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易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在Ⅳ期压疮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须月萍 吴文洁 金葵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简易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在IV期压疮治疗中的效果。方法:2014年6月~2016年4月院外带入IV期压疮4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湿性愈合敷料换药,观察组采用简易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换药。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简易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在IV期压疮治疗中的效果。方法:2014年6月~2016年4月院外带入IV期压疮4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湿性愈合敷料换药,观察组采用简易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换药。比较两组患者创面完成清创后90 d伤口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易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能显著加快伤口床肉芽组织的生长,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 湿性敷料 Ⅳ期压疮
下载PDF
微氧联合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在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2
作者 孙柯 郑喜灿 陈惠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0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研究微氧联合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治疗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八八医院收治的30例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与... 目的研究微氧联合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治疗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八八医院收治的30例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微氧联合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治疗局部创面,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治疗局部创面,对比两组患者创面渗液pH值、创面温度、肉芽组织覆盖率、临床疗效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10 d后,观察组患者创面渗液pH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3.587,P=0.001),而创面温度及肉芽组织覆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10.230、8.110,P均=0.000)。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53.3%(χ^2=6.136,P=0.013)。最终两组患者创面均完全愈合,且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2.119,P=0.043)。结论微氧联合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治疗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可明显改善创面pH值、温度等微环境,有效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快创面愈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氧 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 骨科 慢性难愈性创面 效果
下载PDF
悬浮床联合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治疗烧伤复合软组织损伤患者难愈性创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惠 姜文荃 孙柯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9年第6期400-403,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悬浮床联合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治疗烧伤复合软组织损伤患者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收治的84例烧伤复合软组织损伤致难愈性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对比观察悬浮床联合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治疗烧伤复合软组织损伤患者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收治的84例烧伤复合软组织损伤致难愈性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悬浮床联合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治疗局部创面,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治疗局部创面,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7、14天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细菌转阴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内水平、红细胞沉降率与疼痛评分,以及感染控制时间与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第7天,研究组患者的细菌转阴率为55.8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细菌转阴率30.56%(χ^2=4.580,P=0.032);治疗第14天,研究组患者的细菌转阴率为85.29%,与对照组患者的细菌转阴率72.22%相近(χ^2=1.775,P=0.183)。治疗第7天,研究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率及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570、2.424、2.384、3.207,P=0.012、0.018、0.019、0.002);治疗第14天,研究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率及疼痛评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t=2.269、4.153、2.597、2.397,P=0.026、0.000、0.011、0.019)。研究组患者感染控制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2.014、2.535,P=0.047、0.013)。结论悬浮床联合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可有效减轻烧伤复合软组织损伤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床 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 烧伤 复合软组织损伤 难愈性创面 疗效
下载PDF
改良式一针一线两结缝合术在会阴伤口缝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刘英洁 王剑鹰 +2 位作者 张晓丽 张琳琳 白小丽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893-894,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一针一线两结会阴伤口缝合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行会阴缝合术产妇200例产,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选用2-0GD可吸收缝合线缝合会阴伤口。缝合过程中试验组采用一针一线两结分层连续缝合术,对照组采用传统间断... 目的:探讨改良式一针一线两结会阴伤口缝合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行会阴缝合术产妇200例产,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选用2-0GD可吸收缝合线缝合会阴伤口。缝合过程中试验组采用一针一线两结分层连续缝合术,对照组采用传统间断缝合术,产后治疗护理均相同。对两组产妇产后伤口缝合时间长短、住院伤口疼痛程度、产后42d回访行走时阴道口摩擦不适感发生率、伤口排线反应发生数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产妇术后伤口缝合时间、伤口排线反应发生率等均明显少于或轻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一针一线两结会阴伤口缝合术相对于传统缝合术操作简单,减轻会阴伤口疼痛和不适感、减少伤口排线反应发生,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同时缩短助产士会阴伤口缝合时间,降低助产士劳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术 疼痛 会阴 伤口闭合技术
下载PDF
连续经肌全层关腹技术在腹部外科的应用
5
作者 朱能 姚磊 屈兵 《腹部外科》 2012年第6期345-347,共3页
目的探讨MPS线在腹壁切口全层连续缝合中的应用。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对443例腹部手术切口大于20cm的病人分别采取3种不同的缝合方法。病人分普通组360例,其中MPS缝合19l例,常规逐层缝合169例;需减张缝合组83例,其中MPS缝合5... 目的探讨MPS线在腹壁切口全层连续缝合中的应用。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对443例腹部手术切口大于20cm的病人分别采取3种不同的缝合方法。病人分普通组360例,其中MPS缝合19l例,常规逐层缝合169例;需减张缝合组83例,其中MPS缝合51例,减张缝合32例。并对术后随访1个月至1年,并对各种手术切口并发症、关腹时间收集数据并用统计学处理。结果普通组中MPS缝合:术中缝合无撕裂腹膜现象,无伤口裂开、粘连性肠梗阻、切口疝等并发症;伤口局部皮下脂肪液化、积液或感染3例;两种缝合方式之间伤口裂开、粘连性肠梗阻和局部皮下积液或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需减张缝合组中减张缝合病例术中缝合撕裂腹膜18例,伤口裂开2例,无粘连性肠梗阻、伤口皮下脂肪液化、积液或感染及切口疝等;而MPS缝合无以上并发症。结论MPS线连续经肌全层关腹技术方法简单,易掌握,关腹快,并发症少,切口愈合时间短,术后疼痛明显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伤口闭合技术 缝合技术
下载PDF
OTSC在经食管纵隔探查犬瘘口闭合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郭贺 张修礼 +3 位作者 唐平 孙刚 张汝刚 杨云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744-1746,共3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应用over-the-scope clip(OTSC)系统闭合经食管行纵隔探查的瘘口,评价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以狗为实验动物,开展经食管纵隔探查术。共进行10例实验,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术中出血量、手术完成情况、术...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应用over-the-scope clip(OTSC)系统闭合经食管行纵隔探查的瘘口,评价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以狗为实验动物,开展经食管纵隔探查术。共进行10例实验,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术中出血量、手术完成情况、术后实验动物的存活率、体重下降情况以及术后3周食管切口闭合情况。结果10例经食管 NOTES 纵隔探查,平均手术时间24(18~33) min,术中无动物死亡,无胸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周后10只实验动物均存活良好,复查胃镜发现OTSC金属夹在位,镜下食管黏膜愈合良好,无脓肿、渗出。结论 OTSC闭合经食管纵隔探查瘘口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食管穿孔 伤口闭合技术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OTSC夹闭系统在消化道穿孔关闭技术中的初步应用(含视频) 被引量:16
7
作者 郭花 王昕 +5 位作者 王晓伟 李爱琴 余东亮 谢惠 汤姗 盛剑秋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70-672,共3页
目的探讨OTSC夹闭系统在消化道穿孔关闭技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利用配套的抓持钳将穿孔部位组织拉人透明帽,再通过释放耙状夹对21例消化道穿孔或消化道瘘患者行OTSC闭合术。结果OTSC成功闭合食管气管瘘1例,食管穿孔l例,胃穿孔12例... 目的探讨OTSC夹闭系统在消化道穿孔关闭技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利用配套的抓持钳将穿孔部位组织拉人透明帽,再通过释放耙状夹对21例消化道穿孔或消化道瘘患者行OTSC闭合术。结果OTSC成功闭合食管气管瘘1例,食管穿孔l例,胃穿孔12例,十二指肠球穿孔2例,回盲部穿孔1例,结肠穿孔1例,直肠穿孔3例。其中医源性穿孔19例,慢性穿孔2例。闭合穿孔直径0.3~4.0cm,平均直径(1.6±0.8)cm。无术中出血及迟发性出血,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消化道穿孔OTSC夹闭系统是值得临床推荐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肠穿孔 伤口闭合技术
原文传递
章氏超减张缝合Pilon骨折高张力切口
8
作者 王磊 张申申 +2 位作者 黄其龙 苏郁 郭卫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229-1232,共4页
[目的]介绍章氏超减张缝合技术在Pilon骨折高张力切口中的应用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9—2022年收治的Pilon骨折中11例高张力切口应用章氏超减张缝合。该缝合方法进针点分列切口两侧,与切口轴向间距约1 cm;起始点及终止点分别位于切... [目的]介绍章氏超减张缝合技术在Pilon骨折高张力切口中的应用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9—2022年收治的Pilon骨折中11例高张力切口应用章氏超减张缝合。该缝合方法进针点分列切口两侧,与切口轴向间距约1 cm;起始点及终止点分别位于切口延长线两端,距离切口约1 cm。于切口一端起始点自皮下垂直进针,顺序穿经皮下组织、真皮层、表皮层并出针,再由同一点自皮肤表面垂直进针,顺序穿经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适度拉紧皮肤组织后于皮肤表面穿皮点处形成凹陷,连续缝合至切口另一端,于终点皮下打结。[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期闭合切口,11例中10例切口甲级愈合,1例切口愈合不良,二期扩创后愈合,无感染、皮瓣坏死。随访时间平均(13.5±3.2)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平均(85.3±4.4)分,其中优6例,良3例,可2例。[结论]章氏超减张缝合法可以一期关闭高张力Pilon骨折切口,能有效降低切口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伤口闭合技术 减张缝合
原文传递
章氏超减张缝合在闭合高张力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31
9
作者 陈珺 章一新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39-345,共7页
目的:探讨章氏超减张缝合应用于高张力创面闭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8月,19例瘢痕或黑毛痣患者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接受门诊手术,患者皮肤条件适宜,对其进行章氏超减张缝合。患者中男6例、女13例,年龄... 目的:探讨章氏超减张缝合应用于高张力创面闭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8月,19例瘢痕或黑毛痣患者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接受门诊手术,患者皮肤条件适宜,对其进行章氏超减张缝合。患者中男6例、女13例,年龄10~68岁,瘢痕疙瘩8例、增生性瘢痕3例、萎缩性瘢痕5例、黑毛痣3例。手术部位涉及下颌2例、颈部3例、胸部4例、腹部2例、四肢8例。术前瘢痕、黑毛痣面积1.4 cm×1.1 cm^10.0 cm×4.0 cm。所有病损均单纯手术切除,于切口两侧游离1~2 cm,术中创面面积2.6 cm×2.6 cm^12.6 cm×6.8 cm。使用倒刺线进行章氏超减张缝合,向中间推进两侧正常皮肤使创缘自然贴合并处于松弛低张力状态。2例瘢痕疙瘩患者于术后24 h内接受总剂量20 Gy浅层放射治疗,分4次完成,每天1次。术后门诊随访记录不良反应及减张作用维持时间,术后6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估瘢痕外观,记录瘢痕宽度和复发情况。结果:19例患者创面术后全部愈合。2例患者穿皮点出现一过性色素沉着后自行好转,其中1例患者出现局部穿皮点瘢痕增生,予以局部曲安奈德注射后缓解。1例行放射治疗患者出现一过性红斑、干性脱屑、色素沉着,后自行好转。随访7.1~13.6个月,平均9.6个月。减张作用维持4~26周,平均11.2周。2例患者减张作用维持4周,于术后8周再次行章氏超减张缝合。术后6个月,19例患者瘢痕均呈线状,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1.0~4.3分,平均2.1分;瘢痕宽度0.8~7.0 mm,平均2.2 mm。3例瘢痕疙瘩术后未行放射治疗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局部复发,予以激光治疗联合糖皮质激素及5-氟尿嘧啶等瘢痕内注射后明显缓解。结论:应用倒刺线对高张力创面进行章氏超减张缝合能够有效减小创缘张力,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减张作用,术后切口瘢痕增生风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伤口闭合技术 增生性瘢痕 张力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探查后胆总管不同闭合方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海雄 陈焕伟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9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探查后不同胆总管闭合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5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佛山市禅城中心医院29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和同期胆总管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胆总管探...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探查后不同胆总管闭合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5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佛山市禅城中心医院29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和同期胆总管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不同闭合方式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Clavien-Dindo分级≥Ⅲ级)、术后胆漏发生率(Grade分级A/B/C)、住院时间、再入院率、胆总管结石复发和其他相关并发症。结果74例(24.8%)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118例(39.6%)行T管引流术,106例(35.6%)行胆总管支架引流术。一期缝合、T管引流术以及内支架引流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2~30(5.8±3.7)d、7~75(11.6±8.9)d和7~56(9.8±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6,P=0.04);再入院率分别为0(0/74)、10.2%(12/118)、5.7%(6/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P=0.02);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4%(21/74)、31.4%(37/118)、27.4%(29/106),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0/74)、7.6%(9/118)、4.7%(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P=0.04);术后胆漏并发症分别为23.0%(17/74)、16.9%(20/118)和8.5%(9/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P=0.02)。但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无C级胆漏发生,B级胆漏通过延长引流而治愈;术后结石复发率分别为2.7%(2/74)、4.2%(5/118)、11.3%(12/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P=0.03)。结论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探查术后采用T管引流和内支架植入并不能带来更多的益处,反而有较多相关的并发症。尽管胆总管一期缝合容易出现术后胆漏,但很少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检查 伤口闭合技术 引流术 支架 一期缝合
原文传递
自制可调节闭合环在T型造瘘术后发生短肠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琪 兰照平 +5 位作者 谢卫科 王琪 潘永康 卢朝祥 李中文 王磊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0年第17期2107-2111,共5页
目的探讨自制的可调节闭合环在辅助治疗小儿肠切除术后发生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SBS患者如何改善水电解质平衡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7年1-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行小肠T型造... 目的探讨自制的可调节闭合环在辅助治疗小儿肠切除术后发生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SBS患者如何改善水电解质平衡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7年1-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行小肠T型造瘘术的2例患儿临床资料,手术时年龄分别为1个月、3个月,女婴,术后保留的近端肠管长度为65 cm、60 cm;2例患儿术后经口喂养后均出现了SBS表现,每日经造瘘口排出大量稀水便;将自制的闭合环用来控制大便的排出起到水电解质重吸收的作用。比较安装闭合环前后外置肠管的血运情况、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造瘘口以及肛门排便、腹部情况、营养状态变化、护理方便性、肠道感染易感性等。结果2例患儿对闭合环适应性良好,与腹壁及造瘘肠管的兼容性良好;无肠管坏死;经造瘘口排出稀水便量减少、营养状态改善、体质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水电解质吸收增加,造瘘护理管理更加方便,2例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肠道感染。结论采用自制闭合环辅助治疗T型造瘘的SBS患儿有助于肠道管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肠综合征 肠造口术 伤口闭合技术 腹泻 体重变化 营养不良 水电解质失调 婴儿
原文传递
利用分期渐进牵张的皮肤缝合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刘喻萍 谢哲 王欣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2年第8期743-747,共5页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采用分期渐进牵张皮肤缝合(简称"牵张缝合")技术治疗的14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13~73岁,缺损部位为足踝、小腿等,缺损面积(2~3)cm×(2~3...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采用分期渐进牵张皮肤缝合(简称"牵张缝合")技术治疗的14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13~73岁,缺损部位为足踝、小腿等,缺损面积(2~3)cm×(2~3)cm至(3~6)cm×(5~9)cm。均根据皮肤创面情况每3~6天行局部麻醉后清创、分期渐进牵张缝合2~4次、抗感染治疗直至创面消失。其中2例伴骨折,均在行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后行牵张缝合;4例创面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包括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大肠埃希菌、1例阴沟肠杆菌感染,均清创、分期渐进牵张缝合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予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创面闭合时感染治愈;3例皮肤脱套严重的,入院当天仅行清创处理,待第2次清创及以后则行清创、分期渐进牵张缝合。愈合时间10~23(17.2±3.8)d,治疗期间未出现皮缘坏死等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末次随访愈合后的皮肤柔软度、感觉功能、血供情况均正常,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评分平均为3.1分,其中优9例(0~3分)、良5例(4~7分),患者对皮肤牵张缝合疗效满意。提示分期渐进牵张的皮肤缝合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技术 软组织损伤 组织扩张 伤口闭合技术
原文传递
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创面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腾霄 谢锋 《医药论坛杂志》 2020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结合富血小板血浆在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该方案在临床推广的可行性。方法2017年2月-2018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年龄为(46.5±10.46)岁患有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患者,创面...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结合富血小板血浆在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该方案在临床推广的可行性。方法2017年2月-2018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年龄为(46.5±10.46)岁患有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患者,创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且伴有骨质、神经或肌腱等组织外露,经长期换药无明显效果甚至有加重倾向。采用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结合富血小板血浆的方法予以治疗,首先创面予以清创后行持续负压引流,7 d后拆除负压引流装置,然后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并将之覆盖或填充创面(创腔),如此为一个治疗周期。经过一个或多个治疗周期后如创面(创腔)仍有部分骨质、神经或肌腱等组织外露,但已达到皮瓣转移的条件,为缩短治疗时间应及时予以手术封闭创面。结果本组36例患者的创面经过治疗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19~62 d,平均为(32.94±8.59)天,随访时间术后1~2年不等,在随访期内该组内慢性难愈性创面无复发。结论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效果较好,且该方案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 慢性难愈性创面 皮瓣移植
原文传递
1例坏疽性脓皮病患儿行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 被引量:5
14
作者 魏晓琼 王君君 +1 位作者 周清 杨童玲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38-1241,共4页
总结1例坏疽性脓皮病患儿行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通过负压封闭引流,促进伤口愈合;在不同伤口愈合阶段,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适时进行疼痛干预,提高患儿舒适度;根据病情需要行营养支持,改善患儿营养状况;监测糖皮质激素、... 总结1例坏疽性脓皮病患儿行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通过负压封闭引流,促进伤口愈合;在不同伤口愈合阶段,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适时进行疼痛干预,提高患儿舒适度;根据病情需要行营养支持,改善患儿营养状况;监测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特殊药物的不良反应,预防并发症;重视高热的护理,维持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患儿经22 d治疗后好转出院,在门诊随访,病情稳定,伤口愈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疽性脓皮病 负压伤口疗法 伤口闭合技术 儿科护理学
原文传递
自制皮下引流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预防腹部切口感染的双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余思 甄作均 +5 位作者 贾亦斌 许鹏杰 李清汉 杨平 李志澄 计勇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9年第5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讨自制皮下引流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预防腹部Ⅳ类切口感染的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和伽师县人民医院普外科行Ⅳ类切口开腹手术的2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关腹时放置自... 目的探讨自制皮下引流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预防腹部Ⅳ类切口感染的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和伽师县人民医院普外科行Ⅳ类切口开腹手术的2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关腹时放置自制皮下引流管,术后持续负压冲洗3 d后拔除;对照组采用传统不放置皮下引流管的关腹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恢复情况及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结果试验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治疗费用、总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腹腔液细菌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992),试验组的切口愈合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χ^2=8.208,P=0.017),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8.206,P=0.00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放置皮下引流管(P=0.008)、原发疾病部位(P=0.004)、术前降钙素原水平(P=0.008)、合并糖尿病(P=0.006)是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Ⅳ类切口手术放置自制皮下引流管持续冲洗和负压吸引,能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术 伤口感染 负压伤口疗法 腹部伤口闭合技术
原文传递
暂时性腹腔关闭联合持续负压吸引在严重胰腺损伤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易伟 李单 +3 位作者 朱宏亮 陈帆 李苑 谢先强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72-675,共4页
目的探讨暂时性腹腔关闭联合持续负压吸引在严重胰腺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收治的33例严重胰腺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3.1岁。16例手... 目的探讨暂时性腹腔关闭联合持续负压吸引在严重胰腺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收治的33例严重胰腺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3.1岁。16例手术后采用暂时性腹腔关闭联合持续负压吸引纳入联合组,17例采用直接关腹及传统引流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体温、心率、腹内压、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腹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手术后3 d腹内压分别为(11.7±2.6)mmHg(1 mmHg=0.133 kPa)、(11.1±3.2)mmHg、(10.2±3.7)mmHg,均低于对照组(18.1±5.3)mmHg、(15.6±6.2)mmHg、(15.0±6.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住院总时间(29.2±17.8)d、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7.1±3.2)d,均少于对照组(49.5±26.3)d、(11.8±7.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体温降低(-0.1±0.9)℃、心率降低(18.2±17.2)次/min,均高于对照组(-1.2±0.7)℃、(-5.9±17.2)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8%(3/16),低于对照组52.9%(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4,P=0.041)。结论严重胰腺损伤患者手术后暂时性腹腔关闭联合持续负压吸引在控制腹腔压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严重胰腺损伤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伤口闭合技术 伤口负压治疗 胰腺损伤 腹腔内高压
原文传递
骨外固定减张牵引对肢体创面愈合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跃良 蔡明 徐永清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00-605,共6页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减张牵引对肢体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21例皮瓣难以覆盖的肢体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1~56岁[(37.8 ± 11.2...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减张牵引对肢体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21例皮瓣难以覆盖的肢体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1~56岁[(37.8 ± 11.2)岁]。创面部位:下肢15例,上肢6例。缺损面积:1.2 cm×1.0 cm~22.0 cm×17.1 cm。肢体创面清创后,根据创面形状和部位,使用Ilizarov骨外固定减张牵引装置。术后第1天开始,以1 mm/d的速度缓慢牵张,并根据创面的皮肤闭合角度调整牵引方向。观察创面减张牵引、创面愈合时间。采用伤口临床愈合评分评估术后5,30 d伤口愈合情况。根据Paley分类标准记录并发症情况。绘制创面愈合生存曲线,观察创面减张牵引中位时间、愈合中位时间及最终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9个月[(4.5 ± 1.7)个月]。创面经过装置减张牵引后均得到明显缩小,减张牵引时间为6~23 d[(7.8 ± 2.3)d],创面愈合时间15~47 d[(23.0 ± 3.3)d]。临床愈合评分术后5 d为(3.2 ± 0.9)分,30 d为(0.7 ± 0.2)分(P < 0.05)。Paley分类并发症出现15个问题,0个障碍,0个后遗症。创面生存曲线显示减张牵引中位时间为16 d,创面愈合中位时间34 d。最终创面直接关闭愈合10例,植皮愈合8例,缝合愈合3例。所有创面愈合后无复发。结论对于皮瓣难以覆盖肢体创面,骨外固定减张牵引装置可有效闭合,促进创面愈合,且疗程短,并发症少,创面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闭合技术 伊利扎罗夫技术 减张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