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5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会议中的“伤痕文学”——以《班主任》《伤痕》等小说的“讨论”为中心
1
作者 甘林全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139,共8页
“伤痕文学”,一般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开端,也是重建新时期文学秩序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梳理1977至1984年间,第四次文代会、第四次作代会以及《人民文学》《文学评论》《文艺报》等文学刊物组织召开的一系列重要文学会议中,讨论小... “伤痕文学”,一般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开端,也是重建新时期文学秩序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梳理1977至1984年间,第四次文代会、第四次作代会以及《人民文学》《文学评论》《文艺报》等文学刊物组织召开的一系列重要文学会议中,讨论小说《班主任》《伤痕》等为代表的“伤痕文学”的相关史料,勾勒呈现“伤痕文学”由最初“批评性的、带有贬斥含义”的称谓到高度肯定的转换历程,探究文学会议对于新时期文学秩序建构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痕文学 文学会议 文学秩序
下载PDF
穿越当代经典——“伤痕文学”热点作品局限评述 被引量:6
2
作者 吴炫 陶文婕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0-119,共10页
文章以作者“否定主义文艺学”的“个体化理解”为尺度 ,对新时期“伤痕文学”中的 3篇热点作品进行了局限分析 ,指出《伤痕》因未深入到文化性层面和人的正常生活的层面而显得肤浅 ;《一代人》因思维方式上的被动性而未将作品写完 ;《... 文章以作者“否定主义文艺学”的“个体化理解”为尺度 ,对新时期“伤痕文学”中的 3篇热点作品进行了局限分析 ,指出《伤痕》因未深入到文化性层面和人的正常生活的层面而显得肤浅 ;《一代人》因思维方式上的被动性而未将作品写完 ;《随想录》因提出了一个作家自己很难回答好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穿越 随想录 伤痕文学 热点作品
下载PDF
“伤痕文学”的历史局限性 被引量:35
3
作者 程光炜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3,共6页
作为“新时期文学”的起点 ,“伤痕文学”有其众所周知的历史功绩。但是 ,“十七年文学”仍然是它的重要的思想和艺术资源之一 ,二者在文学观念、审美选择、主题和题材诉求等问题上 ,是一种同构的关系。这决定了伤痕文学在新的历史阶段... 作为“新时期文学”的起点 ,“伤痕文学”有其众所周知的历史功绩。但是 ,“十七年文学”仍然是它的重要的思想和艺术资源之一 ,二者在文学观念、审美选择、主题和题材诉求等问题上 ,是一种同构的关系。这决定了伤痕文学在新的历史阶段仍然会按照传统的习惯预设文学方案 ,并将这种思维方式很自然地带入艺术构思、创作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之中。另外 ,“问题意识”成为伤痕文学“干预”与“服务”于现实的主要基点 ,成为其引起轰动效应的一个原因 ,然而 ,当上述社会“问题”得到解决 ,作家的创作便会出现意料之中的障碍和困难。这一局限 ,在多数“伤痕文学”作家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痕文学 作家 “十七年文学 新时期文学 文学观念 创作 审美选择 存在 历史局限性 自然
下载PDF
伤痕文学:兴起、演进、解构及其意义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法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58-62,共5页
关键词 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 文革 《班主任》 《芙蓉镇》 作品 政治 王晓华 主人公 演进
下载PDF
打开“伤痕文学”的理解空间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业松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20,共9页
关键词 伤痕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人民文学 《班主任》 短篇小说 “风水” 改革开放 文学现象
下载PDF
“伤痕文学”的三种体验类型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一川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7,共6页
“伤痕文学”有三种体验类型 :惊羡型文本在“伤痕”袒露中想象令人乐观的生活图景或远景 ;感愤型文本强化“伤痕”的现在持续绵延景观及其难解症结并灌注进个人的感愤或感伤 ;回瞥型文本在掀开旧伤记忆的同时不忘回瞥过去的温馨。社会... “伤痕文学”有三种体验类型 :惊羡型文本在“伤痕”袒露中想象令人乐观的生活图景或远景 ;感愤型文本强化“伤痕”的现在持续绵延景观及其难解症结并灌注进个人的感愤或感伤 ;回瞥型文本在掀开旧伤记忆的同时不忘回瞥过去的温馨。社会修辞能量在这三类文本中依次递减 ,即惊羡型文本的社会修辞能量最大 ,其次是感愤型文本 ,最弱的是回瞥型文本。而从文学的审美价值维度看 ,这三类文本的价值却相反依次递增。审美价值最高的是以审美回忆为主导的充满流兴的回瞥型文本。文学的社会力量实际上不简单决定于政治或审美要素的单方面作用 ,而是取决于多重要素的复杂的合力作用。在特定的分类文本中 ,这些多重要素可能彼此错位而无法完满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痕文学 文学评论 文本类型 人物形象
下载PDF
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和“爱”了——“新伤痕文学”对话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庆祥 魏冰心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114,共5页
在自身的写作和对当代文学的研究中,杨庆祥发现了一种共通的文学倾向:“50后”、“60后”、“70后”、“80后”甚至“90后”、“00后”其实都是同一代人,他们面临的是整个中国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伤痕。因为分享了共同的情感结构,他... 在自身的写作和对当代文学的研究中,杨庆祥发现了一种共通的文学倾向:“50后”、“60后”、“70后”、“80后”甚至“90后”、“00后”其实都是同一代人,他们面临的是整个中国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伤痕。因为分享了共同的情感结构,他们在表达里有共同的诉求。杨庆祥将其命名为“新伤痕文学”,相对于1980年代“伤痕文学”,在杨庆祥看来,“新伤痕文学”书写的对象是“改革开放史”。地铁里哭泣的女孩,大打出手的中年男人,北京的地下王国里有所伤、有所痛的人们正是这个“新伤痕时代”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 杨庆祥
下载PDF
农村伤疤与新伤痕文学——罗伟章论 被引量:3
8
作者 白浩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87,共5页
现代性论述对农村与农民的苦难存在系统性漠视,从底层文学的写作对象主体到关注主因也主要起于城市底层,罗伟章对农村伤痕的呈现与"农村永存"的表现因此独具颠覆既定价值系统的深意,他原生态呈现出半资本时代的农村破产危机,... 现代性论述对农村与农民的苦难存在系统性漠视,从底层文学的写作对象主体到关注主因也主要起于城市底层,罗伟章对农村伤痕的呈现与"农村永存"的表现因此独具颠覆既定价值系统的深意,他原生态呈现出半资本时代的农村破产危机,并促发出对于现代性检讨的警号,这显现出新伤痕文学的意义。罗伟章作品最为震撼人心的地方在于一是农村、农民工苦难卑微的生存状态,二是这些悲剧的日常必然化与无事的悲剧式的常态化,对这种严酷现实逻辑的凸现,使得罗伟章以新伤痕文学而与底层文学区别开来。在苦难体验与底层人格的复杂性探究上罗伟章与路遥传统接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伟章 农村 底层文学 伤痕文学
下载PDF
伤痕文学的创伤记忆与性别政治 被引量:5
9
作者 马春花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87,共12页
本文从性别范畴研究1980年代的伤痕文学思潮,意在探究伤痕文学如何藉性别表意创伤,以创伤来建构"新时期"历史意识的记忆政治。伤痕文学在女性表象与男性主体、历史见证者与受害者、叙述者与被叙述者、归来者与丧失者等叙述结... 本文从性别范畴研究1980年代的伤痕文学思潮,意在探究伤痕文学如何藉性别表意创伤,以创伤来建构"新时期"历史意识的记忆政治。伤痕文学在女性表象与男性主体、历史见证者与受害者、叙述者与被叙述者、归来者与丧失者等叙述结构上存在一个性别与政治之间的转换机制。借助自然化的性别与性别关系型构,伤痕作家在以创伤叙事重构性别、代际、阶层等权力秩序的同时,也呼应并落实了一个走向重生时代的"新时期"意识形态。对伤痕文学的女性主义解读,不仅将指出伤痕文学的新父权本质,也可能发现一个隐藏于"光明"文本之内的"阴性"文本,它偏离了通过再造女性/底层等他者来确证主体的创伤叙述规范,重新打开了那个单维与封闭的记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痕文学 创伤记忆 性别政治 隐藏的文本
下载PDF
历史反思的错位与困惑——论“伤痕文学”思潮的思想阈限及意识形态规约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琼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3-240,共8页
"伤痕文学"思潮身处一个逐渐开放的文学环境和世界文学格局,因其自身的思想阈限和意识形态规约,未能建构与呈现文学应有的自主性。"伤痕文学"思潮以"人道主义"为哲学基础,对"文化大革命"这一... "伤痕文学"思潮身处一个逐渐开放的文学环境和世界文学格局,因其自身的思想阈限和意识形态规约,未能建构与呈现文学应有的自主性。"伤痕文学"思潮以"人道主义"为哲学基础,对"文化大革命"这一现代症候作了"封建性"的指认,并催生出了新的现代化的意识形态。这一哲学基础必然导致其历史反思的错位和局限。而其式微的原因,除了其哲学基础的局限性之外,来自官方意识形态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和清除精神污染运动的规约也是非常明显的。由于种种内耗和外控因素,更由于政治因素的强力介入,"伤痕文学"思潮只能作为文学史上的"刹那",而无力应对七八十年代之交,国门刚刚打开后的"繁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痕文学”思潮 历史反思 思想阈限 意识形态规约
下载PDF
再论伤痕文学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利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5期71-73,共3页
伤痕文学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眼球,引发了文坛的大震荡。伤痕文学之所以能在文坛上掀起如此的阅读风暴,能让读者自觉地紧随其后,一个根本的原因是,伤痕文学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伤痕文学的作家们具有强烈的责... 伤痕文学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眼球,引发了文坛的大震荡。伤痕文学之所以能在文坛上掀起如此的阅读风暴,能让读者自觉地紧随其后,一个根本的原因是,伤痕文学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伤痕文学的作家们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伤痕文学的历史价值在于重新让读者接受了文学,其现实意义在于呼唤当下作家重拾责任心、使命感,真诚地关爱老百姓,惟有如此,文学才可能获得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痕文学 历史价值 现实意义
下载PDF
党的文艺路线调整与伤痕文学的生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烨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2-146,共5页
从新的知识立场重审伤痕文学已成为新时期文学研究的一个新空间,但人们多探究伤痕文学与文革文学在叙事形态上的相近性,而伤痕文学摆脱文革文学模式并成为新时期文学序幕的社会原因并未获得充分研究。从文学的社会生产角度看,伤痕文学... 从新的知识立场重审伤痕文学已成为新时期文学研究的一个新空间,但人们多探究伤痕文学与文革文学在叙事形态上的相近性,而伤痕文学摆脱文革文学模式并成为新时期文学序幕的社会原因并未获得充分研究。从文学的社会生产角度看,伤痕文学是党的文艺路线调整的结果,它逐步实现了文学政治意识形态叙事向个人叙事的转型,逐步完成了跟文革文学叙事风格的历史断裂,从而拥有了自我的当代文学史的特质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痕文学 文革文学 文艺路线调整 文学史特质
下载PDF
“伤痕文学”话语的愈合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琼 《兰州学刊》 2007年第2期145-149,共5页
“伤痕文学”话语作为一种权力意识形态,其在隐含着特殊的边界和排他性的同时,还有着强大的意识形态调节治愈功能。而其神奇的心灵疗法是通过本文所提出的“诉苦”愈合机制来实现的。
关键词 伤痕文学 话语 “诉苦”愈合机制
下载PDF
世界华文文学视野下的伤痕文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钱果长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6-29,共4页
长期以来将伤痕文学的观照视域局限于大陆中心,遮蔽了我们对这一文学创作现象本应丰富的体认。在世界华文文学视野下考察伤痕文学,至少在现实主义的表现、苦难叙事、人道主义思想情怀等方面让我们看到了伤痕文学创作本身所提供的文学审... 长期以来将伤痕文学的观照视域局限于大陆中心,遮蔽了我们对这一文学创作现象本应丰富的体认。在世界华文文学视野下考察伤痕文学,至少在现实主义的表现、苦难叙事、人道主义思想情怀等方面让我们看到了伤痕文学创作本身所提供的文学审美多元性和丰富性,大陆伤痕文学的艺术局限性在海外华文作家的同类作品中得到了有效的补充,从而获得对伤痕文学的一种整体认识和评价。同时,它在一定层面上促使我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需的文学史视野和文学史写作应该在多大的时空维度上展开也具有直接思考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痕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 文学
下载PDF
新时期之初的电影改编与伤痕文学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怡淼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4期36-40,共5页
新时期之初,文学和电影开始复苏。伤痕文学的兴起,直接引领了电影理论的大讨论和电影实践。改编自伤痕文学的电影,在文学价值、社会价值、政治价值各方面受到伤痕文学的影响。作为一种接受方式的电影改编,从弘扬人道主义和淡化反思精神... 新时期之初,文学和电影开始复苏。伤痕文学的兴起,直接引领了电影理论的大讨论和电影实践。改编自伤痕文学的电影,在文学价值、社会价值、政治价值各方面受到伤痕文学的影响。作为一种接受方式的电影改编,从弘扬人道主义和淡化反思精神两方面对文学做了当下的"重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痕文学 电影改编
下载PDF
伤痕-反思文学与当代历史书写——以《人民文学》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纳新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69-79,共11页
伤痕-反思文学是新时期初期文学的主要潮流。它以个人记忆的方式书写了国族的艰难与创伤,开创了当代制度性反思和批判的先河,建立了新时期文学的悲剧格局。复刊后的《人民文学》是这股思潮的发源地和最主要的推手,编辑群体的胆识与观念... 伤痕-反思文学是新时期初期文学的主要潮流。它以个人记忆的方式书写了国族的艰难与创伤,开创了当代制度性反思和批判的先河,建立了新时期文学的悲剧格局。复刊后的《人民文学》是这股思潮的发源地和最主要的推手,编辑群体的胆识与观念的转变,既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又走在时代的前面,自主性地探索文艺的发展,作家群体和文学编辑群体成为这段文学史的共同的创造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痕-反思文学 《人民文学 记忆 批判 悲剧 文学编辑
下载PDF
伤痕文学疗愈功能的生成机制剖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兆耀 费蝶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S02期12-16,共5页
伤痕文学具有明显的疗愈功能。对于伤痕症状的诊断以及暴露,包括身体暴力及死亡、伦理情感割裂、个性精神扭曲、身份归属迷失等内容,指明了治疗的方向;文本中以苦难诉说、组织救援、人际关系的支持等要素构建的安全心理为治愈受创者奠... 伤痕文学具有明显的疗愈功能。对于伤痕症状的诊断以及暴露,包括身体暴力及死亡、伦理情感割裂、个性精神扭曲、身份归属迷失等内容,指明了治疗的方向;文本中以苦难诉说、组织救援、人际关系的支持等要素构建的安全心理为治愈受创者奠定了基础;在叙事模式、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给予受创者以心灵的慰藉和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痕文学 疗愈功能 生成机制
下载PDF
痛与爱的共同体——关于“新伤痕文学”的断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欣玥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9-144,共6页
以“新伤痕文学”为标志,杨庆祥对于伤与痛的“发现”,不啻为一次及时、有力却也注定引起争议的文学动员。在迫切呼唤人文知识分子对时代的洞察与有力阐释之前,这一社会/文学现象首先是对批评界沉寂日久的命名的想象力的挑战。与身体隐... 以“新伤痕文学”为标志,杨庆祥对于伤与痛的“发现”,不啻为一次及时、有力却也注定引起争议的文学动员。在迫切呼唤人文知识分子对时代的洞察与有力阐释之前,这一社会/文学现象首先是对批评界沉寂日久的命名的想象力的挑战。与身体隐喻密切相关,“新伤痕文学”的内驱力往往始于一种对疼痛感的体认。通过解读孙频、蔡东和张悦然等青年作家的“新伤痕”文本表达痛感的方法,不难发现伤害在不同的个体、阶层、代际和族群之间叠加与贯通的事实,以及以“爱”为名的光明的、疗愈的、变革性的美学和精神潜力。如何跨出一己的困境,终结个人的脆弱,打通不同的创痛和伤痕,在整体性的时代关切中重建一种爱与痛的共同体叙事,重建真正的爱与真正的生活的秩序,正日益成为“新伤痕文学”的使命所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痕文学 疗愈 共同体
下载PDF
创作主体对文学创作的“烛照”作用——对新时期“伤痕”到“反思”小说创作实践的一点认识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晓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0-82,共3页
我国新时期小说创作从“伤痕”小说到“反思”小说的历程 ,清楚地阐释了创作主体的阅历、知识、思想 ,尤其是思维能力与审美意识 ,在文学创作活动中起着“烛照”作用 。
关键词 创作主体 文学创作 作用 伤痕小说 反思小说
下载PDF
浅谈文学史视野下“伤痕文学”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杨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64-66,共3页
近年来,"伤痕文学"的研究往往被限定在一个思维范式内,要进一步深化"伤痕文学"的研究,就需要引入新的研究视野。在文学史视野下开展"伤痕文学"研究可以重新梳理"伤痕文学"的话语资源,由文学史... 近年来,"伤痕文学"的研究往往被限定在一个思维范式内,要进一步深化"伤痕文学"的研究,就需要引入新的研究视野。在文学史视野下开展"伤痕文学"研究可以重新梳理"伤痕文学"的话语资源,由文学史切入到思想史的梳理,重新认识"伤痕文学"的影响,以及以"伤痕文学"为切入点反思现当代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伤痕文学 话语 反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