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思·深究·锤炼——《伤寒温病一体论》评析
1
作者 王若水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0期124-124,共1页
《伤寒温病一体论》(下述简称《一体论》)一文,是当代名中医裘沛然教授旧作(原载本刊1982年第1期,现节选附后)。无论从总体构思抑或落笔文采来看,或者就论文规范及写作技巧来说,都堪称佳作。这也就是笔者为什么在众多的学术论文中,选析... 《伤寒温病一体论》(下述简称《一体论》)一文,是当代名中医裘沛然教授旧作(原载本刊1982年第1期,现节选附后)。无论从总体构思抑或落笔文采来看,或者就论文规范及写作技巧来说,都堪称佳作。这也就是笔者为什么在众多的学术论文中,选析该文的原因所在。兹结合文章,试从四个方面作一介绍、分析、归纳与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温病 书评
下载PDF
时逸人伤寒温病观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陆翔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纵观所谓"经方派"与"时方派"之争,虽各具学术思想价值,但均未跳出门户之见的窠臼,而尝试将伤寒与温病进行比较融合的代表性人物即是时逸人先生。认为时逸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1重新确立伤寒与温病的区别标准;2立&qu... 纵观所谓"经方派"与"时方派"之争,虽各具学术思想价值,但均未跳出门户之见的窠臼,而尝试将伤寒与温病进行比较融合的代表性人物即是时逸人先生。认为时逸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1重新确立伤寒与温病的区别标准;2立"伏热之有无"为伤寒与温病性质之区别点;3主张《伤寒论》的方法不能尽治一切传染病;4论伤寒、温病传播途径之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逸人 伤寒温病 经方派 时方派
原文传递
“伤寒金匮温病综合实训课”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马晓峰 郝征 +6 位作者 常淑枫 孟翔 张涛 梁峰 刘宏杰 胡晓凯 郭琛英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45-47,共3页
以外感病案为例,探讨了"伤寒金匮温病综合实训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反馈情况。对三部经典知识点予以整合,重点对临床思维、临床技能进行了训练,凸显了中医临床基础课的精髓,强化了自主学习观念与多种能力,适用于伤... 以外感病案为例,探讨了"伤寒金匮温病综合实训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反馈情况。对三部经典知识点予以整合,重点对临床思维、临床技能进行了训练,凸显了中医临床基础课的精髓,强化了自主学习观念与多种能力,适用于伤寒金匮温病三门课程系统学习之后的综合提高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金匮综合实训课 外感 教学研究
下载PDF
试从《温病条辨》探析吴瑭的唯物辩证观
4
作者 余真 《中医函授通讯》 2000年第3期9-10,共2页
关键词 吴瑭 辩证观 伤寒温病 热湿热
下载PDF
浅析张仲景与温病学家在诊法与处方用药上的区别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刚 《陕西中医》 2010年第10期1366-1367,共2页
目的:研究张仲景与温病学家在诊法及处方用药上的不同点,以利于完善和提高对伤寒和温病的辨证论治质量。方法:系统研读、分析《伤寒杂病论》相关条文及以叶天士、薛生白和吴鞠通为代表的温病学家们的著述《外感温热篇》、《湿热病》、... 目的:研究张仲景与温病学家在诊法及处方用药上的不同点,以利于完善和提高对伤寒和温病的辨证论治质量。方法:系统研读、分析《伤寒杂病论》相关条文及以叶天士、薛生白和吴鞠通为代表的温病学家们的著述《外感温热篇》、《湿热病》、《《温病条辨》,对比其在诊法及处方用药上的不同之处,并加以梳理、归纳和总结。结论:在诊法上仲景重脉、温病学家重舌;在处方上,仲景组方严谨、精炼,且其疗效卓越,而温病学家虽然也在疗效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组方上不及仲景严谨、精炼;在药物剂量上,仲景极为讲究,剂量一变,则方名、主治病证也随之不同,而温病学家则明确提出对剂量不做硬性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辨证论治 @用药区别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运用莫若林教授“从三焦论治湿热”思想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体会 被引量:6
6
作者 谢丽萍 陈延强 《广西中医药》 2014年第4期57-58,共2页
莫若林教授为广西名老中医,学尊内经伤寒温病诸大经典,博采百家之长,擅长诊治脾胃病及肺系疾病.在对疾病病因病机认识方面,莫老尤其重视湿热,认为广西地区湿热之邪为四季的主导邪气,人们生活在此环境中,多受其影响,正气稍有不足,则易感... 莫若林教授为广西名老中医,学尊内经伤寒温病诸大经典,博采百家之长,擅长诊治脾胃病及肺系疾病.在对疾病病因病机认识方面,莫老尤其重视湿热,认为广西地区湿热之邪为四季的主导邪气,人们生活在此环境中,多受其影响,正气稍有不足,则易感邪发病.湿热相合,热被湿阻而郁遏不宣,故愈炽,湿得热蒸而氤氲熏腾,故愈盛,两邪相合,如油入面,胶结难解,病势缠绵难愈,故治疗上重视清热祛湿.笔者有幸师从莫老,学习了广西地区湿热致病的特点,及莫老“从三焦论治湿热”的用药规律,将其“从三焦论治湿热”思想运用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疗效显著,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肾综合征 三焦论治 湿热 治疗 广西地区 肺系疾 名老中医 伤寒温病
下载PDF
小儿热病的辨治和剖析
7
作者 王霞芳 《中医儿科杂志》 2010年第1期15-17,共3页
从外感热病角度探讨小儿高热持续不退的辨治。应用伤寒六经,或温病卫气营血理论,细心辨证施治小儿高热持续不退,在治病过程中症情变化,治法也随之而变,而能迅即热退症和,如匙开锁,显示了中医药治疗高热久热重症的优势特色。
关键词 小儿高热 久热 中医药辨证施治 伤寒理论 王霞芳经验
下载PDF
伤寒证治疗经验体会
8
作者 李凯虹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6年第4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经验体会 治疗 桂枝加附子汤 寒证 小便自利 伤寒温病 发热恶寒 伤寒论》 解表 汗出不止
下载PDF
试论胃痞病的阶段传变与三级架构模型 被引量:5
9
作者 孙肇阳 马晓峰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413-416,共4页
文章从临床角度出发,研究了胃痞病的阶段发展与转归,进而构建了胃痞病"疾病-阶段层次-证型"的三级架构模型。总结出胃痞病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病机和症状,可分为早期阶段,中期阶段,以及后期阶段,并提出了不同阶段的治法方药。... 文章从临床角度出发,研究了胃痞病的阶段发展与转归,进而构建了胃痞病"疾病-阶段层次-证型"的三级架构模型。总结出胃痞病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病机和症状,可分为早期阶段,中期阶段,以及后期阶段,并提出了不同阶段的治法方药。构建胃痞疾病的模型对临床诊疗中精简辨治、截断病势都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金匮溯源 胃痞 阶段传变 三级模型
下载PDF
论体质与寒温
10
作者 马国慧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4期511-511,515,共2页
本文据《内经·热论》理论探讨体质因素对伤寒、温病发病的直接影响,论证了中医外感热病者由感受寒邪引发,但因患者体质和体内原有的宿疾和伏邪有异。则表现出寒温不同的症候。
关键词 《素问·热论》《伤寒论》《学说》新感与伏邪 统一论
下载PDF
王霞芳治疗小儿热病验案三则
11
作者 封玉琳 王霞芳 《中医文献杂志》 2009年第6期43-45,共3页
临床中常有小儿高热持续数月,西医诸法治疗高热不退,全身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正常,于是辗转求治于中医。王霞芳老师应用伤寒六经,或温病卫气营血理论,细心辨证施治,辄能药到热退,取得佳效。显示了中医药治疗高热重症的优势特色。
关键词 小儿高热 辨证施治 伤寒理论 王霞芳经验
下载PDF
谈“伤寒金匮温病综合实训课”教学团队的建设 被引量:2
12
作者 郝征 马晓峰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5年第6期33-35,共3页
"伤寒金匮温病综合实训课"是在整合《伤寒学》《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知识点基础上的能力提高课,是中医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作为综合实训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监督者和评价者,不仅应具有扎实而宽厚的理论知识... "伤寒金匮温病综合实训课"是在整合《伤寒学》《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知识点基础上的能力提高课,是中医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作为综合实训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监督者和评价者,不仅应具有扎实而宽厚的理论知识功底,而且应具备缜密的、客观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灵活应变的组织协调能力。通过初步的综合实训教学实践,文章剖析了"伤寒金匮温病综合实训课"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经验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金匮综合实训课 教学团队 实训教学 高校教育
原文传递
栀子大黄汤临床新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锐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31期14-14,共1页
功效解郁除烦,利胆退黄。 方药组成 栀子14枚,大黄1两,枳实5枚,豉1升。 服法与禁忌上4味,以水6升,煮取2升,分温3服。 经方新用 栀子大黄汤义在清上泄下,透解郁热,凉膈除烦,凡伤寒温病久羁,蕴郁三焦,出现高热不退,心烦... 功效解郁除烦,利胆退黄。 方药组成 栀子14枚,大黄1两,枳实5枚,豉1升。 服法与禁忌上4味,以水6升,煮取2升,分温3服。 经方新用 栀子大黄汤义在清上泄下,透解郁热,凉膈除烦,凡伤寒温病久羁,蕴郁三焦,出现高热不退,心烦懊侬,口干舌红,便干不下,取之捷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大黄汤 临床 解郁除烦 利胆退黄 方药组成 经方新用 伤寒温病 高热不退
下载PDF
海上世医王慰伯医学事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柏泉 《杏苑中医文献杂志》 1994年第1X期26-27,共2页
海上世医王慰伯医学事略昆山市中医院,(江苏215300)许柏泉王慰伯,名兆珍,字涤凡,一宇伟伯,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卒于1948年,江苏昆山南星读人,擅治伤寒温病,享誉昆新两邑,1934年转诊上海,... 海上世医王慰伯医学事略昆山市中医院,(江苏215300)许柏泉王慰伯,名兆珍,字涤凡,一宇伟伯,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卒于1948年,江苏昆山南星读人,擅治伤寒温病,享誉昆新两邑,1934年转诊上海,为名满春申的一位名医。”一、学有渊源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 世医 海上 伤寒温病
下载PDF
新安医学的主要特色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键 黄辉 牛淑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3年第12期1053-1053,共1页
新安医学的特色,总体体现在6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与结合:一是理论创新活跃,注释经典也多发明,启蒙普及不忘创新,继承与创新有机统合;二是秉持徽学和谐传统,滋阴温补、伤寒温病虽学派林立,但求同包容,学说纷呈与交流融合有机统合... 新安医学的特色,总体体现在6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与结合:一是理论创新活跃,注释经典也多发明,启蒙普及不忘创新,继承与创新有机统合;二是秉持徽学和谐传统,滋阴温补、伤寒温病虽学派林立,但求同包容,学说纷呈与交流融合有机统合;三是世医代代因袭,实际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形式,家族链与学术链融合交织、有机统合;四是徽域儒道佛并兴,医而好儒但不排斥佛道,以儒通医与融合道佛有机统合;五是根植于本土历史地理时空而又不断向外辐射,融入中医药学大循环而又植入“新安学术”基因于其中,“时空新安”与“学术新安”有机统合;六是生发于徽文化的沃土,硬实力与软实力一体两翼,医学科学与徽学文化有机统合,以满足群众医疗养生和精神文化的双向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医学 精神文化 理论创新 伤寒温病 知识产权 中医药学 医学科学 学术
下载PDF
热入血室辨治
16
作者 江克明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1999年第11期12-14,共3页
“热入血室”是指妇女患伤寒温病对月经期的变化而言。经事有适来、适断之异,辨治有先后不同。最早为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所提出,晚清温病学派益加其详。兹摘录如下: 《伤寒论》云:“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则明了,夜则谵语,如见鬼状... “热入血室”是指妇女患伤寒温病对月经期的变化而言。经事有适来、适断之异,辨治有先后不同。最早为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所提出,晚清温病学派益加其详。兹摘录如下: 《伤寒论》云:“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则明了,夜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中二焦,必自愈。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深而脉迟,身凉,胸膈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篇,内容从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入血室 伤寒论》 小柴胡汤 无犯胃气 经期的变化 玉女煎 热人 伤寒温病 学派 《金匮要略》
下载PDF
关于“矛盾法则在祖国医学辩证施治中的休现”一文的讨论之二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愫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59年第4期42-44,共3页
上海中医学院伤寒温病教研组金寿山同志关于袪邪问题与祖国医学是否重视外来病原问题,提出一些意见,来稿录如下: 作者论“袪邪”的问题说:“在袪邪方面,对于不同的邪气,用不同的方法来袪除,这就要掌握邪气的发展趋向,因势利导,控制其不... 上海中医学院伤寒温病教研组金寿山同志关于袪邪问题与祖国医学是否重视外来病原问题,提出一些意见,来稿录如下: 作者论“袪邪”的问题说:“在袪邪方面,对于不同的邪气,用不同的方法来袪除,这就要掌握邪气的发展趋向,因势利导,控制其不利于人体的一面,疏通其有利于人体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法则 发展趋向 阴阳之道 祖国医学 辩证施治 主导思想 因势利导 伤寒温病 中医学院 邪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