,传记《爱因斯坦:生活和宇宙》力求真实详尽地记述爱因斯坦的人物事迹,而影视剧《天才》则致力于将爱因斯坦的人生经历改编为具有文学性的人物故事。在传记《爱因斯坦:生活和宇宙》改编为影视剧《天才》的过程中,传记文本实际上成为影视文本改编的素材来源,而影视文本所采取的文学性改编也最终促成了爱因斯坦人物传奇故事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因斯坦:生活和宇宙》 《天才》 传记文本 影视文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