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学会议中的“伤痕文学”——以《班主任》《伤痕》等小说的“讨论”为中心 |
甘林全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2
|
穿越当代经典——“伤痕文学”热点作品局限评述 |
吴炫
陶文婕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6
|
|
3
|
“伤痕文学”的历史局限性 |
程光炜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5
|
|
4
|
伤痕文学:兴起、演进、解构及其意义 |
张法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4
|
|
5
|
打开“伤痕文学”的理解空间 |
张业松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4
|
|
6
|
“伤痕文学”的三种体验类型 |
王一川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4
|
|
7
|
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和“爱”了——“新伤痕文学”对话 |
杨庆祥
魏冰心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8
|
农村伤疤与新伤痕文学——罗伟章论 |
白浩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9
|
伤痕文学的创伤记忆与性别政治 |
马春花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10
|
历史反思的错位与困惑——论“伤痕文学”思潮的思想阈限及意识形态规约 |
王琼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1
|
再论伤痕文学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
邓利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3
|
|
12
|
党的文艺路线调整与伤痕文学的生成 |
王烨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3
|
“伤痕文学”话语的愈合机制 |
王琼
|
《兰州学刊》
|
2007 |
3
|
|
14
|
世界华文文学视野下的伤痕文学 |
钱果长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5
|
新时期之初的电影改编与伤痕文学 |
朱怡淼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2 |
2
|
|
16
|
伤痕-反思文学与当代历史书写——以《人民文学》为中心的考察 |
郑纳新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2
|
|
17
|
伤痕文学疗愈功能的生成机制剖析 |
田兆耀
费蝶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1 |
1
|
|
18
|
痛与爱的共同体——关于“新伤痕文学”的断想 |
刘欣玥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9
|
创作主体对文学创作的“烛照”作用——对新时期“伤痕”到“反思”小说创作实践的一点认识 |
廖晓军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1
|
|
20
|
浅谈文学史视野下“伤痕文学”研究的意义 |
刘杨
|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1 |
2
|
|