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伤悼文学的三大模式——悼祭文学主题片论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立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3-77,共5页
中国古代伤悼文学的三大模式悼祭文学主题片论王立在中国古代悼祭文学主题中,由于丧悼文化及相关习俗制约下的伤悼心态的稳定性,这一生日常情感在抒发表现上也有着惊人的惯常性模式特征。这里,仅择出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三大模式,以期... 中国古代伤悼文学的三大模式悼祭文学主题片论王立在中国古代悼祭文学主题中,由于丧悼文化及相关习俗制约下的伤悼心态的稳定性,这一生日常情感在抒发表现上也有着惊人的惯常性模式特征。这里,仅择出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三大模式,以期揭示出这一特定文学主题的某些审美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悼祭文学 伤悼文学 中国古代 悼祭主题 听觉意象 《岁寒堂诗话》 文学主题 陶渊明 《史记》 伤悼主体
下载PDF
宋代悼亡词简论 被引量:9
2
作者 张玉璞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66-69,共4页
广义的悼亡文学所伤悼的对象包括与当事人有关的一切亡者 ,甚至包括凭吊先贤英烈和悼念故国。我们所谓的悼亡词的伤悼对象主要是悼念亡妻以及悼妾、悼妓 (实际上这是悼妻情感的外拓 )。宋代的悼亡词充分发挥了词体“专主情致” ,善于表... 广义的悼亡文学所伤悼的对象包括与当事人有关的一切亡者 ,甚至包括凭吊先贤英烈和悼念故国。我们所谓的悼亡词的伤悼对象主要是悼念亡妻以及悼妾、悼妓 (实际上这是悼妻情感的外拓 )。宋代的悼亡词充分发挥了词体“专主情致” ,善于表现创作主体幽微深细之情感的特点 ,在词之腾挪跌宕的章法结构和浓密悲凉的意象组合中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伤悼主体的深悲剧痛和无限怀想。有的悼亡词将悼念亡人与自伤身世打并到一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悼亡词 宋代 情感 意象 伤悼主体 章法结构 创作主体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悼亡诗的伤逝主题及价值取向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小芒 黄卫兴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76-79,共4页
悼亡文学是祭悼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起源与发展从一开始就受社会文化、民族心理、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悼亡作品中创作主体的情感通常表现为一定的模式 ,这些情感模式展示了传统的爱情观 ,特别是对失落的爱情的态度。... 悼亡文学是祭悼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起源与发展从一开始就受社会文化、民族心理、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悼亡作品中创作主体的情感通常表现为一定的模式 ,这些情感模式展示了传统的爱情观 ,特别是对失落的爱情的态度。而悼亡作品的价值取向又表现了传统的爱情价值观和自我价值观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悼主体 祭悼 情感模式 价值取向 中国古代 悼亡诗
下载PDF
古代悼妓姬文学题材的情感指向——悼祭主题中的人伦关怀漫谈
4
作者 王立 《文史杂志》 1997年第1期10-11,共2页
悼祭文学,本质上是个体在既定文化模式支配下,对特定角色进行人伦关怀的情感艺术表现。在传统中国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妓与姬,进入到文人笔下的悼祭文学主题中,具有独特的人性魅力和反文化意蕴,也形成了艺术表达的某些惯常套路,值得... 悼祭文学,本质上是个体在既定文化模式支配下,对特定角色进行人伦关怀的情感艺术表现。在传统中国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妓与姬,进入到文人笔下的悼祭文学主题中,具有独特的人性魅力和反文化意蕴,也形成了艺术表达的某些惯常套路,值得加以探讨。 妓因其文化素养较高、视野较为开阔而多成为文人的红粉知己,自不待说;姬,妾也,一者他们中部分人即来自平康北里;二者其有的即是主人的歌姬;三者她们不具备正妻名分,相对说更缺少主宰自身命运的权利和能力。古语云“妻不如妾,妾不如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伦关怀 悼祭主题 情感指向 文学题材 悼妓 悼祭文学 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 文化意蕴 文化模式 伤悼主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