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88A为载体的大块液膜体系Cu(II)传输动力学 被引量:1
1
作者 余晓皎 范薇 +2 位作者 姚秉华 周孝德 张建丰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7-651,共5页
采用以2-乙基己基膦酸-2-乙基己基单酯(PC-88A)为载体、CHCl3为膜溶剂的大块液膜分离体系,研究了搅拌速度、载体浓度、体系温度对铜离子迁移的影响.获得了不同反应温度下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萃取与反萃取表观反应活化能分别为41.97和8.5... 采用以2-乙基己基膦酸-2-乙基己基单酯(PC-88A)为载体、CHCl3为膜溶剂的大块液膜分离体系,研究了搅拌速度、载体浓度、体系温度对铜离子迁移的影响.获得了不同反应温度下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萃取与反萃取表观反应活化能分别为41.97和8.59kJ/mol.铜离子的迁移过程可用2个串联的准一级不可逆过程描述,萃取过程化学反应为控速步骤,反萃取过程扩散为控速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乙基己基膦酸-2-乙基己基单酯 铜离子 大块液膜 传输动力学
下载PDF
鱼雷罐喷粉预处理传输动力学物理模拟(Ⅰ):均混时间和粉剂穿透比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欧俭平 陈兆平 +3 位作者 罗志国 夏辛民 邹宗树 姜茂发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95-199,共5页
溶池均混时间和粉剂穿透比是鱼雷罐喷粉预处理研究中基本的传输动力学参数 通过水模实验 ,测定了不同熔池深度、不同喷枪插入深度和角度以及不同喷枪平面位置条件下吹气对熔池搅拌的影响 实验研究和分析了影响粉剂穿透比的因素 。
关键词 鱼雷罐 铁水预处理 均混时间 粉剂穿透比 物理模拟 传输动力学
下载PDF
鱼雷罐喷粉预处理传输动力学物理模拟(Ⅱ):粉剂停留时间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欧俭平 陈兆平 +3 位作者 罗志国 夏辛民 邹宗树 姜茂发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粉剂停留时间是鱼雷罐喷粉预处理研究中 1个基本的传输动力学参数 理论分析并实验测定了粉剂在铁水中的停留时间 ,研究了影响停留时间的因素 。
关键词 鱼雷罐 铁水预处理 粉剂停留时间 RTD 物理模拟 传输动力学
下载PDF
镧离子经过2-乙基己基膦酸单-α-乙基己酯-煤油液膜的传输动力学(英文)
4
作者 马铭 何鼎胜 +3 位作者 袁帅 朱小兰 谢青季 姚守拙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9-53,共5页
以 2 乙基己基膦酸单 α 乙基己酯为载体 ,考察了料液相pH、膜相载体浓度、反萃相盐酸浓度及温度对液膜迁移镧离子的影响 .获得了不同温度下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 .萃取和反萃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 15 .2kJ·mol- 1 和 2 6 .6kJ... 以 2 乙基己基膦酸单 α 乙基己酯为载体 ,考察了料液相pH、膜相载体浓度、反萃相盐酸浓度及温度对液膜迁移镧离子的影响 .获得了不同温度下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 .萃取和反萃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 15 .2kJ·mol- 1 和 2 6 .6kJ·mol- 1 .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乙基己基膦酸单-α-乙基己酯-煤油液膜 传输动力学 跨膜迁移 表观活化能 表观反应速率
下载PDF
氧传输动力学——一种新的评价红细胞携氧释氧能力的方法学研究
5
作者 杨琴琴 陈东 +5 位作者 党琦 李春龚 朱艺曼 朱宏亮 陈嘉琛 王翔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35-335,共1页
目的热力学研究认为红细胞携氧-释氧过程是处于动态平衡的过程,但当处于特殊生理病理状态时,相关的热力学研究指标不能就一些现象给出解释。建立可以对红细胞携氧-释氧化学动力学进行检测的实验装置,并对红细胞携氧-释氧功能进行完整客... 目的热力学研究认为红细胞携氧-释氧过程是处于动态平衡的过程,但当处于特殊生理病理状态时,相关的热力学研究指标不能就一些现象给出解释。建立可以对红细胞携氧-释氧化学动力学进行检测的实验装置,并对红细胞携氧-释氧功能进行完整客观的评价,探究将红细胞携氧-释氧化学动力学引入到对不同生理病理状态分析的意义。方法利用实验室自制实验系统分析红细胞的载氧和释氧动力学,建立血氧饱和度-氧分压-时间在三维空间的相互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动力学 生理病理 红细胞 血氧饱和度 传输动力学 动力学 动态平衡 方法学研究
下载PDF
煤矸石淋溶污染物传输动力学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林宏 安斌 +3 位作者 惠冰 李艳召 宋光远 宋海民 《渗流力学进展》 2019年第4期25-34,共10页
研究煤矸石中污染物释放传输的动力学行为对污染物的减排监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煤矸石淋溶污染物传输动力学研究进展。利用这些数学模型可以定量预测煤矸石中污染物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强度,可为淋溶液污染机理的... 研究煤矸石中污染物释放传输的动力学行为对污染物的减排监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煤矸石淋溶污染物传输动力学研究进展。利用这些数学模型可以定量预测煤矸石中污染物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强度,可为淋溶液污染机理的分析和污染防治措施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淋溶污染物 传输动力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离子传输动力学调控及其电化学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贾绪平 李晓晓 +1 位作者 缪月娥 刘天西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9-531,共23页
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因具有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以及多样化的组成和结构可设计性被广泛应用于锂硫电池、锂空电池等新型锂金属电池储能体系中.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主要依赖于充放电反应中的离子传输过程,而纳米纤维的结构形态以及表/界面性... 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因具有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以及多样化的组成和结构可设计性被广泛应用于锂硫电池、锂空电池等新型锂金属电池储能体系中.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主要依赖于充放电反应中的离子传输过程,而纳米纤维的结构形态以及表/界面性质对于离子传输动力学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针对新型储能电池应用中离子传输动力学缓慢、中间产物如多硫阴离子等易穿梭,以及负极枝晶生长等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综述了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创新性设计和制备方法;进一步结合本课题组近期工作重点,阐述了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组成与结构调控对锂电池中离子传输动力学的优化作用;最后,总结了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在锂电池正负极、隔膜、电解质等领域的应用进展,并讨论了其在新型储能设备领域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纳米复合材料 静电纺丝 离子传输动力学 电化学性能
原文传递
PC-88A为载体的液膜体系传输Ni(Ⅱ)动力学 被引量:4
8
作者 余晓皎 姚秉华 +1 位作者 闵涛 周孝德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1-596,共6页
采用2-乙基己基膦酸-2-乙基己基单酯(PC-88A)为载体,CHC l3为膜溶剂的大块液膜体系,研究了搅拌速度、载体浓度、pH、反应体系温度对镍离子传输的影响,测定了不同反应温度下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镍离子在膜相中的最大值以及出现最大值的... 采用2-乙基己基膦酸-2-乙基己基单酯(PC-88A)为载体,CHC l3为膜溶剂的大块液膜体系,研究了搅拌速度、载体浓度、pH、反应体系温度对镍离子传输的影响,测定了不同反应温度下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镍离子在膜相中的最大值以及出现最大值的时间、镍离子在萃取与反萃取反应中进入和流出液膜的最大通量,获得了萃取与反萃取表观反应活化能分别为29.1和28.67 kJ.mol-1。结果表明,实验数据与理论值能够很好的吻合,镍离子的迁移过程可以以两个串联的准一级不可逆过程描述,在此实验条件下化学反应为控速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乙基己基膦酸-2-乙基己基单酯 镍离子 液膜 传输动力学
下载PDF
杯[4]芳烃衍生物对Pb^(2+)的液膜传输动力学
9
作者 咸春颖 朱旭栋 +1 位作者 刘小毛 邵超英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171-2176,共6页
以3类含不同基团的杯[4]芳烃衍生物作为离子载体在H2O-CHCl3-H2O液膜传输体系下分别对Pb2+进行液膜传输实验.简要讨论了以杯[4]芳烃衍生物作为离子载体对Pb2+液膜传输的动力学机理.重点研究了不同载体种类,载体浓度,搅拌速度,传输时间... 以3类含不同基团的杯[4]芳烃衍生物作为离子载体在H2O-CHCl3-H2O液膜传输体系下分别对Pb2+进行液膜传输实验.简要讨论了以杯[4]芳烃衍生物作为离子载体对Pb2+液膜传输的动力学机理.重点研究了不同载体种类,载体浓度,搅拌速度,传输时间等因素对Pb2+传输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含Br原子的杯[4]芳烃衍生物和含S原子的杯[4]芳烃衍生物作为离子载体对Pb2+有明显的传输效果.可以用本文的动力学模型来描述整个传输体系的动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4]芳烃衍生物 液膜传输 铅离子 传输动力学
原文传递
氧氮杂大环配体液膜传输铜的动力学研究
10
作者 黄道昌 肖敏 +2 位作者 村松Y 松本S 李志良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59-63,共5页
利用超分子化学研究了大环配体液膜对金属离子选择性识别和传输.主要研究了12-十八烷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大环配体的氯仿-辛醇液膜在大量镍(Ⅱ)存在下对铜的传输动力学及选择性.结果表明,... 利用超分子化学研究了大环配体液膜对金属离子选择性识别和传输.主要研究了12-十八烷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大环配体的氯仿-辛醇液膜在大量镍(Ⅱ)存在下对铜的传输动力学及选择性.结果表明,传输是通过中性配合物进行的,无阴离子参与,选择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膜 配体 传输动力学 铜离子 氧氮杂大环配体
下载PDF
一类简化的半导体器件的动力学传输模型
11
作者 宋锦萍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2期39-43,共5页
研究电强已知时,半导体器件的动力学传输模型的初边值问题.通过对碰撞项的线性化处理,利用L′弱紧致理论。
关键词 初边值问题 弱解 半导体器件 动力学传输模型
下载PDF
新型太阳能电池界面电荷传输动力学
12
《中国科技成果》 2017年第18期71-71,75,共2页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促使清洁、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太阳能电池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形式。近年来,新型太阳能电池发展迅猛,然而由于光电转化效率和稳定性等问题较难实现产业化。敏化、有机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新型太...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促使清洁、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太阳能电池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形式。近年来,新型太阳能电池发展迅猛,然而由于光电转化效率和稳定性等问题较难实现产业化。敏化、有机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新型太阳能电池作为传统硅电池的补充,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系列优势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传输动力学 界面电荷 环境污染问题 光电转化效率 可再生能源 能源危机 研究开发
原文传递
PC-88A为载体的大块液膜体系迁移Pb(Ⅱ)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余晓皎 姚秉华 +2 位作者 周孝德 郑怀礼 张建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967-1971,共5页
采用2-乙基己基膦酸-2-乙基己基单酯(PC-88A)-CHCl3大块液膜体系,研究了搅拌速度、载体浓度、反应体系温度对Pb离子迁移的影响,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料液相和解析相中Pb离子浓度,获得了不同反应温度下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Pb离子在膜相中... 采用2-乙基己基膦酸-2-乙基己基单酯(PC-88A)-CHCl3大块液膜体系,研究了搅拌速度、载体浓度、反应体系温度对Pb离子迁移的影响,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料液相和解析相中Pb离子浓度,获得了不同反应温度下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Pb离子在膜相中的最大值以及出现最大值的时间、Pb离子在萃取与反萃取反应中进入和流出液膜的最大通量、萃取与反萃取表观反应活化能分别为31.65和23.11 kJ.mol-1。结果表明,实验值与理论值能够很好地吻合,Pb离子的迁移过程可以用两个串联的准一级不可逆过程描述,化学反应为控速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乙基己基膦酸-2-乙基己基单酯 Pb离子 大块液膜 传输动力学 原子吸收光谱
下载PDF
纳米磁性药物靶向动力学模拟
14
作者 康斌 宋威 +2 位作者 张炎 戴耀东 陈达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5-590,共6页
基于Navier-Stokes方程与Maxwell-Ampere理论建立了肿瘤细动脉中血液的非定常脉动模型,在磁场和流场耦合状态下研究引入纳米磁性药物后磁场对血液流场的影响.把离散模型和单相模型耦合,用有限元方法对纳米磁性药物在细动脉中的传输进行... 基于Navier-Stokes方程与Maxwell-Ampere理论建立了肿瘤细动脉中血液的非定常脉动模型,在磁场和流场耦合状态下研究引入纳米磁性药物后磁场对血液流场的影响.把离散模型和单相模型耦合,用有限元方法对纳米磁性药物在细动脉中的传输进行动力学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磁场对纳米尺度磁性粒子的俘获形式明显不同于对微米尺度粒子,纳米磁性粒子运动轨迹与血液流线基本重合.由于磁性纳米粒子的存在,磁场影响了血液的流场分布,在磁体附近形成涡流区并长期滞留,以此方式实现对磁性药物的俘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磁性药物 细动脉 传输动力学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冶金反应工程学中反应过程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探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铿 张家志 +2 位作者 赵勇 朱利 折媛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冶金物理化学中反应动力学的方法已经成功地在冶金学(如黑色冶金、有色冶金等)中得到了应用,并成为传统的冶金学学科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其研究方法已经非常的完善,形成了独自的结构和体系.冶金反应工程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对冶... 冶金物理化学中反应动力学的方法已经成功地在冶金学(如黑色冶金、有色冶金等)中得到了应用,并成为传统的冶金学学科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其研究方法已经非常的完善,形成了独自的结构和体系.冶金反应工程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对冶金工程进行模拟,要准确地得到反应过程的机理和不同控制环节转换时间点,因此,冶金物理化学中冶金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并不完全适合于冶金反应工程学.为给在冶金反应工程学中求解传输和化学反应方程的定解条件提供必要的传输与反应过程动力学参数和不同控制环节的转换时间点,提出了用分段尝试法研究冶金反应过程动力学的新思路,并对比了2种方法和得到的结果及对分段尝试法进一步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分段尝试法作为冶金反应工程学中研究反应过程动力学的方法,既可满足冶金反应工程学的自身需要,又能为建立独立的冶金反应工程学学科体系提供必要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反应工程学学科 反应过程动力学 分段尝试法 传输和反应过程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水在有机涂层中的传输行为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立庄 高延敏 缪文桦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8-180,共3页
介绍了水在有机涂层中的存在形式和传输动力学及涂层组元(颜填料、助剂)
关键词 有机涂层 传输行为 传输动力学 存在形式 颜填料 传输 组元
下载PDF
多孔聚丙烯支撑液膜中镉的传输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姚秉华 杜宝中 +1 位作者 王骋 余晓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4-17,共4页
研究了以多孔聚丙烯膜为支撑体,PC-88A/CHCl3为膜载体的金属离子Cd(Ⅱ)支撑液膜传输行为;考察了料液相pH值、载体浓度、温度和起始浓度对Cd(Ⅱ)传输的影响,并对该体系富集、传输Cd(Ⅱ)的最佳条件进行了讨论;从界面化学和扩散传质角度... 研究了以多孔聚丙烯膜为支撑体,PC-88A/CHCl3为膜载体的金属离子Cd(Ⅱ)支撑液膜传输行为;考察了料液相pH值、载体浓度、温度和起始浓度对Cd(Ⅱ)传输的影响,并对该体系富集、传输Cd(Ⅱ)的最佳条件进行了讨论;从界面化学和扩散传质角度提出了金属离子的传输动力学方程,采用直线斜率法对Cd(Ⅱ)在支撑液膜体系中的扩散层厚度(δa=8.14×10-6m)和膜内扩散系数(d0=5.43×10-10m2/s)进行了测定,取得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聚丙烯 支撑液膜 液膜分离 废水处理 传输动力学
下载PDF
双水相萃取体系传输Cu(Ⅱ)、Zn(Ⅱ)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景田 孙思修 高自立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6-21,共6页
考察了双水相萃取体系中源相酸度、萃取剂HEH[EHP]浓度对Cu(Ⅱ)、Zn(Ⅱ)传输的影响;研究了其萃取动力学过程;推断了该过程的反应机理。并对应用该体系分离Cu(Ⅱ)、Zn(Ⅱ)进行了简要讨论。
关键词 双水相萃取体系 萃取剂 传输动力学
下载PDF
SnO_(2)表面卤化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伏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云飞 刘建华 +4 位作者 于美 钟锦岩 周琪森 邱俊明 张晓亮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2-122,共11页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成为近几年来迅速发展的新型太阳能电池,其中将SnO_(2)纳米粒子层用作电子传输层(ETL)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SnO_(2)有着更低的制备温度,使其具备应用于柔性器件的潜力,但与钙钛矿层能级不匹...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成为近几年来迅速发展的新型太阳能电池,其中将SnO_(2)纳米粒子层用作电子传输层(ETL)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SnO_(2)有着更低的制备温度,使其具备应用于柔性器件的潜力,但与钙钛矿层能级不匹配等问题限制着其发展。而在界面处加入钝化层,尤其是表面卤化的方法或可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综合研究了SnO_(2)表面卤化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选用四丁基氯化铵(TBAC)、四丁基溴化铵(TBAB)和四丁基碘化铵(TBAI)三种钝化材料对SnO_(2)表面进行钝化处理,并对钝化材料溶液进行了浓度梯度研究。通过材料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能表征以及电池器件性能测试分析等方法,证明了SnO_(2)表面卤化可提高钙钛矿层的质量和PSCs光伏性能,并从器件内部电荷传输动力学等角度解释了器件性能改善的原因。为进一步说明其性能改善的机理,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材料表面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能量、结构、电荷密度、态密度、功函数等角度解释了表面卤化提高SnO_(2)/钙钛矿界面处电子传输特性的原因。实验和理论计算均表明TBAC对于SnO_(2)具有较好的钝化效果,并随着溶液浓度的提升钝化作用越明显。SnO_(2)表面卤化作用的深入研究不仅对提高电池器件性能具有实际意义,还能够帮助理解太阳能电池界面现象,为界面改性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SnO_(2)表面卤化 界面工程 密度泛函理论 电荷传输动力学
下载PDF
激光聚变驱动器的光束相干性及其控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20
作者 魏晓峰 李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8-98,共11页
高功率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蕴藏着丰富的非线性效应,激光聚变驱动器的光束具有高度相干性,它在光束传输过程中极大地凸显了这种效应,并不可避免地制约着激光功率的提升和激光能量的有效利用。回顾激光聚变驱动器的发展史,在提升激光输... 高功率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蕴藏着丰富的非线性效应,激光聚变驱动器的光束具有高度相干性,它在光束传输过程中极大地凸显了这种效应,并不可避免地制约着激光功率的提升和激光能量的有效利用。回顾激光聚变驱动器的发展史,在提升激光输出能力的主线外,还存在一条与光束相干性做斗争的暗线贯穿其中。以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为牵引,从高功率强激光传输中非线性效应抑制和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抑制两方面回顾了激光聚变驱动器光束相干性的控制现状,并针对潜在需求,展望了未来高功率激光发展的创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激光 光束相干性 激光聚变驱动器 强激光传输动力学 光束匀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