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递构造带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曹高社 常大宇 +5 位作者 邢娜娜 杨慎阔 郭文学 郑爱维 许萌 管贵州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23-26,共4页
传递构造带对沉积作用的影响是通过控制地表水系来间接实现的,具有不同几何形态的不同类型的传递构造带,表现出对地表水流域的不同控制作用.这些受传递构造带控制的水系往往在传递构造带的凹陷内汇集并影响冲积扇-扇三角洲-浊积扇等扇... 传递构造带对沉积作用的影响是通过控制地表水系来间接实现的,具有不同几何形态的不同类型的传递构造带,表现出对地表水流域的不同控制作用.这些受传递构造带控制的水系往往在传递构造带的凹陷内汇集并影响冲积扇-扇三角洲-浊积扇等扇状砂体的发育.这些扇状砂体由于靠近凹陷内部的生油岩系,或受传递断层的持续作用将其与生油岩系连通,而成为油气储集的有利场所,最终,在传递构造带内同时期形成的各种圈闭中聚集成,所以,传递构造带常常是油气的富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构造带 扇状砂体 圈闭 油气分布
下载PDF
断陷盆地构造转换带对砂体分布影响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子漩 吴冬 《复杂油气藏》 2016年第1期17-21,34,共6页
构造转换带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地区,广泛分布于各类挤压和伸展盆地。断陷湖盆构造转换带主要由2条同沉积正断层构成,包含3个要素:正断层、位移和构造变形。构造转换带可以按不同规模分级,反映了盆内和盆间、构造活动和沉积作用以及层序构... 构造转换带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地区,广泛分布于各类挤压和伸展盆地。断陷湖盆构造转换带主要由2条同沉积正断层构成,包含3个要素:正断层、位移和构造变形。构造转换带可以按不同规模分级,反映了盆内和盆间、构造活动和沉积作用以及层序构型和砂体分布的差异。按主干正断层倾向和分布可以将构造转换带划分为15种类型,不同类型中构造转换带和沉积砂体分布模式不同。构造转换带对油气勘探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对砂体富集的影响,也表现在对油气运移和圈闭形成的影响。单纯的构造转换带的刻画不足以准确预测砂体分布,还应该结合物源供给、波浪作用等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构造转换 构造调节 构造传递 砂体预测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济阳坳陷变换构造及与沉积关系分析
3
作者 王建军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2年第16期57-57,共1页
变换构造是隐蔽圈闭的有利发育区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通过对盆地构造演化、地震资料等分析,认为济阳坳陷变换构造主要有调节构造带和少量传递构造带;变换构造带是山间河流进入盆地的通道,对沉积体系及砂体展布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 变换构造 调节构造 传递构造带 沉积关系 济阳坳陷
下载PDF
泊尔江海子断层分段演化特征及其对太原——山西组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徐立涛 石万忠 +3 位作者 吴睿 王任 徐清海 张晓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4-891,704-705,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自西向东发育了三眼井、乌兰吉林庙、泊尔江海子等断层雁列式展布的断裂带,断裂带南、北两侧地层及圈闭类型均存在差异,其中南侧储层分布除了受相带控制外,还与断层活动密切相关,但断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尚不...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自西向东发育了三眼井、乌兰吉林庙、泊尔江海子等断层雁列式展布的断裂带,断裂带南、北两侧地层及圈闭类型均存在差异,其中南侧储层分布除了受相带控制外,还与断层活动密切相关,但断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尚不清楚。为此,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研究泊尔江海子断层构造特征,基于区域动力学机制深入认识断层演化规律,分析断层活动对储层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①现今的泊尔江海子断层由5条次级孤立断层相互连接而成。海西期泊尔江海子断层呈分段式逆冲活动,侏罗纪晚期泊尔江海子断层发生大规模的逆冲运动而发展成为一个整体,随后又在早白垩世—新近纪的多期伸展—挤压旋回中发生构造反转和改造,形成现今断裂构造格局。②太原—山西组沉积期,泊尔江海子断层的传递带与南部沉积体展布具有良好对应关系,相邻断层间的传递带或不活动断层控制南部大型沉积体的发育及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尔江海子断层 分段演化 构造传递 沉积控制
下载PDF
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 被引量:8
5
作者 杜春国 付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4-27,共4页
受断陷盆地地质条件复杂性和认识水平的制约,使得人们至今对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认识尚不清楚,从而妨碍了对该凹陷油气勘探的深入进行。为此,在区域石油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平衡剖面技术、源岩排烃史模拟、自生伊... 受断陷盆地地质条件复杂性和认识水平的制约,使得人们至今对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认识尚不清楚,从而妨碍了对该凹陷油气勘探的深入进行。为此,在区域石油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平衡剖面技术、源岩排烃史模拟、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技术、含氮化合物等地化指标的测试分析和油气运聚的三维模拟等方法,对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成藏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构造传递带、源盖时空匹配、断裂和油气运聚特征是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盖源质量空间匹配、断源匹配、断层封闭性、源岩条件和油气运聚形式的不同则是造成该凹陷南北油气分布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凹陷 油气藏形成 构造传递 烃源岩 盖层 断层 匹配 油气运聚 形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