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硫甲烷化催化剂的反应传质传热模型研究
1
作者 于广锁 于建国 +1 位作者 潘惠琴 于遵宏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8-22,共5页
本文采用正交配置法求解耐硫甲烷化催化剂的二维反应传质传热模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测试值较为吻合。模拟结果表明:由于甲烷化反应与变换反应交互作用,ζCH4较大,ζCO2很小;催化剂粒内温差较小,颗粒可视为等温;粒内浓差明显。
关键词 催化剂 效率因子 耐硫甲烷化 反应-传质-传热模型
下载PDF
眼角膜在冻干过程中的传热传质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邹惠芬 徐成海 +1 位作者 苏永升 周邵萍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95,共5页
通过对角膜干燥过程的理论分析,建立了能真实描述角膜干燥过程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采用ANSYS有限元计算软件对角膜的冻干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得出如下结果:冻干室内温度约-10℃,压强维持在50Pa左右时,角膜双面冻干所需时间为170min。采... 通过对角膜干燥过程的理论分析,建立了能真实描述角膜干燥过程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采用ANSYS有限元计算软件对角膜的冻干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得出如下结果:冻干室内温度约-10℃,压强维持在50Pa左右时,角膜双面冻干所需时间为170min。采用移动网格来追踪升华界面上各节点的参数值,提高了本模型的计算精度,计算结果直观可靠,物理意义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角膜 真空冷冻干燥 传热传质模型 有限元计算
下载PDF
蒜苔冻干试验及其传热传质模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晋陆 吴立业 张俊杰 《粮油食品科技》 1999年第2期27-29,共3页
确定了蒜苔冻干工艺条件,探讨了热烫温度及时间、预冻速率、干燥室及捕水器真空度和温度对制品品质与干燥时间的影响,描述了蒜苔冻干的传热传质模型并计算了蒜苔冻干时间。
关键词 冻干试验 传热传质模型 蒜苔 工艺条件
下载PDF
垂直管外溴化锂溶液降膜吸收的传热传质模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毛雯萍 陆震 +1 位作者 李大庆 孙毅刚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47-51,共5页
通过对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中垂直管外降膜吸收过程特点的分析,建立了吸收过程中传热传质相互耦合的数学物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溶液多次布液降膜吸收的模型;并对吸收过程中液膜流动、传热传质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可... 通过对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中垂直管外降膜吸收过程特点的分析,建立了吸收过程中传热传质相互耦合的数学物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溶液多次布液降膜吸收的模型;并对吸收过程中液膜流动、传热传质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可以为吸收器的设计和实际运行的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膜吸收 传热传质模型 溴化锂溶液
下载PDF
钢铁烧结烟气湿烟羽治理气-液接触传热传质模型及其工程示范 被引量:1
5
作者 周轶宗 沈凯 梁世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7-501,共5页
在钢铁烧结烟气湿烟羽治理过程中,建立了喷淋冷却塔(以下简称喷淋冷塔)内气-液接触传热传质模型,并应用于山东某钢铁烧结厂湿烟羽治理改造项目(以下简称示范工程),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对示范工程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建立... 在钢铁烧结烟气湿烟羽治理过程中,建立了喷淋冷却塔(以下简称喷淋冷塔)内气-液接触传热传质模型,并应用于山东某钢铁烧结厂湿烟羽治理改造项目(以下简称示范工程),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对示范工程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建立的气-液接触传热传质模型能够较好地应用于湿烟羽治理时的示范工程设计计算;新增喷淋冷塔可实现降温15.0%以上的设计目标,最低排烟温度不低于90℃,能够保证不产生湿烟羽,同时SO_(2)和颗粒物去除效果良好,可以满足生态环境部《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要求,并且对于日后进一步收紧相关标准也留有足够的减排空间;喷淋冷塔内烟气凝结放热产生的冷凝水量可每年节省水费75.8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烟羽 传热传质模型 烧结烟气 SO_(2) 颗粒物
下载PDF
螺旋藻细胞冷冻过程微尺度传热传质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彭润玲 徐成海 +1 位作者 李全顺 刘长勇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68,共6页
为了探索保持螺旋藻活性的最佳冷冻条件,研究了冷冻过程凝固界面和螺旋藻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现象,在考虑细胞和冰界面之间的耦合传热传质、膜的传输特性和凝固界面的移动过程的情况下,建立了螺旋藻细胞冷冻过程冰界面与细胞之间相... 为了探索保持螺旋藻活性的最佳冷冻条件,研究了冷冻过程凝固界面和螺旋藻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现象,在考虑细胞和冰界面之间的耦合传热传质、膜的传输特性和凝固界面的移动过程的情况下,建立了螺旋藻细胞冷冻过程冰界面与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检查了螺旋藻细胞被冰界面包围过程的温度场和浓度场,研究了螺旋藻细胞被冰界面包围过程中细胞体积的收缩情况及影响因素。计算结果表明,膜的渗透性和冷却速率是影响细胞体积收缩的主要因素。该模型可优化减小螺旋藻细胞损伤的最佳冷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 传热传质模型 微尺度温度场 浓度场 细胞体积收缩率
下载PDF
聚合物涂层液固化过程中溶剂扩散的数值模型
7
作者 郑振荣 韩晨晨 +1 位作者 张楠楠 赵晓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108,共7页
建立聚合物涂层液固化过程中溶剂扩散的数值模型,揭示固化成膜过程中溶剂的扩散过程,可为涂膜固化条件设置、涂膜缺陷的预防及新型干燥设备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根据菲克第二定律及Vrentas-Duda自由体积理论建立了涂覆于玻璃基体上... 建立聚合物涂层液固化过程中溶剂扩散的数值模型,揭示固化成膜过程中溶剂的扩散过程,可为涂膜固化条件设置、涂膜缺陷的预防及新型干燥设备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根据菲克第二定律及Vrentas-Duda自由体积理论建立了涂覆于玻璃基体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丙酮涂层液固化过程的传质传热模型,并运用伽辽金有限元方法对模型方程求解,计算得到涂膜固化期间丙酮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浓度分布,利用拉曼光谱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固化初期阶段(0~700 s),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有良好的一致性,两者相对误差范围为0.37%~4.5%;而在固化后期阶段(844 s~),丙酮浓度预测值大都高于实验值,表明模型预测的涂膜固化过程比实际扩散过程要慢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焦拉曼光谱 聚合物涂层 自由体积理论 传质传热模型 固化过程 丙酮浓度
下载PDF
液氮过冷流动沸腾数值模拟中的双流体模型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祥东 周丽敏 +1 位作者 汪荣顺 杨燕华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3-216,共14页
液氮过冷流动沸腾广泛见于各种低温换热设备中.采用双流体模型分析液氮过冷流动沸腾,需要为模型提供适当的封闭方程,用于描述汽液两相间质量、动量以及能量的传输过程,封闭方程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双流体模型的准确性.将液氮流动沸腾通... 液氮过冷流动沸腾广泛见于各种低温换热设备中.采用双流体模型分析液氮过冷流动沸腾,需要为模型提供适当的封闭方程,用于描述汽液两相间质量、动量以及能量的传输过程,封闭方程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双流体模型的准确性.将液氮流动沸腾通道划分为近壁区和主流区,分别介绍液氮核态沸腾壁面上的传热传质机理模型,以及两相流程内汽液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相间传输模型,建立液氮流动沸腾过程适用的双流体模型,并分析了对模型预测能力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 双流体模型 壁面传热传质模型 相间传榆模型 数值计算
下载PDF
管内冰浆在振动工况下的流动及传热特性
9
作者 布关印 陈海文 +2 位作者 徐立 黄静林 李捷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80-1286,共7页
针对船舶在北极航道航行时管道内流体流动受到船舶机械振动的影响,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中的欧拉-欧拉模型、壁面函数模型,并通过UFD加载相间传质模型对水平管道中的冰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振幅、频率、入口含冰率和速度对冰晶流... 针对船舶在北极航道航行时管道内流体流动受到船舶机械振动的影响,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中的欧拉-欧拉模型、壁面函数模型,并通过UFD加载相间传质模型对水平管道中的冰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振幅、频率、入口含冰率和速度对冰晶流动和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振动工况下在流速改变时其压降增长趋势为二次函数增长趋势。振动频率及振幅增强管内扰动促进温度及相间传质率的升高。振动和振动频率的提高使最大体积的冰晶颗粒浓度减少,并且在40 Hz与50 Hz时出现冰晶在两侧聚集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晶 振动工况 流动特性 传热特性 弯管 数值模拟 两相流 传质传热模型
下载PDF
凝汽式电厂循环式供水冷端系统耦合数学模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正昶 牛小川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18,共5页
现有的热力发电厂冷端系统运行优化模型常常把凝汽器进口循环水温度看作定值,但若冷端系统为循环式供水,应考虑冷却塔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改进冷端系统运行优化模型,建立了冷却塔内空气饱和或不饱和时传热传质模型和冷却塔通风量... 现有的热力发电厂冷端系统运行优化模型常常把凝汽器进口循环水温度看作定值,但若冷端系统为循环式供水,应考虑冷却塔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改进冷端系统运行优化模型,建立了冷却塔内空气饱和或不饱和时传热传质模型和冷却塔通风量计算模型,以及在对凝汽器内传热过程分析简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凝汽器内换热模型。所建模型相互耦合,联立求解后可得到与凝汽器负荷、循环水量和环境条件相对应的冷端系统各点温度参数,可指导冷端系统优化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汽式电厂 冷端系统 凝汽器 冷却塔 传热传质模型 凝汽器内换热模型
下载PDF
环空条件下输气软管内的气体渗透机理
11
作者 陆祥安 陈家骏 +3 位作者 李佳彤 温纪宏 周琼 姜亮亮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7-134,共8页
输气软管有着非固定管线的优势被大量用于海上天然气的输送,是海上油气高效开发的重要设备之一,但由于天然气中小分子组分在压力作用下溶解到软管高分子内衬层中,会进一步扩散到软管环空层中,在环空条件将影响气体的渗透行为,会导致环... 输气软管有着非固定管线的优势被大量用于海上天然气的输送,是海上油气高效开发的重要设备之一,但由于天然气中小分子组分在压力作用下溶解到软管高分子内衬层中,会进一步扩散到软管环空层中,在环空条件将影响气体的渗透行为,会导致环空憋压并产生酸性环境威胁软管结构和使用寿命。为此,采用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压力、金属遮挡和泄压等条件下研究了环空输气管内部气体扩散过程,并分析了对气体渗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环空中的金属抗压层与高分子材料贴合,对气体的渗透起到了遮挡作用;(2)理论模型中利用第3类边界条件引入遮挡系数表征其遮挡作用,为理论计算的简化处理起到积极作用;(3)环空中的温度和压力影响水组分的相态变化,当环空中水组分的气体密度达到临界值,会出现液化水,液化水的出现为环空酸性条件提供了物质基础;(4)环空压力是影响渗透速度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对于新管,环空中压力上升的变化率随环空压力先增加后降低,对于输气过程中的软管,环空泄压后,其压力上升的变化率初始较大,随环空压力升高而降低。结论认为,实验和模拟过程得出的结论,可为输气软管环空状态计算与预测提供技术参考,也为输气软管的使用和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 油气开发 输气软管 气体渗透 传质传热模型 环空 温度 压力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银杏叶提取物冷冻干燥优化的研究
12
作者 高兴 刘代春 +2 位作者 康青 李雄 于颖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8-32,共5页
为了对银杏叶提取物冷冻干燥工艺进行优化,文章进行了传热传质模型的建立及简化,测量了银杏叶提取物的干层传质阻力系数等,进行了工艺模拟,给出了温度在-40—-15℃,压力从2—40 Pa的范围,升华时间小于100 h的模拟结果,模拟结果显示:压... 为了对银杏叶提取物冷冻干燥工艺进行优化,文章进行了传热传质模型的建立及简化,测量了银杏叶提取物的干层传质阻力系数等,进行了工艺模拟,给出了温度在-40—-15℃,压力从2—40 Pa的范围,升华时间小于100 h的模拟结果,模拟结果显示:压力越低升华时间越短,温度越高升华时间越短。在温度较低时,压力的变化对升华时间影响较大,温度较高时,压力的变化对升华时间影响较小。据此模拟结果及冻干显微镜实验,确定了优化的工艺操作参数为P_C=8 Pa,制品的最高温度为32℃,并进行了冻干实验,实验获得冻干产品性能好。该方法可以为其他药品的冷冻干燥最优参数的确定及升华时间的预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冷冻干燥 传热传质模型 过程模拟 工艺参数优化
下载PDF
微牛物污垢形成的传热传质模型 被引量:14
13
作者 曹生现 孙嘉伟 +3 位作者 刘洋 张艳辉 杨善让 徐志明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3-1026,共4页
为研究循环冷却水中微生物污垢的形成,本文综合考虑微生物的传质和吸附过程,建立了微生物污垢形成的传热传质模型。该模型基于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原理,建立了水质参数与污垢热阻的关联关系,并考虑了微生物比生长速率、致垢物质的沉积与脱... 为研究循环冷却水中微生物污垢的形成,本文综合考虑微生物的传质和吸附过程,建立了微生物污垢形成的传热传质模型。该模型基于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原理,建立了水质参数与污垢热阻的关联关系,并考虑了微生物比生长速率、致垢物质的沉积与脱除速率。通过微生物污垢动态模拟实验,对相关参数进行分析测量,以验证该传热传质模型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由该模型计算的污垢热阻预测值能够与实验结果很好吻合,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其综合预测误差为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污垢 传热传质模型 水质参数 微生物生长动力学
原文传递
氯化锂除湿转轮的性能预测 被引量:5
14
作者 秦朝葵 Gerhard Schmitz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07-810,共4页
对氯化锂除湿转轮的吸附过程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传热传质模型并得到了数值解 .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 ,说明该模型可较好地定量预测氯化锂转轮的除湿效果 .结果有助于推动这一设备在空调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
关键词 氯化锂除湿转轮 数值模型 性能预测 空调系统 热质交换设备 传热传质模型
下载PDF
超大型高位集水冷却塔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德申 郭富民 宋小军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49-454,共6页
高位集水冷却塔具有高效、节能、低噪等优势,在火、核电厂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业绩。本文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手段,对某超大型高位集水冷却塔的热力特性以及空气动力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集水装置的增加对冷却塔形成阻力,... 高位集水冷却塔具有高效、节能、低噪等优势,在火、核电厂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业绩。本文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手段,对某超大型高位集水冷却塔的热力特性以及空气动力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集水装置的增加对冷却塔形成阻力,但其增加程度要明显小于雨区阻力的减小量;在相同条件下,与常规塔相比,高位集水冷却塔的通风量较大;高位集水冷却塔的冷却性能优于常规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水装置 离散相模型 传热传质模型 阻力系数
下载PDF
冰晶颗粒在极地船壳管式换热器海水管内的分布和融化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立 黄振飞 +1 位作者 江焕宝 张来来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53,共6页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采用欧拉-欧拉模型和相间传热传质模型相耦合的数学模型,对冰晶颗粒在船舶壳管式换热器的单根海水管内的分布和融化情况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冰晶在直管和U形管内的分布及融化情况。结果发现:冰晶颗粒...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采用欧拉-欧拉模型和相间传热传质模型相耦合的数学模型,对冰晶颗粒在船舶壳管式换热器的单根海水管内的分布和融化情况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冰晶在直管和U形管内的分布及融化情况。结果发现:冰晶颗粒主要集中于主流区,且主流区近壁面处比中心处多;相间传质率从壁面到主流区先增大后减小,沿流动方向逐渐增大,而对于U形管,在转弯的地方出现局部相间传质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船壳管式换热器 固液两相流 欧拉-欧拉模型 相间传热传质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冷冻干燥法生产牛肉丁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晋陆 《中国畜产与食品》 1998年第5期198-200,共3页
确定了牛肉丁冻工艺条件,探讨了热烫,预冻速率,捕水器温度对制品品质与干燥时间的影响,建立了牛肉丁冻干的传热传质模型,由模型计算出理论干燥时间,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冷冻干燥法 干燥 牛肉丁 工艺流程 传热传质模型
下载PDF
计算机在波动膜流方程求解中的应用
18
作者 廖运文 赵玉萍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54-357,共4页
波动降膜显著地促进了传热传质.为了计算波动降膜传热传质,求解得到波动膜流解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采用数值方法求解周期性波动膜流方程.结果表明,所求得的解是可靠的.
关键词 波动膜流方程 波动降膜 数值方法 计算机应用 波动传热传质模型 流体力学
下载PDF
拱顶罐内油品蒸发损耗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佩宇 黄维秋 +2 位作者 景海波 汪城 孙宪航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3-151,共9页
集成油气收集回收系统的拱顶罐作为汽油等高挥发性油品的储存设施日益受到重视,但对拱顶罐气体空间传热传质机理尚不清楚,需做进一步研究。建立了拱顶罐的非稳态传热传质理论模型,自编Matlab程序并通过自行搭建实验平台验证其可行性,以... 集成油气收集回收系统的拱顶罐作为汽油等高挥发性油品的储存设施日益受到重视,但对拱顶罐气体空间传热传质机理尚不清楚,需做进一步研究。建立了拱顶罐的非稳态传热传质理论模型,自编Matlab程序并通过自行搭建实验平台验证其可行性,以江苏省常州地区某液位为2875 mm的1000 m^3拱顶汽油罐为研究对象,对该拱顶罐在春分日6∶00~18∶00时间段储罐内油品的蒸发损耗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储罐内温度、传热系数、液相蒸发量的变化规律,并估算了储罐的小呼吸损耗量。结果表明:储罐内气相、罐顶、气体空间罐壁和液体空间罐壁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大气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最大值均出现于14∶00,罐内气相温度居于储罐边界(罐顶和气体空间罐壁)温度与大气环境温度之间;储罐内液相与罐壁间的自然对流换热系数较大且变化幅度也很大,变化范围为31.05~73.05 W/(m^2·K);储罐内气相与罐壁和罐顶间的自然对流换热系数较小且变化幅度也很小,变化范围分别为1.64~2.10 W/(m^2·K)和1.40~1.61 W/(m^2·K);液体空间罐壁的总传热系数最大,气体空间罐壁次之,罐顶最小,三者的变化范围依次为8.57~10.18 W/(m^2·K)、1.45~1.80 W/(m^2·K)、1.16~1.31 W/(m^2·K);在储罐内油气浓度为0的初始条件下,自6∶00至18∶00,罐内液相蒸发量为421.13 kg,气体体积膨胀量为214.06 m^3。研究结果对于拱顶罐油品蒸发损耗的评估及其油气收集回收系统的设计、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顶罐 油品 蒸发损耗 传热传质模型 数值模拟 实验
下载PDF
Modeling Hydrothermal Transfer Processes in Permafrost Regions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China 被引量:4
20
作者 HU Guojie ZHAO Lin +6 位作者 LI Ren WU Tonghua WU Xiaodong PANG Qiangqiang XIAO Yao QIAO Yongping SHI Jianzo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6期713-727,共15页
Hydrothermal processes are key components in permafrost dynamics; these processes are integral to global warming. In this study the coupled heat and mass transfer model for(Coup Model) the soil-plant-atmosphere-system... Hydrothermal processes are key components in permafrost dynamics; these processes are integral to global warming. In this study the coupled heat and mass transfer model for(Coup Model) the soil-plant-atmosphere-system is applied in high-altitude permafrost regions and to model hydrothermal transfer processes in freeze-thaw cycles. Measured meteorological forcing and soil and vegetation properties are used in the Coup Model for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1, 2009 to December 31, 2012 at the Tanggula observation site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 24-h time step is used in the model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ulated soil temperature and water content, as well as the frozen depth compare well with the measured data. The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 is 0.97 for the mean soil temperature and 0.73 for the mean soil water content, respectively. The simulated soil heat flux at a depth of 0–20 cm is also consistent with the monitored data. An analysis is performed on the simulated hydrothermal transfer processes from the deep soil layer to the upper one during the freezing and thawing perio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reezing period, the water in the deep soil layer moves upward to the freezing front and releases heat during the freezing process. When the soil layer is completely frozen, there are no vertical water exchanges between the soil layers, and the heat exchange process is controlled by the vertical soil temperature gradient. During the thawing period, the downward heat process becomes more active due to increased incoming shortwave radiation at the ground surface. The melt water is quickly dissolved in the soil, and the soil water movement only changes in the shallow soil layer. Subsequently, the model was used to provide an evaluation of the potential response of the active layer to different scenarios of initial water content and climate warming at the Tanggula site.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soil water content and the organic laye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ctive layer deepening in summer, so climate warming will cause the permafrost active layer to become deeper and permafrost degra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模拟 西藏高原 高原多年冻土区 土壤-植物-大气系统 CoupModel 青海 传热传质模型 垂直温度梯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