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2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伤寒温疫条辨》诊治温疫的特点
被引量:
2
1
作者
岳冬辉
苏颖
《吉林中医药》
2006年第3期3-4,共2页
杨《伤寒温疫条辨》为中医疫病学之佳作,书中开篇首论运气,并认为伤寒与温病虽同为外感病,但其本质不同,理应化为二门。温疫的病因病机为杂气由口鼻进入三焦,在“中焦发病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焦传变”的论点。治疗上主张辛凉宣透,攻...
杨《伤寒温疫条辨》为中医疫病学之佳作,书中开篇首论运气,并认为伤寒与温病虽同为外感病,但其本质不同,理应化为二门。温疫的病因病机为杂气由口鼻进入三焦,在“中焦发病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焦传变”的论点。治疗上主张辛凉宣透,攻逐解毒,调理气机,并创治疫十五方,在温疫病学史上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璿
《
伤寒温疫
条辨》
运气
辛凉宣透
攻避解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与升降散
被引量:
9
2
作者
韦大文
《河南中医》
1997年第3期139-140,共2页
杨栗山先生所著《伤寒温疫条辨》一书,对伤寒与温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以及方药进行了详细的剖解,并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升降散为中坚的治温十五方,为后世温病学的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关键词
杨栗山
伤寒温疫
条辨
升降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温疫条辨》“两感”说探讨
被引量:
2
3
作者
司东波
《中国中医急症》
2007年第3期335-335,共1页
本文通过探讨杨粟山《伤寒温疫条辨》有关“两感”学说的渊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病理机制特点及临床表现和证治规律,加深对温病,特别是伏气温病本质的理解,并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杨氏“治温十五方”的组方意义。
关键词
伤寒温疫
条辨
杨粟山
温
病
两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读《伤寒温疫条辨》
被引量:
1
4
作者
田淑霄
李士懋
《河北中医药学报》
1994年第4期2-4,共3页
读《伤寒温疫条辨》田淑霄,李士懋(050091)_《伤寒温疫条辨》为清·杨栗山所者。该书在继承《温疫论》学术思想基础上,详辨温疫与伤寒之不同。当然,详细区分温疫与伤寒,因为该书之贡献,然其主要贡献在于阐明了温疫本...
读《伤寒温疫条辨》田淑霄,李士懋(050091)_《伤寒温疫条辨》为清·杨栗山所者。该书在继承《温疫论》学术思想基础上,详辨温疫与伤寒之不同。当然,详细区分温疫与伤寒,因为该书之贡献,然其主要贡献在于阐明了温疫本质为郁热,并从病因病机、脉证方药等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温
疫
论》
《
伤寒温疫
条辨》
病因病机
升降散
杨氏
郁热证
温
病
学术思想
内伤杂病
诊断治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温疫论》和《伤寒温疫条辨》探析温疫治疗的用药特点
5
作者
叶梦怡
南一
+3 位作者
王佳玉
李文海
马娟
董文亮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第14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防治温疫的组方特点和用药规律,为临床防治温疫提供文献理论基础。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以《温疫论》和《伤寒温疫条辨》为研究基础,采用频数统计法综合性的整理分析《温疫论》和《伤寒温疫条辨》中防治温疫的方药。结果...
目的:探讨中医药防治温疫的组方特点和用药规律,为临床防治温疫提供文献理论基础。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以《温疫论》和《伤寒温疫条辨》为研究基础,采用频数统计法综合性的整理分析《温疫论》和《伤寒温疫条辨》中防治温疫的方药。结果:《温疫论》中44首方剂,单味药用药总频数217次;《伤寒温疫条辨》中正方181首,附方34首,单味药用药总频数1409次。结论:《温疫论》和《伤寒温疫条辨》在温疫防治理法方药中求同存异,其组方用药上具有扶正固本、苦寒逐秽、中焦护胃、调畅气机的特点,对后世防治温疫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温
疫
论》
《
伤寒温疫
条辨》
温
疫
用药特点
新冠肺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温疫条辨》十五方制方用药特色探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施锡璋
《四川中医》
1997年第3期2-3,共2页
关键词
伤寒温疫
条辨
十五方
方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杨璿和《伤寒温疫条辨》
7
作者
王予英
《杏苑中医文献杂志》
1994年第2X期23-24,共2页
杨璿和《伤寒温疫条辨》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450004)王予英一、生平简介_杨,一名杨浚,字玉衡,号栗山。清代河南夏邑县人。生于清·康熙44年(公元1705年),据民国九年《夏邑县志》中记载的杨“寿九旬无子...
杨璿和《伤寒温疫条辨》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450004)王予英一、生平简介_杨,一名杨浚,字玉衡,号栗山。清代河南夏邑县人。生于清·康熙44年(公元1705年),据民国九年《夏邑县志》中记载的杨“寿九旬无子”,卒年应下推约为公元1795年。杨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璿
《
伤寒温疫
条辨》
中医
学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的探讨
8
作者
杨崇华
《中医杂志》
1978年第6期47-49,共3页
温病学是祖国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广大劳动人民群众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等人对温病曾作了不少的贡献。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以下简称“本书”)却也有过承前启后...
温病学是祖国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广大劳动人民群众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等人对温病曾作了不少的贡献。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以下简称“本书”)却也有过承前启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栗山
温
病学
伤寒温疫
增损
蒲辅周医疗经验
杂气
瘟
疫
疫
疠
外感病
条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寒温条辨,论温疫别开生面;升清降浊,升降散屡建奇功
被引量:
7
9
作者
赵进喜
贾海忠
+4 位作者
刘宁
张保春
孙晓光
肖永华
蒋里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854-856,共3页
杨栗山是清代著名医家,所著《伤寒温疫条辨》,融合百家之长,辨明伤寒温疫,创立升降散名方,在中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研读《伤寒温疫条辨》,不仅要学习先贤运用升降散及其变方的临床经验,还要领会杨栗山传承创新的精神,发皇古义...
杨栗山是清代著名医家,所著《伤寒温疫条辨》,融合百家之长,辨明伤寒温疫,创立升降散名方,在中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研读《伤寒温疫条辨》,不仅要学习先贤运用升降散及其变方的临床经验,还要领会杨栗山传承创新的精神,发皇古义,创新学术,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栗山
伤寒温疫
条辨
升降散
方剂
瘟
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杨栗山对温疫伏邪的认识
被引量:
4
10
作者
张大鹏
傅雷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534-536,共3页
[目的]提炼杨栗山对温疫伏邪的相关论述,总结其学术观点,为深入研究杨栗山学术思想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以"伏邪"、"杂气"为关键词检索《伤寒温疫条辨》相关内容,汇总杨栗山对温疫伏邪的主要观点。[结果...
[目的]提炼杨栗山对温疫伏邪的相关论述,总结其学术观点,为深入研究杨栗山学术思想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以"伏邪"、"杂气"为关键词检索《伤寒温疫条辨》相关内容,汇总杨栗山对温疫伏邪的主要观点。[结果]杨栗山彻底否定了伏寒化温说,认为温疫伏邪病因是杂气,将温病与伤寒从病因上区分开来。其对温疫伏邪的病因、病性、传入途径、邪伏部位、外出途径、治法、方药、后期调理做了详尽的论述,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升降散为代表的方药,对以物治气、专病专药的思想做出了积极的尝试。[结论]杨栗山让疠气致病说具备了实际的指导价值,他的温疫伏邪说对温疫类疾病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栗山
伏邪
杂气
伏寒化
温
温
疫
伤寒温疫
条辨
吴又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伤寒多感太阳,温病多起阳明”
11
作者
王玉生
《河南中医》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26-126,124,共2页
该文论述了清·杨璇的'伤寒多感太阳,温病多起阳明'的理论。杨氏认为:伤寒初期多系太阳受邪的表证,温病初期多是阳明受邪的里证,因此治疗伤寒太阳表证宜发散表邪为主,忌吐、忌下、忌清里;治疗温病的阳明里证宜清里为主,而...
该文论述了清·杨璇的'伤寒多感太阳,温病多起阳明'的理论。杨氏认为:伤寒初期多系太阳受邪的表证,温病初期多是阳明受邪的里证,因此治疗伤寒太阳表证宜发散表邪为主,忌吐、忌下、忌清里;治疗温病的阳明里证宜清里为主,而不宜发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温疫
条辨
太阳病
解表
阳明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指导家禽温病防治
被引量:
1
12
作者
胡玉田
王晓峰
戴永海
《中兽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58-60,共3页
1五运六气概述中医、中兽医理论中的五运六气,理层高端,奥蕴宏深,被历代医家称为医门之玄机。五运六气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素问》中的运气七篇大论及两个遗篇,其他篇章中也有散在论述。中兽医古籍《元亨疗马集·论马阴阳运气...
1五运六气概述中医、中兽医理论中的五运六气,理层高端,奥蕴宏深,被历代医家称为医门之玄机。五运六气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素问》中的运气七篇大论及两个遗篇,其他篇章中也有散在论述。中兽医古籍《元亨疗马集·论马阴阳运气者何也》也对五运六气有简要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运六气
温
病学
黄帝内经·素问
中兽医
元亨疗马集
杨栗山
伤寒温疫
条辨
阴阳变化
生命规律
升降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清医家治疗传染病经验浅探
被引量:
4
13
作者
叶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301-2302,共2页
通过整理明清医家的相关医著,总结出治疗传染病的主要治法有:辛凉宣透、逐秽解毒、通下和扶正救逆,并指出治疗注意点,对当今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颇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瘟
疫
《
温
疫
论》
《
伤寒温疫
条辨》
《
温
疫
明辨》
治则治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升降散加味治疗眼科疾病验案举隅
被引量:
2
14
作者
马珊
李亚飞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52-52,55,共2页
升降散源自清代杨栗山所著《伤寒温疫条辨》,方中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表里双解,故名“升降散”,具有宣泄三焦郁热、行气解郁、升清降浊之功。原用于治疗瘟疫外邪束表、里有郁热之证。
关键词
加味治疗
升降散
验案举隅
眼科疾病
《
伤寒温疫
条辨》
表里双解
行气解郁
升清降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升降散治验举隅
被引量:
3
15
作者
曹众毅
林丽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6年第9期571-571,共1页
关键词
升降散
《
伤寒温疫
条辨》
举隅
治验
升降气机
胃肠病变
杨栗山
治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虽有表证实无表邪”
16
作者
匡萃璋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1-13,共3页
探讨“虽有表证实无表邪”首先要破除对表证的狭隘认识,明确恶寒非表,脉浮非表,头痛身痛非表。其次要从治疗反应中注意汗之不汗者非表,汗出而表不解者非表,热不为汗衰者非表,表而再表者非表。进而应消除对“表证”的误解,认真由里出表...
探讨“虽有表证实无表邪”首先要破除对表证的狭隘认识,明确恶寒非表,脉浮非表,头痛身痛非表。其次要从治疗反应中注意汗之不汗者非表,汗出而表不解者非表,热不为汗衰者非表,表而再表者非表。进而应消除对“表证”的误解,认真由里出表者非表,发斑发疹非表。最后可以通过在辨病的前提下识证,探求病象与本质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伤寒温疫
条辨》
清代
杨栗山
“虽有表征实无表邪”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升降散治疗耳鼻喉病证举隅
17
作者
刘学俊
万玉萍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12期1061-1062,共2页
升降散为清代杨粟山创制,载于《伤寒温疫条辩》,方由僵蚕、蝉蜕、姜黄、生大黄、黄酒、白蜜组成,具有升清降浊、祛风散结、解毒化痰功能,原为“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症不可名状者”而设。笔者将其改为汤剂,去黄酒、白蜜,随证加...
升降散为清代杨粟山创制,载于《伤寒温疫条辩》,方由僵蚕、蝉蜕、姜黄、生大黄、黄酒、白蜜组成,具有升清降浊、祛风散结、解毒化痰功能,原为“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症不可名状者”而设。笔者将其改为汤剂,去黄酒、白蜜,随证加减,治疗耳鼻喉疾病疗效显著,举例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散
耳鼻喉病
治疗
《
伤寒温疫
条辩》
耳鼻喉疾病
升清降浊
祛风散结
解毒化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升降散临床应用体会
18
作者
叶人
徐韧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5年第11期698-698,共1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升降散
《
伤寒温疫
条辨》
清热解郁
神经衰弱症
急性咽喉炎
神经性皮炎
升清降浊
生大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升降散的临床运用
19
作者
王茅
《河南中医》
2003年第6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升降散
杨栗山
《
伤寒温疫
条辩》
临床运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升降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2
20
作者
纪攀攀
曹雅毅
+1 位作者
王蕾
张春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11期110-112,共3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升降散
《
伤寒温疫
条辨》
升清降浊
调畅气机
寒
温
并用
表里双解
外感内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温疫条辨》诊治温疫的特点
被引量:
2
1
作者
岳冬辉
苏颖
机构
长春中医学院
出处
《吉林中医药》
2006年第3期3-4,共2页
文摘
杨《伤寒温疫条辨》为中医疫病学之佳作,书中开篇首论运气,并认为伤寒与温病虽同为外感病,但其本质不同,理应化为二门。温疫的病因病机为杂气由口鼻进入三焦,在“中焦发病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焦传变”的论点。治疗上主张辛凉宣透,攻逐解毒,调理气机,并创治疫十五方,在温疫病学史上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杨璿
《
伤寒温疫
条辨》
运气
辛凉宣透
攻避解毒
分类号
R252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与升降散
被引量:
9
2
作者
韦大文
机构
河南中医学院
出处
《河南中医》
1997年第3期139-140,共2页
文摘
杨栗山先生所著《伤寒温疫条辨》一书,对伤寒与温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以及方药进行了详细的剖解,并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升降散为中坚的治温十五方,为后世温病学的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关键词
杨栗山
伤寒温疫
条辨
升降散
分类号
R25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温疫条辨》“两感”说探讨
被引量:
2
3
作者
司东波
机构
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
出处
《中国中医急症》
2007年第3期335-335,共1页
文摘
本文通过探讨杨粟山《伤寒温疫条辨》有关“两感”学说的渊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病理机制特点及临床表现和证治规律,加深对温病,特别是伏气温病本质的理解,并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杨氏“治温十五方”的组方意义。
关键词
伤寒温疫
条辨
杨粟山
温
病
两感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读《伤寒温疫条辨》
被引量:
1
4
作者
田淑霄
李士懋
出处
《河北中医药学报》
1994年第4期2-4,共3页
文摘
读《伤寒温疫条辨》田淑霄,李士懋(050091)_《伤寒温疫条辨》为清·杨栗山所者。该书在继承《温疫论》学术思想基础上,详辨温疫与伤寒之不同。当然,详细区分温疫与伤寒,因为该书之贡献,然其主要贡献在于阐明了温疫本质为郁热,并从病因病机、脉证方药等各方...
关键词
《
温
疫
论》
《
伤寒温疫
条辨》
病因病机
升降散
杨氏
郁热证
温
病
学术思想
内伤杂病
诊断治疗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温疫论》和《伤寒温疫条辨》探析温疫治疗的用药特点
5
作者
叶梦怡
南一
王佳玉
李文海
马娟
董文亮
机构
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宁夏医科大学回医药现代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口腔医院
出处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第14期5-8,共4页
基金
宁夏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建设(中医学学科)资助项目(NXYLXK2017A06)
宁夏医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XM2019017)。
文摘
目的:探讨中医药防治温疫的组方特点和用药规律,为临床防治温疫提供文献理论基础。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以《温疫论》和《伤寒温疫条辨》为研究基础,采用频数统计法综合性的整理分析《温疫论》和《伤寒温疫条辨》中防治温疫的方药。结果:《温疫论》中44首方剂,单味药用药总频数217次;《伤寒温疫条辨》中正方181首,附方34首,单味药用药总频数1409次。结论:《温疫论》和《伤寒温疫条辨》在温疫防治理法方药中求同存异,其组方用药上具有扶正固本、苦寒逐秽、中焦护胃、调畅气机的特点,对后世防治温疫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
温
疫
论》
《
伤寒温疫
条辨》
温
疫
用药特点
新冠肺炎
Keywords
Wenyi Lun
Shanghanwenyi Tiaobian
Epidemic Infectious Disease
Medication Rules
COVID-19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温疫条辨》十五方制方用药特色探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施锡璋
机构
四川涪陵市人民医院
出处
《四川中医》
1997年第3期2-3,共2页
关键词
伤寒温疫
条辨
十五方
方剂
分类号
R254.0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R289.5 [医药卫生—方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璿和《伤寒温疫条辨》
7
作者
王予英
机构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出处
《杏苑中医文献杂志》
1994年第2X期23-24,共2页
文摘
杨璿和《伤寒温疫条辨》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450004)王予英一、生平简介_杨,一名杨浚,字玉衡,号栗山。清代河南夏邑县人。生于清·康熙44年(公元1705年),据民国九年《夏邑县志》中记载的杨“寿九旬无子”,卒年应下推约为公元1795年。杨为...
关键词
杨璿
《
伤寒温疫
条辨》
中医
学术理论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的探讨
8
作者
杨崇华
机构
四川省崇庆县西山公社卫生院
出处
《中医杂志》
1978年第6期47-49,共3页
文摘
温病学是祖国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广大劳动人民群众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等人对温病曾作了不少的贡献。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以下简称“本书”)却也有过承前启后的作用。
关键词
杨栗山
温
病学
伤寒温疫
增损
蒲辅周医疗经验
杂气
瘟
疫
疫
疠
外感病
条辨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寒温条辨,论温疫别开生面;升清降浊,升降散屡建奇功
被引量:
7
9
作者
赵进喜
贾海忠
刘宁
张保春
孙晓光
肖永华
蒋里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慈方中医馆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
北京中医药大学各家学说教研室
出处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854-856,共3页
文摘
杨栗山是清代著名医家,所著《伤寒温疫条辨》,融合百家之长,辨明伤寒温疫,创立升降散名方,在中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研读《伤寒温疫条辨》,不仅要学习先贤运用升降散及其变方的临床经验,还要领会杨栗山传承创新的精神,发皇古义,创新学术,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杨栗山
伤寒温疫
条辨
升降散
方剂
瘟
疫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杨栗山对温疫伏邪的认识
被引量:
4
10
作者
张大鹏
傅雷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534-536,共3页
文摘
[目的]提炼杨栗山对温疫伏邪的相关论述,总结其学术观点,为深入研究杨栗山学术思想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以"伏邪"、"杂气"为关键词检索《伤寒温疫条辨》相关内容,汇总杨栗山对温疫伏邪的主要观点。[结果]杨栗山彻底否定了伏寒化温说,认为温疫伏邪病因是杂气,将温病与伤寒从病因上区分开来。其对温疫伏邪的病因、病性、传入途径、邪伏部位、外出途径、治法、方药、后期调理做了详尽的论述,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升降散为代表的方药,对以物治气、专病专药的思想做出了积极的尝试。[结论]杨栗山让疠气致病说具备了实际的指导价值,他的温疫伏邪说对温疫类疾病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杨栗山
伏邪
杂气
伏寒化
温
温
疫
伤寒温疫
条辨
吴又可
Keywords
Yang Lishan
latent evils
miscellaneous Qi
latent cold evil turn into pathogenic warm
pestilence
Treatise on Differo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Epidemic Febrile Diseases
Wu Youke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伤寒多感太阳,温病多起阳明”
11
作者
王玉生
机构
山东省德州地区中医院
出处
《河南中医》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26-126,124,共2页
文摘
该文论述了清·杨璇的'伤寒多感太阳,温病多起阳明'的理论。杨氏认为:伤寒初期多系太阳受邪的表证,温病初期多是阳明受邪的里证,因此治疗伤寒太阳表证宜发散表邪为主,忌吐、忌下、忌清里;治疗温病的阳明里证宜清里为主,而不宜发散。
关键词
伤寒温疫
条辨
太阳病
解表
阳明病
分类号
R25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指导家禽温病防治
被引量:
1
12
作者
胡玉田
王晓峰
戴永海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畜牧局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出处
《中兽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58-60,共3页
文摘
1五运六气概述中医、中兽医理论中的五运六气,理层高端,奥蕴宏深,被历代医家称为医门之玄机。五运六气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素问》中的运气七篇大论及两个遗篇,其他篇章中也有散在论述。中兽医古籍《元亨疗马集·论马阴阳运气者何也》也对五运六气有简要记载。
关键词
五运六气
温
病学
黄帝内经·素问
中兽医
元亨疗马集
杨栗山
伤寒温疫
条辨
阴阳变化
生命规律
升降散
分类号
S853.1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医家治疗传染病经验浅探
被引量:
4
13
作者
叶进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
出处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301-2302,共2页
文摘
通过整理明清医家的相关医著,总结出治疗传染病的主要治法有:辛凉宣透、逐秽解毒、通下和扶正救逆,并指出治疗注意点,对当今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颇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瘟
疫
《
温
疫
论》
《
伤寒温疫
条辨》
《
温
疫
明辨》
治则治法
分类号
R284.3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升降散加味治疗眼科疾病验案举隅
被引量:
2
14
作者
马珊
李亚飞
机构
云南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
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
出处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52-52,55,共2页
文摘
升降散源自清代杨栗山所著《伤寒温疫条辨》,方中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表里双解,故名“升降散”,具有宣泄三焦郁热、行气解郁、升清降浊之功。原用于治疗瘟疫外邪束表、里有郁热之证。
关键词
加味治疗
升降散
验案举隅
眼科疾病
《
伤寒温疫
条辨》
表里双解
行气解郁
升清降浊
分类号
R276.7 [医药卫生—中医五官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升降散治验举隅
被引量:
3
15
作者
曹众毅
林丽
机构
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
出处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6年第9期571-571,共1页
关键词
升降散
《
伤寒温疫
条辨》
举隅
治验
升降气机
胃肠病变
杨栗山
治疗
分类号
R289.5 [医药卫生—方剂学]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虽有表证实无表邪”
16
作者
匡萃璋
机构
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1-13,共3页
文摘
探讨“虽有表证实无表邪”首先要破除对表证的狭隘认识,明确恶寒非表,脉浮非表,头痛身痛非表。其次要从治疗反应中注意汗之不汗者非表,汗出而表不解者非表,热不为汗衰者非表,表而再表者非表。进而应消除对“表证”的误解,认真由里出表者非表,发斑发疹非表。最后可以通过在辨病的前提下识证,探求病象与本质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
伤寒温疫
条辨》
清代
杨栗山
“虽有表征实无表邪”
分类号
R254.2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R249.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升降散治疗耳鼻喉病证举隅
17
作者
刘学俊
万玉萍
机构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耳鼻喉科
出处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12期1061-1062,共2页
文摘
升降散为清代杨粟山创制,载于《伤寒温疫条辩》,方由僵蚕、蝉蜕、姜黄、生大黄、黄酒、白蜜组成,具有升清降浊、祛风散结、解毒化痰功能,原为“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症不可名状者”而设。笔者将其改为汤剂,去黄酒、白蜜,随证加减,治疗耳鼻喉疾病疗效显著,举例如下。
关键词
升降散
耳鼻喉病
治疗
《
伤寒温疫
条辩》
耳鼻喉疾病
升清降浊
祛风散结
解毒化痰
分类号
R249.7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升降散临床应用体会
18
作者
叶人
徐韧
机构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出处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5年第11期698-698,共1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升降散
《
伤寒温疫
条辨》
清热解郁
神经衰弱症
急性咽喉炎
神经性皮炎
升清降浊
生大黄
分类号
R289.5 [医药卫生—方剂学]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升降散的临床运用
19
作者
王茅
机构
淮滨县公疗医院
出处
《河南中医》
2003年第6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升降散
杨栗山
《
伤寒温疫
条辩》
临床运用
分类号
R289.1 [医药卫生—方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升降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2
20
作者
纪攀攀
曹雅毅
王蕾
张春晖
机构
河北北方学院中医系
出处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11期110-112,共3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升降散
《
伤寒温疫
条辨》
升清降浊
调畅气机
寒
温
并用
表里双解
外感内伤
分类号
R289 [医药卫生—方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伤寒温疫条辨》诊治温疫的特点
岳冬辉
苏颖
《吉林中医药》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与升降散
韦大文
《河南中医》
1997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伤寒温疫条辨》“两感”说探讨
司东波
《中国中医急症》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读《伤寒温疫条辨》
田淑霄
李士懋
《河北中医药学报》
199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温疫论》和《伤寒温疫条辨》探析温疫治疗的用药特点
叶梦怡
南一
王佳玉
李文海
马娟
董文亮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伤寒温疫条辨》十五方制方用药特色探析
施锡璋
《四川中医》
199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杨璿和《伤寒温疫条辨》
王予英
《杏苑中医文献杂志》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对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的探讨
杨崇华
《中医杂志》
197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寒温条辨,论温疫别开生面;升清降浊,升降散屡建奇功
赵进喜
贾海忠
刘宁
张保春
孙晓光
肖永华
蒋里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浅析杨栗山对温疫伏邪的认识
张大鹏
傅雷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伤寒多感太阳,温病多起阳明”
王玉生
《河南中医》
北大核心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指导家禽温病防治
胡玉田
王晓峰
戴永海
《中兽医学杂志》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明清医家治疗传染病经验浅探
叶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升降散加味治疗眼科疾病验案举隅
马珊
李亚飞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升降散治验举隅
曹众毅
林丽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论“虽有表证实无表邪”
匡萃璋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升降散治疗耳鼻喉病证举隅
刘学俊
万玉萍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升降散临床应用体会
叶人
徐韧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升降散的临床运用
王茅
《河南中医》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升降散的临床应用
纪攀攀
曹雅毅
王蕾
张春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