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洪武
王玉兴
王小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15-116,共2页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类似的句式在《内经》凡三见,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灵枢·论疾诊尺》"秋伤于湿,冬...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类似的句式在《内经》凡三见,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灵枢·论疾诊尺》"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按六气与季节配属理论,春、夏、冬三季都是主令之气伤人,独秋季非本季之旺气——燥气伤人,反而强调"秋伤于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秋
伤于
湿
咳嗽
痿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帝内经》“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解析
被引量:
8
2
作者
王梦琪
贺娟
《现代中医临床》
2021年第3期39-42,共4页
湿邪在现代中医学中被认为是天之六气所变六淫之一,被赋予"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的属性。这一表述来源于《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结合《黄帝内经》其他篇章重新解析该句,发现其所论之湿为地...
湿邪在现代中医学中被认为是天之六气所变六淫之一,被赋予"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的属性。这一表述来源于《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结合《黄帝内经》其他篇章重新解析该句,发现其所论之湿为地之湿气,与六淫之湿在概念、性质、致病特点上有所不同。地之湿气易伤皮肉筋脉,导致肌肉关节疼痛、痿废,肢体厥冷的病症,治疗可循《金匮要略》助阳散湿的思路,以微汗、利小便为法,以白术为治湿主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
六淫
太阴阳明论
伤于湿者
下先受之
黄帝内经
原文传递
“秋伤于湿”之我见
被引量:
1
3
作者
周发祥
许东升
贾玉梅
《河南中医药学刊》
1995年第3期61-63,共3页
“秋伤于湿”之我见周发祥,许东升,贾玉梅(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素问》;中医名词;注释1引言“秋伤于湿”一语,首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两篇。《生气通天论》曰:“春伤...
“秋伤于湿”之我见周发祥,许东升,贾玉梅(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素问》;中医名词;注释1引言“秋伤于湿”一语,首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两篇。《生气通天论》曰:“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问
中医名词
注释
秋
伤于
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论《黄帝内经》“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被引量:
2
4
作者
刘城鑫
彭陈文
+6 位作者
李泽云
蔡贝贝
张妙芬
黄慧婷
庄轰发
刘小虹
詹少锋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2682-2685,共4页
《黄帝内经》“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是指秋季人体被湿邪所伤,伏邪潜藏至冬,由外寒引动而发咳嗽,湿邪致病是其病发咳嗽的核心病机。湿邪可分为时邪和伏邪,与寒邪一样,本质上皆属于阴邪。四时均可感受湿邪,而非仅仅局限于秋冬季节。对于...
《黄帝内经》“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是指秋季人体被湿邪所伤,伏邪潜藏至冬,由外寒引动而发咳嗽,湿邪致病是其病发咳嗽的核心病机。湿邪可分为时邪和伏邪,与寒邪一样,本质上皆属于阴邪。四时均可感受湿邪,而非仅仅局限于秋冬季节。对于以内伤于湿为病机特点的咳嗽,可辨证运用二陈汤加减;对以湿邪内蕴、外感风寒(外寒内饮相互引动)为病机特点的咳嗽,可辨证运用小青龙汤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秋
伤于
湿
冬生咳嗽
咳嗽
湿
邪
伏邪
二陈汤
小青龙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经》“秋伤于湿”应为“秋伤于燥”考略
被引量:
3
5
作者
杨汉辉
《中医药学刊》
CAS
2001年第5期465-465,508,共2页
关键词
喻嘉言
“秋
伤于
燥”
“秋
伤于
湿
”
《内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秋伤于湿”理论对中医养生的指导作用
6
作者
蔡昊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11期104-106,共3页
本文从“秋伤于湿”理论出发,将其与秋季养生的关系进行简要论述。首先说明了中医养生和秋季的概念,再根据五运六气学说分析“秋伤于湿”的理论来源,又由《内经》原文推理出“秋伤于湿”的疾病与肺、脾、二脏失调有关,最后给出了祛脾湿...
本文从“秋伤于湿”理论出发,将其与秋季养生的关系进行简要论述。首先说明了中医养生和秋季的概念,再根据五运六气学说分析“秋伤于湿”的理论来源,又由《内经》原文推理出“秋伤于湿”的疾病与肺、脾、二脏失调有关,最后给出了祛脾湿、宣肺气的一些养生方法。此文可为人们秋季养生防止疾病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
伤于
湿
秋季
养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茂泓从上下分部论治痛风性关节炎
7
作者
程豪
王茂泓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9期28-30,共3页
痛风性关节炎一般会在第一跖骨(大脚趾)、指关节、膝关节及肘关节出现。王茂泓基于对《黄帝内经》中“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理论的认识及临床体会,擅长从上下分部论治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多发于第一跖趾关节、...
痛风性关节炎一般会在第一跖骨(大脚趾)、指关节、膝关节及肘关节出现。王茂泓基于对《黄帝内经》中“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理论的认识及临床体会,擅长从上下分部论治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多发于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手指关节,认为发于手指关节、肘关节易受者,病机重点在风邪侵袭;而发于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第一跖骨、膝关节则多受者,病机重点在湿邪影响。在医疗过程中,常采用防己黄芪汤、甘草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方剂来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伤于
风者
上先受之
伤于湿者
下先受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时病论》“秋伤于湿,冬生咳嗽”认识及临床运用
被引量:
4
8
作者
徐广顺
《社区医学杂志》
2018年第3期84-84,共1页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历代医家论述颇多。清代著名医家雷少逸所著《时病论》中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阐释,为后世医家所推崇。现结合多年临床应用,浅谈个人看法。
关键词
《时病论》
秋
伤于
湿
临床运用
咳嗽
阴阳应象大论
历代医家
病因病机
著名医家
原文传递
从气候的变迁解读中医秋伤理论的发展
被引量:
3
9
作者
孙洪生
王莹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63-765,共3页
关键词
中医学理论
气候变迁
《黄帝内经》
解读
秋
伤于
湿
秋
伤于
燥
清代医家
秋燥论
原文传递
凉燥者,非燥也
被引量:
9
10
作者
陈海生
林琼燕
+1 位作者
陈壮忠
卢法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6-187,共2页
关键词
凉燥
病机十九条
小青龙汤证
“秋
伤于
燥”
《内经》
秋
伤于
湿
后世医家
理法方药
原文传递
夏天不防暑,秋天易高烧
11
《健康必读(健康新语)》
2014年第5期56-56,共1页
“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病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这句话出自《伤寒杂病论》,说的是季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中医认为,各个季节的主气与人体五脏具有通应关系,如果不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就容易...
“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病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这句话出自《伤寒杂病论》,说的是季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中医认为,各个季节的主气与人体五脏具有通应关系,如果不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就容易被邪气所伤,还会影响到下个季节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伤
寒杂病论》
防暑
夏天
高烧
秋天
秋
伤于
湿
自然界
季节
原文传递
题名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洪武
王玉兴
王小平
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15-116,共2页
文摘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类似的句式在《内经》凡三见,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灵枢·论疾诊尺》"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按六气与季节配属理论,春、夏、冬三季都是主令之气伤人,独秋季非本季之旺气——燥气伤人,反而强调"秋伤于湿",
关键词
内经
秋
伤于
湿
咳嗽
痿厥
分类号
R228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帝内经》“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解析
被引量:
8
2
作者
王梦琪
贺娟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出处
《现代中医临床》
2021年第3期39-42,共4页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7182094)。
文摘
湿邪在现代中医学中被认为是天之六气所变六淫之一,被赋予"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的属性。这一表述来源于《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结合《黄帝内经》其他篇章重新解析该句,发现其所论之湿为地之湿气,与六淫之湿在概念、性质、致病特点上有所不同。地之湿气易伤皮肉筋脉,导致肌肉关节疼痛、痿废,肢体厥冷的病症,治疗可循《金匮要略》助阳散湿的思路,以微汗、利小便为法,以白术为治湿主药。
关键词
湿
六淫
太阴阳明论
伤于湿者
下先受之
黄帝内经
Keywords
dampness
the six evils
Tai-yin Yang-ming Theory
For those who are hurt by dampness
their lower part of the body suffers first
Huangdi Neijing
分类号
R221.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秋伤于湿”之我见
被引量:
1
3
作者
周发祥
许东升
贾玉梅
机构
河南中医学院
出处
《河南中医药学刊》
1995年第3期61-63,共3页
文摘
“秋伤于湿”之我见周发祥,许东升,贾玉梅(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素问》;中医名词;注释1引言“秋伤于湿”一语,首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两篇。《生气通天论》曰:“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阂...
关键词
素问
中医名词
注释
秋
伤于
湿
分类号
R221.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论《黄帝内经》“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被引量:
2
4
作者
刘城鑫
彭陈文
李泽云
蔡贝贝
张妙芬
黄慧婷
庄轰发
刘小虹
詹少锋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处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2682-2685,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81973814)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岭南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项目(粤科资字[2020]76号)
+2 种基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科建设项目(编号:2110200309)
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项目(编号:2021XK16)
广州中医药大学2022年中医经典传承专项。
文摘
《黄帝内经》“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是指秋季人体被湿邪所伤,伏邪潜藏至冬,由外寒引动而发咳嗽,湿邪致病是其病发咳嗽的核心病机。湿邪可分为时邪和伏邪,与寒邪一样,本质上皆属于阴邪。四时均可感受湿邪,而非仅仅局限于秋冬季节。对于以内伤于湿为病机特点的咳嗽,可辨证运用二陈汤加减;对以湿邪内蕴、外感风寒(外寒内饮相互引动)为病机特点的咳嗽,可辨证运用小青龙汤加减。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秋
伤于
湿
冬生咳嗽
咳嗽
湿
邪
伏邪
二陈汤
小青龙汤
Keywords
Huangdi’s Canon of Medicine
cough in winter due to the damage by pathogenic damp in autumn
cough
pathogenic damp
latent pathogen
Erchen Decoction
Xiao Qinglong Decoction
分类号
R221.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256.11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经》“秋伤于湿”应为“秋伤于燥”考略
被引量:
3
5
作者
杨汉辉
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二院
出处
《中医药学刊》
CAS
2001年第5期465-465,508,共2页
关键词
喻嘉言
“秋
伤于
燥”
“秋
伤于
湿
”
《内经》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秋伤于湿”理论对中医养生的指导作用
6
作者
蔡昊君
机构
湖北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11期104-106,共3页
文摘
本文从“秋伤于湿”理论出发,将其与秋季养生的关系进行简要论述。首先说明了中医养生和秋季的概念,再根据五运六气学说分析“秋伤于湿”的理论来源,又由《内经》原文推理出“秋伤于湿”的疾病与肺、脾、二脏失调有关,最后给出了祛脾湿、宣肺气的一些养生方法。此文可为人们秋季养生防止疾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秋
伤于
湿
秋季
养生
分类号
R256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茂泓从上下分部论治痛风性关节炎
7
作者
程豪
王茂泓
机构
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出处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9期28-30,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82160879)。
文摘
痛风性关节炎一般会在第一跖骨(大脚趾)、指关节、膝关节及肘关节出现。王茂泓基于对《黄帝内经》中“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理论的认识及临床体会,擅长从上下分部论治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多发于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手指关节,认为发于手指关节、肘关节易受者,病机重点在风邪侵袭;而发于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第一跖骨、膝关节则多受者,病机重点在湿邪影响。在医疗过程中,常采用防己黄芪汤、甘草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方剂来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和手段。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伤于
风者
上先受之
伤于湿者
下先受之
Keywords
gouty arthritis
those who are injured by the wind
receive it first
injured by dampness
accept it first
分类号
R2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时病论》“秋伤于湿,冬生咳嗽”认识及临床运用
被引量:
4
8
作者
徐广顺
机构
嘉定区安亭医院中医科
出处
《社区医学杂志》
2018年第3期84-84,共1页
文摘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历代医家论述颇多。清代著名医家雷少逸所著《时病论》中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阐释,为后世医家所推崇。现结合多年临床应用,浅谈个人看法。
关键词
《时病论》
秋
伤于
湿
临床运用
咳嗽
阴阳应象大论
历代医家
病因病机
著名医家
分类号
R774 [医药卫生—眼科]
原文传递
题名
从气候的变迁解读中医秋伤理论的发展
被引量:
3
9
作者
孙洪生
王莹
机构
河北北方学院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63-765,共3页
关键词
中医学理论
气候变迁
《黄帝内经》
解读
秋
伤于
湿
秋
伤于
燥
清代医家
秋燥论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凉燥者,非燥也
被引量:
9
10
作者
陈海生
林琼燕
陈壮忠
卢法远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七年制
广州医学院研究生学院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6-187,共2页
关键词
凉燥
病机十九条
小青龙汤证
“秋
伤于
燥”
《内经》
秋
伤于
湿
后世医家
理法方药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夏天不防暑,秋天易高烧
11
出处
《健康必读(健康新语)》
2014年第5期56-56,共1页
文摘
“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病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这句话出自《伤寒杂病论》,说的是季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中医认为,各个季节的主气与人体五脏具有通应关系,如果不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就容易被邪气所伤,还会影响到下个季节的健康。
关键词
《
伤
寒杂病论》
防暑
夏天
高烧
秋天
秋
伤于
湿
自然界
季节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析
王洪武
王玉兴
王小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帝内经》“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解析
王梦琪
贺娟
《现代中医临床》
2021
8
原文传递
3
“秋伤于湿”之我见
周发祥
许东升
贾玉梅
《河南中医药学刊》
199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再论《黄帝内经》“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刘城鑫
彭陈文
李泽云
蔡贝贝
张妙芬
黄慧婷
庄轰发
刘小虹
詹少锋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内经》“秋伤于湿”应为“秋伤于燥”考略
杨汉辉
《中医药学刊》
CAS
200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浅析“秋伤于湿”理论对中医养生的指导作用
蔡昊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王茂泓从上下分部论治痛风性关节炎
程豪
王茂泓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时病论》“秋伤于湿,冬生咳嗽”认识及临床运用
徐广顺
《社区医学杂志》
2018
4
原文传递
9
从气候的变迁解读中医秋伤理论的发展
孙洪生
王莹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
原文传递
10
凉燥者,非燥也
陈海生
林琼燕
陈壮忠
卢法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
9
原文传递
11
夏天不防暑,秋天易高烧
《健康必读(健康新语)》
201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