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寒温疫条辨》诊治温疫的特点 被引量:2
1
作者 岳冬辉 苏颖 《吉林中医药》 2006年第3期3-4,共2页
杨《伤寒温疫条辨》为中医疫病学之佳作,书中开篇首论运气,并认为伤寒与温病虽同为外感病,但其本质不同,理应化为二门。温疫的病因病机为杂气由口鼻进入三焦,在“中焦发病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焦传变”的论点。治疗上主张辛凉宣透,攻... 杨《伤寒温疫条辨》为中医疫病学之佳作,书中开篇首论运气,并认为伤寒与温病虽同为外感病,但其本质不同,理应化为二门。温疫的病因病机为杂气由口鼻进入三焦,在“中焦发病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焦传变”的论点。治疗上主张辛凉宣透,攻逐解毒,调理气机,并创治疫十五方,在温疫病学史上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璿 伤寒温疫条辨 运气 辛凉宣透 攻避解毒
下载PDF
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与升降散 被引量:9
2
作者 韦大文 《河南中医》 1997年第3期139-140,共2页
杨栗山先生所著《伤寒温疫条辨》一书,对伤寒与温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以及方药进行了详细的剖解,并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升降散为中坚的治温十五方,为后世温病学的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关键词 杨栗山 伤寒温疫条辨 升降散
下载PDF
《伤寒温疫条辨》“两感”说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司东波 《中国中医急症》 2007年第3期335-335,共1页
本文通过探讨杨粟山《伤寒温疫条辨》有关“两感”学说的渊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病理机制特点及临床表现和证治规律,加深对温病,特别是伏气温病本质的理解,并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杨氏“治温十五方”的组方意义。
关键词 伤寒温疫条辨 杨粟山 两感
下载PDF
读《伤寒温疫条辨》 被引量:1
4
作者 田淑霄 李士懋 《河北中医药学报》 1994年第4期2-4,共3页
读《伤寒温疫条辨》田淑霄,李士懋(050091)_《伤寒温疫条辨》为清·杨栗山所者。该书在继承《温疫论》学术思想基础上,详辨温疫与伤寒之不同。当然,详细区分温疫与伤寒,因为该书之贡献,然其主要贡献在于阐明了温疫本... 读《伤寒温疫条辨》田淑霄,李士懋(050091)_《伤寒温疫条辨》为清·杨栗山所者。该书在继承《温疫论》学术思想基础上,详辨温疫与伤寒之不同。当然,详细区分温疫与伤寒,因为该书之贡献,然其主要贡献在于阐明了温疫本质为郁热,并从病因病机、脉证方药等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 伤寒温疫条辨 病因病机 升降散 杨氏 郁热证 学术思想 内伤杂病 诊断治疗
下载PDF
基于《温疫论》和《伤寒温疫条辨》探析温疫治疗的用药特点
5
作者 叶梦怡 南一 +3 位作者 王佳玉 李文海 马娟 董文亮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第14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防治温疫的组方特点和用药规律,为临床防治温疫提供文献理论基础。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以《温疫论》和《伤寒温疫条辨》为研究基础,采用频数统计法综合性的整理分析《温疫论》和《伤寒温疫条辨》中防治温疫的方药。结果... 目的:探讨中医药防治温疫的组方特点和用药规律,为临床防治温疫提供文献理论基础。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以《温疫论》和《伤寒温疫条辨》为研究基础,采用频数统计法综合性的整理分析《温疫论》和《伤寒温疫条辨》中防治温疫的方药。结果:《温疫论》中44首方剂,单味药用药总频数217次;《伤寒温疫条辨》中正方181首,附方34首,单味药用药总频数1409次。结论:《温疫论》和《伤寒温疫条辨》在温疫防治理法方药中求同存异,其组方用药上具有扶正固本、苦寒逐秽、中焦护胃、调畅气机的特点,对后世防治温疫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 伤寒温疫条辨 用药特点 新冠肺炎
下载PDF
《伤寒温疫条辨》十五方制方用药特色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施锡璋 《四川中医》 1997年第3期2-3,共2页
关键词 伤寒温疫条辨 十五方 方剂
下载PDF
杨璿和《伤寒温疫条辨》
7
作者 王予英 《杏苑中医文献杂志》 1994年第2X期23-24,共2页
杨璿和《伤寒温疫条辨》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450004)王予英一、生平简介_杨,一名杨浚,字玉衡,号栗山。清代河南夏邑县人。生于清·康熙44年(公元1705年),据民国九年《夏邑县志》中记载的杨“寿九旬无子... 杨璿和《伤寒温疫条辨》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450004)王予英一、生平简介_杨,一名杨浚,字玉衡,号栗山。清代河南夏邑县人。生于清·康熙44年(公元1705年),据民国九年《夏邑县志》中记载的杨“寿九旬无子”,卒年应下推约为公元1795年。杨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璿 伤寒温疫条辨 中医 学术理论
下载PDF
寒温条辨,论温疫别开生面;升清降浊,升降散屡建奇功 被引量:7
8
作者 赵进喜 贾海忠 +4 位作者 刘宁 张保春 孙晓光 肖永华 蒋里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854-856,共3页
杨栗山是清代著名医家,所著《伤寒温疫条辨》,融合百家之长,辨明伤寒温疫,创立升降散名方,在中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研读《伤寒温疫条辨》,不仅要学习先贤运用升降散及其变方的临床经验,还要领会杨栗山传承创新的精神,发皇古义... 杨栗山是清代著名医家,所著《伤寒温疫条辨》,融合百家之长,辨明伤寒温疫,创立升降散名方,在中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研读《伤寒温疫条辨》,不仅要学习先贤运用升降散及其变方的临床经验,还要领会杨栗山传承创新的精神,发皇古义,创新学术,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栗山 伤寒温疫条辨 升降散 方剂
下载PDF
浅析杨栗山对温疫伏邪的认识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大鹏 傅雷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534-536,共3页
[目的]提炼杨栗山对温疫伏邪的相关论述,总结其学术观点,为深入研究杨栗山学术思想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以"伏邪"、"杂气"为关键词检索《伤寒温疫条辨》相关内容,汇总杨栗山对温疫伏邪的主要观点。[结果... [目的]提炼杨栗山对温疫伏邪的相关论述,总结其学术观点,为深入研究杨栗山学术思想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以"伏邪"、"杂气"为关键词检索《伤寒温疫条辨》相关内容,汇总杨栗山对温疫伏邪的主要观点。[结果]杨栗山彻底否定了伏寒化温说,认为温疫伏邪病因是杂气,将温病与伤寒从病因上区分开来。其对温疫伏邪的病因、病性、传入途径、邪伏部位、外出途径、治法、方药、后期调理做了详尽的论述,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升降散为代表的方药,对以物治气、专病专药的思想做出了积极的尝试。[结论]杨栗山让疠气致病说具备了实际的指导价值,他的温疫伏邪说对温疫类疾病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栗山 伏邪 杂气 伏寒化 伤寒温疫条辨 吴又可
下载PDF
论“伤寒多感太阳,温病多起阳明”
10
作者 王玉生 《河南中医》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26-126,124,共2页
该文论述了清·杨璇的'伤寒多感太阳,温病多起阳明'的理论。杨氏认为:伤寒初期多系太阳受邪的表证,温病初期多是阳明受邪的里证,因此治疗伤寒太阳表证宜发散表邪为主,忌吐、忌下、忌清里;治疗温病的阳明里证宜清里为主,而... 该文论述了清·杨璇的'伤寒多感太阳,温病多起阳明'的理论。杨氏认为:伤寒初期多系太阳受邪的表证,温病初期多是阳明受邪的里证,因此治疗伤寒太阳表证宜发散表邪为主,忌吐、忌下、忌清里;治疗温病的阳明里证宜清里为主,而不宜发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温疫条辨 太阳病 解表 阳明病
下载PDF
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指导家禽温病防治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玉田 王晓峰 戴永海 《中兽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58-60,共3页
1五运六气概述中医、中兽医理论中的五运六气,理层高端,奥蕴宏深,被历代医家称为医门之玄机。五运六气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素问》中的运气七篇大论及两个遗篇,其他篇章中也有散在论述。中兽医古籍《元亨疗马集·论马阴阳运气... 1五运六气概述中医、中兽医理论中的五运六气,理层高端,奥蕴宏深,被历代医家称为医门之玄机。五运六气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素问》中的运气七篇大论及两个遗篇,其他篇章中也有散在论述。中兽医古籍《元亨疗马集·论马阴阳运气者何也》也对五运六气有简要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运六气 病学 黄帝内经·素问 中兽医 元亨疗马集 杨栗山 伤寒温疫条辨 阴阳变化 生命规律 升降散
下载PDF
明清医家治疗传染病经验浅探 被引量:4
12
作者 叶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301-2302,共2页
通过整理明清医家的相关医著,总结出治疗传染病的主要治法有:辛凉宣透、逐秽解毒、通下和扶正救逆,并指出治疗注意点,对当今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颇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论》 伤寒温疫条辨 治则治法
下载PDF
升降散加味治疗眼科疾病验案举隅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珊 李亚飞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52-52,55,共2页
升降散源自清代杨栗山所著《伤寒温疫条辨》,方中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表里双解,故名“升降散”,具有宣泄三焦郁热、行气解郁、升清降浊之功。原用于治疗瘟疫外邪束表、里有郁热之证。
关键词 加味治疗 升降散 验案举隅 眼科疾病 伤寒温疫条辨 表里双解 行气解郁 升清降浊
下载PDF
升降散治验举隅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众毅 林丽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6年第9期571-571,共1页
关键词 升降散 伤寒温疫条辨 举隅 治验 升降气机 胃肠病变 杨栗山 治疗
下载PDF
论“虽有表证实无表邪”
15
作者 匡萃璋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1-13,共3页
探讨“虽有表证实无表邪”首先要破除对表证的狭隘认识,明确恶寒非表,脉浮非表,头痛身痛非表。其次要从治疗反应中注意汗之不汗者非表,汗出而表不解者非表,热不为汗衰者非表,表而再表者非表。进而应消除对“表证”的误解,认真由里出表... 探讨“虽有表证实无表邪”首先要破除对表证的狭隘认识,明确恶寒非表,脉浮非表,头痛身痛非表。其次要从治疗反应中注意汗之不汗者非表,汗出而表不解者非表,热不为汗衰者非表,表而再表者非表。进而应消除对“表证”的误解,认真由里出表者非表,发斑发疹非表。最后可以通过在辨病的前提下识证,探求病象与本质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温疫条辨 清代 杨栗山 “虽有表征实无表邪”
下载PDF
升降散临床应用体会
16
作者 叶人 徐韧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5年第11期698-698,共1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升降散 伤寒温疫条辨 清热解郁 神经衰弱症 急性咽喉炎 神经性皮炎 升清降浊 生大黄
下载PDF
升降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纪攀攀 曹雅毅 +1 位作者 王蕾 张春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11期110-112,共3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升降散 伤寒温疫条辨 升清降浊 调畅气机 并用 表里双解 外感内伤
下载PDF
升降散临床新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崇玉 杨立东 秦志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7年第9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升降散 伤寒温疫条辨 升清降浊 调和气血 疑难杂症 治疗
下载PDF
升降散的新用
19
作者 王俊国 《河北中医》 1983年第2期59-59,共1页
升降散方出自清·杨栗山所著的《伤寒温疫条辨》,原方用治温病表里三焦热深怫郁不解之证。其方由僵蚕、蝉蜕、广姜黄、生大黄组成,方取辛凉与苦寒合用,有轻宣郁火,清泄秽浊之功。余用本方治疗一些常见的皮肤病,针对病机属风湿... 升降散方出自清·杨栗山所著的《伤寒温疫条辨》,原方用治温病表里三焦热深怫郁不解之证。其方由僵蚕、蝉蜕、广姜黄、生大黄组成,方取辛凉与苦寒合用,有轻宣郁火,清泄秽浊之功。余用本方治疗一些常见的皮肤病,针对病机属风湿热邪,聚而化热,郁热下泄,气血运行受阻,师其法将本方化裁治之,多获疗效。简述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散 伤寒温疫条辨 气血运行 杨栗山 生大黄 皮肤病 本方
下载PDF
升降散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56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谢银芳 庞飞 +1 位作者 霍晓清 樊鹤莹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8期730-730,共1页
笔者用升降散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共56例,均为2013至2014年门诊患者。男26例、女30例,年龄6-49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30天。均使用过抗生素。
关键词 喉源性咳嗽 咽痒 升降散 伤寒温疫条辨 止咳化痰 祛风止痒 法半夏 诊断标准 喉痹 和解表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