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暖通专业研究生核心课程传热传质学建设与实践
1
作者 宋翀芳 雷勇刚 +2 位作者 潘武轩 王永辉 杜保存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21期122-124,共3页
传热传质学是暖通专业研究生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对学生认识传热传质机理和应用能力培养具有基础性作用。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从教学过程整体规划、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模块化教学内容架构方面重构了课程教学内容... 传热传质学是暖通专业研究生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对学生认识传热传质机理和应用能力培养具有基础性作用。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从教学过程整体规划、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模块化教学内容架构方面重构了课程教学内容。同时,通过渗透科研前沿和多元化考核方式,助力课程教学顺利开展。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暖通专业研究生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传质学 课程建设 热传导 热对流
下载PDF
萃取精馏的计算传质学模拟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国标 刘伯潭 +2 位作者 袁希钢 曾爱武 余国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809-1814,共6页
提出了萃取精馏过程模拟的计算传质学方法,并针对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分离苯和噻吩的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在散堆填料实验塔内进行了相同的萃取精馏实验,得到了萃取精馏塔内浓度分布。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 提出了萃取精馏过程模拟的计算传质学方法,并针对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分离苯和噻吩的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在散堆填料实验塔内进行了相同的萃取精馏实验,得到了萃取精馏塔内浓度分布。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提出的计算传质学方法能够有效预测萃取精馏塔内浓度和速度分布,为萃取精馏过程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传质学 萃取精馏 苯-噻吩分离
下载PDF
塔板上流型变化对板效率影响的计算传质学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春江 袁希钢 余国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9-34,共6页
利用能够描述塔板上气液两相错流过程的流体力学模型 ,建立了同时模拟气液两相流动与传质过程的数学模型 ;通过对气液两相传质方程和流体力学模型方程的联立求解 ,计算得到了塔板上液相速度分布和气液两相浓度分布的数值解 ,考察了气相... 利用能够描述塔板上气液两相错流过程的流体力学模型 ,建立了同时模拟气液两相流动与传质过程的数学模型 ;通过对气液两相传质方程和流体力学模型方程的联立求解 ,计算得到了塔板上液相速度分布和气液两相浓度分布的数值解 ,考察了气相完全混合和气相部分混合两种条件下塔板上的气液两相浓度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型变化 计算传质学 精馏 塔板效率 气液两相流 计算流体力 传质过程 数值计算 塔板分离
下载PDF
多溢流大型塔板的计算传质学 被引量:4
4
作者 赵丹 张雁 +2 位作者 高雪颖 刘春江 袁希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427-2432,共6页
利用计算传质学方法研究了直径12.6m的四溢流大型塔板上液相流动结构对塔板效率的影响,建立了描述多溢流塔板上液相流动和传质状况的理论化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研究了传统等鼓泡面积设计方法条件下单块塔板的速度场和浓度场。结果表明... 利用计算传质学方法研究了直径12.6m的四溢流大型塔板上液相流动结构对塔板效率的影响,建立了描述多溢流塔板上液相流动和传质状况的理论化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研究了传统等鼓泡面积设计方法条件下单块塔板的速度场和浓度场。结果表明,所模拟四溢流塔板的左侧翼塔板出现返流区,而右侧翼塔板流动结构相对均匀未出现返流区。为进一步优化塔板结构,提高传质效率,对左侧翼塔板提出了加设导流板的改进结构。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的塔板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塔板上液相的流动结构,使得塔板效率较传统设计方法提升了4.53%~9.22%(当Q1/Q2=[0.5,1.5]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溢流塔板 计算传质学 塔板效率 塔板结构优化
下载PDF
充满机遇的微尺度生物传热传质学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静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0年第4期54-58,共5页
微米 纳米尺度传热学正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新的研究热潮 ,而其中的生物传热与传质问题研究更是引人瞩目的新生长点。为适应该领域迅速发展的需要 ,本文归纳和总结了微米 纳米尺度生物传热传质学的研究意义、当前的主要研究课题及其... 微米 纳米尺度传热学正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新的研究热潮 ,而其中的生物传热与传质问题研究更是引人瞩目的新生长点。为适应该领域迅速发展的需要 ,本文归纳和总结了微米 纳米尺度生物传热传质学的研究意义、当前的主要研究课题及其相应的基本理论与实验研究方法 ,指出了若干可供探索的途径和新方向 ,对微米 纳米尺度生物热医学工程的应用问题也作了必要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纳米科 生物传热传质学 生物医工程
下载PDF
《热工理论基础》与《传热学与传质学》教学方法及教书育人的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申洁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14期122-123,共2页
《热工理论基础》和《传热学与传质学》是工科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感悟,针对这门课程的特点,从教学方法的实施、课堂互动及教书育人的结合三方面入手,探讨了教学方法和教书育人的体会。
关键词 热工基础 传热传质学 方法 教书育人
下载PDF
石油工程专业“传热学与传质学”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7
作者 贾敏 肖东 +2 位作者 申洁 叶峰 李永杰 《西部素质教育》 2023年第2期37-40,共4页
文章首先论述了相关背景,然后阐述了石油工程专业“传热学与传质学”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包括改革教学模式、融入思政元素、强化实践活动、创新评价机制、突出价值引领五个方面。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传热传质学”课程 石油工程专业
下载PDF
《传热传质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8
作者 赵仕琦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第24期30-30,共1页
现阶段,精品课程正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本文结合《传热传质学》课程建设的情况,着重介绍《传热传质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现状,网站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对网站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为该类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提供借鉴... 现阶段,精品课程正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本文结合《传热传质学》课程建设的情况,着重介绍《传热传质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现状,网站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对网站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为该类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传质学 精品资源 共享课 网站 建设 实践 思考
下载PDF
传热传质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胡中停 何伟 +1 位作者 刘向华 张爱凤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22年第5期782-788,共7页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与“传热学”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环”)两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且均存在涉及面广、理论实践性强、学习难度较大等问题。在2019年合肥工业大学全面调整包括建环专业在内的培养方案和人才培...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与“传热学”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环”)两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且均存在涉及面广、理论实践性强、学习难度较大等问题。在2019年合肥工业大学全面调整包括建环专业在内的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能力,且要求大量压缩专业课学时的背景下,尝试将原本开设的两门课合并为一门“传热传质学”。基于两门课主流教材内容,细致地整理了传热传质学的教学内容及学习重难点,整合删减了原有两门课重复陈述的知识点。利用智慧教学平台“雨课堂”及网络在线MOOC资源,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线上线下混合启发式教学模式,并丰富了课程考核方式。通过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使得在有限的课内学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 传热传质学 改革 雨课堂 MOOC
下载PDF
化工计算传质学理论与应用
10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计算传质学(CMT)将现代传质理论与先进数值计算方法相结合,以实现化工过程中浓度场以及速度场、温度场的准确预测,为化工过程放大、过程强化、新化工过程的开发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支撑,它的提出是在化学工程理论方面的重要发展,... 计算传质学(CMT)将现代传质理论与先进数值计算方法相结合,以实现化工过程中浓度场以及速度场、温度场的准确预测,为化工过程放大、过程强化、新化工过程的开发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支撑,它的提出是在化学工程理论方面的重要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计算 传质学 应用 数值计算方法 化工过程 可持续发展 传质理论 过程放大
下载PDF
《建筑环境传质学》
11
作者 齐庆梅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7-57,共1页
该书是一本系统介绍建筑环境空气温度和污染物控制规律、方法、系统和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最新成果的学术专著。
关键词 建筑环境 传质学 控制规律 空气温度 术专著 污染物 国内外 系统
下载PDF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传热传质学可视化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豆瑞锋 冯妍卉 +1 位作者 温治 张欣欣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87-191,共5页
计算机仿真技术已经成为工程应用和高等院校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以创新思维、学科交叉、工程应用为鲜明特色的新工科建设,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工程科技人才"。在传热传质学的课堂教学中... 计算机仿真技术已经成为工程应用和高等院校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以创新思维、学科交叉、工程应用为鲜明特色的新工科建设,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工程科技人才"。在传热传质学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旨在增强学生对传热传质学基本概念的掌握,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最终使得学生能够见多识广、举一反三,助力于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仿真技术 可视化教 实践教 传热传质学 程序设计
原文传递
传质势容耗散极值原理及通风排污过程的优化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群 任建勋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5-507,共3页
为了获得排污效率较高的室内通风方式,本文将传热势容耗散极值原理应用到对流传质过程分析,定义了传质势容耗散函数,并利用变分原理在给定条件下对耗散函数求极值,获得了场协同方程,求解场协同方程获得了最佳流场,使传质势容耗散取得极... 为了获得排污效率较高的室内通风方式,本文将传热势容耗散极值原理应用到对流传质过程分析,定义了传质势容耗散函数,并利用变分原理在给定条件下对耗散函数求极值,获得了场协同方程,求解场协同方程获得了最佳流场,使传质势容耗散取得极小值,室内污染物浓度最低。这些结论对通风排污过程的分析与优化设计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质学 势容耗散 场协同方程 通风排污过程优化
下载PDF
干建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传质特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伟 孔庆媛 李洪枚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5-110,共6页
为研究干建材在建筑环境空气污染中的作用机制,对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传质特性进行建模与测定。首先提出了干建材VOC传质模型,具有完全显性解析解;其次,基于模型变换发展了干建材VOC传质特性快速测定分... 为研究干建材在建筑环境空气污染中的作用机制,对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传质特性进行建模与测定。首先提出了干建材VOC传质模型,具有完全显性解析解;其次,基于模型变换发展了干建材VOC传质特性快速测定分析方法。通过复杂程度不同的木家具中多种VOC的传质试验,验证了模型与方法的可靠性。通过对模型进行无量纲分析发现,密闭舱干建材VOC传质可简化为5个无量纲准则数决定的一般性问题,且背景质量浓度会影响VOC传质的平衡方向与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建筑环境 室内空气质量 干建材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传质学 密闭舱 解析模型
下载PDF
乳状液膜提取稀土的传质 模型研究(Ⅰ)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兴荣 张秀娟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7,共7页
本文在“渐进前沿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稀土离子通过乳珠外围扩散层和膜相的扩散阻力以及膜破损对传质过程的影响,建立和推导了乳状液膜提取稀土的传质模型。实验验证的结果表明,此模型与实验值较好地吻合。此模型数学关系简单,引入参... 本文在“渐进前沿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稀土离子通过乳珠外围扩散层和膜相的扩散阻力以及膜破损对传质过程的影响,建立和推导了乳状液膜提取稀土的传质模型。实验验证的结果表明,此模型与实验值较好地吻合。此模型数学关系简单,引入参数较少,实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金属 离子 传质学 模型
下载PDF
赵耀华:传热传质,传创新与产业化“心经”
16
作者 萧宇 《科学中国人》 2010年第12期82-84,共3页
可能很少人知道传热传质学的确切定义。事实上,这是一门专门研究热质与能量传递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随着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热传质学已经成为一门理论体系初步完善、内容不断充实、充满活力的主要的基础科学。
关键词 传热传质学 产业化 创新 能量传递过程 基础科 生产技术
下载PDF
桃李芬芳 耄耋重新——清华大学庆祝王补宣院士90寿辰
17
作者 鹏飞 杨震 《太阳能》 2012年第22期38-39,共2页
在我国有很多活跃在各个研究领域内的学术泰斗,他们为人类的科学研究事业奉献了自己毕生的智慧,花甲之年仍耕耘不辍。我国著名热工学、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学者和教育家、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开拓者和传热学学术带头人、清华大学教授... 在我国有很多活跃在各个研究领域内的学术泰斗,他们为人类的科学研究事业奉献了自己毕生的智慧,花甲之年仍耕耘不辍。我国著名热工学、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学者和教育家、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开拓者和传热学学术带头人、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补宣先生就是这么一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院院士 清华大 工程热力 术带头人 研究事业 传热传质学 物理
下载PDF
流化床液固两相传质过程的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任盼锋 海润泽 +2 位作者 李奇 李文彬 余国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7,共17页
液固两相流化床具有液固相接触效率高、传质和传热性能好、颗粒分布均匀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工业过程中。然而,流化床中与传质过程耦合的颗粒流化的复杂非线性特征及其湍动特性,使得对传质过程特性的研究十分困难。且仅依靠实验... 液固两相流化床具有液固相接触效率高、传质和传热性能好、颗粒分布均匀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工业过程中。然而,流化床中与传质过程耦合的颗粒流化的复杂非线性特征及其湍动特性,使得对传质过程特性的研究十分困难。且仅依靠实验观测和理论预测难以揭示多相流相互作用规律,无法获得全面和详细的速度场和浓度场分布情况。近年来,数值模拟的快速发展为深入探索流化床中液固两相流动行为及其与传质过程耦合问题提供了重要的途径。本文对流化床液固两相流动与传质过程模拟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借助于计算传质学理论可以更精确地预测局部浓度的分布情况,进而可以深入分析液固两相流化床中的传质过程规律与传质特性,为液固两相流化床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两相流动 传质过程 数值模拟 计算传质学 湍流传质扩散
下载PDF
全心全意致力教材建设——记热工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补宣教授
19
作者 李心桂 张学学 《中国大学教学》 1992年第5期26-27,共2页
建国以来,一大批教师、编辑、干部献身于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事业,使新中国的教材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为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高校教材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教材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诚如当前各大报刊都在宣传介绍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建国以来,一大批教师、编辑、干部献身于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事业,使新中国的教材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为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高校教材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教材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诚如当前各大报刊都在宣传介绍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专家学者一样,我们认为,对那些在教材建设园地上辛勤耕耘取得累累硕果的优秀人物,也应为他们谱写一曲赞歌。作为专门研究教材建设的综合性期刊。本刊对此责无旁贷。为此,我们决定从本期起增设“人物专栏”,宣传对象主要是: 1.在教材编写方面卓有成就的教师、专家、学者; 2.长期从事教材建设事业并作出较大成绩的教材管理工作者; 3.长期从事教材建设的优秀编辑和优秀出版管理人员。恳切希望有关院校、教育行政领导部门及教材出版编辑部门向本刊编辑部积极推荐、撰写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补宣 综合性期刊 指导 编辑部门 领导部门 出版管理 宣传对象 教育行政 翻译出版 传热传质学
下载PDF
化学工业出版社新书推荐
20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I0001-I0001,共1页
《化工产品手册》(第6版)化工专业经典品牌图书,经典传承40余年,累计销售一百余万册。《化工产品手册》(第6版)共涉及化工产品7000多种。体现了当前化工产品的主流变化,尤其是更新了大量新品种和产品质量标准。主要介绍化工产品性能、... 《化工产品手册》(第6版)化工专业经典品牌图书,经典传承40余年,累计销售一百余万册。《化工产品手册》(第6版)共涉及化工产品7000多种。体现了当前化工产品的主流变化,尤其是更新了大量新品种和产品质量标准。主要介绍化工产品性能、组成、标准、制法、用途、安全性、参考生产企业等方面内容。书后附有书中化工产品名称的中、英文索引,利于读者查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传质学 书号 出版 化工产品手册 工业出版社 新书推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